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Eco-translatology)并非新的独立学科,而是以生态学为视角的翻译研究途径(anecological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studies) 。它着眼于“翻译生态”的整体性,从“翻译生态环境”(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的视角,解读翻译过程、描述译者与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聚焦译者的生存境遇和翻译能力发展。(胡庚申,2008a:4)“生态翻译学”是由清华大学胡庚申教授在“翻译适应选择论”(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as Adaptation and Se-lection)(胡庚申,2004/2007/2008a)研究基础上提出的全新翻译理论,为解释和研究外宣翻译现象带来了全新的方法、思路和理念。
早在1990 年,段连城就撰文《呼吁:请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遗憾的是,二十年多过去了,我国对外宣传的质量似乎仍问题重重,段连城指出的“甲型病状”(主要表现为“白字”连篇、语法错误和用词不当)和“乙型病状”(主要表现为拼写、语法无错,但外国读者感到难懂甚至不懂)的英译文仍比比皆是。症结究竟何在? 本文拟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对此做一尝试性的探讨。
1 何为误译?
谢天振在《翻译研究新视野》中指出,误译“即是错译”(谢天振,2003a:111)。《译学辞典》(方梦之,2004:7)对误译的解释是:对原著错误的翻译,在思想意义上或文字上背离原文,通常是由理解或表达不 当 造 成 的。《新 牛 津 英 汉 双 解 大 词 典》(2007:1358)将误译定义为“错译”(translate some-thing incorrectly)。以上三者都将“误译”定义为“错译”,“错译”也就是“不正确的翻译”。谢葆辉等(2008:57)认为,通常人们所指的“误译”主要是指,由于译者未能解决跨语言的关联语境矛盾,采用不恰当的语境关联,使原语与目的语语言逻辑属性差异性放大,释意相似性变小,妨碍译入语读者对原文的理解。目的论对翻译失误(translation error)的定义是:“如果翻译的目的是实现某种服务于译文预期读者的功能,那么任何妨碍实现该翻译目的的翻译方法(或结果)就是翻译失误。”(Nord,2001:74)根据以上对“误译”的定义,从“翻译适应选择论”视角看,误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未能在多维度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情况下选择而产生“整合适应选择度”低的译品。换句话说,误译就是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之间出现偏差的结果。但需要指出的是,“有意的误译”并不具有贬义,正如谢葆辉等(2008:57)所说的“……译者有可能基于其翻译主体地位,根据自身的价值取向,有意扩大这种差异性,以实现其针对目的语读者的某种特定功能。从这个意义上说,主动性的误译并不具有贬义。”所以,判定翻译失误的标准并非完全看译文在语言上是否正确,或是否忠实于原文的意义,更要看它是否符合翻译目的。
诺德(Nord)将翻译失误自上而下归纳为以下四种不同层次的类型:1)语用翻译错误(pragmatictranslation errors);2) 文化翻译错误( cultural transla-tion errors);3) 语言翻译错误(linguistic translationerrors);4)语篇类型翻译错误(text-specific transla-tion errors)。(参见方梦之,2004:348)依据该模式,笔者将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对外宣翻译中的四种主要类型的翻译失误进行举例分析,探究其误译的原因所在。2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语用外宣翻译失误。。
语用翻译失误可以说是功能性翻译失误,因为只要是失误都会直接或间接地损害译文的预定功能。产生功能性失误主要是因为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译文的功能或译文的受众。语用失误大体上可分为语用语言失误(pragmalinguistic failure)和社交语用失误(sociopragmatic failure)。(成昭伟等,2008:185) 胡庚申教授认为,翻译是“译者适应翻译生态环境的选择活动”,翻译活动应该在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进行“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选择度”最高的翻译。据此而言,外宣翻译产生功能性失误主要是因为译者在外宣翻译过程中忽略了译文的预期功能,未能适应目标语读者的需求,在翻译选择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破坏了外宣翻译生态环境的语用因子间的平衡,从而使译文不符合译语规范或难以被译语读者接受。简言之,语用外宣翻译失误是译者在适应“语言维”和“交际维”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做出了非优化选择。
例如:1999 年 3 月朱镕基总理在回答《时代》周刊记者时说:“我不认为我对美国的访问将要进入‘地雷阵’,但是确实会遇到很多敌意和不友好的气氛”。误译:“I don’t think my visit to the United States willbring me into a minefield,but I do expect to encountersome hostile or some unfriendly atmosphere there. ”
该译文用了“bring into”和“I do expect to en-counter”,似乎访问美国就是进入“地雷阵”并很期待,若改为“involve entering”和“may really meet”确实则更贴切。(于芳,2008:72)此例中的误译,就是译者将原文习惯表达直接套入译语中而造成的。
自 1991 年中国大陆电视剧《外来妹》热播后,“外来妹”这一有着特殊文化内涵的词成为全国通用的词汇。在翻译时,译者需要根据不同语境,译出其不同的语用涵义,不可直译为“country girls/ruralgirls / outside girls”,否则,就会造成社交语用外宣失误。如果原语意图要表达的是公司白领外来妹,可翻译为“migrant working women”; 如果原语意图要表达的是在工厂打工的外来妹,可翻译为“migrantwomen workers”; 如果原语意图要表达的是在城里替人做家务和带小孩的外来妹,可分别简译为“do-mestic helpers”与“baby-sitters”。
3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外宣翻译失误
文化翻译失误是一种具体层次上的功能性翻译失误。弗米尔(Vermeer)将文化定义为:“某一社会的个体成员为了与其他所有成员相同或相异所必须熟知的一整套规范和惯例。”(Nord,2001:33)因此,目的论所说的文化翻译失误是指译文中与译语文化规范和惯例相冲突之处。以“翻译适应选择论”考量文化外宣翻译失误,就是译者未能适应译语文化规范和惯例或曰“文化维”,在翻译选择过程中出现了偏差。比如,不少中国一流大学的中文版“学校概况”都突出宣传了中央和国家领导人为该校题词或作出的指示,这是符合中国文化规范的社会现象,不仅为国内的读者所接受,而且有助于加强文本的呼唤功能。但如果在译文中体现这一文化信息,可能会因为和译语的文化相异而很难为外国受众所理解,甚至会造成他们的误解或反感,从而影响译文的接受效果。再如,不少中国重点大学中文网站的“学校概况”中有一些政治色彩浓厚的语言,如“社会主义大学”、“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等,如果译者没有注意“内外有别”,没有对这种意识形态极强的内容进行改写,而是生硬移植,这些意识形态色彩浓厚的词语很可能和译文受众的价值观、信仰等格格不入,从而影响译文的可接受性。
文化误译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无意识文化误译和有意识文化误译。无意识误译是指“因为译者知识、水平等的欠缺,对原文的语言内涵或文化背景缺少足够的了解与把握,将有的内容译错。”(吴家荣,2004:149)大多数的误译都属于无意识误译。在翻译中除了无意误译外,还有一种情况是有意误译。
有意识误译是指“译者为了某种目的或适应一定的需要,包括读者接受的需要、文化判断与表达的需要等故意对原文的语言内涵、表达方式等作清醒、理智的选择、增删、改换形式等。”(同上)有意误译就是译者为迎合读者的文化心态和接受习惯,故意不用正确手段进行的翻译。谢天振(2003b:201)认为,在有意误译中,“译语文化和原语文化表现了一种更为紧张的对峙”。谢天振的重点是放在误译造成的文化变形和扭曲上面。事实上,有意误译的研究价值并不仅仅表现在对他国文化的取舍度,还牵涉到其他社会因素。中国早期的一些译者为了适应社会发展或斗争的需要,在引进外国文学时故意改变文体或进行删节,这种有意误译属于安德烈·勒弗维尔(Andre Lefe-vere)在《翻译、改写以及对文学名声的制控》中所说的一种“改写”表现形式。
4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语言外宣翻译失误
语言翻译失误(linguistic translation errors)是一种译文中违背译语语言规范的现象。(范勇,2005:72)基于胡庚申教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语言外宣翻译失误就是在对外宣传翻译的过程中译者适应译语语言习惯和规范或曰“语言维”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的结果。这类错误在外宣翻译中较为普遍,例如: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保持社会稳定。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误译:We 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focus oneconomic development. We 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press ahead with reform and opening-up. We will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maintain social stability. Wewill continue to unswervingly carry out the independentforeign policy of peace. ( 转引自张健,2008:103)我们知道,汉语是“意合”语言,为了加重语气,经常用一些修饰语或用排比反复强调。在此译中,译者既没有适应“意合”型的汉语语言,也没有适应“形合”型的英语语言,而选择了“死译”(word forword translation) 的翻译方法,使译文不符合译语语言习惯和规范,造成了语言性外宣翻译失误。
5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语篇类型外宣翻译失误
语篇类型翻译失误(text-specific translation er-rors) 指对具体的语篇类型有关问题解决不当。( 方梦之,2004:348)语篇是在交际功能上相对完整和独立的信息载体,具有三个基本特征:1)语篇是一个或几个语义连贯、结构衔接的句子或话语的组合,它用于表达一个完整的思想并实现一定的交际功能;2)一个语篇定有一个主题,语篇内的每个句子都是为了这个主题而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一个独立的语篇就是有着共同主题的句子的总和;3)语篇是一种意义单位,它不是形式单位,它可以从语流中切分出来。(同上:208)外宣翻译文本属于非文学文本,即应用语篇类型,其翻译目的主要是为了信息传递,有效地实现语篇的交际功能,而不是追求“美学”效果。因此,译者在外宣翻译的过程中,应该适应语篇的基本特征,了解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和英语行文的需要,避免“选择”之偏差,满足译入语读者的需求。
6 结语
外宣翻译失误林林总总,昆特(Gutt,2004:179)指出,造成误译的原因各有不同,从词法和结构差异上看,包括对原文的理解错误及对译入语的掌握不够充分等;从形式上看,表现为冗余信息与信息流失,造成不同语言交际过程中的信息差,同时反作用于正常的信息传递,导致歧义。(王德春,2006:375)可以说,误译有其主客观原因。客观地说,新闻外宣讲求时效性,译稿人通常在时间紧的情况下工作,因此容易产生对原文不求甚解、对译文来不及细审的情况;主观上讲,由于一些译稿人自身的语言功底、知识面、政治修养等方面有所欠缺,无法做到合理恰当地适应和选择。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来看,外宣翻译译者的误译可以归结为三点:首先,译者适应外宣翻译生态环境出现了偏差;其次,译者在翻译选择的过程中出现偏差;最后,译者缺乏“外宣意识”。
参考文献:
[1] 成昭伟,周丽红. 译可译,非常译———英汉互译典型错误例析[M].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8.
[2] 段连城. 呼吁:译界同仁都来关心对外宣传[J]. 中国翻译,1990(5):2-10.
[3] 范勇. 目的论观照下的翻译失误———一些大学网站英文版例析[J].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5(1):70-72.
[4] 方梦之. 译学辞典[Z].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5] 胡庚申. 翻译适应选择论[M]. 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我国翻译理论学者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基本思想引入翻译学理论研究中,考察了翻译中的适应选择行为,同时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宏观解读,进而梳理达尔文所述自然界的适应/选...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
1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转引自F.R.Palmer,1981)曾经说过: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语义一旦脱离了语境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义的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奈达曾经指出翻译即译义,即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孤...
余华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深受英、法、德、意、韩等国读者的喜爱.2004年,余华在法国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者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余华资料,当搜索余华并点击进入...
一、引言1.1汽车品牌翻译的重要性品牌,也称作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或符号,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倪宁,2004)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主要是指品牌名称的翻译。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
一、引言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由早期的片段翻译,到对原着的完整再现,都需要译者付出辛勤劳动,以保证原语文化为译入语读者所了解。在《水浒传》德语的几个版本中,读者群最为广泛、再版数量最多的是德...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一、引言寻求等效(equivalence)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后来用功能对等替代了动态对等,但他同时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的要求形式对等[1]13。在...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深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邃,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体现了醇厚的理论魅力,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以神似、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是美,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