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师论文 > 语文论文 > 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

小学语文独立阅读能力培养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10-14 共1573字
摘要

  新课标对阅读教学的目的做出了如下表述: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注意情感体验。 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 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阅读 ”, 是阅读教学之根本 .中国传统的阅读方法,一是讲究熟读成诵,二是讲究口诵心维,心领神会。 特别是文学作品,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进而在文章的情调神韵、气势、警句以至语言风格等好多微妙方面也能够有所领会,这就是所谓语感能力。

  一。指导学生与文本之间进行充分的直接对话

  这就要求阅读教学回归真实的阅读,如同本色演员一样,倡导本色阅读。 所谓本色阅读,就是让学生真正与文本直接对话,在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过程中,自然而然的、 独立自主地理解、 体验、吸收、 摄取文本所蕴含的人事和景物、概念和语意、思想和意义、情感和态度等。

  这时候的课堂应该是寂静无声的。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室里静悄悄,学生集中思维,要珍惜这重要的时刻。 ”默读绝不只是不出声的读,而是用心去悟,去贴近、融合、揣摩、感悟文本。 默读中的静谧恰恰是动态的生成过程。 只有在这种静谧中,学生的思维才能自由辐射,想象才能自由放飞,个性解读才能生成。 这是一种外静内动的美,也是真正的自主阅读。

  二。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

  1. 要把阅读与思维紧密结合。例如对文字所表达的本质意义的概括, 对文字美的欣赏与吟味,对文字正误,优劣的辨析等,都渗透着思维的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等活动。 在文章中所谓的“弦外之音,言外之意”都是读者在阅读欣赏了作品后,有了自己思维的补充,才使作品的内容更加丰富。

  2. 要把阅读与想象紧密结合。这里所需要的想象力,不仅仅是再现文中画面的再造想象,还要根据文中画面的情景去联想,去创造。

  3. 注重直觉体味 . 悟 , 本身就是一种直觉思维,是建立在人丰富的、直觉的基础之上的。 在阅读中,首先体现在语感的获得上,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从中我们可以察觉出文学语言在特定的情景下带来的“陌生化”美感。 语文是美的,情感是美妙的,对于美与丑,高尚与卑鄙等人生百味,只能凭借个人的情感, 直接去感受去领悟。阅读是一个情感渐入与自我提升的过程。 感悟学习就是在这种形象的、直觉的感受中进行。

  4.注重自我体验 . 语文教学过程就是用一篇篇美诗佳文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感受力、 想象力,激发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渗透感知,促进学生形成思考感悟内化的能力。 语文能力的提高和语文素养的形成都离不开体验。

  三、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感人心者莫大于情 ”,语文是情感的教育,只有用心去读,用心去悟进行长久的心灵历练,才能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充实、 更丰富。创设富有情感的教学氛围,有助于把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学习中解脱出来,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有助于学生的形象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 因此,语文教学必须寓情于教,达到知识的传授与情感陶冶浑然一体。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

  四、拓展课外阅读,注重语文实践

  课内课外是语文教学的两翼,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让学生脱离现实生活,这就切断了学生了解社会生活的重要通道,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面的拓展。

  我在每周的借阅时间前的语文课上,向学生及时推荐具有时代性、可读性并结合教学的美文。 利用寒暑假给学生推荐一些与课文有关的文学原着。 因此,一般要求学生订出阅读计划,做好摘记(包括书名、作者、阅 读时 间 、章节 内容、体会感受等)收集名言警句,美词佳句,精彩语段等,对重点读的书籍或重点篇章(比如新教材中的名着导读)要求写读后札记,开学后要求学生每天抽课前五分钟实践或复述故事情节,或复述精彩片段,教师进行点评、归纳。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们要把着力点放在学生的阅读上,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阅读者、 思索者、探究者, 超越语言而领悟文章的奥妙,洞察美的理趣,完善人格塑造。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论文
返回:语文阅读教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