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国内外高考作文命题的不同(2)
来源:语文建设;2017 作者:何明锋
发布于:2017-06-16 共5166字
3. 道德与个性不同。
西方国家高考作文命题不是抛弃道德,而是把道德融于个性追求中,命题有鲜明的意图--创设开放性的答案,不是以道德而是以个性取胜,即求异而不求同。立意越新,越有独到之处,作文价值往往越高。不是所有命题都含有道德因素,可都有张扬个性的广阔天地。我国高考作文命题同样有鲜明的意图--把考生引进道德轨道,甚至不敢越雷池半步。其实道德的情感体验是爱,为什么不让爱的个性彰显,却用道德法则阻碍个性?
美国也从政治角度命题,却给考生独立思想提供自由舞台。看美国西北大学作文题:“有种理论认为,伟大的领袖人物都是由他们所处的具体的时代创造产生的。照你的看法,伟大人物的产生,是由于所处的环境,还是由于个人的特质?试举出一位人物来支持你的观点。”关注领袖的成长有鲜明的道德因素,但领袖的个人特质里蕴藏着广大的个性空间,作文可以洞见考生非凡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道德追求,解读领袖便是与领袖对话,独特个性和深刻思想闪烁着耀眼光芒。普林斯顿大学作文题:“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请简要说明。”题目仍有献身科学的崇高责任,但道德蕴含于个性中,是高度开放的命题,为个性发挥创设自由的舞台。
二、中西高考作文命题的融合。
令人欣喜的是,我国近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也在自觉借鉴西方经验,与国际接轨,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
1. 自我成为观照对象,作文肩负文化使命。
作文必须培养学生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我国高考作文终将把自我作为命题对象,考查学生的文化素养。在这方面,上海卷比较突出,从近几年作文题可鲜明地看出其蕴含的文化功能。
2013年作文题:“生活中,大家往往努力做自己认为重要的事情,但世界上似乎还有更重要的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人们对此的思考也不尽相同。”人们总认为自己做的是“重要的事情”,殊不知,还有“更重要的事”,这就触及如何认识自我生命的价值观问题。命题者大概针对习惯和私欲对生命视野的限制,试图启发考生突破限制,打开道德视野,从更高视角探索生命意义和发展。尽管考生囿于习惯的禁锢,作文写得艰难又肤浅,可到底对一线教学产生了极好影响。
2014年作文题:“你可以选择穿越沙漠的道路和方式,所以你是自由的;你必须穿越这片沙漠,所以你又是不自由的。”像美国作文一样,作文直指“你”,用“自由”与“不自由”揭示对自我生命的辩证认识,明确指出自我有选择生命使命的自由,又有肩负使命的不自由和责任,暗示自由的意义在于实现生命价值的路途和方法选择,生命是天赋探索与道德使命的有机统一。
2015年作文题:“人的心中总有一些坚硬的东西,也有一些柔软的东西,如何对待它们,将关系到能否造就和谐的自我。”文化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自我是谁,将走向何方,即未来自我是谁。“坚硬”指个性品质,“柔软”指道德品质,二者是自我塑造的两大方向,深刻反映文化的核心理念,指明生命发展的方向是将二者和谐统一。
同时,以认识自我为核心,考查文化素养的命题渐渐多起来,反映出作文内容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2014年四川卷的“站起来,世界才属于他”对自我个性的关注;2014 年湖南卷的“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以最美乡镇干部为参照的自我塑造;2014 年湖北卷的“爬山”体悟里反映的对自我追求理想的思索等,无不自觉探索自我生命,引导作文教学培养认识自我的文化智慧。2015年北京卷的“深入灵魂的热爱”“我与英雄过一天”直接考查认识和塑造自我的文化素养。2016年全国卷Ⅲ的“小羽的创业故事”,辩证思维里鲜明体现塑造自我的智慧。
2. 打破道德戒律,引进思辨作文。
生活远不是黑与白那样简单清晰,而是五彩纷呈,善恶交错,复杂多变。辩证思维便是从黑白间开辟的第三色世界,《老子》早已打开辩证思维的智慧之门,为我们深刻认识世界提供了光辉典范。上海卷作文命题在这方面同样表现突出,打破一向以道德是非为标准的命题模式,开创辩证思维的新天地,既为个性彰显创设舞台,又把理性思维引向深刻。近年来其作文材料不再是是非分明的道德原则,而出现复杂的生活选择。2013年把“重要的事”与“更重要的事”作为自我行为的观察比较对象,指引考生突破一己之限制,探索“更重要的事”,打破习惯思维,激励创新生活,观照自我外面更广阔的世界。2014年把“自由”与“不自由”辩证统一,2015 年把对立的“坚硬”与“柔软”调和起来,统一为“和谐的自我”.
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也呈现出这一趋势。2014年全国卷把“过独木桥”的竞争对手变成合作伙伴,便是对传统思维和认识方式的超越;把“为野生动物喂食”使“野生动物觅食能力丧失”的善意与恶果对立,引入辩证思维。安徽卷“演员”与“剧作家”的对立统一,辽宁卷“霓虹”与“星空”的对立辩证,北京卷“老规矩”的现实意义,广东卷“照片”的新旧对比反思等,无不显示出在对立事物中思辨的特点。
3. 以问题方式命题,出现任务驱动型作文。
要求考生选择作答的作文命题显然借鉴美国的问题式作文,日益成为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普遍形式,即“任务驱动型作文”.命题切入虽小,答题方向却极广阔,又不易宿构和抄袭。任务驱动有两种形式,一是显性驱动,二是隐性驱动。显性驱动指用明确的选择性的问题要求考生作答,阐述其选择的理由。隐性驱动指没有明确出现选择性问题,却在材料中明确表达对同一事物的几种态度。问题的选项大致有两种:一是并列的三种及以上的态度或方法等,二是对立的两种态度或方法等。纵然是对立的选项,一般也并非善恶原则,两种选择都有其合理性。
尽管如此,西方国家由于对自我个性的高度关注,命题要深刻得多。比如美国高考作文题“你认为什么思想、发明、发现或创造到目前为止对你的人生产生了最大的影响”,就是典型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可准确地看出考生是对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有热情,反映自我对天赋的认识智慧。北京卷作文“跟英雄过一天”显然有借鉴痕迹,虽有深度地观照自我,考生却很少选择写这篇作文,出现的尴尬令人深思。
原文出处:何明锋. 中西高考作文差异与融合[J]. 语文建设,2017,(01):53-56.
相关内容推荐
-
2019高考作文命题带给我们的教学启迪
2019年高考已落下帷幕,2019年高考作文题共10道,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了4道———较去年,增加了全国汉语试卷作文题,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省命制了6道(北京卷2道题任选)。...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