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是人民群众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扎根于人民群众生活的土壤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
《红楼梦》是我国清代的一部杰出长篇白话小说,语言成就极高。其中使用的成语数量众多,生命力强,富有特色,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红楼梦》时代的特点。以四字格为主体的成语作为汉语的精华,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据笔者初步统计,《红楼梦》中共运用四字格成语 720 多条(均以《中国成语大辞典》收录为准,疏漏之处在所难免),其中重复使用的有 260 多条(重复次数 2-10次不等)。维译本翻译这些成语时,在运用一般翻译方法的同时还时有变通,处理方法可谓灵活多样。本文拟就维译本中翻译实例的分析,研究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的表达,从中探寻语境对成语维译的影响。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社会活动,因此,语言总是在大大小小的语言环境中使用着。理解语言和使用语言都离不开一定的语言环境。语言环境大至一个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至时间、地点、场合、对象、文章中的上下文以及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生活经验、语言风格等都是一种语言环境,即“语境”。由于语言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使用,因而词语的意义在实际使用中随语境不同而千变万化,语义常常由现实语境来确定。成语翻译也不例外。书面交际总要有一定的上下文,成语翻译与上下文关系密切,在翻译实践中,我们往往会发现,即使是同一成语,在不同的上下文中,也需要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汉语和维吾尔语中都有为数不少的成语,经初步统计分析,《红楼梦》中出现的 700 多条四字格成语,其中运用借用法翻译的约占 7%,运用直译法翻译的约占 72%,运用意译法翻译的约占21%。本文所说的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同一成语在不同语境下表达的意思不同,因而翻译也不同;另一种是同一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相近,虽然翻译得不同,但效果一样。
一、有时汉语中的同一成语在译语中可能有若干同义熟语或词语可供借用,这时需要根据上下文语境决定取舍。例如:
关于翻译,究竟采用什么方法,国内外仍有较多提法,但通常采用借用、直译、意译三种方法者较多见。实际上,在翻译实践中,这些方法都是互相融合,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它们都是为达到翻译的标准而服务的。《红楼梦》维译本在处理汉语同一成语时就根据上下文语境采用了不同的方法。
(一) 重叠词式的成语,只需按其不重叠而构
成的词意去译即可。因为这一类成语的真实含义正是不重叠而构成的词的重要意思。如:
上述例句中的同一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思并不完全相同,维译本便借用了译语中不同的词语或熟语来表达,以维语读者所熟悉的形式传达原成语的含义。在不能“形神皆备”的情况下,舍弃“形似”而追求“神似”,使两种文化得以沟通。
另外,还有一部分融合性熟语无法用改换喻体的方法传译,维译本便用释译法,把原文熟语的比喻义直接译出。例如:
(二) 汉语四字格成语中前后两个词的意思
始终是重复的,在修辞上是美妙的,翻译成维吾尔语时就要根据上下文语境选用不同的表达,这样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例 8、例 9 中的“三灾八难”是佛教用语。三灾有大小之分,水灾、火灾、风灾为大三灾,刀兵、饥谨、疫病为小三灾;八难指八种难于见佛求道的障碍。比喻灾难重重,事态不顺利。文中指的是人身体虚弱,小病小痛不断,花了好些钱求医治病。显然这里“三灾八难”用的是比喻义,非其本义,“三”和“八”可看作是概数,形容次数之多。维译本采用了意译法,总体把握了此成语的思想内涵,正确传达出了该成语的意义。
从上述例句中可以看出,同一成语根据特定语境的需要可有不同的译法,成语的归化和异化跟语用环境密切相关。因为广义地说,文学翻译中的接受者应该既包括译者,又包括读者。文学翻译的最终目的是文学交流,因而脱离了读者接受的文学翻译毫无价值可言,因为只有在读者的接受中文学翻译才能实现其文学交流的目的。上述例句中相同的各组成语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是不同的,因此译文选择了不同的翻译,使读者能正确理解原文信息,达到了目的。
二、同一成语维译本有时根据上下文语境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传译,表达的意思却相同。例如:
“翻译的重点不应当是语言的表现形式,而应当是读者对译文的反应,还应把这种反应和原作读者对原文所可能产生的反应进行对比。”(《奈达论翻译》)因此,在通常的情况下,如果可以找到对应熟语,应首先考虑以借用法进行传译。上述例 1、3、5、都采用的是借用法,即寻找比喻形象不同而喻义相近的维语成语或谚语代替汉语中的成语,化生僻为习见,以维语读者所熟悉的形式传达原成语的含义。完全借用的前提是对应的熟语一般必须是完全等值的,即表达的意义完全相同。
而上述例 2、4 采用的是意译法,意译指向内容,忠实于原文,不拘泥于原文的形式,这是因为汉语和维语分属不同的语言,两者在词汇、句法结构和表达方式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当原文的思想内容与译文的表达形式有矛盾时,就应采用意译法,这样译出来的东西就更加符合译语的语言规范。好的意译文,能使译文有传神之效,加强原作意境和韵味的表达,且在一定条件下会收到较好的语言效果。
一般来说,翻译主要有直译和意译两大类,对应的较少。所谓直译法,就是在不违背译文语言规范,表达效果与原文相同或相近的情况下,在译文中保留原成语的修辞特点、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方法。这种译法若应用得当,不仅可以保证译文质量,而且还可以丰富和发展译入语的表达形式。
“直译法”是翻译成语时运用较多的方法。这一方法在《红楼梦》维译本中被大量采用(约占 70%以上)。直译法要求译者不仅要吃透汉语成语的原义,还要使译文尽可能合乎维语成语的习用格式与规范,使译文既简明易懂、琅琅上口,又意趣盎然、趣味无穷。直译法的使用不但有助于保留原著的民族形式,并且可以促进民族间相互引进不同的语言表达法,可以促进民族间文化的交流。如以下八个例句中的“无精打采”基本上都采用了直译法,虽然译文不同,但都达到了异曲同工之妙。
书中类似的例子俯拾皆是,尽管译文不尽相同,但都如实传达了原文的信息,无所谓孰优孰劣。这样处理的好处是,可以使译文显得生动活泼,多姿多彩。
翻译成语的方法总的来说无非是借用、直译和意译,但是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处理。孙子说“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孙子兵法·虚实篇》),意思是运用兵法应灵活多变,相机行事。他讲的是用兵之道,这个道理也适用于翻译。翻译的方法是有限的,具体运用这些方法时,必须通观原文全篇,充分考虑译文读者的反应,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有时还须不拘一格,有所变通,才能使译文做到准确、生动、真切。
三、结 语
语境与翻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语境制约翻译,翻译依赖于语境,语境是翻译的基础。没有语境就没有翻译,任何不考虑语境的翻译理论研究和翻译实践活动都是站不住脚的。总之,由于上下文不同,情境不同,说者不同,即使同一个意思,说法也不一定相同。仅仅按照原文词典的释义翻译是远远不够的,译者必须从文中提供的情景出发,细心揣摩成语的语义、修辞风格及所包含的感情色彩,只有纵观原作原文,洞悉文本语言环境,通盘考虑各种语言因素对所译成语语义的影响,才能获得最能体现原文旨意与风格的选词,收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锤炼出隽永深邃、意在言外的翻译,从而将原文信息正确无误、优美得体地传达给译文读者。语言文字的丰富多彩也正在于此。
参考文献:
[1]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5.
[2] 王涛,等.中国成语大辞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
[3] 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维吾尔文)[M].克利木·霍加,伊敏·图尔逊,等,译.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我国翻译理论学者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基本思想引入翻译学理论研究中,考察了翻译中的适应选择行为,同时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宏观解读,进而梳理达尔文所述自然界的适应/选...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
1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转引自F.R.Palmer,1981)曾经说过: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语义一旦脱离了语境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义的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奈达曾经指出翻译即译义,即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孤...
余华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深受英、法、德、意、韩等国读者的喜爱.2004年,余华在法国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者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余华资料,当搜索余华并点击进入...
一、引言1.1汽车品牌翻译的重要性品牌,也称作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或符号,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倪宁,2004)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主要是指品牌名称的翻译。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
一、引言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由早期的片段翻译,到对原着的完整再现,都需要译者付出辛勤劳动,以保证原语文化为译入语读者所了解。在《水浒传》德语的几个版本中,读者群最为广泛、再版数量最多的是德...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一、引言寻求等效(equivalence)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后来用功能对等替代了动态对等,但他同时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的要求形式对等[1]13。在...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深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邃,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体现了醇厚的理论魅力,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以神似、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是美,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