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

语言社会性对语言传承与发展的影响(2)

来源:名作欣赏 作者:任丽花
发布于:2017-03-17 共3760字
  
  
  总的来说,新词、新语的产生有如下几个特点:
  
  1.传播速度快。受语言社会性质的制约,新词、新语的产生及流传必须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但随着通信设施的日益先进,信息传播速度的快速增长,语言的产生及传播时间已大大缩减,一夜之间,足不出户就可知天下事,故新词新语的产生速度有了惊人的发展。今天的汉语变化之快,已经是字典的改版所望尘莫及的了,而所有这些的背后,是一个飞速发展和变化着的社会。
  
  2.传播范围广。由于手机、网络、电影、电视、广播等各种传播媒介的发展,传播手段以及传播方式的增多,新词新语的传播范围快速增大,接受的人群成倍增长。以前仅仅在年轻人嘴中才可听到的新词新语,逐步为中、老年人使用,这就使其普及的范围越来越广,也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
  
  3.受外来语影响大。随着各民族之间的互相融合,对外交流日益增多,各种传媒的大量普及,世界各国的距离在日渐缩小,语言的相互影响却越来越大,因此新词新语的产生受外来语的影响较大,很多在现代汉语语法规则里讲不通的新词新语不断产生,如火星语、网络语“杯具”“有木有”“神马都是浮云”“喜大普奔”“艰拆装死”“童鞋”“切糕”等的出现,尤其是字母词如“MM、GG、RT(如题)、LD(领导)、FB(腐败,多戏称聚餐)、TX(同学)、TMD(詈语,‘他妈的’)、SB(形容人傻)、JY(精英,对一些不道德的知识分子的贬义称呼)”数字谐音语词如“918(就要发)、995(救救我)、5366(我想聊聊)、246(饿死了)、8013(伴你一生)、04551(你是我唯一)、51396(我要睡觉了)、1414(意思意思)、1920(依旧爱你)、1930(依旧想你)”等的出现,更使汉字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但由于语言社会性质的作用,使得国家无法硬性地强制人们不去使用和传播它,所以这些新词新语又将面临新的标准与规范。
  
  4.与港、澳、台地区的融合。随着香港、澳门的回归及与台湾的文化艺术交流的日渐增多和互相接触的频繁,大陆与港、澳、台的共同语互相影响,尤其是年轻人对此的认同,使得普通话与港、澳、台地区的共同语正趋向于不断融合,这是语言发展的必然,只不过这种融合对语言的规范和标准形成新的挑战,带来一定的影响。
  
  5.人们从众心理的影响。年轻人追求新奇乐的思想观念在一定程度上促使了新词新语的大量产生,大众趋同新潮的心态加速了新词新语的使用范围与阶层,所以对此类语词所产生的影响及其后果的良莠甄别随着使用人群及其范围的扩大而化为乌有。
  
  针对以上特点,笔者认为,在当今社会,人们对于新词、新语的使用必须有所选择,而不能全盘接受。既要肯定其优点,又要看到其不足,要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比如:从外来语的输入方式来看,外来语的引进手段多种多样,有译词、引申词、方言词、俗语、俚语等。多年来,随着我国对外交流的加深,在中文媒体和出版物中频频出现了更多的字母词,从中央电视台的CCTV,到与人们生活密切相关的 NBA、WTO、VIP、KKK、EMS,更不必说网络中时时出现的 BBS、SB、ZT、牛 B,等等,着实让我们汗颜,我们不得不担心,有朝一日,汉语是否会让我们中国人都看不懂。汉语西化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相关专家和学者的广泛关注, 有学者担心字母词今后会取代汉字,使汉字走向拼音化的道路,也有学者着文加以反驳,所以对于英语字母词在汉语中的地位则是褒贬不一,无一固定说法,值得当代学者加以研究。无论怎样,汉语语言环境外来语有泛滥之势,规范外来语的使用很有必要性,就像法国人维护自己的法语一样,我们的译者、媒体和每个中国公民都应当承担起规范外来语使用和维护民族语言纯洁性的职责。
  
  任何一种语言都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各种社会现象如政局的动荡、科技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革以及国际交往的频繁都会对语言产生影响。而词汇是构成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汉语普通话中新词新语的产生及其发展都说明语言是动态的, 是发展变化着的。语言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一定时期的社会生活会对语言产生特定的影响, 而一定时期的语言也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生活。所以,语言的社会性特征决定了语言的发展不能以简单的规范、不规范来衡量,而应在一定时期内允许其有一个不断发展、不断完善的过程,否则我们根本无从谈起语言的生命力问题。因为我们很清楚,当一种语言不发展、不变化之时,便是这种语言僵死之日,对此根本无生命力可言。
  
  ① 马克思:《资本论》,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第 1 卷第 89 页。
  ② 斯大林:《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见《马克思主义与语言学问题》,人民出版社 1953 年版,第 20 页。
  ③ 李宇明:《权威方言在语言规范中的地位》,见《语言文字应用》2005 年第 3 期。
  
  参考文献:
  
  [1] 高名凯,石安石。语言学概论[M].中华书局,1987.
  [2] 陈建民。汉语新词语与社会生活[M].语文出版社,2000.
  [3] 陈原。新语词[M].语文出版社,2001.
  [4] 王宁。论汉字规范的社会性与科学性---新形势下对汉字规范问题的反思[J].中国社会科学,2004,5.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任丽花. 语言的社会性与语言的传承及其发展[J]. 名作欣赏,2017,02:67-68.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应用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