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小说、新闻报刊、口语对话三种不同语体的等量语料库,对现代日语中表达结果状态的“Vてある”的用法及使用频率等进行综合考察。研究发现:(1)“Vてある”的基本用法是表示“对象的存在方式”,其他用法均由此引申而来;(2)“Vてある”的使用领域偏向于口语对话。
关键词: Vてある; 语义特征; 使用频率;
Abstract: Based on the corpus of fiction, newspaper and daily conversation, the paper makes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usage and frequency of “Vte-aru” which expresses the state of result in modern Japanese. The findings are as follows: 1. The basic usage of “Vte-aru” is to express the existence of the object, and other meanings are derived from it; 2. The usage of “Vte-aru” is more common in daily conversation.
Keyword: Vte-aru; semantic features; frequency;
一、引言
现代日语中,存在动词“いる”“ある”接在动词て形后,分别构成“Vている”构式与“Vてある”构式。两者都属于动词体貌的范畴。前者一般表达“动作行为的持续”或“结果状态的持续”。而后者一般只表达“结果状态的持续”,是一种“结果体”(resultative)[1,2,3]。
(1)ただ延々と烟がたちのぼっている1のだ。(《ノルウェーの森》)
(2)箱のなかにはきちんと折り畳まれた国旗が入っている。(《ノルウェーの森》)
(3)そのかわりアムステルダムの运河の写真が贴ってあった。(《ノルウェーの森》)
例(1)表示“动作行为的持续”,例(2)(3)则表示“结果状态的持续”。例(2)与例(3)的区别在于,前者使用了“Vている”构式,动词“入る”为自动词,而后者使用了“Vてある”构式,动词“贴る”为他动词。日语教学中,一般认为出现在“Vてある”构式中的动词为他动词,只要掌握自动词与他动词的区别,就能熟练地运用这一构式。与“Vている”相同,“Vてある”一般在日语初级阶段导入。但是,即使到了日语中高级阶段,日语学习者中也会经常出现类似以下的误用。
(4)人は日本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が好きなために日本语を习ってあることがおういで、私も日本のアニメーションがとても好きだ。(《日语学习者书面语料库》2)
(5)私の部屋の隣に「ちりも积もれば山となる」という座右の铭を张ってあります。(《日语学习者书面语料库》)
以上两例中,“Vてある”的前置动词“习う”“张る”虽然都是他动词,但都为误用。究其原因,根源在于日语学习者对“Vてある”的实际使用特征知之甚少。日语研究和日语教材中也并未对这方面作详细说明。语法规律在不同语体中的分布与适用性存在差异。陶红印指出“以语体为核心的语法描写应该是我们今后语言研究的最基本的出发点”[4]。因此,本文参照陶红印、王琳琳、杨江锋等研究的分类方法[4,5,6],尝试通过调查小说、新闻报刊、口语对话三种不同语体的等量语料库,综合考察“Vてある”构式的各种意义以及使用频率,阐明其本质及特征。
二、“Vてある”的分类
目前,“Vてある”构式的意义分类主要以益冈隆志[1]的分类方法为代表。他根据客体对象后出现的格助词的类型,将“Vてある”分为“客体对象由‘が格’标记”的A类和“客体对象由‘を格’标记”的B类。其中,A类中,作为施动者的名词性短语被强制删除,客体对象处于主格的位置,构式的结构、意义与被动句极为相似,常被称为“被动型”。B类中,客体对象处于宾格的位置,作为施动者的名词性短语可以出现在句中,其结构、意义与主动句类似,常被称为“主动型”。
(6)机に本が置いてある。(A类)
(7)ホテルを予约してある。(B类)
在此基础上,A类又被细分为“描写眼前对象的存在”(例8)和“描写眼前的结果状态”(例9)两类。B类又被细分为“表示动作结果的延续状态”(例10)和“表示动作效力的持续”(例11)两类。
(8)盆栽が几鉢かならべてあった。(《张込み》)
(9)入口に近い片すみが一畳余りの広さだけあけてある。(《カナダ?エスキモー》)
(10)业行は自分が写した経巻类をまだ相当量各地の寺々に预けてあり……(《天平の梦》)
(11)それで、京都府警に监定をたのんであるの。(《ガラスの棺》)
然而,在实例中客体对象由“が格”和“を格”以外的形式标记的“Vてある”构式普遍存在。笔者在2018年3月~7月通过检索关键字“てあ”“であ”,对《新潮社》《现代日本语书き言叶均衡コーパス》《名大会话コーパス》三个语料库中出现的“Vてある”句子进行调查后发现,此类句子占50%以上。比如,例(12)是口语对话中的例子,表示客体对象的指示代词“それ”由系助词“は”标记。例(13)是小说中抽取的实例,对象“トマト”被省略了。
(12)それはもう。もう、ちょ、亲に言ってあるから。(《名大会话コーパス》)
(13)露地のトマトの収获は7月末から9月中旬までだが、たくさん采れるので夏のうちにペーストにしたりローストにしたりして保存してある。(《新潮社100册》)
因此,单纯根据客体对象之后出现的格助词来判断“Vてある”的类型有失妥当,在此基础上应该综合考虑句中“是否可以出现施动者”“有无表示时间关系的副词成分”以及“上下文的结构”等因素。森田良行[7]就曾提出,判断“Vてある”的语法意义时,不能仅仅局限于客体对象后面是“が格”还是“を格”,更需要从句子整体上来进行分析,并指出“机の上に本が置いてある”与“机の上に本を置いてある”在意义上几乎并无差异。
另外,A类中的“描写眼前的结果状态”与B类中的“表示动作结果的延续状态”意义相似,可分为一类。益冈隆志[1]也曾提到过这两小类没有明确的界限,具有连续性。
鉴于存在动词“ある”在“Vてある”构式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我们着眼于存在动词“ある”,将“Vてある”看作是一种动作状况的存在方式[8],并将“Vてある”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Ⅰ.对象的存在方式
Ⅱ.结果状态的存在
Ⅲ.经验效力的存在
具体分类方法如下:“Vてある”继承了存在动词“ある”的两种属性,即“存在”和“领有”[9]。例(14)(15)中“Vてある”继承了存在动词“ある”的“领有”的属性,表示动作主体对动作经验效力的领有。换言之,动作的经验效力存在于动作主体这一抽象领域中,即常说的完成体用法。在世界上许多语言中领有动词经过语法化发展为完成体用法[10]。与前人研究不同,我们判断“Vてある”是否表示完成体的用法时,不仅仅关注对象后面的格助词,主要依据句中“是否可以出现施动者”“有无表示时间关系的副词成分”(如“既に”“もう”“うちに”等)以及“上下文的结构”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
(14)俺さ、なんか前さあ、テープが何気なく置いてあってさあ、それを闻いたらさあ、それ、中学のときにこれを一日だけ学校に持っていった、とかなんかあって、それかなんか、声が入っとったんだって。(《名大会话コーパス》)
(15)「大丈夫だよ。场所は考えてあるんだ。昔のおれたちのトバだよ」鲸やんが会社の天井のあたりを人差し指で差し、そいつを軽くひょいひょいと上下させた。(《新潮社100册》)
在例(14)中,虽然客体对象是由“が”格来标记的,但是出现了施动者“俺”,并且出现了动作的时间点“前”。因此可以判断例(14)属于“经验效力的存在”。同样,例(15)中,客体对象既不是由“が”格来标记的,也不是由“を”格来标记的。动作结束后并未留下具体的结果状态,说话人通过先前的动作“场所は考えてあるんだ(地点已经想好了)”,来做出结论“大丈夫だよ(不用担心)”。此时,“根据―判断”这一论理结构成立,是典型的完成体用法[11]。
另一方面,对于继承了“ある”的存在用法的“Vてある”,又可以将其分为两种类型,即“对象的存在方式”和“结果状态的存在”。两者的划分依据是,句中能否出现由格助词“に”标记的场所名词。假如句中出现了或者可以添加由格助词“に”标记的场所名词,那么相比较作为动作结果的状态而言,更倾向于把它理解为客体对象存在于某个地方。换言之,这一类型是广义的存在句。它与典型存在句的区别在于,规定了客体对象以何种方式存在。
(16)a.冷蔵库にビールが冷やしてある。
b.*冷蔵库にビールを冷やす。
(17)a.窓が开けてある。
b.*ここに窓が开けてある。
在例(16a)中,场所名词“冷蔵库”的出现并不是由动词“冷やす”所要求的,而是与“ある”有关。其依据是,删除“てある”后的例句(16b)就不能成立。因此,可以把(16a)看作是广义的存在句,表达客体对象“ビール”的存在方式。而在例(17a)中,则没出现场所名词,也不能添加场所名词。一般而言,窗本来就是存在于固定的地方。说话人并不是关心窗的存在与否,而是关心窗有没有开着这一结果状态。因此,把这一类型称为“结果状态的存在”。
虽然,很多场合下,场所名词经常被省略,但可以通过插入“ここに”这一场所名词来进行判断。假如插入“ここに”后句子仍然成立,可以认为是“对象的存在方式”。若不成立,则认为是“结果状态的存在”。同时,参照杉村泰[12]的做法,运用否定句来测试。如例(18a)所示,把表示“对象的存在方式”的“Vてある”变为否定句时,其表达的意思与否定对象物体存在的存在句的意义几乎一致。而像(18b)这样的表“结果状态的存在”的“Vてある”中则没有这样的对等关系。
(18)a.本が置いていない。=本がない。
b.窓が开けていない。≠窓がない。
三、“Vてある”的实际使用情况
我们利用小说语料库、新闻报刊语料库、口语对话语料库三个不同语体的等量语料库,又考察了以上三种“Vてある”的用法在实际语料中的具体使用情况。
关于小说的语料,主要利用《新潮社100册》。为了避免使用年代过于久远的小说,选取1960年代以后的11篇文学作品。其中1960年代作品2篇,1970年代作品3篇,1980年代作品3篇,1990年代作品3篇。这11篇文学作品均为日本的代表性长篇小说,页数均在200-300页左右,总字数约为138.9万字。关于新闻报刊的语料,主要选取《现代日本语书き言叶均衡コーパス》(BCCWJ-NT)中所收录的全国性新闻报刊和地方性新闻报刊,总字数约为137.0万字。最后,关于口语对话的语料,利用《名大会话コーパス》,该语料库主要根据现实生活中的自然对话制作而成,总字数约为113.2万字。从选取的这三个语料库的各自字数来看,其规模可以说是大致相同的。以“てあ”“であ”作为关键字,在三个语料库中各自检索,删除一些不符合要求的语料后进行分析,如例(19)。但是,类似“书いてあんのよ”这样的“Vてある”的缩略形式,我们判断为符合要求的语料。
(19)地域や状况によってあり方も多様化しているようだ。(《BCCWJ-NT》)
从小说、新闻报刊、口语对话这三个不同语体的语料库中,共搜索到818条语料(表1)。
表1 各体裁中“Vてある”的使用情况
“Vてある”在使用领域方面具有很大的倾斜性。具体而言,口语对话语料库中的“Vてある”的语料最多,为565例,占全部的69%左右。虽然口语对话语料库比小说语料库和新闻报刊语料库的字数少了25万字左右,但“Vてある”的语料远远超过了其它两个语料库。口语对话中既有眼前的场景描写句又有表示说话人的主张、判断的句子,因此,“Vてある”出现的相对较多。在小说语料库中出现的“Vてある”数量为205例,占全体的25%左右。其中,属于眼前的场景描写的叙述句占绝大多数。而在新闻报刊语料库中,“Vてある”的用例最少,为48例,仅占全部的6%。这与新闻报刊的语体特征有密切的关联。新闻报刊注重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或现象进行客观描述,一般偏向于使用出现施动者的主动句,较少使用被动表现。而“Vてある”中说话人的视点集中在对象上的被动表现占绝大部分。再者,即使是在出现了动作主体的主动句中,大多包含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因此,“Vてある”的特征与新闻报刊的特征不太相符。
另一方面,在小说语料库中出现的205例语料中,作为叙述句出现的“Vてある”的用例为183例,如例(20)。而作为口语对话出现的“Vてある”的用例为22例,如例(21)。
(20)道の両侧に畠があり、材木が积みかさねてある。(《新潮社100册》)
(21)「もちろん言ってあるわよ」と凉しい顔で言う。(《新潮社100册》)
这22例与口语对话语料库中的565例合起来,作为对话形式出现的“Vてある”为587例,占全体的71.8%左右。因此,相对于书面语,“Vてある”更倾向于在口语对话中使用。这一特征与汉语的助词“了”较为相似[13]。
在收集到的818例语料中,为了能更加明确地判断动词体的特征,只选取出现在句尾的“Vてある”作为考察对象。“被动+てある”形式(例如“书かれてある”)和出现在修饰小节的“Vてある”不在考察范围之内。因此,进入考察分析范围的“Vてある”是683例(表2)。
“对象的存在方式”在三个语料库中的使用频率均为最高。其中在小说语料库中为81例(约61%),新闻报刊语料库中为17例(约53%),在口语对话语料库中为304例(约58%)。益冈隆志根据“对象的结果状态”比完成体用法的使用频率高,将“对象的结果状态”认为是“Vてある”的最基本用法[14]。本文参照其做法,将使用频率作为判断基本用法的一个标准。虽然上述观点基本正确,但是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严格意义上来说,表示在某个场所对象以某种方式存在的“对象的存在方式”这一用法才是“Vてある”的最基本用法。换言之,存在动词“ある”所表示的“存在义”在相当程度上还残留在“Vてある”中。另外,“对象的存在方式”之所以能成为最基本的用法,这与“Vてある”中出现的动词也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及物性高的动词容易在“Vてある”构式中使用[15]。出现在“Vてある”构式中的动词绝大部分为主体动作?客体变化动词,特别是“书く”“置く”两个动词出现的频率最高,占25%左右[16]。这两个动词所表达的动作结束后,对象的状态变化或位置变化易被观察到,多被用于与场所名词共现的场景描写。
表2 各体裁中三种类型的使用情况
注:Ⅰ代表“对象的存在方式”,Ⅱ代表“结果状态的存在”,Ⅲ代表“经验效力的存在”。
例(22)(23)(24)(25)中,场所名词“场所”“そこ”“店の栏间”“窓の外の轩下”分别出现在“Vてある”句中,施动者、动作时间等成分都未出现。并者,如果将这些句子改成否定形式时,句子便表达“对象的不存在”。因此,可以判断这些句子属于眼前状况描写的“对象的存在方式”。
(22)「赤ちょうちん」と、その看板には书いてあった。(《新潮社100册》)
(23)机を置いた窓の外の轩下には子供の襁褓が干し并べてあった。(《新潮社100册》)
(24)うんあーそれで买ったのよー。うん?そこに置いてあるのよ。(《名大会话コーパス》)
(25)久しぶりにその雑货屋を访ねてみると、店の栏间に子どもたちの絵が饰ってあった。(《BCCWJ-NT》)
例(22)表示文字“赤ちょうちん”写在“看板”上这一状态。例(23)中,“子供の襁褓”以排列着晒的状态存在于场所“窓の外の轩下”。例(24)中,存在物“买い物”以被放置的状态存在于场所“そこ”。例(25)表示“絵”装饰在场所“店の栏间”。
其次,“结果状态的存在”用法在小说、新闻报刊和口语对话中的出现次数分别为14例(11%)、2例(6%)、50例(10%)。在三个语料库中数量均为最少。例(26a)(27a)中没有出现场所名词,也不可能出现场所名词。添加场所名词后的例(26b)(27b)都不能成立。并且,句子变为否定形式时,并不是否定对象的存在方式,而是否定对象的变化状态。换言之,例(26a)(27a)并不是描写对象以何种状态存在,而是表示作为动作结束后对象变成了何种状态。
(26)a.その眼は日本人には珍しいほど茶がかっているし、鬓も染めてあるのか白髪一本みえない。(《新潮社100册》)
b.*ここに鬓も染めてある。
(27)a.墨汁がちょっと薄めてあるの。(《名大会话コーパス》)
b.*ここに墨汁がちょっと薄めてあるの。
最后,“经验效力的存在”在小说、新闻报刊、口语对话中的出现次数分别为37例(28%)、13例(41%)、165例(32%),使用频率仅次于“对象的存在方式”这一用法。
(28)太郎は、生れてこの方、自分の食べたことのある鱼は、皆ノートに名前を书きつけてある。(《新潮社100册》)
(29)少しでも凉を得るため、风吕场や流しでは大きなスイカを流水に当てて冷やしてある。(《BCCWJ-NT》)
(30)终助词のよとねの频度数はもう调べてある。(《名大会话コーパス》)
例(28)中出现了施动者“太郎”,相对于“结果”这一平面,说话人更加关心引起结果的“先前行为”这一平面。例(29)中,虽然并未出现施动者,但是从前后文关系可以推断出施动者就是说话人本身。并且,出现了表示施动者的意图的理由形式名词“ため”,表达先前行为所引起的效力在说话基准时仍然存在。例(30)中,出现了副词“もう”,表明动作行为的时间点在说话基准时之前,说话人更加关心先前的动作行为。并且,动作行为结束后并未留下可确认的痕迹,完全依赖于说话人的主观判断,属于典型的完成体用法。
四、结语
通过小说、新闻报刊、口语对话三个不同语体的语料库,对日语“Vてある”的三种类型——“对象的存在方式”“结果状态的存在”“经验效力的存在”进行了实证分析考察。结论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针对先行研究中指出的“对象的结果状态”是“Vてある”的基本用法这一论断,进行了修正。我们认为,客体对象在某一地方以某种状态存在的“对象的存在方式”这一用法才是“Vてある”的基本用法,“结果状态的存在”和“经验效力的存在”为引申用法。
第二,“Vてある”在使用领域上具有一定的倾向性,偏向于在口语对话中使用。
据笔者所知,利用不同语体的语料库,考察“Vてある”的具体使用情况这一做法尚属首次。本研究中阐述的“Vてある”的特征以及实际使用情况对日语学习者熟练掌握和运用这一语法知识点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对“Vてある”与“Vている”进行比较,进一步阐明“Vてある”的特征。
参考文献
[1] 益冈隆志.命题の文法--日本语文法序説[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1987:219-235.
[2] 杉村泰.形式と意味の研究--テアル构文の2类型[J].日本语教育,1996,91(2):61-72.
[3] 黄利斌.コーパスを利用した中国语“V有”表现の意味分析--日本语「Vテアル」表现との比较を兼ねて[J].日中言语対照研究论集,2017,19(1):16-33.
[4]陶红印.试论语体分类的语法学意义[J].当代语言学,1999,1(3):15-24,61.
[5]王琳琳.基于多语体语料的英语双及物结构研究--以give为例[J].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36(1):45-54.
[6]杨江锋.基于多语体语料库的典型make类迂回致使结构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8,26(3):51-57.
[7] 森田良行.讲座正しい日本语[M].东京:明治书院,1971:174-188.
[8] 金杉高雄,冈智之,米仓よう子.认知歴史言语学[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2013:20-37.
[9] 竹沢幸一.コピュラ动词アルの二面的语汇特性とその构文的具现[C]//中右実教授还暦记念论文集编集委员会.意味と形のインターフェース:下巻.东京:くろしお出版,2001:713-723.
[10] BYBEE J L,PERKINS R,PAGLIUCA W.The evolution of grammar:tense,aspect,and modality in the languages of the world[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94:105.
[11] 工藤真由美.アスペクト?テンス体系とテクスト--现代日本语の时间の表现[M].东京:ひつじ书房,1995:142-145.
[12] 杉村泰.意志性のないテアル构文について[J].言语文化论集,2002,24(1):159-174.
[13]陆方喆.基于语料库的助词“了”研究[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4,27(4):43-47.
[14] 益冈隆志.日本语文法の诸相[M].东京:くろしお出版,2000:99-109.
[15] 副岛健作.シテアル再考--他动性の観点から[J].留学生教育,2009,6(1):7-23.
[16] 黄利斌.中国语の“V有”构文の意味体系--日本语の「Vテアル」构文との比较を通して[J].国际文化研究,2017,23(1):45-58.
注释
1例句中出现的“Vてある”与“Vている”形式用下划线标记。
2《日语学习者书面语料库》(开发者:上海交通大学张建华)中收录了日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对于引用的语料中除“Vてある”以外的其他错误之处,本文暂不作讨论。例如,“おういで”应改为“おおくて”。
“价”也称“配价”,原是化学术语,指的是一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与其他元素的原子化合时表现出来的性质。语言学中借用“配价”说明谓语在构句过程中对名词性成分的支配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