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高中语文论文 >

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可选择性”设计

来源:教育科学论坛 作者:韩宝江
发布于:2020-02-20 共7392字
高考作文论文优选范文10篇之第十篇: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可选择性”设计
 
  中、高考语文试卷中增大古诗文、现代文阅读量, 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考查, 适当增加主观题的比例, 设置“可选择性”作文命题, 已经成为近些年来的命题趋势。本文主要谈谈高考作文命题的“可选择性”设计。
 
  一、“可选择性”高考试题梳理
 
  语文的作文命题是长时间以来社会关注的热点。梳理历届高考语文试卷中的作文命题形式时, 我们发现, 早在1996年全国高考试卷开始就进行了多次这种变革“一言堂”式命题的尝试和探索。
高考作文
 
  (一) 可选模式首次亮相
 
  199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题: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 完成下面试题:
 
  一、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注意: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 文字不必平均分配。2.说明画面内容时, 不要编故事。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 条理清楚, 语言简明。4.共200字左右。
 
  二、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 对这两幅漫画, 有人说这幅好, 有人说我喜欢那幅, 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欢漫画《》”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 表达你的看法。注意:1.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的标题填写在作文题目的空白处。2.议论时要有比较, 要充分说出自己的感受和理由。3.不少于600字。
 
  1996年全国卷高考作文命题以两幅漫画为材料, 《给六指做整形手术》曾在1990年“山东、黑龙江漫画联展”中获一等奖, 作者是山东省漫画学会秘书长张正倜。《截错了》原载于1996年2月4日《羊城晚报》, 作者是广东省漫画协会副会长庄锡龙。考题采用了小作文、大作文相结合的形式, 考生可以根据对这两幅漫画的不同理解、兴趣和个人写作综合情况做出选择。这是首次在高考作文命题中给学生赋予一定的选择权利, 体现了一种可贵的尝试和探索, 充分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精神。
 
  (二) 进一步放权尝试
 
  199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题:
 
  1.补写《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20分)
 
  要求: (1) 根据所提供的开头和结尾, 补写中间的内容。 (2) 补写部分要与所提供的开头、结尾衔接得上。 (3) 补写出200字左右。
 
  妈妈只洗了一只鞋
 
  小乐回到家, 看见自己的一只鞋已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门口, 但另一只鞋, 妈妈没有洗____。
 
  小乐穿着一双干干净净的鞋上学去了。
 
  2.根据下述材料, 按要求作文。 (40分)
 
  现今中学生的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 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 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 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题目, 举出实例, 写一篇善于表现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
 
  要求: (1) 把不选的题目划去;也可两项都划去, 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 (2) 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论文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 (3) 不可写成诗歌、小说、戏剧等文学体裁。 (4) 不少于600字。
 
  题目: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这个题目较1996年的命题改革力度更大:除了二选一之外, 还可以“另拟一个适合表现你的心理承受力的题目”, 只是把文章主题限定在了“心理承受力”方面。给了考生更大的写作选择空间, 利于学生结合个人整体情况写出得心应手的考场作文, 这种松绑彰显出的高考作文改革力度和决心是空前的。
 
  (三) 多地效仿推广
 
  福建卷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题: (1) 诸葛亮借箭未满十万支; (2) 戈多来了; (3) 留下一点空白。三选一的形式已经是很难得的宽松要求了, 3个话题的范围又十分开阔发散, 古代中国的、外国的, 而且又是关于“创新思维”的主题, 给了考生广阔的展示舞台。
 
  江西卷200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题, 要求在《语文, 心中的一泓清泉》《语文, 想说爱你不容易》两题中任选一个。每个考生对语文这门学科都不陌生, 从入小学开始直至走上高考考场答题的实时现场, 打交道十几年, 熟悉且有诸多切身真实的感受和经历, 所以不必担心考生拿到作文题目后会没的写, 转而考查学生对同一常见对象目标不同角度的思考和表述能力, 从司空见惯的主题中阐发出新内容, 这是个关键点。
 
  湖南卷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作文题, 提供了两则材料, 相对易懂, 前者是为了理想而奋斗, 后者是亲情和幸福。二者都紧扣“愿意”, 表达出一种强烈的倾向性, 这是给作文定下了情感基调。考题要求考生结合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任选角度, 自拟题目, 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学生大多数有的写, 但是想写出佳作并不容易。在看似平常的材料中增加了难度, 对选材立意、布局谋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 北京卷的可持续发展
 
  2014年6月, “微写作”题型首次出现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中, 三选一的格式得以延续下来, 具有特别的开拓意义:
 
  22.微写作 (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答, 不超过150字。
 
  (1) 毕业前,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把自己学习语文的体会写下来, 与下一届同学分享, 要求所写的体会具体、切实、易记忆。
 
  (2) 今天早晨是家长送你来考场的吗?请对“家长送考”现象予以评论, 要求观点明确, 有理有据。
 
  (3) 写一段抒情文字 (可写诗歌) , 纪念自己的18岁, 要求感情真挚, 富有文采。
 
  这是个只有10分的小作文, 三个题目都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第二个题目更是直接指向开考前的当下经历。三选一, 要求学生运用“微写作”形式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对表达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2014年10月发布的《北京市基础教育部分学科教学改进意见》文件中提到:在语文写作教学中指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 用“微写作”形式解决实际问题;高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五、本大题共两小题, 共60分。
 
  26.微写作 (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1) 语文老师请同学们推荐名著中的章节或片段供课上研读。范围《三国演义》《巴黎圣母院》《四世同堂》和《平凡的世界》。你选择哪部著作中的哪个章节或片段?请用一句话表述推荐内容, 并简要陈述理由。
 
  (2) 乱涂乱贴、违禁吸烟、赛场京骂等不文明的现象, 与首都形象极不相称。请针对社会上的某一种不文明现象, 拟一条劝说短信。要求态度友善, 语言幽默。文体不限。
 
  (3) 请以“圆”为题, 写一首小诗或一段抒情文字。
 
  27.作文 (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
 
  (1) 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 从古至今有无数英雄人物:岳飞、林则徐、邓世昌、赵一曼、张自忠、黄继光、邓稼先……他们为了祖国, 为了正义, 不畏艰险, 不怕牺牲;他们也不乏儿女情长, 有普通人一样的对美好生活的眷恋。中华英雄令人钦敬, 是一代又一代华夏儿女的榜样。
 
  请以“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自选一位中华英雄, 展开想象, 叙述你和他 (她) 在一起的故事, 写出英雄人物的风貌和你的情感。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 《说起梅花》表达了作者对梅花“深入灵魂的热爱”。在你的生活中, 哪一种物使你产生了“深入灵魂的热爱”, 这样的爱为什么能深入灵魂?
 
  请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
 
  要求:自选一物 (植物、动物或器物, 梅花除外) , 可议论, 可叙述, 可抒情, 文体不限。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微写作”试题延续了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大作文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假如我与心中的英雄生活一天”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或者以“深入灵魂的热爱”为题作文。留给考生们选择的余地更大, 开放力度空前。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根据阅读材料《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 以“‘老腔’何以令人震撼”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神奇的书签”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17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以“说纽带”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共和国, 我为你拍照”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北京卷, 微写作三选一, 大作文二选一, 延续了2015年的力度:以“新时代新青年———谈在祖国发展中成长”为题, 写一篇议论文;或者以“绿水青山图”为题, 写一篇记叙文。考题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关乎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优美生态环境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期盼, 憧憬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图景。
 
  二、“可选择性”作文题的利与弊
 
  (一) 缓解考生压力
 
  寒窗苦读十二年, 高考虽然不能说完全决定一个人的前途, 毕竟还是有着较大影响的一次检验。很多时候, 一个考生的考试已经不仅仅是单纯一个人的考试, 它关系到家人与亲戚的荣誉和脸面、学校的上线率、各学科教师的切身利益, 学生背负了太多的考试本身之外的压力和重荷。语文是高考的第一科, 分值又是相对较高的, 且语文的试题通常难以准备, 成绩变数不可预料。学生们往往心里没有底, 难免抑制不住的恐慌, 可能会影响到临场应试状态从而殃及成绩并及以后几科的情绪。可选择性作文命题的设计对于缓解考生们的紧张能够起到一定的舒缓作用。毕竟, 相比过去的一个作文题目, 考生们可以根据个人情况选择便于入手的分项, 有利于正常发挥出日常的积累和训练水平。
 
  (二) 凸显人文关怀
 
  多年以来社会上对于高考的“一考定终身”的体制颇多质疑和微词。虽然高考的作用远没有如此绝对, 根据一张卷子、一次考试成绩对一个人的未来发展产生重要影响。毕竟, 任何一个考生都存在着因为种种因素而发挥失常的概率和可能性, 人们其实是针对这种潜在的不公平机制。即使还不具备彻底改变一考定乾坤的可能性, 如果在这样的细节如题目的可选择性方面做出一些调整, 终归也是一种进步, 凸显了政府相关部门在选拔机制上正努力地尝试着改良, 更加体现了以人为本的人文思想精神。这是一件值得肯定和称赞的改革举措。当然, 时至今日, 浙江与上海已经在实验赋予考生更大选择高考科目组合空间的新机制, 如3+“7选3”的备选机制, 完全打破了过去传统上文理一分为二的狭窄切割, 学生们可拥有数十种随机构成高考科目组合的选择空间。这无疑是一种更具吸引力、人性化和个性化的改革尝试。
 
  (三) 利于扬长出现佳作
 
  一般而言, 考场环境下特别是高考场地的别样性质和多元因素, 时间紧、压力大、氛围压抑等, 往往不利于考生们充分发挥出日常写作实力和水平。有时候为了得分还会出现考生投机取巧的种种现象, 这也是难以杜绝的现实问题。也正因为作文题目的多选一模式, 极大地降低了考生没有选择可能、深陷绝望无法突出困境的概率。比较而言, 不管是出于主动还是被动, 总有一个相对适合考生的题目选项作为目标。这样给了考生多条路, 条条大路通罗马, 总有一条适合你, 都有可能取得理想的写作成绩, 客观上增加了出现优秀考场作文的可能性, 这应该是一举多赢、皆大欢喜的利好局面, 值得期待。
 
  “可选择性”作文命题模式的弊端也是可能存在的。例如, 可能会分散考生的注意力, 在多个选项之间比较、徘徊、犹豫而耽误考场上的宝贵时间。也可能出现因审题仓促不够缜密、中途临时改弦易辙的现象, 既浪费了时间, 也占用了作文稿纸的专用篇幅, 得不偿失。
 
  三、“可选择性”作文命题的教学训练
 
  温儒敏教授提到:“现在的写作教学普遍不受重视, 认为不需要教, 也很难教。加上教材的写作教学内容缺少系统, 缺少方法, 教师教写作也心中没有底。高小和初中一、二年级可能好一点, 到了初三和整个高中, 很多就是满足于应试式的考场作文技巧训练。”正因为如此, 语文教学要聚焦语言运用, 引导学生掌握随文学习的基本词汇、语法知识、常用的修辞方法, 重视听说读写的结合。加强语文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尝试运用所学鲜活的知识和技能来解决实际问题, 体会语言文字的实际运用效果。
 
  在语文写作教学中要指导学生运用“微写作”等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反映、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要采用丰富的课堂教学实现形式, 体现学习过程的开放性、体验性和实践性,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 全面提高读写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鼓励提倡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以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为特征的多重对话, 注重在实践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 发展想象力和审美能力。
 
  构建满足学生个性需求的语文写作教与学方式。多提供一些微写作的背景材料, 让学生就在某种具体环境下开展写作, 接受思维训练和指导。船小好调头, 微写作正因为其自身突出“微”的特点, 在教学实施层面可以更加灵活机动。教学材料来源广泛, 可以用微写作来传递具体信息、处理具体事务、交流情感志趣、表达观点态度。如设计乘车、旅游路线, 对指定事物、景点等对象的描写、说明文字, 撰写各类启事、广告、海报等, 针对特定内容和情境起草简明扼要的发言提纲、倡议书、推荐语、自荐信, 对社会热点焦点、突发现象、典型人物的认识评论, 对电影戏剧音乐会等演出的欣赏评价, 各种情境下的短信、态度观点及理由, 等等。
 
  从微写作的教学实际需求出发, 除了常规的写作要求之外, 150~200字的特定空间要求学生短时间内迅速做出反应, 需要在审题、立意、构思、布局、结构、语体风格等方面做专门训练, 提高实效与时效, 具体还要兼顾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准切入视角
 
  命题材料往往是开放性的, 限制要素较少, 以便留给学生较大的发挥空间。学生要在准确吃透材料的基础上, 结合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思想认识, 选好切入方式和方向。可以全面整体, 以局部深入, 可以正面突破, 可以侧面着力, 可以反面批判, 可以迂回屈曲, 可以逆向推理, 条条大路通罗马。平时教学过程中要结合大量实例演练来培养学生们具备这种迅速高效的反应能力。
 
  老师们希望学生在微写作中能够有更多精彩的见解, 尽管事实上考场里真正写文章应试的时候, 是否要顺着出题者的心思去写更加安全稳妥, 担心判卷老师会不会认为你的作文类似旁门外道, 从而出于无奈可能会把很多的奇思妙想包藏起来或者搁置一边, 考生都难免有这种顾虑和担心而不能放开充分地抒写。道理讲得也很透, 什么都沾一点, 什么又没说好、不深入, 四平八稳, 满足于确保6~7分的及格水平。其实任何一篇文章都有一个最佳路径, 可以全面进攻、可以点线剖析, 拓展思维、多向发力, 特点明显、思路清晰、表达到位、观点正确, 不必担心作文不会得到判卷老师的高度认可。
 
  (二) 鼓励凸显个性
 
  写作能力在中下游的同学, 求稳的目标定位是可以理解的。对于部分有着相对较好写作实力的同学, 应该鼓励激发活跃思维, 敢于突破那种一味地力求稳妥的想法和做法。有才情、有能力、有识见、有个性、有魄力, 就应该大胆、正确、明晰、有策略、有条理、有重点、有亮点地表达出来, 横刀立马, 鲜明果决, 气势卓尔不群, 文采璀璨绽放, 勇于放弃平庸, 奋力挑战一把。特别是多数同学都走这条道路的时候, 少数同学能够另辟蹊径、别开生面、别具匠心、独出心裁, 展示出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路。要坚信判卷老师们能慧眼识英才, 老师们有足够的欣赏、鉴别眼力, 能够在同一沙场汹涌跳跃的千军万马中敏锐地、喜悦地发现你, 有个性、富才气的优秀作品必定会带给老师们强大的鼓舞和欣慰。老师们最希望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既有知识、经验和技能储备, 体现出点儿自己的个性化见解来, 关注临场、即兴、积累, 尊重鼓励学生有个性的写作发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 把自己的观点阐发出让人信服的道理, 就是一篇稳得高分的优秀作文。
 
  (三) 锤炼语言特色
 
  正因为篇幅短小, 仅有几句话组成的一个语段, 每句话都直接决定着总体赋分的高低, 从而微写作对语言的驾驭和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达到语言文字最基本的规范、简明、连贯、得体等要求的基础上, 清新脱俗、平淡质朴、绚烂华丽、含蓄隽永、简洁干净、有理有据, 生动、形象、准确、鲜明, 增强语言的美感和表达效果, 善于修饰句子, 用好形容词、修饰语, 适当运用修辞格、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使句子变得生动出彩。对于一篇材料特定要求的微作文而言, 一般要突出一两种语言风格特色, 不可能同时运用太多, 否则就会显得混淆纷乱。所以要掌握命题材料的要求, 相应选择运用的题材、体裁, 凸显相应的语言特色, 或华丽, 或质朴。华丽而不牵强炫奇, 质朴而不粗陋糙劣, 达到自然妥帖、合于事情、文质兼美。
 
  另外随着各种网络终端设备的日益普及, 大量的网络语言不断地衍生出来, 相当程度上消解了传统的汉语言表达规范, 在中学生中存在着相当的影响力, 日常言谈、写作中都有体现。学校和课堂承担着为国家、社会和民族培养合格公民、接班人的特定历史使命, 听说读写都要求是规范的汉语和汉字, 特别是在正式的考试场合, 我们教育工作者不主张、不支持学生们使用网络语言。中英文字母、标点、符号、拼音、图标 (图片) 和文字等多种组合, 往往在特定的网络媒介传播中表达特殊的意义, 如果作文中多用新潮的网络语言, 很可能会破坏文章给人的整体感觉;当然如果是作为叙事的契机或者作为议论的例证材料, 倒是无伤大雅的。某些时候网络语言的恰当使用, 也许可能会体现出某种意想不到的时代感、生动鲜活的效果。
 
  (四) 注重日常积累
 
  写作是对学生语言文字综合运用能力的全面考查, 写作水平的提升离不开平日里持续的积累。从高一年级抓起, 从提高思想认识、扩大阅读视野、掌握写作要领三个维度着手, 广读书、多感悟、细观察、深思考、勤总结、常交流, 动口、动笔、动脑。语文教学中增加优秀传统文化内容, 加深学生对中华璀璨国学文化、悠久历史文化的了解, 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价值观自信, 弘扬民族精神, 传承民族文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古今文学名著以扩大阅读视野, 提倡整体阅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以提升思维品质, 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大自然的联系, 让学生学习鲜活的知识和技能。彻底解决当前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程式化的弊端, 强化学生语文写作的基本能力训练, 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生活, 丰富情感体验, 积极运用多种方式用朴实流畅的语言反映生活、记录生活, 正确表达、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鼓励以日记、随笔等形式积累写作素材。要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推理能力、联想和想象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社会生活实用文体写作能力。
 
  (五) 严打假冒伪劣
 
  恢复高考几十年来, 社会上、学校里都形成了一整套应对高考作文的所谓经验。范文改头换面、新八股招牌程式、一题多用、生搬硬套、押题宿构、无中生有、编造乞怜等, 极大地妨害了写作教学的健康发展。考场作文凸显套路化、模式化、假大空、高度相似的现象和作文, 一个人物材料足以应付各种立意的需求, 一个历史故事放之四海而皆准, 一个论据从高一用到高三直到高考考场, 国外的拿破仑、爱因斯坦、海伦·凯勒、爱迪生, 本土的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 都是高频出现的对象。这些弊端害人害己, 败坏了基础教育风气。有些作文矫揉造作、谎话连篇、面目可憎, 其中不乏部分社会培训机构、教师、家长的消极负面作用。温儒敏教授指出, 中学语文教学必然受中考和高考“指挥棒”的指挥, 所以要想办法利用好“指挥棒”, 让它反过来, 尽量朝正面去“指挥”。
点击查看>>高考作文论文(优秀范文10篇)其他文章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原文出处:韩宝江.高考作文命题可选择性设计探究[J].教育科学论坛,2019(13):24-2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高中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