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煤能源生产及消费国,煤矿开采导致了矿区矸石废弃地土壤污染,受污染的矸石废弃地包括采矿废弃地、尾渣废弃地和废石堆积地等[1,2].在煤矿区废弃地,造成大量水土流失,且植被稀少,土壤养分贫乏,土壤自我修复能力较弱,并导致土壤、水体和大气污染,引发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严重威胁当地的生态环境。对于煤矿废弃地进行土壤复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植被恢复。
研究表明,在煤矿废弃地进行植被恢复,可以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质,维持物种多样性。因此,废弃煤矿区的植被恢复已成为各国环境污染领域的研究热点。矿山植被恢复的研究在英、美、澳等有悠久开矿历史的发达国家开展较早,美国在1977年就颁布了全国性的土地复垦法规,目前被开采的各类矿山破坏土地的复垦率已达到了70.5%.
1996年在美国召开了国际恢复生态学会议,专门探讨了矿山废弃地的生态恢复问题。我国对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和重建的研究从20世纪90年代才逐步得到重视,废弃矿山复垦率较低,我国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任重而道远。近几年,我国在废弃矿山生态恢复与重建方面做了一些工作,比如在大型煤矿区生态重建、金属尾矿的植被恢复等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但是,总的来说,针对不同类型矿山废弃地植被恢复技术的研究还比较欠缺。
中国煤矿区大多集中在北方干旱半干旱等生态环境较恶劣的地区,植被稀少,土壤养分含量低,植被恢复较为困难。本试验以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废弃地为研究对象,采用直播造林和植苗造林两种模式,研究了两种造林模式苗木成活率,旨在为废弃煤矿地植被恢复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为潞安集团石圪节煤矿,位于山西长治市郊区,现已停产。本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干燥多风,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8.9℃,日最高气温37.4℃,最低气温-29.1 ℃。年平均降水量为583.3mm,最大917.0mm,最小414.0mm,雨季集中在7-9月,日最大降水量109.7mm.年平均蒸发量为1 755.3 mm;最 高 为1 996.3 mm,最 低 为1 502.1mm.年主导风向为西北风,夏季风向为东南风,最大风速为17m·s-1.冰冻期为每年10月末到翌年4月,最大冻土深度为0.75m.
1.2试验设计与观测方法
1.2.1供试植物供试植物共有8个种。试验所用苗木、种子由山西省林科院提供。
1.2.2试验设计
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种子直播采用的小区面积为5m2(2m×2.5m),每小区播150粒种子。播种前进行催芽,具体方法:火炬树播前进行沙藏层积至翌年春天。播前用碱稍揉搓,去其种皮上的蜡质,然后用40 ℃的热水浸烫5min,不断搅拌,然后捞出,混湿沙置于20℃室内催芽,20d左右露芽时即可行条播。
构树播种前进行浸种处理,种子置在35~40℃温水中浸泡24h左右,滤水后进行播种。花椒对种子进行脱油处理,具体脱油方法为:一是配制溶液,将200g洗衣粉加温水溶解,然后兑50kg冷水搅匀,倒入水缸或水盆内,水温50~60℃;二是搓油,将要处理的种子倒入洗衣粉溶液里,用木棒等反复捣搓,搓至种皮的亮黑色成褐色为止;三是浸泡清洗,溶液中因混有搓掉的油质,黏度较大,搓洗后,用清水浸泡6~10h,软化种皮,再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种皮无油质时捞出晾干待播。刺槐采用浸种催芽,具体方法是将种子放入容器,加入50~60℃热水浸泡一昼夜后捞出膨胀的种子,沉底的未膨胀种子换热水重复进行,有1/3裂口即可播种。臭椿采用赤霉素催芽,用30~40℃温水浸种一昼夜,种子吸足水分后,捞出放于蒲包内,放在20~25℃温度下催芽,每日早晚各浇水一次,翻倒均匀,待种子有50%以上露白即可播种。山杏和山桃采用层积催芽;沙棘采用浸种催芽。播后覆土,未加覆盖。植苗造林中,每个树种试验小区面积为80m2(10m×3m),密度按(2m×2m),各栽植20株2年生幼苗。2014年4月20日进行播种和栽植,5月10日统计播种出苗率,5月20日统计栽植发芽率,2014年9月统计其成活率,并对成活的种类采用目测法判断其生长状况。
1.2.3管理及生长观测
造林后浇一次定根水,其后均未浇水。采用目测法,把植物的生长状况分为5级:即旺盛、良好、中等、弱和不适宜。能很好适应土壤条件,生长旺盛、叶色浓绿的植物被判定为“旺盛”级;能适应土壤条件,生长良好,但长势次于“旺盛”级,叶色淡绿的植物被判定为“良好”级;能适应土壤条件,生长势一般,叶色淡黄的植物被判定为“中等”级;在土壤上勉强能够生存,生长势弱,叶色异常的植物被判定为“弱”级;种植后不适宜土壤条件,在生长季节相继死亡的植物,被判定为“不适宜”级。
2结果与分析
2.1种子直播方式情况
从表1可以看出,不同树种出苗率有显着差异,其中花椒出苗率最低,为4.98%,构树出苗率最高,为40.12%;构树和刺槐之间没有显着差异;火炬树、山杏之间差异不显着。从试验数据可以看出,直播方式进行植被恢复,种子的出苗普遍不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之后,到9月再去调查时,存苗率均为0%,也就是说用种子直接在这样条件的矿渣地上进行植被恢复是不行的。原因主要在于土壤瘠薄,保水保肥能力弱,试验的8种植物都没有存活。
2.2植苗造林苗木成活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不同植物发芽率有显着差异,其中火炬树的发芽率最低,为59.37%,刺槐发芽率最高,为93.89%.山杏、山桃之间没有显着差异,平均发芽率基本相同;构树、臭椿、沙棘之间发芽率也没有显着差异。从成活率来看,成活率在70%~80%有4个种,80%以上只有刺槐一个种,60%以下有两个种,60%~70%之间有两个种。说明只要选择适合的树种,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在矿渣地上造林还是能够成功的。
3结论与讨论
根据试验结果,在参试的8种植物中,直播造林出苗率均为0,说明直播造林对废弃煤矿地植被恢复是 行 不 通 的;植 苗 造 林 刺 槐 成 活 率 最 高,为86.67%,且生长旺盛,其次为沙棘、臭椿、构树,成活率分别为76.73%、75.25%、72.16%.根据研究结果,建议在植苗造林时,优先选择刺槐,其次为沙棘、臭椿、构树。根据植苗造林成活率看,只要选择适合的树种,采取合适的种植技术措施,在矿渣地上进行植被恢复还是可行的。
煤矿地植被恢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立地条件差,土壤瘠薄,保水保肥性差,缺少土壤肥力和水分,土层薄,甚至没有土壤,有些土壤被污染不利于植物的生长,没有植被恢复的土壤条件,且雨季易冲刷流动。同时,煤矸石是由炭质页岩、炭质砂岩、砂岩、页岩、黏土等组成的混合物,矿物组成主要是高岭土、石英、蒙脱石、长石、氧化铝等。因此,风化速度快,堆置数月就崩解成碎粒,1~3年后细粒(3mm)及以下的颗粒占总固体重的50%以上,经常发生泄流和沟蚀,加速水土流失。此外,煤矸石的酸碱度不适宜植物生长,并且燃烧值高的煤矸石山还存在自燃的问题。所以根据试验结果来看,首先应该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固定住矿渣,然后选用适宜的物种逐步进行植被恢复。在造林方式上,不宜采用播种造林的方式,适宜采用植苗造林的方式。
参考文献:
[1]张灵,白中科,景明,等。黄土区大型露天煤矿复垦排土场植被恢复立地类型划分---以安太堡露天煤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6):54-60
[2]高迪,王占义,陈国清,等。草原煤矿排土场2种常用生物工程措施植被恢复效果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4(6):260-264
[3]邢慧,张婕,白中科,等。安太堡露天矿排土场植被恢复模式与土壤因子相关性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5(1):82-85
[4]李晋川,王翔,岳建英,等。安太堡露天矿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生态肥力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5(1):66-71,79
森林生态系统是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采矿业的发展给矿区森林生态系统带来严重破坏。截止到2004年,我国矿区直接占用和破坏的林地面积已达53.2万hm2;导致森林和林地退化的面积约372.1~531.6万hm.采矿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包括:露天开采...
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的东北部,地形复杂多样,高山、丘陵、河谷、盆地交错分布,平均海拔高度3000m以上,形成了低温、干燥、多风、缺氧的高原气候特点。青海高原灌木林以高山灌木林、温性荒漠灌木林和河谷地灌木林为主,其中高寒灌木林分布面积最大,约占全省灌木林...
混交林模式逐渐得到广泛应用,其中,针阔混交及异龄混交等都利用了不同目标树种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光照强度不同的需求,不仅目标树种之间较少出现光照竞争,复层林冠对于林下植被多样性的维持也具有重要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