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改革开放之后,社会变革推动了社会转型和城市化的步伐,农村青壮年作为城市化重要的人力资源为我国的社会发展贡献了巨大的能量。但是,伴随着大量农村人口的进城务工,一系列与农民工相关的社会问题也渐次凸显,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一。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自上世纪 90 代末期开始出现,其作为因当前社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带来的,并长期存在的社会问题,已经受到中国政府和中国社会的高度关心和重视〔1〕。虽然,到目前为止,因关于外出父母数量、父母外出时间、孩子年龄界定等关键要素认定上存有分歧,造成研究者对 “留守儿童”的概念判定上的争议,但是近年来关于留守儿童的社会学、教育学、医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表明学术界对于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投入了长期而热切的关注。
尽管就留守儿童的居住地点可以将之划分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和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三类,但农村留守儿童高达 86. 5% 的比例理应让他们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2〕。而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问题无疑是众多相关研究的焦点,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农村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与身体健康成长这样最为敏感和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利用文献资料法对近年来国内学界有关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与评述,希望能在回顾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对未来的研究方向做出展望,为今后同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1 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1. 1 不同地域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现有研究表明,不同省份和地域的留守儿童分布比例有着明显差距,其中四川、广东、安徽、湖南、江西、海南、重庆等省市的农村留守儿童分布较为集中〔2〕。关于上述省市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研究成果较为常见。文育锋等 ( 2008 年) ,穆敏等 ( 2010年) ,程实等 ( 2012 年) 先后在安徽对皖北和皖南地区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作了调查分析。杜其云等 ( 2010 年) ,李春梅等 ( 2011 年) 对湖南省的湘北和湘南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喂养状况和体格发育情况作了调查分析。陈绍红等 ( 2013 年) 对江西婺源、高安、玉山 3 个县市的农村留守儿童体质与营养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谢芳等 ( 2014 年) 专门研究了四川绵阳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膳食结构情况。
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的全国普遍性,使此类研究在除上述重点区域外的全国多个省份也有开展。张晶晶等 ( 2010 年) 对山东省,冯海哲等 ( 2010年) 对贵州省,龚正涛等 ( 2010 年) 对湖北省,黄爱云等 ( 2011 年) 地甘肃省,王廷月等 ( 2013 年)对江苏省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善和健康问题都相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目的在于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育和成长。
从结果看,区域差异比较明显。如江西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可达非留守儿童水平,但江西省农村儿童整体营养状况不佳〔3〕。贵州留守组和非留守组农村儿童的体重、身高均值均低于中国儿童标准,营养不良相关疾病患病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而湖北汉川农村学龄期留守儿童营养健康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5〕。总体面言,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整体不容乐观。
1. 2 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研究 全国妇联曾在 2008 发布的 《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研究报告》中将农村留守儿童分为学龄前 ( 0 ~5 周岁) 、小学学龄 ( 6 ~ 11 周岁) 、初中学龄 ( 12 ~14 周岁) 和大龄 ( 15 ~ 17 周岁) 4 组,指出 “各年龄组所占比例随年龄增长先缓慢上升后下降”.研究者有意识地分年龄段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进行研究取得了大量成果。至于年龄段划分的依据,大多数研究者都指出 “该年龄段是儿童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各个年龄段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与健康都表现出相应的问题。而陈玥等 ( 2012 年) 通过对不同年龄段的农村留守儿童健康进行了纵向比较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对 0 ~ 6 岁留守儿童的营养健康状况有显着的负面影响,可以显着提高 6 ~12 岁儿童的体重水平,12 ~ 18 岁留守儿童的生长发育状况比非留守儿童明显迟缓〔6〕。虽然上述的大多研究中年龄段划分依据的原因论证并不充分,但分年龄段对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调查分析表明类似的研究开始细致化、微观化。
2 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
2. 1 营养不良问题 从研究结果看,农村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营养不良问题,各个区域的多个年龄段都有较为明显的表现。如湖北仙桃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在蛋白质、钙、锌、维生素 A、维生素 C 等方面出现严重不足〔7〕。湖北汉川农村留守儿童在蛋白质、维生素、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现象较为突出〔5〕。
甘肃地区的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和不良饮食行为也显着多发于非留守儿童〔8〕。研究发现,与非留守儿童相比较,农村 0 ~ 5 岁的留守儿童在能量、蛋白质、钙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长发育〔9〕。另一份对农村 7 岁以下留守儿童的研究表明,在喂养上存在的问题会降低留守儿童的生存质量〔10〕。
2. 2 疾病隐患问题 与此同时,农村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容易受到疾病的感染的事实也令人心忧。由于脱离科学的喂养,农村留守儿童中有贫血患病率较高的现象〔11〕。因锌和维生素的摄入量有限,农村留守儿童的低血锌比例较非留守儿童要高〔5〕。详细的对照实验结果透露,农村留守儿童中度以上佝偻病患病率、明显消瘦发生率,以及以上感、发热、腹泻、腹痛为主的两周患病率均明显高于非留守儿童。尤其是呼吸道感染等常见病,留守儿童是易发群体〔7〕。另外,饮食结构的不合理也可能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的体重超标和肥胖问题,这为他们今后的健康埋下了隐患〔5〕。
2. 3 主要问题的成因分析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不良和易患疾病的成因的研究认为,营养结构的不合理是主要诱因,如能量来源构成中脂肪偏低,且早餐比例偏低易引发贫血和留守儿童生长迟缓或超重肥胖的两极分化〔5〕。营养以谷类供应为主,对乳类和水果类食物的忽略令留守儿童长期营养不均衡〔12〕。以及大量饮用饮料等不良饮食行为造成的身体肥胖和体质虚弱〔13〕。
在追究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时,研究者认为父母长期的缺位形成的隔代抚养是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形成的根本因素〔13〕。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在儿童营养知识与饮食态度、行为上对留守儿童影响很大〔8〕。如监护人营养知识上的缺陷,造成他们对留守儿童肉禽水产类、蛋类及其制品、乳类及其制品、水果类食物的摄入量上的影响〔14〕。隔代监护人的营养意识淡薄容易导致留守儿童早餐质量较差,日饮水量过少等情况。而他们对儿童的过分溺爱又极易使留守儿童出现挑食、偏食行为。甚至也是留守儿童睡眠时间不足、吸烟、喝酒等不良行为的成因〔15〕。
此外,研究还认为受农村客观条件限制,留守儿童监护人和学校对体育锻炼的不重视,留守儿童自身体育锻炼意识的不强,也是农村留守儿童体质健康不佳的促成因素之一。
2. 4 相关对策研究 对于如何改变农村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问题的现状,研究者给出了相应的建议与对策。其中,政府相关部门被认为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如卫生保健部门亟待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的宣传,通过对儿童抚养人科学喂养指导来对儿童实施营养干预〔11〕。政府主管部门应因地制宜开展儿童保健健康教育工作,提高抚养人科学育儿的知识水平,增强父母的监护意识,延迟留守儿童父母特别是母亲的外出时间,实施农村儿童营养促进计划〔16〕。研究还希望通过政府的主导来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水平和加强科学喂养知识等健康教育〔3〕,特别是向留守儿童监护人进行儿童营养知识宣教和进行营养干预,纠正他们错误的饮食态度及不良饮食行为,以达到彻底改变当前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8,17〕。
除此之外,通过体育运动对农村留守儿童实施干预被认为是另一种可行的方案。比如提高留守儿童自身的体育锻炼意识,以良好的体育生活方式能促进他们的身心发展,让积极的体育锻炼减轻营养问题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的影响〔18〕。
3 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3. 1 研究视角存在缺陷 作为一个广泛存在社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状况虽然受到了多个学科领域研究者的关注,但至今无法形成多学科间协作的现实 “使留守儿童研究缺乏整体性和深入性”〔19〕。通俗说来就是不同学科研究者间没有突破自身的学科视角,由此导致研究者的成果局限在各自的学科范畴之中,无法形成合力,因而也就难以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
3. 2 研究方法缺乏创新 虽然目前的研究涵盖了全国许多个省市的农村留守儿童,并且很多研究对研究对象进行了分年龄段的细致研究,但是目前的研究方法过分倚重于文献方法和调查方法,研究缺乏持续性和有效的对比。譬如,当前研究覆盖了全国东、南、西、北、中的许多省市,但以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差异大的现实来说,缺少不同地域间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横向对比研究使研究的整体性和说服力打了折扣。不同年龄段间留守儿童的纵向对比研究的缺乏难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群体营养与健康干预工作的重心。对同一群体持续的追踪调查是国外同类研究最常用且最能说明问题的方法,但目前国内鲜见有如此责任心和耐心的研究。
3. 3 研究结果实效性有限 从研究成果看,农村留守儿童的营养和健康状况不佳的确存在,而且形势可谓严峻。虽然大量的相关研究陈述了现状,分析了成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但是建议的可操作性、实效性如何,到目前为止很难评判。比如,向政府部门给出的提议到底由谁来督导和推动? 建议的理论依据是什么? 对策的合理性如何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些问题不通过科学论证和实践实施来先行解决的话,研究结果很难取得真正的实效,研究终归只能浮于表面,无法解决迫在眉睫的现实困境。
3. 4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如果要真正解决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这一社会问题,需要研究者站在更高的研究高度,以全新的视角寻求多学科间的交叉合作,以利于我们更全面、更深入地把握和解决实际问题。在研究方法上,仍需要不断地规范和创新,以期获得更科学、更客观的研究成果来解释农村留守儿童营养问题的成因和对其健康成长的实际影响。以真实、可信的研究结果作为逻辑起点,通过科学的实践和论证,为农村留守儿童营养和健康问题探索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
4 参考文献。
1 周福林,段成荣 . 留守儿童研究综述 〔J〕。 人口学刊,2006,5 ( 3) : 60-65.
2 段成荣,周福林 . 我国留守儿童状况研究 〔J〕。 人口研究,2005,29 ( 1) : 29-36.
3 陈绍红,廖珠根,何仕劼 . 江西省农村留守儿童营养状况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 ( 1) : 68-70.
4 冯海哲,张谊,鲜义辉,等 . 贵州省 0 ~ 7 岁农村留守儿童生长发育与营养状况分析 〔J〕。 中国妇幼保健,2010,25 ( 17) : 2407-2049.
5 叶立娜,李文芳,郭慧,等 . 汉川市农村学龄期留守儿童营养健康状况调查 〔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 ( 16) :2565-2567.
6 陈玥,赵忠 . 我国农村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健康的影响 〔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2,5 ( 11) : 48-54.
7 王艳军,何秉燕,方丽辉,等 . 湖北仙桃农村留守儿童健康状况的初步研究 〔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1,13( 12) : 977-980.
尽管就留守儿童的居住地点可以将之划分为农村留守儿童、城市留守儿童和城乡结合部留守儿童三类,但农村留守儿童高达86. 5% 的比例理应让他们成为研究的重点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