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静脉内瘘( arteriouvenous fistula AVF) 是目前公认的慢性肾衰竭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最常用的血管通路[1].节约患者血管、提高手术成功率对每个患者尤为重要。本研究回顾分析我院 2013 年 2 月至 2014 年 10 月 96 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临床资料,探讨高频彩超在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时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6 例动静脉内瘘术患者,男 52 例,女 44 例。原发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 34 例,糖尿病肾病 22 例,高血压性肾病16 例,多囊肾 3 例,狼疮性肾炎 6 例,梗阻性肾病 3 例,12 例不能确定原发病。手术方式: 均为静脉端与动脉侧吻合; 首选腕部标准内瘘,即桡动脉与头静脉吻合。
1.2 检查方法: 采用 PHILPS iuElite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
患者首测肢体外展,充分暴露受检部位。选取上肢动脉模式,测桡动脉及尺动脉内径、流速、频谱情况; 检测并标记上肢头静脉走行、属支、内径、血流速度,必要时检测贵要静脉上述参数。术后一个月末测动静脉内瘘瘘口直径( d) 、流速( V) ,内瘘流量( Q) .
2 结 果。
96 例患者中行标准动静脉内瘘术者 89 例( 92.7%) ; 3 例( 3.1%) 因头静脉问题( 1 例属支多,2 例闭塞) 行贵要静脉转位与桡动脉侧吻合; 2 例( 2.1%) 因桡动脉狭窄( 1 例为高血压肾病,1 例为糖尿病肾病者) 行尺动脉与贵要静脉吻合; 1 例( 1.0%) 因远心端静脉过细行桡动脉与肘部正中静脉吻合。术后 1个月评估内瘘成熟标准: 内瘘自然流量大于 600m/min[2].2 例( 2.1%) 因术后 2 周血栓形成而失败; 1 例( 1.0%) 内瘘流量小于600mL / min,术前其桡动脉内径为 1.5mm.
3 讨 论。
随着血液透析技术水平提高,透析患者生存时间延长,对透析通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高质量的、稳定的血管通路是决定透析患者生存时间的主要因素,手术行动静脉内瘘术是目前推荐的最合适的选择[3,4].节约血管、提高手术成功率对于每个患者至关重要。对于血管评价可选择下列检查: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为有创检查。磁共振血管造影可用于观察动静脉内瘘,但空间分辩率相对低。多排螺旋 CT 造影相对无创,应用后处理技术可立体、直观观察动静脉内瘘血管,但造影剂对患者肾功能有一定影响[5].高频多普勒超声检查血管经济、安全、无创、操作简便等特点已被公认。本研究中 1 例动静脉内瘘术后流量未达标,考虑与其桡动脉内径细、流量少有关; 超声术前评价动脉是否适合造瘘,有报道认为桡动脉内径以>1.6mm 标准为宜[6].动静脉内瘘术前应用高频超声,可标记血管走行及分支,节省手术寻找、游离血管的时间,降低手术感染风险; 确定动静脉管径及流速,选择合适的配对血管,提高手术成功率; 可确定静脉属支数量及位置,结扎距离瘘口 5cm 内的属支,可避免由于其分流导致的内瘘静脉扩张不足。因此高频超声是动静脉内瘘术前评估的准确、可靠手段。
参考文献:
[1] Sedat Ozcan AL,Kemal GR.Comparison of one-and two-stage basilic vein transposition for arterio-venous fistula for-mation in haemodialysis patients: preliminary results[J].Cardiovascular Journal of Africa,2013,9: 364 ~ 368.
[2] 郁正亚,谭正力。透析用血管通路[M].第 1 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25.
MHD患者发生动静脉内瘘血栓的风险较高,糖尿病性肾功能衰竭、采用普通肝素抗凝、MV值降低、TG及LDL-C高水平、瘘使用时间延长是MHD患者发生动静脉瘘血栓的独立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