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县不同立地条件下各模式造林成效研究是在静宁县三荒造林成活率低,且苗木生长缓慢,难于成林的情况下,通过在各不同立地条件下采用不同模式植树造林,来研究各模式的林木成活率及今后生长成林情况,最后筛选出我县各立地类型最适宜的造林模式。
1 试验地点及时间
以最能代表全县各地普遍的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的三合乡北岔集流域选为试验点。试验于2002年春开始,2011年秋结束。
2 立地类型的划分及造林模式的设计
根据《甘肃黄土高原立地分类与适地适树》及《甘肃省水土保持区划》立地分区,静宁县属于黄河流域(Ⅰ)陇中黄土丘陵亚区(Ⅰ2)中南丘陵沟壑小区(Ⅰ2-5)。在该类型区下,将试验流域按地形部位、坡向、植被划分为4个立地类型,具体为Ⅰ(梁峁)、Ⅱ(阳坡)、Ⅲ(阴坡)、Ⅳ(沟道)4个类型。
参照 《造 林 技 术 规 程》GB/T15776-1995[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GB/T16453.1-16453.6-1996)[2]等多种国家行业规范,结合我县乡土树种分布规律及常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充分考虑各树种间的相互促进关系,设计了最适合我县三荒几种造林模式,具体为1(山毛桃+沙棘)、2(侧柏+沙棘)、3(刺槐+沙棘)、4(山杏+沙棘)、5(刺槐)5种模式。整地方式采用鱼鳞坑或水平台,造林方法采用植苗,时间春季或秋季,株行距除刺槐纯林设计2m×3m,其余都为1.5m×2m,混交比例1∶1,全部采用Ⅰ级苗木。
按照立地类型的划分原则,在同一立地类型的地段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宜林地作为项目科研基地,每个基地面积3.3hm2,划分为4个规整的小区,按顺序排列5个造林模式。共选取科研基地4个,面积13.3hm2,划分试验小区20个。
基地划分后,技术人员严格按照设计于2002年春在各小区进行整地造林,一次完成了科研基地的建设工作。并分别于2002年秋、2004年秋、2011年秋对当年成活率、3年苗木保存率、10年林冠覆盖度进行科学调查。在对众多调查数据整理分析的基础上,筛选出各立地类型下最适宜的造林模式。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当年造林成活率调查按照《甘肃省造林技术规程》,成活率计算方法为标准地各树种成活株数与栽植株数的比值。
85%以上为合格,41%~84%为需补植,40%以下为重造。【1】
从表1看出,在Ⅰ、Ⅱ立地类型条件下,1、2模式造林成活率达到合格标准,3、4、5模式为需补植范围;在Ⅲ、Ⅳ立地类型条件下,所有模式的造林成活率都达到合格标准,基本保持一致。由此看出,Ⅰ、Ⅱ立地类型,不适合采用3、4、5模式造林。
3.2 3年苗木保存率调查按照《甘肃省造林检查验收标准》,保存率计算方法为标准地各树种保存株数与栽植株数的比值。
80%以上为优秀,60%~79%为及格,59%以下为不及格。调查结果如下。【2】
从表2看出,1、2混交模式栽植的苗木,在4种不同的立地类型条件下,3年苗木保存率均达到优秀;1混交模式栽植的苗木,在4种不同的立地类型条件下,3年苗木保存率均达到及格;3、5混交模式栽植的苗木,在Ⅰ、Ⅱ立地类型条件下为及格,Ⅲ、Ⅳ立地类型条件下为优秀。即在Ⅰ、Ⅱ立地类型条件下,不适合采用3、4、5模式造林;在Ⅲ、Ⅳ立地类型条件下,不适合采用4模式造林。
3.3 林冠覆盖度调查按照国家林业局发布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3],具体方法为:沿标准地的两条对角线分别测算树冠垂直阴影的长度,两数相加后除以28.28,即为调查地覆盖度。覆盖度达到70%以上为密,50%~69%为中,30%~49%为疏。调查结果见表3。【3】
从表3看出,1模式在各立地类型下,总盖度变化不大,全达到密的级别;2模式在各立地类型下,总盖度变化不大,全为中的级别;3、5模式在Ⅰ、Ⅱ立地类型下总盖度为中、疏,Ⅲ、Ⅳ类型下为密,但3模式为复层林,生态效益明显优于5模式;4模式在各立地类型下均表现不好,尤其是山杏,10年后还基本没有形成树冠。
4 结论
通过对当年造林成活率、3年后苗木保存率、10年后林冠覆盖度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于2011年筛选出我县各立地类型下最适合的树种混交模式:即干旱的梁峁(Ⅰ)和阳坡(Ⅱ),最适宜沙棘、山毛桃1∶1混交模式(1模式);相对湿润的阴坡(Ⅲ),最适宜刺槐、沙棘1∶1混交模式(3模式);湿润的沟道(Ⅳ),最适宜刺槐纯林建设模式(5模式)。侧柏、沙棘1∶1混交模式(2模式)及山杏、沙棘1∶1混交模式(4模式)不适合当地立地条件。
参考文献:
[1]GB/T15776-1995造林技术规程[S].1995
[2]GB/T16453.1-16453.6-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S].1996
[3]GBT26424-2010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技术规定[S].2010
1、陕西的林木种苗管理现状近些年,国家和陕西林业重点工程的建设陆续实施起来,在各地形成了大力推进造林绿化工作的大好形势,陕西紧紧抓住了这个机会,强化林木管理,调整管理结构,在质与量两方面加快发展,在良种建设和种苗生产上获得了较大提升。首先...
青海云杉(PiceacrassifoliaKom),是云杉属高大的常绿乔木,树高可达30m,而且是一个比较抗病虫害的针叶常绿树种[1].它具有耐寒、耐干旱、耐瘠薄的特点,是高海拔地区理想的绿化先锋树种.青海云杉主要分布于海拔2400~3500m,为省内用材、水源涵养、森...
肥料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矿物质营养来源,直接决定着作物产量.为了获得作物高产,施肥是农业生产的必需措施,其中最普遍的是施加氮肥.氮作为生命元素,作物缺乏后其叶面积减小[1-2]、光合速率降低[2-4]、植株发育受阻[2,5],最终导致减产.在实际生...
在现代林业产业化发展中,林业技术推广是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也是必须要做好的基础工作,林业部门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提高对林业技术推广的重视力度,积极分析当前林业技术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调整,促使林业技术推广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麻栎林是山东省地带性落叶阔叶林,在栎林中最具有代表性。麻栎的经济价值较高,根系发达,是水土保持的优良树种,常与其他栎类和松类混交,在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麻栎木材强度高、耐腐、耐湿、耐磨、花纹美观,用途广泛,是山东省...
在林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过程中,各种和林业相关的部门及组织都要用非常科学、严谨的态度来面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和推广。针对林业技术的创新,各个相关部门要对创新之后的技术非常熟练地掌握,这样才能够有非常好的实际应用。在林业技术的创新成果的推广过程中...
樟子松具有诸多使用价值,尤其是具有耐旱的特性,常用于抵御风沙、保持水土.随着人工造林技术的发展,樟子松种植面积迅速增加,但依旧存在着某些问题,如成活率没有保障、树种太过单一等.从近些年种植状况来看,樟子松人工林曾出现一定的衰退,这就要求必须对其培育...
朴树(Celtissinensis)为榆科朴属落叶乔木,广泛分布于江苏、安徽、山东、河南等省区,为我国特有树种,也是江苏省特有的乡土树种;它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和园林绿化观赏性树种。朴树属阳性树种,稍耐阴,耐水湿,亦有一定抗旱能力;喜肥沃湿润而深厚的中性粘质土壤,亦...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状态下,生态建设也越来越受重视,而林业发展更是推动生态建设有序向前的核心动力。虽然我国城市绿化覆盖面积不断提升,但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运用现代林业的技术创新推动生态林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
在生态文明社会的构建中,林业系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大大满足不同阶层的社会需求。当前,为提升林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强林业技术创新是势在必行。下面是搜索整理的林业技术论文8篇,供大家参考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