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中国与日本同处东亚,自古以来也多有交流。但中日在各自的发展过程中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差异。近年来随着中国的发展,中日的交流互动也愈加频繁,怎样进行中日跨文化交际也变得更加重要。以此为出发点,本文试通过语言交际、非语言交际两方面入手,分析中日在跨文化交际下的不同文化。
关键词: 中日文化; 跨文化交际; 言语交际; 非言语交际;
研究中日跨文化交际,需要明晰跨文化交际的过程有什么。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最重要的两个部分就是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而非语言交际也在交际活动中充当重要角色。因此,本文将通过这两个部分去寻找中日交际中的异同点。
一、语言交际
语言和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既是文化的载体,也是文化的写照。通过研究语言的异同,也就能了解这两种文化之间的异同。这一部分将通过“寒暄问候语”、“道谢和道歉”、“尊敬语”和“称谓语”四个方面对中日语言交际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
(一)寒暄问候语
1. 寒暄语
寒暄语也可以称为“客套话”,在日语中叫做“挨拶(あいさつ)”,也就是人们在见面时在对话开始时使用的有一定“套路”日常用语。虽然汉语和日语中都有寒暄语,但有所不同。
在汉语的寒暄语中,我们经常会询问对方“吃饭了吗”、“你是要去哪儿”一类的与生活相关的问题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但在日语中,汉语这样的表达会有探寻他人隐私的问题,在交际中一般避免这样的问题。日语中最常用的寒暄语话题是“天气”,因为天气并不涉及个人隐私,是一种“无关紧要”,不会让别人感到困惑的话题,常常说“今日の天気がいいですね”、”今日、すごく寒いでしょう”一类的句子来引入对话,听话人不需要认真探讨天气的问题,只需点头附和即可。
2. 问候语
在中日的日常交往中,简短的问候语也是必备的,中日的问候语也有相同与不同之处。
首先,相同之处在于汉语与日语中都有普通的问好和道别语。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汉语的“再见”可以在比较正式的对话中使用,但日语的“さようなら”很少使用,因为其包含“很久都不见”“再也不见”的含义,可以用其他的比如“では”、“まだ今度会いましょう”等较为正式的说法来代替。
而日语和汉语不同的地方在于,日语很多问候语是成对使用的,如“ただいま(我回来了)”“おかえり(欢迎回来)”,虽然汉语中也经常说“我回来了”,但很少用“欢迎回来”,不会形成一个对话式的问候语。除此之外日语还有“行ってきます(我走了)”和“いってらっしゃい(慢走/路上小心)”、“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和“ご驰走様でした(承蒙款待)”等成对或对话式的问候语。
(二)道谢和道歉
在道谢方面,在汉语最常用“谢谢”,日语中也有对应的“ありがどう/ありがどうございます”。但除此之外,日本人还非常喜欢用“すみません”来道谢。
すみません本来是不好意思,对不起的意思。日本人非常怕给别人添麻烦,受人恩惠,得到别人的帮助,无形中也是给别人添麻烦了,所以有道歉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谢。
在道歉方面,汉语有“对不起”“不好意思”“抱歉”等表达方式,如果想要表达更深的歉意,可以在道歉词前加上“实在是”“非常”“真的”等词。而日语主要有“すみません”“ごめんなさい”“申し訳ございません”,前两者在日常经常使用,而第三个在非常正式、事情非常严重的时候会使用。
(三)尊敬语
无论是在中国还是日本,在人际交往中都习惯抬高他人,贬低自己。在中国古代,有许多表示敬语谦语词汇,如敬语词汇令尊、贵府,谦语词汇家严、寒舍等,但在现代汉语中,也会使用“您”、“贵姓”等词。而在日语中,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都有一套完整的敬语系统,包含尊敬语、自谦语、郑重语。尊敬语对地位或年龄比自己高的人使用,或在比较正式严肃的场合使用,如“老师看书”用敬语是“先生は本を読まれる”或“先生は本をご覧になる”,同样是看书,自己则使用自谦语,如“わたしは本を拝见します”。郑重语则是经常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如动词ます型和名词后缀です。
(四)称谓语
1. 亲属称谓
中日都非常重视家族关系,所以汉语和日语中亲属称谓系统都相对比较详细复杂,但它们也有相同和不同之处。
首先是相同之处,中国和日本都比较注重长幼顺序,在兄弟姐妹的称呼中都有明确的区分。除此之外,汉语和日语的亲属称谓都有正式称谓和直称之分,如“祖父”是正式称谓,而“爷爷”是直称。与之相对,日语的“そふ”是正式称谓,“おじいさん”是直称。
而它们还有两点不同之处。第一,日语的亲属称谓中没有父母方亲属之分。如汉语中父亲的母亲叫祖母或奶奶,母亲的母亲叫外祖母或外婆,但在日语中都叫おばあさん。汉语中有姑母、姨母、伯母之分,但日语中都读おばさん,只有写出汉字才能知道具体是哪一类亲戚。第二,日语在堂表兄弟姐妹在读音上不分内外,也不分男女。比如堂姐、表弟等都叫做“いとこ”。
2. 社交称谓
在社交称谓上,汉语和日语都有“姓+职业/职位”这类称呼方式,汉语可以说“张律师”“王科长”,日语则可以说“田中弁护士”“伊藤课长”。日语中还有“さん、くん、ちゃん、先生”一类的后缀称谓,其中“さん”是一种比较正式的称谓,用于年长或地位较高的人或较为陌生的人,不分男女,可与汉语的先生、女士相对应,但汉语“先生、女士”可以单独使用,但日语的“さん”只能放在人名后。而日语的“先生”与汉语的“先生”意思不同,是用来称呼拥有社会地位较高职业的人,如医生、老师、律师,都可以直接称呼为“先生”或在名字后加“先生”。
二、非语言交际
“一切不使用语言进行的交际活动称为非语言交际”(胡文仲2015)。在一些学者看来,非语言交际手段在人们的直接交际活动中比语言交际占的比重更大。在交际过程中,非语言行为能补充语言行为的信息。这个部分通过“手势和身势”、“眼神和表情”、“空间观念”和“时间观念”四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
(一)手势和身势
1. 日本独有的动作
(1)过路的姿势。在日本,在街上满是人的情况下,想要从别人让路通行的话,就会将右手的五指并拢,掌心向左,将手和手臂上下来回摆动,低着腰前行,以此来表示“不好意思,请让一下”的意思。
(2)吃饭前的手势。日本人在吃饭前会将双手合十,说一句“いただきます(我开动了)”,然后开始吃饭。
2. 相同含义,不同动作
(1)数数。每个国家数数的方式都有各自的特点,中国人和日本人数数的方式也有所不同,中国人数1到5时,首先是拳头状的手,然后从食指到小指,最后大拇指,依次展开。数6到10时,6展开大拇指和小指,7将大拇指食指中指指头并在一起(也有将食指弯曲的方式),8将大拇指和食指展开,9其他手指并拢,食指向大拇指弯曲(也有弯曲小指的方式)。而日本人数1到5时,首先手是展开的状态,然后从大拇指到小指依次弯曲回掌心。数6到10时,正好相反,从拳头状的手,从小指到大拇指依次展开。
(2)表示“我”。当日本人表示“我”的时候,会将指尖对着自己的鼻子。而中国人表示“我”的时候,则是将掌心放在胸口上。
(3)表示“钱”。在日本,表示“钱”的手势是将掌心向上,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展开,食指和大拇指指尖并拢在一起。而中国则是将大拇指和食指来回摩擦,像是正在数钱的动作来表示钱。
(4)判断正误。当判断一个问题的回答是否正确时,中国人和日本人给出的动作反应有相同和不同之处。首先,正确的情况下,中国人和日本人都会用点头这一动作,但日本人有时也会将双手举在头顶上,手的顶部触碰再一起,做一个圆形来表示正确,因为在日本○表示正确而不是用√。其次,错误的情况下,中日都会做摇头的动作,日本还会用两个前臂在胸前比×形表示错误。
3. 相同动作,不同含义
五指并拢,手掌竖起放在脸的前方,大拇指侧对着脸,左右摆动。这个动作在中国一般表示气味难闻,手左右摆动是为了把难闻的味道扇走。但在日本,这个动作表示否定,如“不是”“我不能”,或是被表扬后谦虚时使用,如一边说“いえいえ、全然(哪里哪里)”一边摆动手。
(二)眼神和表情
1. 眼神
比起西方国家,亚洲国家的眼神交流都相对较少,但中日在眼神交流上还是有一定不同,最主要的不同就是在交谈时的眼神是否直视对方。中国人在交谈时,习惯于一直直视对方的眼睛,因为觉得这样是对对方的尊重,表示自己在认真听对方所说的话。但日本人在交谈时会避免眼神接触,因为日本人比较注重个人的隐私,对目光非常敏感,会认为别人直视自己是在探寻自己的隐私,所以日本人在交谈时一般把目光放在低于对方眼睛的位置,如鼻子、脖子、领带等位置,避免直视。
2. 面部表情
通常来说,西方国家的人比亚洲国家的人面部表情更为丰富,而在亚洲范围来讲,日本人的面部表情相对于中国人更少。拿“笑”来说,在公共场合,中国人在笑的时候,一般会将嘴张开,有时也会发出笑声;而日本人在公共场合笑的时候,一般是抿嘴微笑,不出声音,而这样的微笑,不仅是感情流露,也是日本人表现自己礼貌的一种方式。有时与人交谈时会咧开嘴发出笑声,但在这种情况下很多人尤其是女性会将手挡住自己的嘴。
(三)空间观念
Edward Hall在《超越文化》中将文化划分为了“接触性文化”和“低接触文化”。按照中日的传统文化,在公开场合,人们的接触很少,更不会公然拥抱和接吻。日本是典型的低接触文化型社会,日本人比中国人更在意之间的接触。从见面礼就能看出一部分,中国人见面握手较多,且会停留1到3秒。但日本人见面以鞠躬为主,这样也避免了身体接触。除此之外,日本人在排队或是行走时,非常注意与别人隔开距离,如果不小心触碰到他人则会马上道歉。
(四)时间观念
中日两国都有“守时”的时间观念,认为“守时”是一个人的必备品质,在上班、上课、会客等活动中,都会尽力准时到达。在交通方面,中国和日本的地铁、高铁等铁路交通,都会有准确的时刻表,但日本除了铁路交通外,公共汽车甚至船的每一站都有精细到分的时刻表,并且会严格按照时刻表到站出站。
三、结语
通过分析对比中日跨文化中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的异同点,让我们在如何进行跨文化交际时有了更多的准备。虽然中日在交际中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我们只要努力去理解学习,就会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更加顺利。
参考文献
[1] 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5.
[2] 蔡振生.中日文化比较[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5.
[3] 秦明吾.中日习俗文化比较[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04.
[4] 祖父江孝男.简明文化人类学[M].季红真译.北京:作家出版社,1987.
[5] 濮若依.中日跨文化交际比较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16.
一、引言在日语中一般把委婉表达称为「婉曲表现」,对于「婉曲表现」的界定各大词典的表述不尽相同,例如,『国语学大辞典』:婉曲表现とは断定的に直接的にまたは露骨に言うのを避けて、远まわしに表现すること;『日本语教育事典』:はっきり直接に表现す...
一、商务日语与跨文化交际商务日语的概念由来已久。近年来,随着实践和研究的深入,对商务日语的理解和认识也在不断加深。小野寺(2004)提出:商务日语可以划分言語和非言語两个组成部分。贾丽(2013)也认为:高水平商务日语的内涵应由日语交流能力、商务专...
一、引言随着语用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重视语用学的发展和应用。在习得过程中语言是基础,语用是目的。我们应力求多维的扩展,系统、全面地输入语用知识和信息,了解目的语在某种情况下怎么使用。其中,礼貌语言是语用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