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州艾滋病已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且通过性传播感染的比例逐年再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公众对预防艾滋病的意识还比较薄弱,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预防艾滋病的意识是防治艾滋病的工作重点。同时,管理好HIV感染者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因此,对献血者中发现的HIV感染者,需要我们在工作中提供更多的帮助和关爱,因为他们也是在来献爱心,首次被发现为HIV感染者,他们在获知阳性结果时可能会承受更大的压力,有的甚至会有一些强烈的心理反应,我们应给予正确的引导,避免其走极端,帮助其度过难关,树立信心,延缓发病,提高生活质量,达到预防干预及阻止二代传播。现将我站13年来献血者人群中检出的HIV感染者阳性反馈的心理反应分析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2000—2012年12月红河州208935例次献血者中HIV确认阳性的献血者363例。
1.2材料
1.2.1抗—HIV检测分别用符合国家相关规定的1种国产和1种进口试剂对所有献血者捐献的血液作2次ELIsA检测,2次检测由不同的2组检验专业人员完成。两种试剂均呈阳性反应性者判定为抗—HIV初筛阳性,由确认实验室进行确认。
1.2.2抗—HIV确认由红河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抗—HIV确认实验室采用WesternBlot(WB)法进行确认。
1.3方法
对抗—HIV初筛阳性的363例感染者进行健康征询、高危行为干预、指导自我防、心理支持;确认阳性后疫情24h内网络直报,10个工作日内完成首次随访,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尽快告知本人,授权专人遵循保密原则与其当面访谈、咨询、告知,正在确引导、转介CD4+检测、告知后定期电话回访等,并填写相关记录。
通过正面沟通、宣教、疏导,取得支持和理解后,与属地疾控中心相关人员联系安排其后续转介和随访服务。
2、结果
13年来在我州献血人群中,共检测抗—HIV208935人次,其中确认阳性363例,判定为HIV感染者,确认阳性率为0.17%;对HIV确认阴性或不确定的献血者告知今后不宜献血,并于1、3、6个月,分别定期随访检测抗—HIV,三次均为阴性,即为未感染HIV。363例HIV感染者心理反应阶段分布情况:零阶段:即未发生后续三个心理反应阶段的感染者,多为文化程度较低、对艾滋病不知或了解甚少者占25.6%。在得知HIV抗体检测阳性结果后,74.4%的HIV感染者心理反应会经历以下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占59.8%,第二阶段占11.8%第三阶段占2.8%。第一阶段:处于危机之中,这是一个涉及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整体反应。心理上功能性损伤和能动性降低,认知功能减弱;注意力集中于生死、困境,感到生活无意义等,脑子一团糟;情绪情感异常;行为被动:缺乏活力,情绪消极,或过于冲动。第二阶段:稍后数日(若不能获得有效的危机干预与心理支持)会出现焦虑和抑郁,感到周身不适、失眠、头晕等,常伴无助感、孤独感、内疚感,不愿主动与人交往等。在这一阶段,由于对生活与未来失去信心,自杀随时可能出现。第三阶段:在危机出现6~8周后,虽然危机症状有所缓解,但是感染者将面临社会压力与排斥,经济和对自身健康的忧虑等问题,焦虑与抑郁会反复出现,社会效能力退缩,自我封闭,他们特别需要关爱支持。
3、讨论
3.1心理引导与心理干预
人在遭遇重大突然事件后,因各自的素质、生活经历、处境、社会支持系统、婚姻家庭等各种因素存在差异,心理反应会有所不同。因此,给予他们心理上正确引导及心理支持和最大限度的关爱和帮助是阻断其心理反应向下一阶段发展的关键。加强宣传教育信任和安全感是进一步沟通的基础,遵循保密和知情同意原则,将能达到预期的沟通效果。根据感染者不同的心理反应,采用适宜的方法给予正确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帮助其度过难关,树立信心,早诊断、早治疗、延缓发病、提高生活及生命质量和减少传播、积极自我管理。对于情绪反应过度的感染者经正确的沟通和心理支持疏导无效应转介到相应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服务平台进行进一步诊治;对于无明显心理反应(零阶段)的HIV感染者,帮助其认识自身身体状况,消除对艾滋病“无症状期”的忽视,提高感染者接受医疗随访服务的主动性;对于心理反应处在一至三阶段的感染者向其提供阳性预防的方法和技巧,展示HIV感染者积极生活的一面,帮助他们建立生存的信心和积极的人生观,与其沟通如何正确认识和应对感染HIV后的身体、心理以及社会生活各方面的变化,面对疾病的平常心态,不夸大或缩小疾病,帮助其分析困难障碍,逐渐降低敏感性,让其理解,促进其建立积极生活的态度、行动计划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积极主动配合CD4+检测和随访治疗。让其认识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及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和对抗病毒治疗、中医药治疗和关怀救助等服务信息。全面、准确地向感染者传递艾滋病防治的相关知识。通过心理干预达到认识转变,为行为干预作铺垫。增强其面对疾病及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信心,掌握积极自我管理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建立良好的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平台,使感染者避免被重复感染和感染他人(配偶、性伴、孩子等),从而防止二代传播。以阳性预防策略为基础的告知和随访干预可以有效减少新感染的发生,这将对艾滋病的阳性预防和控制HIV的传播及保证血液安全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3.2做好预防知识普及工作
目前最有效的预防方法就是大力宣传艾滋病的预防知识,阻断传播途径,管理好感染者。加强公众对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使广大群众了解艾滋病是可以预防的疾病。健康教育是献血招募中的策略,我州是艾滋病高流行地区,从低危人群中宣传招募采集血液是保证血液安全性的重要环节。通过大力宣传,把单一无偿献血宣传与艾滋病防治宣传融为一体且作为一项长期的工作来抓,通过政府部门、公共卫生机构、新闻媒体的力量将“血液安全与艾滋病防治”宣传做大做强规范化推广开来,并作为常态工作来做,从而解除担心献血传染艾滋病的误区,提高认知率,可促进公众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改变,可促使不宜献血的潜在献血者进行自我排除,降低HIV“窗口期”的危险,从源头上最大限度地减少艾滋病经输血传播。让公众知道实行无偿献血制度是预防艾滋病等经血传播疾病的传播的有效措施,以增强青壮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让公众正确了解血液生理知识和防艾常识,同时保护公众健康,从低危人群中招募献血者,保证血液安全。达到有效推动无偿献血开展和有效遏制艾滋病传播的双重目的,更有利于我州无偿献血工作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何冰,王晓蓉,贾翠英.HIV初筛阳性者征求确认的心理反应调查[J].中国质量新闻网,2010(11):23.
[2]云南省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综合管理工作手册(试行),2010(1):7-21.
[3]王锐,周知祥,魏平.在自愿无偿献血者招募活动中做好防治艾滋病宣传的探讨[J].中国输血杂志,2007,20(3):250.
作者通过多年一线采血工作经验, 对献血者和采血护士心理活动的规律及特点, 采血护士的心理活动对献血者心理的影响及其相互作用进行了探讨, 现报告如下。...
护理心理学是一门针对患者心理进行护理的科学,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传统生物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生物医学综合模式的转变, 护理心理学的应用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