俄语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俄语论文 >

俄罗斯影片《布吉舞》的美学价值及其教育意义

来源:大众文艺 作者:孙雪森
发布于:2020-03-31 共3223字
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第六篇:俄罗斯影片《布吉舞》的美学价值及其教育意义
 
  摘要:《布吉舞》是苏联及俄罗斯著名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拍摄的音乐歌舞电影,是当代俄罗斯很重要的一部新电影。2008年底在俄罗斯上映,之后译介到其它国家,在国内外获得很多奖项和好评。这是一部披着意识形态外衣的青春电影,展示了青春、叛逆与成长的过程。本文以电影《布吉舞》为例证文本,从影片的色彩美、音舞美力图分析其蕴含的美学内涵,从对年轻人的教育、爱与自由和责任的关系出发分析其教育旨归。
 
  关键词:布吉舞; 托多罗夫斯基; 美学内涵; 教育旨归;
 
  《布吉舞》(英文Styles,俄文Стиляги,)也译为潮人生命、阿飞摩登一族。意思是穿奇装异服的人、有风格的人。在电影中指那些以鲜艳色彩标榜自我的“花花公子们”。这是一部2008年底于俄罗斯上映的音乐歌舞电影,表现了20世纪50年代苏联青年亚文化的生活。这部电影之后分别获得了俄罗斯的“尼卡”奖及“金鹰”奖的“最佳故事片”“最佳设计”“最佳服装”“最佳编剧”“最佳录音”等多项国际国内提名和荣誉。
 
  电影的导演是苏联及俄罗斯著名导演瓦列里·托多罗夫斯基,他2017年执导的电影《大剧院》,深受俄罗斯观众的欢迎,在我国也引起芭蕾舞爱好者的关注与喜爱。
 
  《布吉舞》是一部披着意识形态外衣的,关于青春、自由、叛逆、责任和成长的电影。电影色彩明快、朝气蓬勃、自始至终充满了自信与希望。电影不仅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更难得的是有着丝毫不令人反感的教育旨归。
 
  一、电影的美学内涵
 
  首先是它的色彩之美。故事始于1955年的莫斯科,当时斯大林已经去世,但赫鲁晓夫尚未曝光个人崇拜,这是时间的吊诡之处。梅尔斯本来是共青团员,每天晚上去娱乐部和夜总会堵截那些模仿美国生活方式的“花花公子们”,撕烂他们的奇装异服,剪掉他们的怪异发型。那时的苏联,几乎所有人都穿着规范统一的灰蓝色的制服,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方式。但一些“潮人”——赶时髦的小伙子们却喜欢穿色彩缤纷的服装,姑娘们更是打扮得花枝招展、明艳动人。他们喜欢爵士乐和摇滚乐,喜欢自由而充满活力的生活。
 
  在梅尔斯决定走向这些“花花公子们”,成为其中一员时。他首先换掉了自己的服装。粉白格子红衬衫,蓝绿条纹外套,蓝黑黄杂色花领带,黄色细格裤子。当他焕然一新走出家门时,众人看呆了。尤其在公车上,一众穿灰蓝色的人挤在车厢一头,对另一头孤零零站着的梅尔斯怒目而视,齐声谴责。无论是色彩还是情绪,均构成强烈对比的效果。“花花公子”常去的娱乐场所,更是色彩的“集中营”。五颜六色、缤纷绚丽却热情满满。哪怕是在大街上,他们也是无法忽略的靓丽风景。他们是沉闷单调的蓝灰色背景上的一抹亮色,给枯燥乏味的生活注入生机。在刻意渲染对比的镜头下,他们更像是当时的漫画人物,而不是真正的原型。
 
  这部电影犹如品尝视觉盛宴,演员们展示了上千套服装:包、袜子、吊带裤、裙子、长袍等。城市街道的景观,尤其是高尔基街上的“百老汇”,也经过了精心的灯光和色彩处理,包括布景、窗帘和电脑图形的处理。
 
  其次是它的音舞之美。这部电影的一个特色是它的音乐系列,由爵士乐中的“俄罗斯摇滚”和摇滚乐处理的几首热门歌曲组成。音乐是电影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渲染和凝结情绪,可以进行独特的心理暗示,在音乐歌曲剧中,更有其独特而必要的审美价值。优秀的电影音乐常常可以脱离电影,成为独立的存在,并能像流行歌曲一样被广泛传唱,是比电影本身更具有传播优势的媒体资源,有更强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且电影音乐可以表现独特的心理情绪、时代氛围、民族特色等。因此,这部电影参考和使用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一些热门歌曲,大多数歌曲的歌词部分或全部被修改或重写,并获得了一些歌曲的版权。
 
  《布吉舞》蕴含的丰富的美学内涵使得文化、艺术和公众人物对这部音乐剧的评价大多是积极的。
 
  二、教育旨归
 
  除了美学内涵外,这部影片还提出了青年人常常面临的一些现实问题及可行的解决方式。这也是影片蕴含的教育旨归。
 
  首先,叛逆、包容与成长。
 
  电影中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梅尔斯的父亲。俄罗斯人民演员谢尔盖·加尔马什出色地扮演了梅尔斯的父亲。最让人感动的事他对儿子的理解和宽容。当梅尔斯穿着一身花衣捣弄头发时,他只是问了一句“儿子,你的裤子是不是太紧了?”当劝说无效时,他试图从自己年轻时的经历去理解包容。当儿子领着同样叛逆不羁的波丽娜回家时,父亲表示欢迎,说道“这是一件好事。也许,你已经冷静下来了。科学的说法是,负负得正”。儿媳生出孩子后,他兴高采烈地带着乡亲们,拿着礼物去接他们回家。当他接过迥异于他们皮肤的黑孩子时,他才明白,为何那些医生护士们脸上有着微妙复杂的表情。面对儿媳的麻木认命、儿子的呆愣无措,回头看看不知情的热情的乡亲们,他吸了一口气,把孩子抱起来让大家看,无视乡亲们的惊愕与祈祷,大声地说:“我们的,是我们的血脉,我们的英雄”。乡亲们瞬间被感动,大家都接受了这个刚出生的婴孩,也挽救了儿子的婚姻。乐观、善良、宽容、亲厚的父亲形象使他获得了俄罗斯“金鹰”奖最佳配角。
 
  弗雷德的父亲与梅尔斯的父亲一样,信奉“堵不如疏”的教育理念。儿子在叛逆张扬的路上勇敢探索与追求时,他选择了理解和适度放手。在他打算让儿子去美国实习时,他和儿子关于未来的人生选择进行了一场非常严肃的谈话。他为儿子制定了职业规划,征求儿子同意后,他提出了三个条件使儿子开始为自己的人生负责。然后弗雷德的父亲播放音乐,跳起了时尚的舞蹈,说道:“相信我,你在百老汇游荡的愚蠢行为,正是对我们当初的拙劣模仿。”而弗雷德之后远赴美国。最终成为外交大使。
 
  与这两位父亲不同,波丽娜的母亲面对女儿的叛逆与对新奇事物的寻求,表示出强烈的不解和蔑视,只是一味指责和打骂,结果不但适得其反,更与女儿愈行愈远。
 
  其次,自由、责任与爱。
 
  作为花花公子中的领导者弗雷德离开美国实习,是这位未来外交官“奉献的第一步”。自由不是无止境的,成长就要承担责任。他告别了过去,告别了自由与放纵,选择了约束。而梅尔斯的青春是为爱竭尽全力,选择自由,就像一辆狂野的车,在左冲右突中前进。也因为爱产生了责任感,他开始认真工作,挣钱养家,在波丽娜生下“黑孩子”后,为爱他选择了宽容与接受,这也表明他已真正成长成熟。弗雷德和梅尔斯虽然叛逆,但心中始终清醒,没有走向“反社会”,而是成为有责任感、对国家有用的人。就像梅尔斯说的:“这只是个选择。大家不同而已。”
 
  波丽娜也是被爱拯救的人,她向往自由,希望摆脱平庸乏味的日常生活,在母亲的失望打骂下,她干脆放任自流,甚至和一个不认识的美国黑人发生了一夜情。对喜欢他的梅尔斯,她由欺骗、捉弄、蔑视到接纳、好感,最后两人深深相爱,坠入情网。得知自己怀孕后波丽娜不愿结婚了。这里可以看出,她已经成为一个勇于面对自己的过错,愿意承担后果与责任,为他人着想的人了。孩子生下后,波丽娜仿佛褪去了所有的棱角和尖刺,最终她与母亲重归于好。至此,自由和责任不再是互不相容、非此即彼的选择。是爱成就了这一切。
 
  俄罗斯国内对这部电影的评价趋于两极。喜欢的理由很多,讨厌的几乎都是影片中对苏联当时意识形态的否定表现。如果这些年轻人表现出与意识形态相反的倾向,而导演又意在肯定他们,那么这就是“反苏联的作品”,并将其视为亲西方者对俄罗斯历史的攻击。但对电影持正面评价的更多,否者也不会获得尼卡奖和金鹰奖了。
 
  三、结语
 
  音乐评论家特里特里茨基认为这部电影是世界上制作水平最好的音乐剧。
 
  影片结尾部分,弗雷德归来是有一定隐喻意义的。那种张扬与自由已成为一种青春的记忆。没有不迷茫的青春,叛逆及其代价往往带来精神上的成长,这正是导演要着力表达的思想。正如影评人张晓东所说:“俄罗斯电影,无论是走好莱坞路线还是回归苏联电影传统,都有着对个体完善的精神生活的追求。”
 
  参考文献
 
  [1]沈燕.音乐在电影中的美学价值探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7(23):32-33.
  [2]沈燕.《妈妈咪呀2》视听语言解读[J].电影文学,2018(24):107-108.
  [3]孙丽.《妈妈咪呀2》中的歌舞叙事艺术[J].电影文学,2018(24):109-110.
  [4]南帆.代际与阶级:青年形象的理论坐标[J].学术月刊,2018,50(10):118-129.
  [5]张晓东.当代俄罗斯众生镜像[N].文艺报,2018-08-08(008).
 
  
点击查看>>俄语影视欣赏论文(精选范文8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外语学院
原文出处:孙雪森.俄罗斯电影《布吉舞》中的美学内涵和教育旨归[J].大众文艺,2020(04):182-18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俄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