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访谈中的立场确立与协商(2)
来源:外语教学 作者:冉永平,杨娜
发布于:2017-06-12 共11079字
3. 2 新闻立场中的“冲突”与协商。
访谈过程中,参与者的立场表述也并不总是相同的,访谈者有时为了持续有效地维护访谈秩序不得不蓄意性制造某些虚假“冲突”或“争端”,形成矛盾,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更多受众( 包括一切持支持、中立和反对态度的群体) 参与到交际中。这就要求访谈者不得不考虑所有潜在受众的反映,不断根据现实语境来适时调整自己所处的立场,以赢取最大范围内的“协商”( Du Bois2007) .这里,“协商”并不单指表示与他人观点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论断或陈述性言语,而是指交际者为了引起彼此的共鸣( resonance) 而实施的言语活动( Oropeza-Es-cobar 2011: 76) ,它主要用于提出质疑或否定性立场。
Du Bois( 2007) 、Karkkainen( 2007) 等人的研究结果均显示,新闻访谈中交际者的立场表述也表现为一种“以共同立场为取向”的话语交际结果,交际者之间存在互为协商的过程,协商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共同的立场。此处的共同性只限定在受众的普遍支持上,不代表全体参与者的立场统一性。
Oropeza-Escobar( 2011) 认为这种共鸣效果可以通过两种语言方式来获取。首先,访谈者采取前正后反原则将积极性评价置前( 如“真好”、“不错”、“大部分人都认为”等) 、提问在后,协商立场中潜在的交际冲突。例( 3) 中,访谈者在访谈的一开始就通过寒暄的方式建立起积极的和谐关系( “中文说得真好”) .事实上,这与被访者实际的中文水平形成了矛盾( 后续访谈中该被访者均采用英文应答) .访谈者在明知对方不会讲中文的前提下,还采取这种正面直接赞扬的语言方式,其真实意图显然不在于扩大矛盾或增加冲突。结合后续提问,我们才发现这种虚假性矛盾话语的目的在于引导被访者的合作意向,并利用动词“分享”再一次构建理想中的合作关系,使其对“伦敦防治雾霾”进行合理化解释。
( 3) 访谈者: 瞧这中文说得真好! ( 听众笑)。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下伦敦是如何在防治雾霾上颇有成效的吗?
被访者: 其实 = 伦敦要做的还很多。
人们只是看到我们将可见的那部分污染解决了,.
但事实上不可见的污染仍旧存在-.
( 《对话》2015 年 1 月 4 日“雾都”治霾)。
其次,共鸣效果的获取也可以通过隐喻、重复、回指等隐性方式来实现,访谈者以唤醒被访者潜意识中所共有的认知图示来获取被访者的支持。例如:
( 4) ( 双十一当天《对话》栏目组在阿里总部现场采访马云。)。
访谈者: 双十一-( 笑)。
您现在是不是最喜欢这个数字啊? ( 提问1)。
被访者: 我现在是最喜欢这个数字。( 笑)。
访谈者: 喜欢到了把它注册成了商标-然后会让你其他的小伙伴会觉得比较艰难。
比如说东东啊 = 宁宁啊 =.
它们可能会觉得,.
哎哟 =[3 秒]这个东西什么时候成老马家的了? ( 提问 2)。
本来我也能用的啊。
被访者: 双十一的商标本来就不是我们的。
( 《对话》2014 年 11 月 16 日“马云: 凭什么让人追随”)。
例( 4) 中,访谈者利用反问句形式提出真实问题 2,表面上虽形成立场的冲突与对立,但事实上访谈者是在迎合部分否定性群体( 如: 京东或苏宁等其他网商) 的支持。一方面,访谈者借助前述提问 1( “您是不是最喜欢这个数字啊?”) 和比喻修辞( “老马家”) ,对被访人进行预设,通过构建家庭关系图示( “东东”、“宁宁”和“老马”) 建立被访者和采访者之间的协同关系。另一方面,访谈者又以第一人称指示语“我”指代“东东”、“宁宁”的立场,拉拢自己与潜在受众的协同关系。
由此可见,新闻访谈中访谈者所表现的立场对立或冲突性意见,有时并不是真正地冒犯、惹怒或诋毁被访者。冉永平( 2010,2012) 认为这种冲突性话语并不引起交际另一方愤怒或不满,属于虚假性冲突。在本节的举例中,访谈者在质疑或否定之前,大多都采取了反问、隐喻、幽默或模糊限制语等来修饰相反意见。新闻访谈者虽在立场协商中蓄意性地制造出话语“冲突”,但目的只是引导被访者针对某些分歧性问题提出进一步的解释。
4. 人际语用视角下的立场确立与协商。
4. 1 人际语用论。
为了探讨社交场景中人们如何使用语言去塑造和建立人际关系,Spencer-Oatey( 2008) 、Locher & Graham( 2010) 等人提出了人际语用学的理论 ( interpersonalpragmatics) ,将人际交往的关系管理过程作为人际语用学的研究对象。Spencer-Oatey ( 2008) 提出的人际和谐管理模式( rapport management) 提出了更宏观的人际关系管理框架。她认为语言可以用来维护、增强、否定或威胁人际交往关系,交际者同时承担管理面子和管理社交权的责任。一方面,交际者基于个人的价值或交际权来表现和维护自己的个体面子( quality face) 、公平交际权( equity rights) ; 另一方面他们又要鉴于一定社会或交际团体的共同利益来修饰、调整适合的“社会身份面子”( identity face) 和“社交关系权”( association rights) .新闻立场的确立与协商中也存在和谐共建( alignment) 的交往模式( Du Bois 2007: 163) .在和谐管理中,人们选择不同的语言形式或策略来调节人际交往关系。据此,我们探讨新闻访谈语境下立场表述的社交语用功能,即交际者在语言表达中如何选择立场表述的“趋同”与“趋异”策略来管理访谈者-被访者之间的和谐关系。访谈者根据自己的立场站位和受众需求来选择暂时性的语用“趋同”或“趋异”.
4. 2 新闻访谈中的立场“趋同”与“趋异”.
上节中,我们提出访谈者会借助提问故意“为难”被访者,制造虚假性冲突,暂时拉大参与者之间的距离,表面上呈现“趋异”,但同时他们又会以弱化的语言方式来修缮可能带来的人际威胁,缩小与目标受众之间的关系。因此,就访谈所表现的整体人际关系而言,交际者的立场表述仍呈现出一种“和谐管理”.人们为了维持和谐的交往模式,会选择合适的语言方式来最小化潜在的负 面 效 应 ( Spercer-Oatey 2008: 30 ) . Haddington( 2007) 的研究也表明在新闻访谈中,访谈者并不总迎合被访者的身份或社会地位,他们有时会通过直接或间接方式来蓄意引导或质疑被访者,并通过预设性的提问或反问来唤起他们所期待的应答,从而解除误解或分歧。上例( 4) 中,访谈者一方面借助隐喻“老马家”试图拉拢被访者,另一方面又以第三者( “宁宁”、“东东”) 的身份对“老马”提出质疑,缩小了直接性提问可能对被访者所产生的人际威胁。
Du Bois ( 2007 ) 、Haddington ( 2007 ) 等人认为这种“协同性”或“和谐”就是交际者在确立立场中选择相应语言形式的主要参考条件,它首先就表现在访谈者所选择的相关议题和对被访者提出的蓄意性提问中。看似“中立”和“客观”的提问方式和话题选择都不完全是由访谈者预先设定,说话人随着双方立场的转变以及对不同受众需求的迎合而不断调整。新闻访谈交际中立场表述“和谐”模式的语用语言表现主要表现在三方面: 第一、访谈者借用不同的人称指示语,直接将自己与不同目标群体进行区分,迎合不同的受众心理需求,这是人际交往中趋同取向的典型表现。比如例( 4) 中对“老马”、“东东”、“宁宁”不同群体的指向,表明了访谈者试图拉拢一切受众的支持。第二、访谈者通过互文性话语,诉诸第三方,将自身发问可能产生的潜在威胁加以转移,从而保证被访者的正面形象。比如例( 5) 中,当访谈者选择提问“支付宝什么时候能上市”时,在人称指示词“支付宝”前面增添了定语“备受关注”,表示这一问题的来源不是访谈者,而是来自广大的受众。Clayman& Heritage( 2004: 187) 认为这种普遍性或诉诸第三方立场的标记方式表现了新闻从业者对责任的规避,即回避因提问而带来的不必要误解或不满。被访者不直接就上市时间应答,通过否定立场“没讲过什么”推翻这一信息来源,实则也证明了这种和谐语言模式的语用有效。
5) 访谈者: 备受关注的支付宝。
什么时候能上市呢?
被访者: ( 停顿 2 秒) 额。
我倒是没讲过什么。
( 《对话》2014 年 11 月 23 日“对话马云”)。
第三、访谈者通过重复、对比、反问、隐喻等修辞手段来预先唤起交际双方共同享有的价值、信念或道德意识,引导被访者承担予以应答的社会责任,并确立新的但又是目标期待视域下的立场。如例( 6) 中,访谈者多次重复“热”转移或修改语义,并使用暗喻“电影之火热”事先勾勒出大众的期待视域,从而引出自己预先设定的问题。这种“和谐”语用表现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帮助访谈者有意识地主动拉拢被访者,对其立场的表述进行干预。
( 6) 访谈者: 您说到的这个热爱 =我相信在他们两个人的身上都特别明显,.
1所关注到的是另一个热 = 叫热度,.
在 2015 年的电影之火热。
那么到底为什么现在国产电影这么热呢?
( 《对话》2016 年 1 月 31 日“谁造就了票房奇迹”)。
总之,新闻访谈中的参与者并不像人们在日常讨论中的立场那么单一或相对稳定,新闻访谈者的身份可以表现为多方立场,它们既可以是支持性的,也可以是反对性或中立立场。一方面,主持人在访谈开始阶段都会预先选择新闻背景框架,直接或间接表达自己的看法或意见,迎合主流听众需求,形成“趋同”; 另一方面,他也随时在访谈中蓄意地制造出虚假性“冲突”,实现“趋异”.从新闻访谈的机构语境出发,我们认为立场协商的目的在于勾起听众的兴趣或支持、保证访谈的顺利进行。建立和谐的访谈者-被访者或访谈者-受众人际交往关系,是访谈者选择表述立场的相关语言形式时的必要条件。
5. 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访谈中新闻立场表述表现为新闻交际过程中参与者之间的人际交往互动,实现人际和谐关系是参与者选择与立场表述相适应的语言形式的前提条件。交际者既要为拉拢受众支持、建立和谐统一的人际交往关系而在言语上付出努力,同时又为说服对方、合理化地提出自我立场而不断调整语言形式。我们发现: 1) 新闻访谈中的立场表述不同于日常会话中的立场表述,它具有较强的变化性、适时性和主体间性; 2) 交际者根据交际双方的人际关系来合理化采取“趋同”或“趋异”的语言取效行为。总之,交际者在新闻访谈语境中,会有框架性地选择、操控自身和对方的立场,并采取相适应的语言形式。交际者自身所处的新闻机构语境制约着每一轮会话中立场的表述。我们发现并总结这一立场构建的过程和言语交际特征,目的不在于普适性的总结,而在于引起广大语用学者对其他语境下立场表述的言语交际过程的研究。至于文中我们发现的访谈话语的立场特征是否也适用于其他新闻报道类、新闻评论类和新闻纪录片类话语,这也值得我们进一步结合语料,做出更为全面的验证。
参考文献:
[1]Berman,R. A. Introduction: Developing discourse stance in differenttext types and language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05( 37) : 105-124.
[2]Bucholtz,M. & K. Hall. Identity and interactions: A sociolinguisticapproach[J]. Discourse Studies,2005( 7) : 585-614.
[3]Charles,M. The Author's Voice in Academic Writing with Referenceto Theses in Politics and Materials Science[D]. Birmingham: Univer-sity of Birmingham,2004.
[4]Clayman,S. E. & J. Heritage. The News Interview: Journalists andPublic Figures on the Ai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Press,2004.
[5]Du Bois,J. The stance triangle[A]. In Englebretson,R. ( ed. )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C].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39-182.
[6]Englebretson,R.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An introduction[A]. InEnglebretson,R. ( ed. ) .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Publishing Company,2007: 1-26.
[7]Haarman,L. Decoding codas: Evaluation in reporter and correspond-ent news talk[A]. In Haarman,L. & L. Lombardo. ( eds. ) . Evalu-ation and Stance in War News: A Linguistic Analysis of American,British and Italian Television News Reporting of the 2003 Iraqi War[C]. London & New York: Continuum,2009: 116-139.
[8]Haddington,P. Stance taking in news interviews[J]. SKY Journal ofLinguistics,2004( 17) : 101-142.
[9]Haddington,P. Positioning and alignment as activities of stancetakingin news interviews[A]. In Englebretson,R. ( ed. ) . Stancetaking inDiscourse: Subjectivity, Evaluation, Interaction [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 283-316.
[10]Johnstone,B. Linking identity and dialect through stancetaking[A].In Englebretson,R. ( ed. ) . Stancetaking 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C]. Amsterdam /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 49-68.
[11]Karkkainen,E. Epistemic Stance in English Conversation[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3.
[12]Locher,M. & S. L. Graham. Introduction to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A]. In Locher,M. A. & S. L. Graham( eds. ) . Interpersonal Pragmat-ics[C]. Berlin: Mouton,2010: 1-13.
[13]Ochs,E. Indexing gender[A]. In Duranti,A. & C. Goodwin.( eds. ) . Rethinking Context: Language as an Interactive Phenomenon[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 335-358.
[14]Oropeza-Escobar,M. Represented Discourse,Resonance and Stance inJoking Interaction in Mexican Spanish[M]. Amsterdam / Philadelphia: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11.
[15]Robinson,M. & M. Sheehan. Over the Wire and on TV: CBS andUPI in Campaign'80[M]. New York: Russel Sage,1983.
[16]Rosenbaun,R. ,S. Rafaeli & D. Kurzon. Participation frameworksin multiparty video chats cross-modal exchanges in public GoogleHangouts[J]. Journal of Pragmatics,2016( 94) : 29-46.
[17]Scheibman,J. Subjective and intersubjective uses of generalizations inEnglish conversations[A]. In Englebretson,R. ( ed. ) . Stancetakingin Discourse: Subjectivity,Evaluation,Interaction[C]. Amsterdam /Philadelphia: 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2007: 111-138.
[18]Schiffrin,D. The principle of intersubjectivity in communication andconversation[J]. Semiotica,1990,80: 121-151.
[19]Spencer-Oatey,H. Face,( Im) politeness and rapport[A]. In Spen-cer-Oatey H. ( ed. ) . Culturally Speaking: Culture,Communicationand Politeness Theory[C]. London: Continuum,2008: 11-47.
[20]Wu,R. J. Stance in Talk: A Conversation Analysis of Mandarin FinalParticles[M]. Amsterdam: John Benjamins,2004.
[21]董 燕。 批判性立场和评鉴学术话语对比研究[M]. 上海: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2]龚双萍。 冲突性网评中情感立场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4,37( 2) : 168-178.
[23]冉永平。 冲突性话语趋异取向的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2010,33( 2) : 150-157.
[24]冉永平。 人际交往中的和谐管理模式及其违反[J]. 外语教学,2012( 7) : 1-5.
[25]冉永平,方晓国。 语言顺应论视角下反问句的人际语用功能研究[J]. 现代外语,2008( 4) : 351-359.
[26]冉永平,刘 平。 人际语用学视角下的关系研究[J]. 外语教学,2015,36( 4) : 1-7.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冉永平,杨娜. 新闻访谈话语中立场表述的语用分析[J]. 外语教学,2017,(0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