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语言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语言学论文 > 应用语言学论文 >

翻译中如何处理好作者、译者、读者的关系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4-12-08 共2213字
论文摘要

  1.引言

  文学翻译是一个包括作者、译者和读者在内的多元系列创作过程,它始于作者创作原作,经由译者(读者)接受原作,到译者创作译本,再到读者接受译本。在翻译一份作品时,我们不能将翻译当做一种只关乎译者的活动。在做翻译时,需时刻将作者、译者、读者三者的关系运筹帷幄。译者既要服务于有需要的读者,也要忠诚于作品的原作者,而要处理好这三者的微妙关系,实属不易。

  2.作者、译者、读者

  2.1 三者定义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者如何定义。所谓作者是指创作文学、艺术、科学等作品的人,也就是原作品的首创者。译者是把一种语言或体系译成另一种的人。读者是指具有一定阅读需要和阅读能力的社会群体,一般也是指读书的人。作者的作品与译者的作品是不同的语言,而读者可能只懂得其中的一种语言,或者两种语言皆懂。译者不仅仅只是将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也可以说译者是一位新的作者,专门服务于原作者和读者的新作者。

  2.2 作者与译者

  其次,我们来了解作者和译者之间的关系。译者之所以能将原作变成译作,必先将原作做了大量的阅读和研究,从而能译出读者所需要的文字。译者是不同于一般读者的最有深度的读者。

  译者在翻译一篇文章时,除了研究揣测原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思,也需要考虑读者的需要和可接受性。不能为了迎合读者而扭曲原作意思,也不能因过于忠实原作而使得译作生涩难懂。因此,一部好的译作必然是既阐述了原作者的原始意图,也融入了译者自己的思想,能够让读者同时享受两种思想的融合。译本就如同原作者与译作者孕育的结晶,同时继承了二者的某些特征,又有自己的特色。

  读者想要深入地理解原作,除了读者自身的文学修养,还需要译者有相当专业的水准和一丝不苟的翻译态度,努力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争取能融入到原作者的写作背景中去获取丝丝灵感。这并非朝夕之事,需要译者长期的学习积累和苦心钻研,是一个复杂的“西天取经”之路。原作者在进行原作创作时,必然是对某些客观存在的人或事有了相当的认识和了解,并通过自己亲身去感受和体验之后所得出的创作。这是译者和读者所没有的经历过的,而读者期待通过译者的工作来达到了解原作者的创作历程,这便是对译者的一种特别的信任和期待。

  2.3 译者与读者

  再者,译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也不得不慎重对待。王佐良先生曾说过:“一部作品要靠读者来最终完成。不能只看原作者意图或译者的意图,不能只管少数批评家满意不满意,也要看读者接受的怎么样。”我们之所以做翻译,自是希望译作能够被人欣赏,得到与原作相当的评价,甚至要更好于原作。因此,译者在翻译一部作品的时候要从自己本身这个读者来作为出发点,考虑广大读者的认知能力和译作可接受性,尽量在原作者和读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做到述己之语,也要不失原作之风。原作者与原作读者有着共同的语言习惯,所以原作是针对原作读者而创作的,所用的创作题材、内容、表达方式都是贴合原文读者的口味。

  而译文读者往往与原文读者处于各异的社会时代背景中,他们的语言习惯、文化习俗、兴趣爱好等都是不同于原文读者的。在译者诠释原文时,译者不仅要尽力将原作者剖析给读者看,也要考虑到译文读者的可接受性,要使得译作不失本真。

  一部作品的完成,它的目标读者自然是对它寄予厚望,希望从字里行间找到共鸣与归属感。译者为了他的译作能获得译本读者的欣赏与赞许,就要以读者的期待为出发点,在翻译过程中使用恰当的翻译方法来达到作者的目的,这也使得译本必然受到读者的影响。

  2.4 作者与读者

  从以上的各种阐述中,我们是否能发现原作者与译文读者间又存在着何种关系呢?作者在创作时,考虑的只是本国通用语言系统下的阅读对象,因此对于不通晓原作语言习惯的读者而言是无法阅读和理解的。但是由于译者的出现,使得原作得到了再创造和重生,从而使得作品受到更多异域读者的接受与喜爱,也使得原作有了多种版本的译作和多国的读者,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际间的文化交流与传播。译者在翻译时,为了考虑读者的接受性,自然地将某些具有他国特色的表达进行了转述和再创造,从而使作品出现了一些新的元素。而译作读者在阅读时也有了自己各种各样的理解,加入到译作中锦上添花,使得年代久远的原作依然有着新鲜的血液。由此可见,读者之所以能畅快地与原作者思想交流融会贯通,译者这一角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外,对于同时通晓两国语言文字的读者而言,在阅读原作和译作时必然会有不同的感受与体会,而他们往往会根据这两种不一样的感受来评判原作与译作的优劣。这些感受是任何一个通晓两国语言的人客观存在的,因此读者这样去评判也就在所难免。尽管不同的读者有着各异的感受,但毋庸置疑的是,若要使读者在阅读原作与译作时,感受绝对相同是绝不可能的,因为原作与译作始终存在各种不对等。

  结语

  综上所述,翻译是一门颇具艺术的活动,涉及作者、译者、读者三个要素,囊括三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了让译本更加完美,为了符合原作的审美与读者的口味,译者都需要各方面提升,在消化掉原作的基础上,把自己的从原文所得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

  参考文献:

  [1]查明建,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1).
  [2]周晓红.论原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之间的关系[J].科技文汇(下旬刊),2009(09).
  [3]张榕.作者原意、文本本意、读者意义与翻译[J].中国西部科技,2009(11).
  [4]王佐良.翻译:思考与试笔[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5]谢天振.译介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应用语言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