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引言“民歌之乡”的湖南桑植是一个以苗族、土家族、白族为主体的多民族聚居县份,人们爱民歌,唱民歌,以民歌来交流沟通、抒发情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桑植民歌文化。桑植民歌源远流长,是桑植各族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是桑植各族人民的情感、思想、理想的反映,是我国民族文化长河中的一颗耀眼的瑰宝。
[1]在新形势下,要对这些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进行有效的传承和发展,促使我国传统音乐能够焕发出新的生命力,实现其特有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1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价值
其一,文化价值。少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是每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体现出中华民族音乐的多样性,是本民族文化特征的体现。桑植民歌体现出桑植地区的文化特征和生活状态。其二,史学价值。根据相关研究表明,历史上文化的传播通常会遵循一定的规律。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音乐不仅有娱乐、审美价值,对音乐史学研究来说,具有其他史学资料无可替代的逆向考证价值。桑植民歌中的《马桑树儿搭灯台》则体现了在大革命时期,桑植人民跟随贺龙将军辗转南北,反映出大革命时期桑植人们的生活状态。其三,审美价值。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审美价值包括科学与艺术相结合之美、多声部艺术之美、人与自然统一之美三个方面。桑植民歌在 1987 年就登上了国际舞台,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维也纳金色大厅演唱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等,还有许多歌曲体现出桑植人民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突出桑植当地特色。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
2 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展问题
( 1) 缺乏法律保护。大多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受到现代流行音乐的冲击,使得传统音乐容易被人们所忽视。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缺乏相关法律保护措施。虽然有部分传统音乐得到相关法律的保护,但保护法制以及措施还不够健全。桑植名歌 2006年被选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但相关保护措施还不够健全,没有具体的法律法规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保护。( 2) 缺少传承人。随着城市现代化的建设不断加快,桑植地区的传统音乐受到现代化的冲击,大多年轻人外出打工,只留有老人和小孩在家。据调查分析,桑植民歌的传承人大都是年纪较大的人,缺乏青年传承者,缺少创新和活力。
如果不及时培养下一代传承人,许多技艺和文化都会逐渐消失。
3 新形势下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 1) 将桑植民歌列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中。桑植民歌文化市场竞争力受到限制,在市场经济中面临严酷的挑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将桑植民歌纳入高职院校的课程中,在学习中挖掘了解桑植民歌文化,在了解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和发展。在高职院校中,挑选具有音乐爱好、特长、喜爱桑植民歌的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在课程设置方面,教师应注重对桑植文化、历史、民俗、民情、民曲、民风等方面知识的教育,加大对桑植民歌的宣传力度,让学生了解桑植民歌,培养学生对桑植民歌的兴趣。
对喜爱桑植民歌、具有音乐爱好的学生进行专业训练,发展成为桑植民歌的传承人。另外,设计课程的时候,进行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标、对口的培养,根据湖南人才市场的需求,调整专业结构,高职院校可以将桑植民歌作为精品专业建设,打造桑植民歌专业特色,还可与本地的旅游业相结合,不仅可以提高就业率,还有利于推广桑植民歌的传承。( 2) 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和当地教育事业相结合。桑植地区政府相关工作人员要将桑植民歌与当地的教育结合起来,将桑植民歌纳入到中小学音乐课本中,让学生了解桑植民歌,使得学生重视桑植民歌,形成一定的传承意识,尤其在高职院校中引入桑植民歌文化。在教学的过程中,首先要了解桑植民歌的文化背景,学会桑植民歌的唱法和技巧,对桑植民歌独特的唱腔进行教学,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桑植民歌的唱法。在会唱的基础上,对桑植民歌加以创新并传承。( 3) 政府部门加大对传统音乐的保护。政府要制定出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近年来,政府的相关工作人员通过不断的实践,对少数民族传统音乐的保护已见成效。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培养一批桑植民歌的传承人,加强桑植民歌的建设和发展。政府还应大力支持和举办桑植民歌演唱活动,提高人们对桑植民歌的兴趣,加大桑植民歌传承的宣传力度。
( 4) 传统音乐的表现形式要与时俱进。首先,传统音乐的表现手法要多样。桑植民歌要想顺应时代的发展,要与时俱进,就要丰富桑植民歌的表现手法,引入时代元素,在歌词内容方面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其中在网络上就有一首摇滚版的桑植民歌《棒棒捶在岩头上》非常受欢迎,是由两位年轻的桑植学生演唱的,中间还穿插了饶舌、HIP-HOP 等音乐风格,在没有失去原有民歌曲调的基础上加入适当的时尚元素,不仅具有时代特色,还对桑植民歌进行创新发展,有利于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其次,桑植民歌内容要贴近时代特色。促进桑植民歌与现代社会相融合,就要将桑植民歌的优势和特色与现代音乐的基调和特点进行完美的结合,将桑植民歌的特色充分发挥出来。在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加入时代元素,唱出时代的气息,创作歌词的时候,要反应桑植地区的现代生活特点。( 5) 加强对桑植民歌艺人的保护,做好传承工作。对桑植民歌的民间传承人进行全面的统计、挖掘和保护,运用多种形式培养桑植民歌保护工作人员,打造一支高素质、懂桑植民歌、会管理的人才队伍,制定出对传承人的激励制度,鼓励人们传承和发展桑植民歌。改变传承的单一保守方式,举办培训班,培养民间传承人。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确保桑植民歌的传承和发展。
4 总结
少数民族的传统音乐的传承、保护、发展工作需要各界人员长期的努力,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传承,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发展。为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建立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对传统音乐进行科学、合理的利用和开发,促进传统音乐在新形势下能够适应经济发展的速度,充分发挥出传统音乐的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杨民康. 从云南民歌发展现状看其传播方式与空间范围[J]. 音乐研究,2011,16( 15) :136-137.
[2]谷群华,安尔山. 桑植民歌的结构形式[J]. 吉首大学学报,2010,26( 12) : 28-29.
[3]侯碧云,彭梦麟,谷晓华. 桑植民歌的艺术特征[J]. 音乐研究,2011,34( 07) :164-165.
[4]杨贺,唐莉敏. 少数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的成就及问题[J]. 现代经济信息,2011,14( 10) :13-14.
文革结束以后,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确立,使全面的社会改革浪潮触动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一切领域。在音乐艺术方面同样如此,音乐创作逐步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的作曲家除了用比较传统的创造手法...
中国传统音乐是农耕时代的文化产物,源于生活并以生活中的各种仪礼活动为载体而代代传承。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音乐是中国传统音乐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历史上乐籍制度的实施,使得中国传统音乐从中央到地方形成一个紧密相连的传播与传承的巨大网络。在这种制...
在少数民族乐器的大家园中,巴乌以其独有的音色魅力备受人们的青睐,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的传播,使巴乌成了家喻户晓的乐器.笔者认为,一件乐器,尤其是少数民族乐能够在较短的时期内在广大地域和群体之间流传,除了其自身的优势特点...
20世纪可以说是世界文化大爆炸的一个世纪, 文学文化以及艺术都产生了质的变化, 其产生对于西方, 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直接决定了日后文化以及艺术的走向。...
第4章自媒体音乐的传播模式4.1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以上,我们以音乐传播媒介的演进为轴心,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解析、透视、深究音乐传播媒介的变化及其运转,进一步探索音乐传播现象的本质和规律。音乐传播媒介在演化过程中,经历了从原始的零媒介到今...
五更调作为传统民间俗曲之一,在西府大地广泛传播,它不仅在歌曲名称上都以五更称谓,而且在内容表达方面都按照五更时序的先后顺序,引出不同主题的唱词内容,成为西府民间音乐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此,笔者以西府曲子中的五更调作为研究范...
一、概况德钦县位于云南省西北部横断山脉地段,青藏高原南缘滇、川、藏的结合部,辖升平镇、奔子栏、佛山、云岭、燕门、霞若、拖顶、羊拉二镇六乡,有藏、傈僳、汉、白、纳西、回等民族,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80%以上。德钦县自西汉起属越郡,各个时期的所属...
中国传统音乐理论博大而精深,历久而弥新。一代风流文人李渔在《闲情偶记》中谈到授曲时特别强调解明曲意,简明扼要的观点论述,关于声乐戏曲、表演的精辟论点,一语中的指出了解作品精神内涵对二度创作的重要意义。李渔(1611-1680),字笠鸿,号...
引言电子手风琴的功能和表现力强大,音色变化丰富、模仿其他乐器的逼真都令人耳目一新。它琴体虽小,却足以代替一个交响乐队。电子手风琴在震撼人心的同时,更使人赞叹这样一件新兴的电子乐器的惊人力量和巨大潜力。电子手风琴学科的开展为手风琴事业多元化...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音乐大量传入中国,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国人都沉浸在学习西方音乐的热潮中,从而忽视了我国传统的音乐文化,音乐发展出现不好的苗头。作为社会的新一代青年,我们必须要充分重视和利用好我们的传统音乐文化,促进现代音乐教育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