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铁作为国家大气污染重点监管和控制行业,在“史上最严”环保法实施以来,对于由“寒冬期”转向“冰冻期”的钢铁企业来说,面临着巨大的环保威胁和挑战。在李克强总理要求“铁腕治污”的号召下,一些钢铁企业不惜一切代价,克服各种困难,坚守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投入大量的财力、人力和物力新上环保治理设施,对现有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取得了显着的减排效果。然而,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运行效果变差,运行效率降低,污染物出现了超标排放现象,设备故障频发。究其原因,是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状况出现了问题。
一、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管理现状。
钢铁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按照处理的污染物种类可分为脱硫设施和除尘设施,而除尘设施按与生产结合紧密程度可分为与生产工艺捆绑在一起的工艺除尘设施和单独用于环保治理的环境除尘设施。相对而言,脱硫设施与工艺除尘设施由于和生产工艺捆绑在一起,其运行管理状况较好,环境除尘设施的运行状况较差,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
( 一) 管理现状。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作为一个庞大的设备组合体,不但涉及大型的风机、电机、高低压电气、自动化计控设施、机械传动输灰系统以及上千米管道和众多的除尘点位,对于这个系统各专业的关注点并不相同,设备专业重点关注风机、电机等重点设备,只要风机、电机没问题,除尘设施就能运转。除尘器操作人员每天的重要工作是卸灰,他们关注的重点是卸灰系统和输灰系统。生产岗位人员关注的是岗位环境的好坏,环保专业关注的重点是除尘器外排是否达标。这种形式上“分段管理”的模式,往往使得除尘系统虽然在运转,但整体除尘效果并不理想。另外再加上监管人员少,现场检查环节薄弱,考核力度不够等,使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达不到净化岗位环境、控制污染的目的,无法充分发挥作用。
( 二) 设施设备本体的现状。一是由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在建设初期把关不严,系统设计不合理,施工过程“偷工减料”等原因,导致设备在刚投入就无法达到实际的使用效果。二是在生产工艺发生改变、主体生产设备改造过程中,未考虑相应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技术改造,导致设备处理能力不足,处理效果不好等问题。三是由于生产和经营形势的严峻,企业在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方面的资金投入减少,该维修的不能维修,该改造的未及时改造,设备“年久失修”现象长期存在,导致设备腐蚀、老化严重,运行效率降低,运行不稳定,无法实现达标排放。
( 三) 设备运行的现状。
1. 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少,运行、维护和检修跟不上。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岗位人员配备不足,脱硫设施和工艺除尘设施虽配备了专职的岗位操作人员,但是大部分为外协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大多数环境除尘设施未配备专职的操作人员,由相近岗位进行代管,并且代管人员仅负责设备的开、停机操作,以及日常除尘设施放、卸灰工作。对设施的运行状态根本不关注,导致大气污染治理设施时常“带病”运行,影响运行效果。
2. 运行、检修和维护的重视程度不够。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作为生产设备的辅助设备,使用单位对设备的运行、维护和检修不积极、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重生产轻环保的思想,往往对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小毛小病”采用“拖”,不影响运行的故障采用“等”,直至一套治理设施彻底用坏、停止运行时,再进行检修维护。另外,在全系统检修过程中,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存在“后停先开”的特殊要求,往往在检修时间紧迫,人员不足的情况下,以生产设备检修为主,取消了大气治理设施的检修,使其原定的检修计划被迫取消,治理设备带病运行,使运行效果大打折扣,运行效率降低,甚至缩短了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使用寿命。
3. 备品备件库存量大,运行成本高。由于大气污染治理设施在钢铁企业分属于不同的生产工序,各生产车间负责各自区域内的治理设施。在设备的备品备件采购和储备时,各生产车间针对区域内的每台治理设施均储备了大量易损易耗件,这样就导致相同型号或类型的备品备件重复采购并大量储存于各自库房,造成资源的浪费。
二、钢铁企业应对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转变思想,强化企业对大气污染防治的社会责任和意识,强化现有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积极探索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运营的管理新模式。
( 一) 强化现有治理设施的管理。
1. 加强人员配置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力度。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配备齐全的运行管理人员,做到每套治理设施有人操作、有人管理、有人维修。并对专业技术人员和岗位操作人员加强运行、检修和维护等薄弱环节的培训,提高运行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对治理设施操作人员推行持证上岗制度。
2.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指标管理。加强对治理设施的检查力度,不仅要关注设施的达标排放,更要关注治理设施的运行状况和运行效果。全面掌握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指标达标状况。建立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行规范化管理模式,细化设施的各项运行指标,执行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
3. 加大治理设施的技术升级改造,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对于设计不合理、处理能力不够的,以及运行不稳定,无法实现达标排放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要提前谋划,积极主动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同时,规范治理设施改造过程中的流程,从方案选择、技术论证、设计、治理厂家选择、施工和竣工验收等各个环节加强管理,专业管理部门要求全程参与和技术把关,确保设施建成后能立即投运,达标排放。
4. 加强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检修管理。设施的稳定运行和达标排放,与日常的检修维护是密不可分的。因此,专业的设备必须要有专业的人员和队伍来检修维护。大气治理设施的使用部门必须配置专业的检修队伍,建立切实有效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维护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治理设施的隐患动态管理台账,建立设备日常的安全隐患和故障隐患排查制度,及时处理出现的各类设备故障隐患,最大限度地预防设备事故的发生和扩大。同时,提高对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重视程度,在资金使用、维护和检修等方面与生产主体设备同等对待,不以牺牲环境效益换取生产经营利益。
5. 规范备品备件的管理,降低运行成本。对全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备品备件进行统一管理,分类建账。对同型号、同类型的备品备件进行统一采购、统一管控,降低库存量。同时对更换下来的备件必须经专业人员诊断、鉴定,对于有修复或再利用价值的备件,及时组织检修人员进行修复。充分加强治理设施备品备件的管理,实现对备品备件的采购进厂、领用、安装、使用及报废全流程进行控制,上下监督、监控,改变目前备件质量无保证,更换无标准,库存积压、浪费严重的局面。提高备件的利用率,减低治理设施运行成本。
( 二) 推行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响应国家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和运行的政策,借鉴国内同行业先进管理模式和经验,引进专业化的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运营管理队伍,对整个企业的治理设施进行“保姆式”的专业化管理。明确管理权限,资源统一调配。这样在专业化的技术、统一化的标准、系统化的管理下,创新一套适应钢铁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管理新模式,这必将使钢铁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的运行管理有一个全面的提高,随之而来的是取得良好的运行效果和运行成本的降低。
三、结语。
大气污染治理设施专业化管理运行不仅能够确保设备的运行效率和运行效果,还能有效降低污染处理成本,以最少的经济投入而获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一是在委托专业化运营前,需对本企业大气污染治理设施进行深入的调研,从各方面反复核实设施的状态、运行维护费用、人员配置等基础情况,为实施专业化运营管理模式提供真实、可靠的原始资料。二是要求第三方运营单位明确设备运行指标、参数,建立严格的指标考核体系,明确职责和工作范围,要求其对整个治理系统的运行操作负责,包括从吸尘罩、除尘管道、除尘器本体,以及风机、电机等所有机、电、自动化等设备的运行、操作和日常检修管理,对治理设施的运行效果,运行效率和达标排放负责。三是鼓励运营单位采用先进的科技手段进行管理,采用成熟的技术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管理和运行成本,确保大气污染治理设施长期、可靠、稳定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