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心理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基础医学论文 > 医学心理学论文 >

控烟课程前后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情况调查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1-17 共3555字
论文摘要

  烟草危害是当今世界上最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也 是人类健康所面临最大的可预防的危险因素[1]。发达国家控烟成功的重要经验之一就是先有医生吸烟率的下降,才有全民吸烟率的下降。医务人员在促进戒烟过程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他们的言行对周围人群的吸烟行为有着直接影响[2]。学生在学校期间是进行控烟干预的最佳时期,对预防其今后吸烟具有决定性作用[3],并且接受过培训的医学生帮助他人戒烟的态度更积极[4]。提高医学生的控烟能力,有着降低医务人员本身吸烟率以及带动全民降低吸烟率两方面重要的意义。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本应该是控烟的先锋队伍,但实际情况是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责任感不强,控烟活动积极性不高[5]。以往研究结果显示,对公共卫生学生进行控烟能力培养后,其相关的态度、信念和行为提高明显,却不能增加学生对劝阻戒烟的自信心[6]。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指出,自我效能( self - efficacy) 指个体有能力执行某一特定行为并得到预期结果的自信心。其通过 4 个途径产生,即成功地完成过某种行为、间接经验示范、口头劝说及情感激发[7]。为了探寻提高公共卫生学生控烟方面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在哈尔滨某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开展控烟课程,课程力图侧重增强公共卫生专业学生控烟相关的技巧及相关自我效能,从而提高其控烟相关的知信行以及自信心。本研究为了评价控烟课程对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的基础上编制了《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用该量表测量了公共卫生学生在课程前后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得分情况,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选取哈尔滨某医科大学的公共卫生专业学生共150 人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 60 人( 40. 7% ) ,女性 90 人( 60. 0%) 。所有学生都参与了基线调查以及干预后的调查,干预前后均发放 150 份,全部回收,有效率为 100%。

  1. 2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法,通过口头知情同意,指导语中强调如实填答,并无好坏之分。在控烟课程前进行基线调查,课程结束后,再次进行同样的调查。

  1. 2. 1 干预方法 将控烟课程融合到健康教育学授课内容中,课程中含有 8 学时的控烟课程内容。控烟课程以开展控烟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为核心内容,并辅以相关的理论内容和控烟案例。开始上课之前,主讲教师根据预期目标设计社会实践的主题,以及活动实施安排。控烟课程的思路是以控烟倡导行动理论为基础,即倡议 - 联盟 - 宣传 - 行动,这是国际上经过研究证实有效的最优行动“配方”[8]。
  
  按照项目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控烟社会实践活动,此外还设置了讨论,一共 8 学时。主讲教师在授课前将学生按照 10 ~12 人组成一组,并选出组长。社会实践内容以"世界无烟日"为契机,开展控烟活动。每个组制定活动主题,并制定活动方案,在开始实施前,进行公开答辩,并由教师把关,对方案进行修正后开始实施活动。活动结束后,以组为单位,撰写控烟社会实践报告,报告以 Powerpoint 形式进行汇报,最后计入课程考核成绩中,总分 30 分。

  1. 2. 2 测量工具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测量研究对象的控烟自我效能感,同时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 General Self - Efficacy,GSES) 》测量研究对象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其中《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是由 Schwarzer和他的同事于 1981 年编制的,目前已经被翻译成至少 25 种语言,在国际上广泛使用[9-10]。王才康等人编制了中文版《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获得了较好的信度和效度[11]。自编的《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分为 10 个项目,每个项目设置 4 个选项为“完全不正确”、“有点正确”、“多数正确”、“完全正确”,在评分时,分别记为 1 分、2 分、3 分、4 分,最后计算总分除以 10,即为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经分析《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量表中 10 个项目与总分的相关系数为 0. 539 ~0. 822,表明各项目与总分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情况。内部一致性信度检验结果,Cronbach's α 系数为0. 903; 分半信度检验结果,Spearman - Brown 系数为 0. 908,均显示出该量表具有很好的信度。通过对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进一步确定模型对数据的拟合程度,来判定《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的结构效度。结果表明,模型拟合指数为: χ2= 44. 232,P > 0. 05,RMr = 0. 025,GFI = 0. 942,AGFI = 0. 906,NFI = 0. 942,RMSEA = 0. 045。各项目所对应的因子载荷为0. 460 ~ 0. 816。从各拟合指数的结果来看,《控烟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拟合程度较好,显示出了较好的结构效度。

  1. 2. 3 质量控制 对干预效果的控制: 选派从事健康教育学多年的教师担任主讲,要求有热情、信心; 授课教师接受项目组控烟倡导理论和方法的专门培训; 教师互相听课,及时调整课堂内容。对数据搜集处理的控制: 对调查员进行统一培训,调查时当场核查,及时对信息进行修正; 录入数据时采用双人双份录入,在进行统计分析前,对数据进行逻辑纠错等,保障数据质量。

  1. 3 统计处理 采用 Epidata 3. 0 建立数据库,录入搜集的调查问卷,采用双份录入,对录入质量进行控制。采用 SPSS13. 0 进行信度检验、数据描述及配对 t 检验; 采用 AMOS 7. 0对样本进行验证性因素分析检验结构效度。

  2 结 果

  2. 1 控烟课程前后公共卫生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 将干预前后的公共卫生学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及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进行配对 t 检验比较,见表 1。在干预前后公共卫生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不显著,控烟课程对其自我效能感干预效果不明显。通过控烟课程,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从( 2. 635 ±0. 611) 上升至( 2. 815 ±0. 612) ,且差异经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

  论文摘要

  2. 2 控烟课程前后不同性别公共卫生学生自我效能感比较干预前男性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3. 000 ± 0. 592) 分,女生为( 2. 884 ±0. 487) 分,经 t 检验干预前男女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不显著( t =1. 305,P >0. 05) 。干预前男性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为( 2. 632 ±0. 683) 分,女生为( 2. 638 ±0. 562)分,经 t 检验干预前男女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差异也不显著( t = -0. 060,P >0. 05) 。

  采用配对 t 检验分别统计男性和女性的控烟自我效能和一般自我效能在干预前后的变化,结果见表 2。结果表明,男性无论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还是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干预前后变化均不显著; 而女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与控烟自我效能感在干预前后差异显著,通过控烟课程提高了女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控烟自我效能感。

  论文摘要

  为了进一步比较女生中控烟自我效能感和一般自我效能感之间其干预前后的增长程度是否有差别,分别计算了女生的控烟自我效能感增长率和一般自我效能感增长率,采用配对 t 检验比较这两种自我效能感的增加情况,结果显示,t =2. 286,P < 0. 05。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增加程度大于一般自我效能感,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自我效能是指人对自己是否能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的。一般自我效能是对自己能够成功从事任何事情的主观判断,而控烟自我效能是针对劝诫他人吸烟行为的自信心,控烟自我效能的提高,有利于开展控烟活动。

  本研究结果显示,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在控烟课程前后差异不显著,而控烟自我效能感得分干预前后的差异显著,这说明,从总体上来看控烟课程可以有效提高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自我效能,而对于一般自我效能的作用并不显著。提示本次控烟课程内容设置以及教学安排基本合理,能够有针对性地改善公共卫生学生的控烟自我效能情况。

  有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感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高于女性[11-13]。因此,本研究分别对男性和女性公共卫生学生比较干预前后控烟自我效能以及一般自我效能的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干预前和干预后,男女之间的一般自我效能以及控烟自我效能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与李妲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14]。但是通过分别对男女的干预效果的评价发现,男性无论是控烟自我效能还是一般自我效能在干预前后变化均不显著,而女性经过控烟课程干预其一般自我效能感及控烟自我效能均得到了显著提升。可见,不同性别对控烟课程的接受度有差异,显然女性的控烟自我效能干预效果优于男性。这可能与女性对健康的关注度高于男性,女性的吸烟率低于男性,遭受二手烟的危害大于男性[15-16],使其更愿意,也更容易接受控烟相关的培训有关,导致其干预效果优于男性。这一结果提示应分析影响男性公共卫生学生控烟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根据结果进一步完善控烟课程,提高其对男性公共卫生学生的作用。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女性公共卫生学生的一般自我效能和控烟自我效能在控烟课程后均得到了改善,这可能由于提升的控烟方面的自信心增强了其一般自我效能。但是在比较这两种自我效能的增加程度之后发现,控烟自我效能改善的情况优于一般自我效能,进一步说明了本次控烟课程的针对性较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使一般自我效能提高,但主要还是指向控烟自我效能。

  4 参考文献:
  [1]杨焱. 烟草的危害、流行特点及控制策略[J]. 中国健康教育,2006,22( 5) : 387-389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医学心理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