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翻译生态学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截至目前世界各国学者对此开展的研究并不多.该理论具体阐述和例证了翻译适应选择论对翻译本体的解释功能:(1)翻译过程: 译者适应与译者选择的交替循环过程;(2)翻译原则:多维度的选择性适应与适应性选择;(3)翻译方法:" 三维" (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 转换;(4)译评标准---多维转换程度、 读者反馈以及译者素质,从而得出最佳翻译是 " 整合适应选择度" 最高的翻译这个结论(胡庚申,2008a).《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华裔作家邝丽莎的一部有巨大影响力的作品,本文试图采用文本分析的方式,以生态翻译学为研究视角,从生态翻译环境、译者中心、适应与选择入手,具体探讨翻译活动中的译者功能.
二、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
所谓翻译的生态环境,是以翻译为中心,对翻译的产生、 存在和发展起着制约和调控的作用的 n 维空间和多元环境系统 (黄俊萍,2011). 根据胡庚申(2008a)关于适应选择论的观点,作为翻译策略的归化与异化、直译与意译的选择,具体到实际的选词造句,都必须以适应翻译生态环境为前提的.从这个角度来看, 翻译生态环境制约着译者最佳适应与优化选择,又是译者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前提和依据.对于翻译来说理解是前提,一个准确的翻译,是建立在译者对原文语境因素、语言结构因素、审美因素等的充分把握与理解上的.邝丽莎以一个华裔的身份写了一个 19 世纪中国的故事. 中间涉及一些用英文表达中国传统的意象和称谓的翻译,如何翻译才可以使中国读者认同是关键.
例 1.I was told to stand in front of Madame Wang
(Lisa See,2006:9)我被吩咐站到王媒婆面前. (忻元洁译,2006:8)
如果直译,该句应译为:我被吩咐站到王太太面前. 但是在译者所处的翻译生态下,原作者邝丽莎虽用的是英语,但讲的是中国的人和事,译作目标读者也是中国人. 这一切都要求译者按照归化的原则为"Madam"选择一个更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以便更有利于适应其翻译生态环境. 根据原文的意思,结合那个时代中国的实际情况,"媒婆" 一词无疑是最佳选择,目标读者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三、译者的中心地位和主导作用
胡庚申(2004:84-96)在《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从"三元关系"、"诸者关系"、译者的功能关系、译品差异、意义构建、适应选择、翻译实践等几个不同的视角论述了译者的中心地位. 具体来讲,译者确定采用什么翻译策略以及选择什么翻译方法,视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这体现了译者的主导作用."译者在翻译文学作品的时候,首先要深入研究,全面理解原着,对原着的总体风格-----艺术流派、文体风格、语言风格等等,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为自己的译笔译风选定一个适当的基调"(鲁迅,1984).
例 2.Using her finger, she pointed to each charac-ter. I memorized the words on the spot: I understandthere is a girl of good character and women's learningin your home. You and I are of the same year and thesame day. Could we not be sames together? (Lisa See,2006:28)
她用手指一一指着每个字,"悉闻家有一女,性情温良,精通女学.你我有幸同年同日生.可否就此结为老同? "(忻元洁译,2006:27)
因为故事背景为中国清朝道光年间的中国湖南乡村,所以译者对人物对话以及其女书内容的翻译均采用归化的策略,尽量还原当时的情境.在译文中,女书的翻译用文言文的形式呈现,那个时代老同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到了最大限度的还原,使得目标读者感觉好像在读一本原着,而不是译本.
四、译者对原文和译文的适应性选择
刘宓庆认为(1986)翻译必须随文体之异、随原文风格之异而调整译文,必须保证译文对原文文体和风格的适应性.而在生态翻译学中,译评标准是"多维度转换程度、读者反馈、译者素质;最佳翻译是'整合适应度'最高的翻译"(胡庚申,2004:1). 具体到翻译适应选择论来说,在翻译过程中,"既要适应,又要选择.适应中有选择,即适应性选择;选择中有适应,即选择性适应"(胡庚申,2011).因此译文的适应性选择显得尤为重要.
(一)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
每个人都生活在特定的文化之中,每时每刻都在接受着所属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人格(边立红,2008).文化维的转换要求"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胡庚申,2008b),所以在对中国传统的思想进行翻译时,译者采用归化的策略尽量还原原汁原味的中国古典语言且在易于读者理解的前提下不拘泥于原文的藩篱以便产出更好的翻译.
例 3.I also knew the difference between nei-theinner realm of the home-and wai-the outer realm ofmen-lay at the very heart of Confucian society.Whether you are rich or poor, emperor or slave, the do-mestic sphere is for women and the outside sphere isfor men. Women should not pass beyond the innerchambers in their thoughts or in their actions. (LisaSee,2006:10)
译文:我还知道了内外有别,男主外女主内,这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无论你是贫穷或富有,为王或为奴,女人总该待在家里,外面的世界是男人的. 女人无论是在行为上还是思想上都不能超越这条界限. (忻元洁译,2006:10)
在如上翻译中,译者实行了减译,删去了对"内"和"外"的解释,因为对于中国的读者来说,他们在读这本小说之前已经很好地知晓了 "男主外女主内"的意思,再进行解释就是画蛇添足了.
(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
交际维的转换指"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交际意图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b). 众所周知,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而任何交际活动都有一定的交际目的. 在特定的翻译生态环境中,译者翻译《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是为了让华裔作家的作品及其思想更好地为中国读者所了解,为了使中国的女书为中国人自己所了解.
例 4.When Beautiful Moon and I turned six, Mamaand Aunt sent for the diviner to find an auspicious dateto begin our binding.(Lisa See,2006:70)
我和美月六岁那年,妈妈和婶婶便去找人算了个缠足的黄道吉日. (忻元洁译,2006:68)
就主人公所处的年代来说,受封建迷信思想的影响,一般在做重大事件之前都要选定一个合适的时间.
旧时以星象来推算吉凶,谓青龙、明堂、金匮、天德、玉堂、司命六个星宿是吉神,六辰值日之时,诸事皆宜,不避凶忌,称为"黄道吉日". 泛指宜于办事的好日子. 在这个跨文化交际的具体实例中,要表达缠足需要合适的时间,用"黄道吉日"是再合适不过了.
(三)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
语言维的转换涉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胡庚申,2008b). 根据生态翻译学的观点,译者作为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之间的沟通者,必须适应翻译的生态环境,那么在语言维度,也必须在原文语言和译文语言之间做出选择,以使译文最终能在译入语生态环境中为出版商和译文读者所接受(王若,2013).因此在进行具体的翻译实践时,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技巧,对译文进行取舍,以求最大限度地得到最合适的翻译.
例 5.Third Sister was only six years old, but shestruggled and fought as hard as she could. (Lisa See,2006:55)
她才六岁啊,在一阵挣扎和厮打后,终于被大姐、婶婶和奶奶合力制服了. (忻元洁译,2006:52)
这里描述的是百合的三妹反抗家人为自己裹脚时的冲突场面. 译者推理出了反抗的结果是"终于被大姐、婶婶和奶奶合力制服了",此处运用了增译的手法, 目的是为了突出女性与男权社会的对抗与冲突,说明女性如何反抗都是会被制服的,而悲哀的是制服她的不仅是男人,还有被男权思想洗了脑的女性.
五、结语
综上所述,译者忻元洁在《雪花与秘密的扇子》的翻译过程中在忠实原作的基础上为适应汉语的翻译生态环境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运用了增译、减译、归化、直译、意译等策略,使得译文的目标读者可以更好地欣赏到《雪花与秘密的扇子》所散发的魅力.从翻译即适应与选择视角来看,文学翻译中不论是归化还是异化,直译还是意译,都可以看做是译者为了适应翻译生态环境所做出的一种翻译策略的选择.而译者对翻译生态环境的适应归根到底是为了产出最 "合适"的翻译,以更好地为读者和翻译生态环境中的其他利益相关者服务.在此过程中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发挥着重要作用,处于中心位置.
参考文献
[1] See,Lisa.Snow Flower and the Secret Fan[M].New York:Ran-dom House,2006.
[2] 邝丽莎.雪花与秘密的扇子[M].忻元洁,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6.
[3] 鲁 迅.关 于翻译-----给瞿秋白的回信[A]//翻 译研究论文集(1894-1948)[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4:225.
[4] 胡庚申.生态翻译学的研究焦点与理论视角[J].中国翻译,2011(2):8.
[5] 胡庚申.适应与选择---翻译过程新解[J].成都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8(4):94.
[6] 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1,84-96.
[7] 刘 宓庆 .文 体与翻译 [M].北 京 : 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 ,1986:16.
[8] 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1-5.
[9] 王若.生态翻译学视域下的翻译批评实例分析[J].天 津城市建设学院学报,2013(1):69.
[10] 边立红.翻译适应选择论观照下的辜鸿铭《论语》翻译[J].丽水学院学报,2008(3):20.
[11] 黄俊萍.论翻译的生态环境[J].外国语言文学研究,2011(6):230.
我国翻译理论学者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基本思想引入翻译学理论研究中,考察了翻译中的适应选择行为,同时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宏观解读,进而梳理达尔文所述自然界的适应/选...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
1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转引自F.R.Palmer,1981)曾经说过: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语义一旦脱离了语境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义的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奈达曾经指出翻译即译义,即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孤...
余华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深受英、法、德、意、韩等国读者的喜爱.2004年,余华在法国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者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余华资料,当搜索余华并点击进入...
一、引言1.1汽车品牌翻译的重要性品牌,也称作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或符号,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倪宁,2004)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主要是指品牌名称的翻译。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
一、引言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由早期的片段翻译,到对原着的完整再现,都需要译者付出辛勤劳动,以保证原语文化为译入语读者所了解。在《水浒传》德语的几个版本中,读者群最为广泛、再版数量最多的是德...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一、引言寻求等效(equivalence)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后来用功能对等替代了动态对等,但他同时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的要求形式对等[1]13。在...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深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邃,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体现了醇厚的理论魅力,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以神似、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是美,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