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改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改变以前语文课堂呆板的形式、沉闷的气氛,教师要使用一些讲课的技巧,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语文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下面由学术堂为大家整理出一篇题目为“讲故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的小学语文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原标题:在语文教学中要善讲故事
语文,是一门充满着趣味与智慧的学科,因此,语文课堂应该是最活跃的课堂。但是,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气氛却是沉闷的。在这种情况下,课改适时地被提出来了。课改的一个要求就是要改变以前语文课堂呆板的形式、沉闷的气氛,教师要使用一些讲课的技巧,充分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调动语文课堂气氛,从而达到让学生喜欢语文、主动学习语文的目的。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调动课堂气氛的方法--故事教学法。
故事教学法,就是教师在课堂上根据讲授的内容穿插简明、短小的故事,以说明注解强调所讲内容,或者干脆就用故事内容代替讲课内容,吸引学生注意,启发学生思考,使学生直接从故事中悟到蕴涵的道理,掌握其中的知识技术等的一种深入浅出、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
着名文化学者于丹在讲演《语文教学的启示》中提出“语文教学应富有生动性,即语文教师要会讲故事”.爱听故事,是人的天性,尤其是小学生,更爱听故事,因为故事本身具有的形象性可以熏陶学生、感染学生。不言而喻,生动的故事胜过抽象的说教,没有人会欣然接受枯燥的说教,也没有人会拒绝精彩非凡的故事。因此,我常常在语文教学中尝试着给学生们讲有意义的小故事。
一、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故事与语文教学是密不可分的。在一节极为普通的语文课堂上,老师给学生讲一个生动的小故事,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如朱熹所说:“教人未见乐趣,必不乐学。”孔子说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例如,我在讲《小苗与大树的对话》一课时,先给学生讲了季羡林帮学生看行李的真实故事 :
当时,季羡林在北大任副校长,一年秋天,北大新学期开始了,一个外地来的学子背着大包小包走进了校园,实在太累了,就把包放在路边。这时,正好季羡林先生从这里路过,学生看季老穿着朴素,还戴着北大的红校徽,断定这个人是学校的老校工,就主动向季老招呼说:“请帮我照看一下行李好吗?我去办点事。”季老回答说:“行!不过要快点回来。”结果这位大学生好久不见回来,季老无奈,正好手里拿着一本校刊就顺便阅读起来,一本刊物看完了这位大学生还没有回来,季老只好在这位大学生的行李旁忠实地守候,三个多小时后,这位大学生终于回来了。几日后的北大开学典礼上,这位年轻的学子才惊讶地发现,主席台上就座的北大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人……
这种带有趣味性的小故事,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能调节课堂气氛,让语文课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下去。
二、讲故事,可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
例如,我在教学《慈母情深》这篇课文之后,让学生讲母亲如何关爱自己的故事。同学们纷纷发言,有的说,母亲早出晚归辛苦劳作,为了养育自己,母亲付出很多 ;有的说,在自己生病的时候母亲如何无微不至地照顾自己 ;有的说,为了多挣一些钱,夜深人静的时候,母亲仍然在灯下做手工,日夜操劳……通过教师讲故事或者让学生讲故事的教学,能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陶冶学生的情操,达到思想教育的效果,教育学生懂得关爱他人,感恩父母。
三、讲故事,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我在教学《匆匆》这篇课文后,让学生明确本文 “要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的中心思想。为了让学生对这个中心思想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我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了名人珍惜时间的小故事 :
爱迪生珍惜时间的故事 :一天,爱迪生在实验室里工作,他递给助手一个没上灯口的空玻璃灯泡,说 :“你量量灯泡的容量。”他又低头工作了。过了好半天,他问 :“容量多少? ”他没听见回答,转头看见助手拿着软尺在测量灯泡的周长、斜度,并拿了测得的数字伏在桌上计算。爱迪生走过来,拿起那个空灯泡,向里面斟满了水,交给助手,说 :“里面的水倒在量杯里,马上告诉我它的容量。”助手立刻读出了数字。爱迪生说 :“这是多么容易的测量方法啊,它又准确,又节省时间,你怎么想不到呢?还去算,那岂不是白白地浪费时间吗?”爱迪生喃喃地说 :“人生太短暂了,太短暂了,要节省时间,多做事情啊!”
名人珍惜时间的故事,可以教育学生知道时光匆匆,要懂得珍惜时间,好好学习。
四、讲故事,可以积累作文素材
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故事,无形中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成为学生作文的素材。例如,我在教学《月光曲》这篇课文时,给学生讲了贝多芬搬家的故事 :
1792 年,22 岁的贝多芬第二次从故乡德国的波恩来到音乐之都维也纳,选择了一家房屋陈旧的寄宿店住下。他刚把行李和租的一架钢琴搬进来,就开始练习弹琴。天黑了,寄宿店的女主人怒气冲冲地推开他的房门,大声嚷道 :“先生,你能不能歇一会儿?你这琴声让人没法安宁,我的丈夫还正病着呢!”“我并没有弹多久啊!”贝多芬申辩着。“还没弹多久?至少也有 5 个小时啦!”女主人下了逐客令。当天夜里,贝多芬就搬到别处去了。搬到新地方后,贝多芬仍然勤奋地练琴。由于弹琴的时间太长,手指常常发热。他在钢琴旁放一盆冷水,弹一会儿就把手放在冷水中浸一会儿,之后再把手上的水甩掉,继续弹琴。他不懈地弹琴,不停地浸手,不断地甩水,洒到地板上的水积少成多,最后从缝隙中漏到楼下房东的屋子里。房东为此与他吵了起来,贝多芬又得搬家……
通过贝多芬搬家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贝多芬成为闻名世界的钢琴家,与他的勤奋刻苦是分不开的。这样的故事生动形象,趣味性强,学生很容易就记住了。在后来的一次考试中,作文题目是《我最敬佩的人》,学生们就用了贝多芬因为刻苦练琴被迫多次搬家的故事作为作文素材,使写出的作文增色不少。
经过长期的实践和探索,我愈来愈体会到,学生喜欢讲故事的老师,喜欢上有故事的语文课。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就要储备丰富的知识,多读些书,将书中的道理和故事,在课堂上渗透给学生们,这样,学生会更加喜欢学习语文,语文教学会更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