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在政治领域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国有必要向全世界介绍、宣传中国的政治方针、政策。因此政治性语言的翻译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政治性语言具有特定的政治内涵和内在逻辑构成,其翻译不同于一般的自然语言之翻译。中西思维方式的差异为中国政治性话语的翻译增加了难度。 如何运用不同的翻译策略,使得源语符合目的语的表达习惯,使译文能准确传达原文的精神与内涵,使原文读者和目的语读者产生共鸣,这是翻译理论与实践中的重要课题。 本文拟采用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来探索政治性语言翻译技巧的尝试。
一、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及其启示
美国著名翻译家奈达的核心翻译体系是“功能对等”理论。 “这种翻译理论的动态特征取决于两种关系的比较, 即目的语接受者同目的语文本之间的关系应与源语接受者同源语文本之间的关系大致对等。 ”(奈达,1984)强调把译文读者反映与原文读者反映进行对照,看二者是否达到最大限度的对等。“对等”是指二者兼顾,原文与原文读者、译文与译文读者兼顾,使译文读者达到与原文读者一样的理解和欣赏原文的程度,以读者反映为重点,以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再现原文内容。 奈达的翻译理论体现了以读者的反映作为翻译的最高标准, 并认为翻译过程包括译文读者对原文的理解与评价,更注重翻译的意义与风格的对等。
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为政治性语言翻译提供了全新的理论指导。 的确,政治性语言的翻译有其独特性,不能死译、硬译或生搬硬套。为了准确地再现源语政治、文化和消除语言、文字差异,译者采取功能对等而不是形式对等能更好地翻译出源语语言特点,从而达到更高层次的动态对等。
二、政治性语言翻译之中西思维差异
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首先体现为中西传统哲学思维的差异: 汉语思维是以主客体统一为基础的,即汉语主体意识比较强烈;而西方哲学思维是以主客体对立为出发点,也就是英语客体意识相对比较强。 由此会产生其他差异。例如,汉语多用主动句,而英语则多用被动句。 另外, 汉语是直观思维, 注重意合(parataxis), 使读者和听者只在乎句子的意义及其之间的关系。此种思维方式容易轻视形式,“抛弃一切不必要的附属成分, 只留下纯粹的思想”(O.Jespersen,1954)。 王力也认为“中国语法是软的,富于弹性”(王力,1984)。 直接表达现实和思维过程,体现悟性的相似。 英汉民族思维的差异,还可以通过英汉句子的不同结构反映出来。但语言差异绝不仅仅是一个表层结构问题, 它牵扯到文化所衍生的喜闻乐见的表现法,更牵扯到一个民族的历史、析学观所衍生的思维方式和思维风格 ( 刘宓庆,1996)。 而英语则运用形合法((hypotaxis ),采用严格的形态 、词法规则 ,主谓必须协调一致。 逻辑论证必须借助概念、判断和推理等思维形式和各种思维方法,在理性推演中认识事物的性质和联系,对思维对象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加工,因而呈现抽象性特征(连淑能,2002)。
中西思维不同,直接影响语言的表达。 思维直接支配语言,弄清它们的依存关系,能在语言与思维之间自如翻译。 当然,中西文化差异会导致文化空缺现象,在汉英翻译时可能没有一对一的翻译,在目的语中很难找到相对应的词语。不过,在全球化背景下,现代系统思维、现代科学模糊思维,中西思维逐步趋向交叉、合流与融合。
三、政治性语言文字与意义的差异
德里达曾认为意义不在语言之内, 而在语言之先,语言本身无足轻重,不过是表达意义的一种工具。
文字降格为媒介的媒介,永远游荡在意义的外围(德里达,1974)。语言是建构意义的一种生产模式,它跨越文字的疆界, 打破强加于文字之上的条条框框的束缚,从而揭去文本的表层,给文字一个更为自由和广阔的天地。 在翻译时用文字还原本源的意义,巴尔胡达罗夫从话语语言学角度,指出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方面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巴尔胡达罗夫,1985)。
翻译就是翻译意义, 不能脱离词语意义的运用,要实现对原语意义的全面表达,就要把握语言文字背后所隐藏的丰富文化内涵。在翻译中得把握文本的整体性、动态性特征。消除语言文字对翻译的束缚,特别是汉英译时政治性语言文字表面所隐藏的中国文化、政治背景。 例如,如果不了解中国政治,就会把“精神文明”翻译成“spiritual civilization”。 在中国政治文化中,“精神”指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而这里的“spir-it”含有浓厚的宗教意味 , 与中国的政治文化相去甚远。 “ethical and cultural”则是理想的翻译。 同样,“文明”如果用“civilization”,有明显的“未开化”的意义,用“progress”最恰当。 其实,翻译就是一种跨文化交际,对于政治性语言的翻译,更要把政治中所蕴含的政治信息完整地翻译出来,避免读者曲解原意,以便更好地宣传中国的政治文化,让世界更了解中国。
四、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对英译政治性语言的借鉴
奈达的功能对等即动态对等翻译理论要求内容信息上的对等,同时达到读者反映上的对等,从而指导译者必须精益求精。在政治性语言的翻译中可以直接移植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策略并遵循其原则。依据中西思维方式的不同以及政治性语言文字和意义的差异性,实行以目的语和目的语读者为导向,以功能对等理论为依托的翻译策略,创造出政治性语言的翻译策略,共同破解政治性语言翻译的难题。
(一)翻译出政治性语言之中国特色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脚步进一步扩大和深入,在政治领域越来越需要世界了解中国,作为交流、传播的翻译工作也愈来愈重要。但在英语的词典里很难找到相对应的中国特色词汇的表达,所以翻译工作者必须用符合英语特点,又具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句子和语篇的翻译。 符合中国国情特点和语言文化内涵,创造出一套既有中国特色和英语语言习惯的规范翻译。
像“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温饱”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 ” 等分别译为 “Deng Xiaoping Theory”、“Three Represents”、 “only adequate food and clothing”and “the Standing Committee of the Political Bureau of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这些中国特有政治词汇的翻译在中国人民的政治生活中已约定俗成,也能被目的语读者所接受,丰富了英语语言的内涵。
当然,富有中国特色的词汇也增加了政治性语言翻译的难度,如果处理不当,按照英语的习惯直接翻译出来,就会造成外国读者的曲解,无法实现交际功能,所以要让目的语读者理解其中的内涵,译者就得根据源语内容做适当调整。 例如,胡锦涛在七一讲话中提到:“我们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深入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We have upheld and im-proved multiparty cooperation under the leadership ofthe CPC, carried out political consultation, democraticoversight and participation in the deliberation and ad-ministration of state affairs,and developed the broadestpossible patriotic united front.) 还有,“米袋子 ”如果翻译成“rice bag”,外国读者更是无法理解,因为他们缺乏对中国文化背景的了解, 此处改译为 grain supply就传达出了文字的文化内涵,实现了传播信息的交际功能。
(二)删减政治性语言之冗余话语
在政治话语中经常出现一些多余的话语,没有实质性的内容,但又属于汉语特有的习惯用法,在翻译中就得简化,甚至可以删除。 比如七一讲话中的一段话:“我们将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住。 ” 译文为:We will ensure that all the people haveequal access to basic public services, make more effortsto regulate income distribution, pursue prosperity forall,and strive to ensure that all the people enjoy theright to education, employment,medical and old -agecare and housing. 其中“学有所、劳有所、病有所、老有所、住有所”这些都是汉语中行文的需要,翻译时要合理删除。 要删掉不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只保留实质性的内容、有效的信息,变虚为实。 否则会适得其反,达不到翻译的最佳效果。 因此,减译是功能对等翻译策略上的精简浓缩,能使译文更简洁连贯。
(三)厘清政治性语句之逻辑关系
英汉在句子结构上有很大的区别,汉语没有形态联系,结构比较松散,往往依靠上下文的语境来弥补语义模糊、逻辑松散的不足。而英文则以行统神,主谓分明、行文连贯、逻辑清晰,所以英文中常用主从句、连词、介词短语、分词短语等方式把汉语中的并列结构译为主从结构以突出英语的句法结构,这符合英文的表达习惯。现以胡锦涛同志的“七一”讲话为例说明中国政治性语句之逻辑关系。
原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译文:In taking the path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characteristic, we should,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CPC and bearing China’s basic national conditions inmind, pursu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the central task,uphold the Four Cardinal P rinciples, be committed to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policy, free and develop theproductive forces, strengthen and improve the socialistsystem, promote the socialist market economy, socialistdemocracy, an advanced socialist culture, and a harmo-nious socialist society, and make China a prosperous,strong, democratic, culturally advanced and harmoniousmodern socialist country.
原文就是一句话,从形式上看,该段逻辑结构比较松散,如果按照汉语的逻辑行文,意义会模糊。而英文用了介词短语连接,主次分明,使句子结构中隐含的逻辑关系和语义关系显现出来,符合目的语读者的习惯,准确传达了汉语的意义。
综上所述,就政治性语言的翻译而言,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递政治语的意义,让世界更了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因此,要很好地翻译好政治性语言,得了解中西思维的差别和政治性语言文字和意义的差异,然后把奈达的功能对等翻译理论运用到政治性语言的翻译中, 处理好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词汇,厘清中英文句子逻辑关系。 这从理论上讲是合理的,在实践中也是可行的,因为政治性语言翻译的实质就是源语文化信息、政治立场和观点的保留与再现,实现其信息准确传递的功能。
参考文献:
[1] (苏联)巴尔胡达罗夫.语言与翻译[M].蔡毅,编译.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1985:8.
[2] (法)德里达.论文字学[J].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4:6.
[3] (英)Otto Jespersen.Language:Its Nature,Development and Or-igin[M].London:George Allen&Unwin,1954:57.
[4] 连淑能.论中西思维方式[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2):45.
[5] (美)奈达金堤.论翻译[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4:53.
[6] (美)Nida·E·A,Taber,Charles R.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Transla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2004:172.
[7] 刘宓庆.汉英对比研究的理论问题:上、下[A]//英汉语言文化对比研究[C].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32-41.
[8] 王力.中国语法理论[A]//王力文集第一卷[C].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84:141.
我国翻译理论学者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基本思想引入翻译学理论研究中,考察了翻译中的适应选择行为,同时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宏观解读,进而梳理达尔文所述自然界的适应/选...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
1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转引自F.R.Palmer,1981)曾经说过: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语义一旦脱离了语境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义的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奈达曾经指出翻译即译义,即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孤...
余华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深受英、法、德、意、韩等国读者的喜爱.2004年,余华在法国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者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余华资料,当搜索余华并点击进入...
一、引言1.1汽车品牌翻译的重要性品牌,也称作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或符号,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倪宁,2004)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主要是指品牌名称的翻译。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
一、引言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由早期的片段翻译,到对原着的完整再现,都需要译者付出辛勤劳动,以保证原语文化为译入语读者所了解。在《水浒传》德语的几个版本中,读者群最为广泛、再版数量最多的是德...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一、引言寻求等效(equivalence)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后来用功能对等替代了动态对等,但他同时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的要求形式对等[1]13。在...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深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邃,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体现了醇厚的理论魅力,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以神似、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是美,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