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我国茶音乐中的乐理元素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依依
发布于:2019-11-19 共3760字

  摘要:倘若想了解音乐, 则必须从乐理着手, 以丰厚的乐理知识为扁舟, 尽情地徜徉于音乐的海洋。同时, 乐理作为音乐的基本元素, 其又是每一个音乐人所必需掌握的基本知识, 更是助其通往音乐殿堂的不二法宝。本文在论述了乐理的相关概念后, 又分别从两个角度阐析了茶音乐中乐理元素的应用现状, 并最后结合乐理元素的内容, 对茶音乐的传承与弘扬之路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茶音乐,茶文化,乐理元素,流行音乐

音乐鉴赏论文

  乐理是音乐理论的简称, 其是音乐必不可少的元素。通常来说, 乐理包括读谱、音程以及节奏等系列音乐基础理论知识,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乐理是音乐入门的基石。一般而言, 乐理可以根据其所囊括的内容不同, 分为简单的基础理论与高级的乐理知识。例如, 和弦、节拍与韵律是简单的乐理知识, 而和声、复调与曲式则是以高级的乐理知识形式而存在。但是, 我们日常所指的乐理则是音乐元素中的基础知识, 其主要是为了解决与声音有关的一切问题, 声音的性质、音阶的变化以及乐谱的记忆都是乐理的范畴。同样, 乐理对于茶音乐的形成与塑造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1 乐理概述

  1.1 乐理的性质

  追根溯源, 声音只是一种物理现象, 其是通过物体的震动而产生音波, 并以不同的介质形式传到人的耳膜, 然后经过大脑的反射处理进而被其听觉所感知。其实, 人的听觉所能接收到的声音是异常多的, 而音乐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活动中挑选出来的能表达大众思想感情以及塑造音乐形象的特定声音。具体而言, 乐理按其性质来说主要包括音的高低、音的强弱以及音的长短与音色。其中, 音的高低与长短对于音乐的表现力具有突出强调作用。音乐的演奏过程中, 音的长短变化与高低音的变换所达到的音乐效果是不同的, 而音乐的思想感情与听众的主观感受可能也会因之而变。例如, 某一支音乐在高音演唱时表达的是高亢激动之情, 而低音演奏则传达出的是一种沉重伤感之情。所以, 乐理中高低音的不同变化对于音乐内涵的表达以及艺术感染力的塑造是千差万别的。另外, 音的长短也决定了音的延续时长, 间接影响了音乐的听觉体验。音越长, 音乐的延续时间也越长, 其所营造的氛围也愈发浓厚, 产生的音乐效果也是不同的。再者, 乐理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元素是音色, 其是音乐中最为动人的部分, 音色的好坏直接关乎着音乐品质的优劣。音色一般有基音与泛音之分, 泛音对于特定音色的打造具有不言而喻的重要性意义。音色有人声音色与器乐音色之别, 也有男女之差, 每一种声音的音色都会呈现出鲜明的差异性, 但是形形色色的音色也促进了不同音质的形成, 无形中提高了受众的听觉体验度。

  1.2 乐理的基本内容

  乐理是打开音乐之门的钥匙, 其是音乐人所必须学习的理论知识。乐理内容博大精深, 其结构框架体系较为复杂, 不仅包涵音阶体系、乐音结构以及音域与音区, 而且还涉及到了调式和音程, 甚至连半音全音、音高音值都尽收囊中。音阶是指音乐各调式中的音, 其以音高次序为着手点, 以由低至高的形式对音符进行排列, 进而构成系统的音阶体系。音阶一般根据调式中音的数量可以分为五声音阶、六声音阶与七声音阶, 并且每一音阶都是从低音到高音变化的。音阶在我们传统音乐领域里展现为宫、商、角、徵、羽。乐音则是指音乐中使用的, 有固定音高的乐音体系。乐音中的每一音被称为音级, 大体分为在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而音域与音区则是以人声和乐器声为基础而产生的, 音区是音域的一部分, 音区大致上分为高音区、中音区与低音区, 而音域则是所有音区的总和, 是乐理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调式是音乐中的主要构成, 其是按照某种特定关系而连成的音节体系, 一般分为大调与小调。而音程则是指音级在不同音高上的相互关系, 其是以音符间的自然音音名数量为单位而构成的, 同音与同音可以统称为一度。另外, 乐理中的半音与全音也是音级构成的重要元素, 自然半音既可以由基本音级组成, 也可以由变化音级构成, 同时也可以由基本音级与变化音级组合而成, 全音是指由两个相邻音级形成的。

  2 茶音乐中乐理元素的应用现状

  2.1 过分注重茶音乐的文化特性

  乐理是音乐的必要元素, 其是音乐诞生的基础。任何音乐都或多或少的包含着乐理的某些元素, 无论是音阶、音程还是音高, 每一因子对于音乐的塑造而言均具有难以言说的价值。我国作为茶的故乡, 茶乐发展历史也可谓源远流长。从繁忙的茶事活动中分离出来的茶音乐也在历史的传承中, 越来越深沉厚重。茶歌、茶谣与采茶戏都是茶音乐的具体表现形式, 并且以口口相传的形式流传至今。然而, 随着时代的发展, 音乐格局也不断变化, 茶音乐中的乐理元素与当前现代音乐的发展潮流不相符合, 也难以满足大众的音乐鉴赏品味与欣赏水平。茶音乐大多是以茶事活动为原型而进行创作的, 其反映的是昔日茶农的日常生活, 其与我们现在的生活状态相距甚远, 难以引发大众的共鸣之情, 自然也不受公众待见。同时, 茶音乐大多是以茶文化为指导而形成的, 茶乐中的曲调、旋律与歌词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茶文化的影响, 因而茶音乐的茶文化特性极为鲜浓, 并进而降低了听众对于茶音乐的艺术审美的趣味性。

  2.2 现代乐理元素融入不足

  茶音乐是我们传统民间音乐的优秀代表, 其是在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其最早可以追溯至简单的茶谣, 茶农们为了缓解茶叶种植与采摘的辛劳之苦, 便即兴随口吟唱, 而因其朗朗上口的特性在茶农间广为流传。茶音乐在宋明时期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阶段, 特别是采茶戏在全国各地范围内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但是, 从历史的洪流中翻山越岭跋涉而来的茶音乐, 却因为音乐艺术气息的淡薄, 而坐在无人问津的冷板凳上。从音乐的角度来说, 茶音乐是从传统的音乐体系中构筑而成的, 其中所含有的音乐元素大多是我们民间音乐成分, 甚少涉及现代音乐元素的精华, 现代乐理知识在古老茶音乐中的体现极为稀薄。流行音乐的创作手法、现代乐理中的音阶构成在茶音乐中的应用是少之又少。因而, 相较于时下流行音乐, 茶音乐的内容与演绎手法以及表现特点都不能迎合当前大众对于音乐的品质要求, 渐而也导致茶音乐的衰微之势愈发明显。

  3 乐理元素促进茶音乐传承的具体应用措施

  3.1 将茶文化音乐中的乐理元素与现代潮流音乐进行融合

  茶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重要一支, 而在此影响下形成的茶音乐, 同样也是我们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 茶音乐因为其传统属性过于浓厚历史印记过于鲜明, 而在多元化的今天为流行音乐所取代并呈现出没落之态。所以, 在传承茶文化时应该始终以乐理元素的吸收应用为切入点, 对其整体的茶文化音乐体系进行全面构建。首先, 以茶文化音乐中的宫、商、角、徵、羽每一音节为突破口, 对其所包孕的乐理元素进行逐一分析, 并进而从中提炼出与现代音乐元素相契合的因子, 然后, 以此为立足点寻找传统茶音乐与潮流音乐之间的乐理共通性, 将其以不同的方式融入到现代茶文化音乐的创作中。例如, 《古丈茶歌》, 创作者以古丈茶园的风光面貌为原型, 利用现代乐理中的高低音与长短音的变化应用, 以流行歌曲的演唱手法对传统的古丈茶歌进行特色化演绎, 进而使得古丈茶歌一经问世便好评如潮。其次, 茶音乐的发展必须要以时代为切口, 其不能与历史的车辙背道而驰, 应该不断地吸取现代乐理元素的精华, 从时下的流行音乐中找寻茶音乐跳动的新鲜血液。

  3.2 充分发挥自主创新精神, 对传统音乐元素进行创新应用

  经典需要传承, 不朽值得被铭记。在这个兼容并包的社会里, 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在不经意间被岁月的风尘所湮没, 唯有经典是不会因为漫漫黄沙而失去光泽, 甚至会在时间的洗礼下光彩熠熠。然而, 经典的保存方式是创新化的传承, 而不是拘泥于传统泥沼中的僵硬化传承。所以, 茶音乐作为我们民间音乐的精粹, 其只有通过创新的方式进行传承, 才能在丰富多姿的音乐文化中大放光彩。因而, 茶音乐在运用乐理元素进行音乐文化构筑时, 应该充分发挥其自主创新精神, 紧跟时代的步伐与时俱进, 结合时代发展的主题对茶音乐元素中的音级、音程与音区进行相得益彰的改编, 从而使其与大众的音乐鉴赏品味相符合, 进而在无形中促进茶音乐的传播与弘扬。另一方面, 茶音乐在以茶文化为指导进行创作时, 其也可以从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中汲取灵感, 利用茶艺表演背景乐中的乐理元素, 对茶音乐进行颠覆性创编, 将传统音乐中的乐理元素与现代音乐的创作手法进行充分融合, 进而将茶文化属性以润物无声的方式渗入到现代乐理元素的应用中, 从而凸显出茶音乐深沉的文化艺术之气。

  结语

  茶音乐是在民间音乐的土壤中生发而成的, 其不仅包藏着深厚的茶文化历史知识, 同时也蕴含着丰厚的传统乐理知识。所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我国茶音乐的文化属性与艺术属性是同时并存的。然而, 尽管如此, 茶音乐的文化内涵却掩盖了其艺术气息。一旦茶音乐脱离了茶文化外壳, 其艺术意蕴就苍白无力, 也难以满足当下大众不断提高的音乐艺术鉴赏需求, 而茶音乐的衰落也自然是意料之中的。倘若, 从现代乐理的角度为出发点对茶音乐进行创新性改编, 那么茶音乐的未来发展将具有无尽的可能性, 其可能会因为现代潮流音乐元素的融入而在世界音乐舞台占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周勤如.研究中国音乐基本理论需要科学的态度——从杜亚雄《中国民族基本乐理》的谬误谈起[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1999 (3) :3-28.
  [2]板俊荣.中国传统音乐研究“学理”与“乐理”关系探索[J].民族艺术, 2012 (1) :122-124.
  [3]陈明.调依均而成均依律而定——论中国传统乐理之“均”的音阶取向[J].2013 (3) :106-113.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音乐鉴赏论文
返回:音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