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危重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可较好地促进其肠蠕动恢复,有利于肠黏膜结构与功能的改善,还可维持肠道完整性,减少感染等情况的发生[1].伴随对营养支持技术的深入研究后发现,由于危重病人的症状特殊性,给予肠内营养护理可能存在较高的误吸发生率,这就对护理措施提供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寻找新型肠内营养护理方案显得刻不容缓[2].鉴于此,本文通过将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应用于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旨在观察其对病人误吸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4月-2015年4月在本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危重病人136例进行研究,男96例,女40例;年龄21岁~68岁(43.9岁±2.4岁)。
入选标准:①所有病人均为重症监护室(ICU)危重病人;②年龄>20岁。排除标准:①治疗期间死亡者;②病人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病历资料数据不全者。将2014年1月前的68例病人纳入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另外的68例病人纳入观察组(给予改良肠内营养护理),其中对照组男47例,女21例;年龄21岁~65岁(42.2岁±2.5岁);神经系统类疾病24例,呼吸系统类疾病16例,消化系统类疾病14,泌尿系统类疾病14例。观察组男49例,女19例;年龄23岁~68岁(42.4岁±2.8岁);神经系统类疾病25例,呼吸系统类疾病14例,消化系统类疾病12,泌尿系统类疾病17例。两组病人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内营养护理,护理人员在护理时应检查并确认病人的插管情况,根据医嘱给予肠内营养,确保管道通畅,实施口腔护理和并发症的护理,遇到突发情况应立刻告知临床医生。观察组给予改良肠内营养护理,具体内容如下。①成立专业的肠内营养护理小组:由具有丰富经验的护理人员作为组长,联合医院营养科医生进行查房,为所有病人针对性地制定出肠内营养护理思路、护理措施及应急预案,对护理过程中遇到的重点问题定时召开护理小组会议,商讨解决方案并严格落实。②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在小组会议中由组长详细说明肠内营养护理的重点、难点以及预防误吸的措施和可能出现的危险,进行护理人员全员培训,强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及对病人生命安全的积极作用,使护理人员在护理过程中时刻将病人置为中心地位,由小组组长监督护理操作的实施及护理效果的跟踪,降低或防止护理安全隐患[3,4].③护理评估:护理人员在给予肠内营养前,应根据护理小组制定并实施的护理思路首先评估病人的病情和意识状态以及吞咽功能等,掌握肠内营养适应证和禁忌证,针对有意识模糊、吞咽功能障碍以及咳嗽反射较强的病人,需避免管道意外脱出而引发误吸。④体位护理: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时,依据护理小组总结的经验要求,将病人的床头抬高30°(有颈椎、腰椎及骨盆骨折等疾病病人除外),此举有助于病人呼吸,避免由于长期卧床导致的坠积性肺炎,对反流导致的误吸亦有较好的预防作用,还可降低导致皮肤破损的有关剪切力。⑤选择合适的喂养方案:为病人给予肠内营养时需控制营养泵的输注速度,初期为30mL/h,在胃肠道适应之后,可逐渐增至60mL/h~80mL/h,最快不超过120 mL/h,总摄入量控制在1 000 mL~1500mL.控制营养液温度在35℃~37℃.⑥及时评价病人的胃内残留量:肠内营养期间,应每4h~6h回抽1次胃内容物,若胃内容物超过150mL,或是胃内残留量超过前1h的2倍输注量,可判断胃内残留量过大,此时需减缓速度或者暂停输注,当胃内容物>150mL时,速度减半输注,下一次回抽胃内容物仍>150mL予停止输注,如下一次回抽胃内容物≤150mL时,维持现有的输注速度,再次回抽胃内容物仍≤150mL时,可在现有鼻饲输注速度+15mL/h.视情况予以胃动力药,给予甲氧氯普胺10mg,每8h1次静脉输注,使用48h,帮助胃肠排空。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病人护理后(至转为普通病房或出院时)的误吸发生率(利用误吸风险快速评判方法进行评价,具体为以下几个方面:意识水平;头和躯干控制;呼吸模式;唇的闭合;软腭运动;喉功能;咽反射;自主咳嗽;5mL或60mL吞水试验),护理后胃肠营养相关并发症(主要包含恶心、呕吐,腹泻,腹胀,消化道出血,便秘和胃潴留等),护理前后的营养指标(主要包含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及血红蛋白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数据资料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3讨论
在临床中,肠内营养主要是通过口服或者管饲的方式提供代谢所需营养物质以及其他营养素,并使其经过胃肠道的一类营养支持措施[5].国外有报道指出,为危重病人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及护理措施,能够迅速帮助肠道蠕动和吸收功能的恢复,减少肠道细菌的移位,进而有效地预防肠道感染[6,7].然而,在实施肠内营养护理时,尤其是针对危重病人的护理过程中,发生误吸的危害巨大,可能引发吸入性肺炎或窒息,严重时将直接危及到病人的生命。因此,选择专业、科学的护理措施对于给予肠内营养的危重病人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对危重病人误吸的影响,旨在为危重病人寻找最具安全性的护理方案。
本文经过研究发现,观察组的误吸发生率为2.94%,显著少于对照组的16.18%,提示对危重病人应用改良肠内营养护理能够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率。原因可能是危重病人发生误吸的诱因主要有意识模糊、吞咽障碍、体位异常、胃内残留、消化功能减弱、鼻饲操作不当以及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等,传统的肠内营养护理重在对完成肠内营养操作,忽视了影响误吸发生的诱因,因而较易导致误吸[8-10].而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则具有针对性地避免或尽可能地减少了影响误吸的上述诱因,通过成立专业护理小组、强化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护理操作的评估、体位护理、选择合适喂养量、主动判断病人胃内残留量等措施,较好地帮助危重病人建立预防误吸的防线,因此能够减少误吸。同时,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护理后胃肠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为8.82%,显著少于对照组的22.06%,提示对危重病人应用改良肠内营养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病人的胃肠营养相关并发症,这主要是因为针对误吸采取的上述护理措施有效地帮助病人改善了胃肠功能,有利于护理人员及治疗医生更加准确地掌握病人的实际病情并给予处理,对并发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规避作用,这也符合国外Tian等[11,12]的报道结果。
此外,本文研究结果还发现,两组护理前的营养指标水平相比,差异不显著,护理后观察组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球蛋白以及血红蛋白的水平均分别显著高于对照组,提示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的应用,强化了病人的营养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免疫力,对其预后恢复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这同时也表明了改良肠内营养护理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及可行性。
综上所述,对危重病人应用改良肠内营养护理措施,可有效减少误吸的发生率,降低胃肠营养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且能较好地改善病人的营养状态,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 潘爱红,于卫华,胡小欧,等.改良肠内营养输注法在机械通气病人中的应用效果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8):905-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