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艺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

合唱中主调和复调不同声部的音响平衡

来源:黄河之声 作者:邱静
发布于:2019-01-03 共2178字

  摘    要: 理想合唱的音响效果不应该是各声部、各和弦等方面的绝对平衡, 而是要藉由音乐作品的艺术内涵, 从合唱、指挥及其他要素的协调配合, 来实现合唱音响的相对平衡。

  关键词: 合唱; 音响效果; 平衡关系;

合唱中主调和复调不同声部的音响平衡

  在合唱音响效果评价上, 怎样才算是理想的音响效果?合唱本身是群体性多声部声乐表演艺术, 对合唱音响而言, 协调、统一、丰富的音色变化是其核心, 但对于合唱音响平衡, 影响因素众多, 包括每一个合唱成员、每一个声部及不同和声在音色、音准、音量等方面的变化关系。

  一、主调作品不同声部的音响平衡

  合唱是多声部共同承担的声乐艺术形式, 不同声部在音响平衡上需要处理好各自的关系。通常, 作品的主调需要表现主旋律声部特点, 也是塑造声乐艺术形象的关键。因此, 在安排主旋律声部音响比例时, 应该在音色、音量、音位等方面给予突出。如在作品《茨冈》中第1~9小节, 主旋律为女高音, 而在10~19小节, 主旋律由男高音和女高音共同担任。在主旋律处于外声部或易突出的音区, 内声部不能太突出, 否则将影响主旋律, 导致主旋律音响被淹没的问题。再如在《送别》中, 第33~40小节由中音声部担任主旋律, 中音区的主旋律相对较弱, 而背景音乐却在高音区, 将直接淹没中音区的主旋律声部。为此, 我们需要做出适当处理, 来改善主旋律声部与其他声部的音响平衡。如提高主旋律声部的力度, 对副旋律声部、背景音乐进行适度降低, 对其他声部也做降低处理。

  从合唱音响表现来看, 副旋律声部起到辅助主旋律作用, 往往在旋律走向、音乐节奏、情感等方面进行渲染音乐形象。在合唱音响比例平衡上, 副旋律声部应该向主旋律声部进行靠拢, 但不能过于突出, 发挥其伴随、辅助效果。在《黄水谣》合唱中, 主旋律为女高音, 副旋律为女低音。为了实现主、副旋律声部的音响平衡, 只需要副旋律声部能够不太突出, 就可以很好的实现与主旋律声部的音响平衡。当然, 在合唱中, 和声低声部也是支撑音乐作品, 烘托音乐情感氛围的重要力量。但对于和声低声部, 以和声形式为主, 要求旋律简练、明晰, 能够与其他声部构成音乐织体。因此, 在安排和声低声部音响比例时, 需要从音色、音位、情绪等方面, 实现该和声向高声部的靠拢, 不过在音量上, 应给予适当增强, 但不要过于突出, 避免干扰主旋律声部。

  另外, 对于背景声部, 主要担任“配角”作用, 以烘托合唱作品的音乐氛围。在音响平衡方面, 需要处理好背景声部与主旋律的协同关系, 避免在旋律、节奏、音色、情绪方面过于突出。如在背景性合唱织体中, 要对各音位、音色进行靠拢, 整体音量要低于主旋律。在《山丹丹花开红艳艳》中, 背景性声部由男声、女声共同担任, 采用六度开放排列法, 能够让整个合唱的音响效果更柔和、更宽广。对背景性声部安排音响时, 要避免两种声部出现分离, 尽量突出背景性声部的靠拢。

  二、复调作品不同声部音响平衡关系

  复调作品在合唱表演中, 注重对不同旋律的多重组合与交织, 其特色为音乐结构具有连贯性, 不同声部轮流处于主旋律地位, 使其形成此起彼伏、相互穿插的艺术效果。通常, 在对比式复调中, 主题声部应该分配等同力度的音响效果, 不过, 在主题旋律起伏变化上, 应给予相应变化。在《欢乐颂》中, 第655小节, 该段乐曲具有不间断性, 各声部连续不断一气呵成。但在二重赋格曲开始, 对两个主题声部需要依次出现, 为了表现女低音声部、男高音声部对音乐作品所赋予的鲜明形象, 在音响效果上需要给予同等力度的处理。在《茉莉花》合唱中, 高音声部与中、低音声部分别担任主旋律声部和对比声部, 主旋律声部以江苏民歌为旋律特色, 而对比声部以河北民歌为风格, 两者在音乐形象上具有鲜明对比特色。因此, 在音响效果上, 要赋予主旋律声部为主, 而中、低声部为陪衬, 突出主旋律声部的音响效果。对比式复调作品在合唱中, 如果对比声部是相互配合与陪衬的关系, 就需要从音响效果上进行处理, 突出主旋律声部。在《在希望的田野上》合唱中, 女声部、男声部分别担任合唱的主旋律和对比声部, 在表现音乐作品的音乐氛围上, 为了突出女声部的抒情性, 展现男声部的活泼性, 在音乐对比声部音响效果上, 需要对男声部降低一级力度, 从音色上稍微退让处理, 来优化两者声部的音响关系。

  针对模仿式复调作品的合唱音响效果, 分两种情况。一种是局部模仿。在音乐作品中, 通过局部模仿来强化主题声部, 在音响效果上给予同等力度处理。如在《山在虚无缥缈间》总谱第15节, 女低声部与女高声部的局部模仿, 在音响处理上应同等力度;在《黄昏之歌》合唱中, 高声部为主题声部, 低声部为模仿声部, 该段主题声部与模仿声部存在二拍的距离, 为了突出主旋律高声部主题, 让音乐形象更丰满, 突出模仿声部的衬托作用, 可以在音响处理上, 让模仿声部让路主题声部。另外, 在卡农式模仿中, 为了突出音乐作品自身结构的统一, 往往需要处理不同声部的音响氛围。如在《猜调》中, 高音声部为主旋律, 低音声部为对比声部, 采用卡农式模仿, 不能让模仿声部替换主旋律声部, 在音响效果上需要平衡对比声部的力度, 适当降低, 来退让主旋律声部的音响效果。

  三、结语

  在合唱中, 音响效果的实现需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 而对于音响平衡关系更是关键。由于合唱中不同合唱团、不同声部对音响的要求不完全一致, 需要从音响平衡上来处理相对与局部关系。因此, 还需要考虑其他方面的复杂因素, 来提升合唱的音响平衡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小明.论合唱艺术的审美特征[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5, 06:148-150.

作者单位:南充职业技术学院
原文出处:邱静.合唱的音响效果之我见[J].黄河之声,2018(20):13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响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