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一些写作基础理论是琳琅满目,但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对作文教学感到非常困惑和棘手。由此可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进行有效的作文教学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是广大语文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
一、要重视写作素材的积累
我们都知道,一篇作文的内容充不充实,表达是否清楚得当,与学生作文素材的储备有着密切的关系。作文素材对学生作文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没有好的作文素材,每次写作文学生自己也感到头疼。因此让学生去积极参加研究性学习,有选择性地收看电视节目,尽可能地多读书、多读报,增加人生的阅历和体验等,都是积累写作素材的好途径。
生活中处处闪现着美,美的风景、美的人和事??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有个学生在写作文《七年级的收获》时,巧妙引用了“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等诗句,一下子让人感到这篇文章充满了活力与激情。由此可见,作文和生活实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教育部新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倡导教师用生活中生动有趣的事例来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学生要从自己的实际生活出发去感悟生活,写真实的人和事、写自己身边发生的人和是、写自己亲身体验过的事情,力求写实,作文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在生活中,每当我们看到蚂蚁运食,就会想到“团结的意义”;每当看到表盘,就会想到时间在一分一秒中过去;每当看到纷纷扬扬的树叶,就会想到红叶似火、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学生能在作文中恰到好处运用名人事例,在自己的文章中使用几句诗,就能给读者留下非常深刻的影响,为文章的观点增添了说服力。如在写作《感悟母爱》时,有的学生在文章的结尾处引用了“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句诗,不仅增添了文章的色彩,也起到了点题的作用,这些也都是学生平时做好积累得到的结果。
二、要消除学生的畏难情绪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在作文教学中,老师让学生先仿写范文,这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但是仿写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如此学习了《冬天》一课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和描写手法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然后让他们去仿写,可以写春天,可以写夏天,也可以写秋天,仿写的特点在于具有针对性,既降低了学生作文的难度,又起到了明显的示范效果,是训练学生掌握写作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在进行仿写性写作训练时,他们张开创造性思维的翅膀,就像雏鹰练飞一样,慢慢地他们就能够搏击长空了,创造思维之光也就在其中闪耀。当然,教师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要始终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发挥自己的想象和思维空间,避免约束,要有自己的思维特点。
三、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主要有善于观察的习惯、广泛的阅读习惯、朗读背诵的习惯、经常练笔的习惯和反复修改的习惯。大自然、广阔的社会、丰富多彩的生活都是语文学习用之不竭的课程资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使他们在长期的实践中做到善于观察、仔细观察、多角度观察,可以说,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的素材,就写不出深刻隽永的文章。实践证明,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往往是阅读广泛的学生,经常阅读、读好书,既可以感受新时代的脉搏,又可以积累丰富的词汇。那些名人传记和名人名言,中外名着和历史典故等,一旦被学生掌握,应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从容自如。当然,学会有选择的背诵也是提高学生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但要避免机械的、重复的、乏味的背诵。
中学生应该随时动笔,写日记、写周记,及时记下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写自己种种想要写的。课外练笔同课内作文相比,不受任何人的干预和限制,也不受时间的限制,自主性比较强;它强调一个“练”字,这种练笔不受写作体裁的制约,可以有多种写作形式,有着强烈的真情实感。因此,这种练笔方式是学生课内作文缺陷的有效补充。
作文修改是作文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修改作文可以从材料的选择和结构的布局,作文主题的凸显和文字的推敲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好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严肃认真的作文态度和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当然,作文修改就要坚持勤练修改,自己动手的原则。修改过程中拿不定主意和不知如何修改的地方,可以听听同学和老师的意见。
四、要让教师优化教学设计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有了兴趣,学生就会有一种强烈的、乐于动笔的愿望。针对大多数学生的写作心理,教师可以试着从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入手,在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优化自己的作文教学设计,让学生把要写的内容先说出来,学会口头完整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必定会提高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善于表达、能表达清楚。在进行写作时,则要强调学生把自己的口语完整地写下来,经过长期的训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作文教学既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也是个比较艰辛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应想法设法,使作文教学呈现出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