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响艺术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艺术论文 > 音响艺术论文 >

声音风景下音响与电视剧艺术制作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29 共6447字

  在进行电视剧声音文化价值研究时,不同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厘清一些创作中的声音现象,帮助我们对声音进行现象分析和表达。例如在 “地理文化学”理论中关注文化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关系,关注 “时间”的作用。

  卡尔·索尔是 “地理文化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 《景观生态学》 ( The Morphology of Iand-scape) ( 1925) 中提出了自己对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之间关系的理解, “揭示出 ‘文化’通过时间作用于‘自然景观’并且形成多种 ‘形式’的混合物 ( 人口、房屋、生产、交往) ,这些形式的混合物结合起来就成为 ‘文化景观'.”①即 “文化景观由自然景观通过文化集团的作用形成。文化是动因,自然区域是媒介,文化景观是结果。”②索尔的理论首先忽略了空间的意义而只强调时间的意义; 其次只关注自然景观与文化景观的关系,而忽略了社会景观与文化的关系; 最后他只关注视觉的内容而忽略了听觉的内容。

  实际上听觉的内容以及不同的存在形式与呈现形式,也是文化景观的一部分,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时代、不同文化,形成了不同的 “声音景观”,声音景观可以是自然景观的一部分,也是社会景观的一部分,在不断地发展变迁中形成一种独特的文化景观。

  一、声音景观与 “音响”

  1. 声音景观理论

  “声音景观”,又称为 “声音风景”.20 世纪 60年代末和 70 年代初,由加拿大音乐家雷蒙德·默里·谢弗提出 “声音风景”理论,简称 “声景”,它把声音与社会和文化联系在一起进行研究,以社会、历史、环境和文化为着眼点,考察声音在各个领域中的作用。西蒙·弗雷泽大学 “世界声景规划”于 20 世纪 70 年代开发的声音词汇与以往的声音研究术语是有差异的,比如它使用 “声标”而不是地标来描述具有典型性的声音,用 “音景”或 “声景”而不是风景来描述一个空间或者地域中声音环境, “甚至用声音地图等语汇来描述声音”③.在 “声音景观”理论进入到某个具体研究领域之后,为了与研究对象相契合, “声音景观”以城市为中心的研究亦开始针对 “地方性”进行研究,成为 Local Scape,因此包括了更广泛的地域,同时也包括了乡村的声音景观探索与研究。因此,声音景观成为人们关注声音文化性的重要研究方法。

  2. 景观中的 “音响”

  “音响”是生活中随处可在的声音形式,只要有物质的运动就会有物质的摩擦碰撞从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声音,这些声音都是 “音响”.音响是物质世界所固有的声音形式,并且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而变化。譬如,在原始社会人类语言和音乐尚未完善的时候,自然界的音响占据了人类听觉世界的大部分,因此,自然界的声音成为了这个时期声音的鲜明标志。随着人类的进步,音响越来越多,越来越丰富,并且随着人类进入工业社会,各种机器的响声不计其数,这些音响代表着人类的进步和兴衰,代表着先进和落后,战争与和平,高兴与失落。这些林林总总的印象充斥着整个世界。因此音响恰恰是在声音景观形成的过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元素,它不仅能够呈现时代的变迁、空间的变化、地域的区别、民族的差异,同时在文化呈现、艺术审美表达、情绪情感展现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皆具有独特的表现。

  以中国古典文化典籍 《诗经》为例,它以不同地域的民歌形式描绘了中国古代人民生活的状态、社会生活的场景、人们对社会的情感与认知,而这种描绘很多是通过声音中的 “音响”实现的,尤其是那些来自自然界的 “音响”.比如, 《诗经》中 “有大量篇幅涉及当时各种各样的声音景观,出现了大量拟声词,栩栩如生地摹写了当时的各种声音现象。在所提及的声源中,有动物的声音,包括鸟唱虫鸣及鹿、马等动物的声音 ; 有自然界的声音,包括风声、雨声、雷声、泉声、水声等还有各种自然力作用于植物所发出的声响,如风吹树叶的声音等。 《诗经》中还描写了各种人为的声音,如音乐的声音,包括钟鼓声和多种乐器的声音以及马铃声、车轴声、人的歌声、伐木声、佩玉声等,还有各种社会的声音,如祭祀、宴乐、营建、农事等活动所产生的声响。”

  ④比如描写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以及来自人们生活的各种声音 “伐木丁丁、鸟鸣嘤嘤” “伐鼓渊渊,振旅阗阗”等等。当然,中国古典文学名着、诗词佳作中也有很多作品把声音作为审美对象进行描写,呈现与众不同的听觉意象、展现独特的审美情感,成为文人墨客表情达意、表达意境的重要方式。

  比如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反复出现的听觉意象,即 “箫声咽、寒猿啼、更漏残、鸣琴、笛怨、捣衣砧声、梧桐秋雨、画角边鼓、杜鹃声声、月下闻钟、衰柳鸣蝉、柴门犬吠以及鸡鸣蛙鼓、莺啼燕鸣、流泉飞瀑”⑤等众多听觉意象,它们作为 “融合着民族心理性格,具有深厚的文化意味和丰富的情感意味的艺术意象,它具有类型性、集体共识性、虚拟性、情景性、寓意性、象征性和视觉、听觉综合性等特点”⑥.这些声音为我们认知某个特定时间以及特定地点的人类生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它们首先成为了声音景观中的重要构成元素。同时,声音景观中的各种声音元素又可以成为影视创作者在作品中还原或者表现特定时空下的人类生活状态的重要依据,或者成为文化展示、文化传播、社会发展、情感传递、审美表达的重要元素,而电视剧的创作也不例外。

  二、声音景观中的音响与电视剧艺术创作研究

  着名的电影导演乔治·卢卡斯说: “声音是 ( 人生) 体验的一半。”⑦而来自自然景观与社会景观中的“音响”,以其独特的艺术表现力广泛地运用于多媒体、电影、电视、广播、戏剧等多种媒介中,尤其是影视剧、计算机游戏中,成为这些媒介形态必不可少的制作手段,也让观众通过独特的感知方式体验着人生。

  由于 “音响”是在声音景观形成的过程中最具典型性的一个元素,它不仅能够呈现时代的变迁、空间的变化、地域的区别、民族的差异,同时在文化呈现、艺术审美表达、情绪情感展现以及文化传播等方面皆具有独特的表现,在电视剧创作中各个时代、各个地域空间、各种习惯的人们的生活可以通过音响来呈现。在实际创作中,我们希望能够通过某种标志性的或典型性的声音折射出某种独特的地域文化或者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声音构筑一道美丽的“风景”,而音响不仅仅是画面的附属品,或是可有可无的元素。

  1. 构成独特的声音风景

  与音乐的抽象性和写意性相反,客观性和写实性是音响的基本特征。因为音响的本质就是日常化的、客观的、随意的、没有经过加工和雕凿的,音响能够再现客观物质世界、反映事物的本质、描绘日常的生活。正如 《诗经》中由音响所呈现的自然生活和社会生活景观那样,在电视剧中我们可以通过经创作者精心选择和设计的听觉意象来表现一个活灵活现的物质世界。

  在中国的声音发展史上,一个极具典型时代印记的声音 ( 用声音景观的术语便被称为 “声标”) ,那便是飘扬在人们生活上空的高音喇叭声。在电视剧中,这个声音更多地运用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或者是具有某个时代特征的作品中。这个声音不仅能够成为重现某个年代的历史符号,更重要的它能够有效地推动剧情的发展,具有强大的叙事能力。在 《今夜有暴风雪》 《当家的女人》 《营盘镇警事》 《潜伏》 《手机》等作品中,高音喇叭经常出现。例如,在 《今夜有暴风雪》第一集的开篇,高音喇叭中传出来的男生急促的广播声: “各连队请注意,各连队请注意,根据天气预报,今夜有暴风雪,今夜有暴风雪,再播送一遍……”既契合了主题,又营造了一个历史年代中的真实场景。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音响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