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患关系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患关系论文 >

医护人员职业道德水平解决医患矛盾的效果分析

来源: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作者:马春秀
发布于:2015-04-23 共2943字
摘要

  近年来,全国各地不断发生患者及其家属因不能理性对待诊治结果而暴力杀医、伤医、砸医院等违法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扰乱了正常的医疗秩序,也让医患矛盾成为涉医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

  医院暴力冲突的背后往往有着不同的原因和触发点:信任的缺失、医患沟通的不到位、高医疗费用导致的贫困和人财两空的结局、患者家属悲观失望后的偏执与暴戾以及医疗行业自身的痼疾等。

  有人将产生纠纷的矛头指向医生,认为医生职业道德的下滑是直接的推手。于是有人提出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解决医患矛盾的良方。本文将就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职业道德化解医患矛盾的可行性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它涵盖了从业人员与服务对象、职业与职工、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一方面具有社会道德的一般作用,另一方面它又具有自身的特殊作用。各行各业的从业要求、岗位职责对从业人员的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作风具有一定的约束作用。

  (一)医务工作者的职业道德规范是知识分子职业道德的重要内容之一。“疾小不可云大,事易不可云难,贫富用心皆一,贵贱使药无别”是古代医界长期流传的医德格言。1992年10月,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医务人员医德规范及实施办法》。医疗机构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救死扶伤,实行革命的人道主义;医务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是:遵守社会公德,热爱本职工作,对技术精益求精,坚持因病施治,对患者一律平等,不能玩忽职守等。法规的出台、各项规则的制定与实施对医护人员的行为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二)医护人员的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决定着医疗行业的服务水准。医护工作者担负着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使命,他们的素质关系到人们的健康和生命安全。随着医学高等教育的普及,广大医护工作者的学历水平、专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具有了更加广泛的健康意识。为了适应社会对医务工作者医德修养、专业技术和服务意识的要求,各医疗机构的工作职责更加细致和规范了。总的来说,人们对大多数医生的医疗水平、服务态度的认可度还是较高的。

  二、职业道德化解医患矛盾的局限性

  2012年12月至2013年7月,中国医院协会调查了316家全国三级、二级综合医院与专科医院,覆盖全国30个省份。调查显示:2012年,每所医院发生医患纠纷的平均数达到27.3次;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现象;78.01%的医生不愿意子女学医、从医。医患矛盾不断升级,从语言辱骂到动刀杀医。着名医院管理专家、中国医院协会副秘书长庄一强指出,中国目前是世界上医生遭杀害最多的国家。

  任何行业都存在道德困境和行业失序的问题。

  伤医事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医疗行业顽症的解决需要多方配合,需要更深层次的改革,需要各项制度的完善。解决医患矛盾仅靠提高医护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职业道德化解医患矛盾的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以药养医的体制不合理。由于普通药与高价药之间的巨大利差,进口药大大高于国产药的收益,使一些医生不惜给患者开高价药、进口药;有的医生给患者使用过量药剂就是为了截留患者的贵重药剂,加价转手;人为增加检查环节,拖延出院日期,以增加患者的额外开支来满足自己的私利。医院以药养医的体制已经成为反映强烈的体制之一。

  (二)医患之间缺乏沟通与信任。东北500万天价住院费,医护人员拐卖新生儿,输血感染传染病等负面事件的发生,增加了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敌视心理;巨额医疗费用的支出与无效治疗的死亡使许多家庭遭受人才两空的打击,家属不能承受挫折后的强烈心理反应与报复行为的出现都说明医患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信任。

  (三)基层医护人才匮乏,医患比例不合理,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由于好医生扎堆大医院,基层医护人员总量严重不足,导致普通医院医护人员工作压力大。宝鸡市凤翔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周辉说,他们医院的医务人员工作量超过了150%,各类人才缺口达200人;青海海西自治州乌兰县人民医院副院长贺芳说,人才的缺乏既影响医院工作效率,又增加了病人的痛苦;在青海省人民医院等三甲医院,患者常因没有转诊单又要求住院而与医生发生争吵。

  多数医护人员工作时间长,压力大,收入不高,承担责任最重。医院没有节假日,休息时间无保障,多数医院要求主任医师或主治医生24小时待机,上班时间经常超过八小时,有时外科手术持续十多个小时,B超室的医生常常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据调查,医护人员的工作压力还包括考核压力。部分医院考核是一个月要考几十次,考核90分为合格,一次不合格扣罚200元,两次不合格当月绩效工资取消。医护人员压力的增大导致了医疗服务质量的下降。

  三、化解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

  (一)建立行之有效的制度。医改是重大民生工程。随着医改的逐步推进,百姓“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已有所缓解。但由于优质医疗资源的整体缺乏和分布不均,药价的居高不下,患者遭遇了新形式的“看病难”问题。制度改革势在必行。四川省新津县医疗机构(以下简称新津)改革的经验值得借鉴。

  新津改革的经验是:1.从2013年10月开始,医院在成都试点取消成品药加成,提高治疗费、病房服务费,以肯定医生的专业知识价值。治疗费、服务费增加的部分全部由医保报销,避免病人支出的此消彼长。此做法得到了病人的理解与支持。2.通过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走访调查,为全县95.33%的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患心脑血管病的病人被重点关注,普通高血压患者由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跟踪,高危病人则由县医院负责。

  (二)重视对患者的指导及其沟通。心理干预手段能化解医患之间的误解与矛盾。从新津改革的经验中可以看到:医生经常到高危患者家中指导其平时的生活和用药,患者与家属感受到了医生对患者的关心;医生将患者的病情一次次告知,当患者死亡时,家属知道患者不是“好端端的人说没就没了”。对于高危患者的死亡,家属的理解度大大增加了。有的地方政府认为新津的做法工作量太大,难以实施。其实,因为高危患者人数不多,对患者的指导工作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对高危患者进行家访,组织有针对性的讲座,普及必要的医疗保健常识这种“前期预警”的工作方法大大促进了医患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三)发挥行政部门的监管作用。在解决医患纠纷时,行政部门常常被认为是与医院“相互勾结的利益统一体”。患者与家属对政府部门的不信任、对处方的不知情、对医疗专业知识的缺乏等因素是导致医疗纠纷处理困难的主要原因。新津的做法是:建立卫生投诉中心,随时接受患者投诉,及时受馈处理;每月由药事管理委员会对县乡两级处方进行点评,发现不合格的及时公示和处罚。改革后,新津医院的门诊人数从10万增加到50万,医闹事件于2013年已经完全绝迹。如果当事患者可以拥有医院处方的知情权,家属了解医治过程,医患矛盾的解决就会容易多了。

  参考文献:
  [1]蒋爱生.统计职业道德在统计信息编制过程中的作用[J].统计教育,2008(1).
  [2]王大千,杨一苗.有用的招不上来,招来的用不上———基层人才匮乏之困[J].半月谈,2014(10).
  [3]李淳风.刀尖上行走的医生[J].健康,2014(11).
  [4]高雁.浅谈新时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吉林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6).
  [5]刘凌.当前医患关系矛盾与医学生医德医风教育的改革与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患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