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化已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本地化的相关概念却仍然让人费解( Jiménez-Crespo,2013: 11) .
本地化涉及到了语言学、翻译学、传播学、经济学、软件工程、网站开发、排版印刷、国际化营销、管理等多个学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其过程较为复杂,又具有鲜明的"技术化"特点,与传统的"翻译"有很大区别,因此尚未被翻译学界充分关注。美国肯特州立大学 Dunne( 2006: 1) 也曾指出: "虽然过去 15年本地化行业已经实现了显着的增长,但在相对封闭的本地化客户和从业者圈外,却鲜为人知".那么什么是本地化? 本地化过程需要应用哪些技术?
技术在本地化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本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展开讨论。
1 本地化技术概述
本地化行业起源于 20 世纪 80 年代,在行业生态链中,技术供应商/工具开发商( tool providers/technology developers) 专注于开发本地化工具,如翻译记忆工具、术语工具、内容管理工具等。SDL、Al-chemy 等大型语言技术提供商不但研发技术工具,还大力进行用户教育,推广应用,推进了本地化产业的信息化进程。本地化行业标准协会( LocalizationIndustry Standard Association,简称 LISA) 通过推进制定 TMX( Translation Memory eXchange,翻译记忆交换标准) 、TBX( TermBase eXchange,翻译术语交换标准) 、SRX( Segmentation Rules eXchange,断句规则交换标准) 等系列标准,使得不同类型和品牌的本地化工具之间交换、共享数据成为可能,进一步促进了行业的标准化。
1. 1 本地化技术的基本概念
要定义"本地化技术",首先要定义"本地化".
LISA 将本地化定义为: "Localization is the process ofmodifying products or services to account for differencesin distinct markets"( 对产品或服务进行加工以满足不同市场需求的过程) ( 2007: 11) .Schler 认为: "Lo-calization is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adaptation of dig-ital content to the requirements and the locale of a for-eign market"( 本地化是对数字化内容进行语言和文化上的调整,以适应国外目标市场的要求) ( 2010:209) .中国翻译协会将本地化定义为: "将一个产品按特定国家/地区或语言市场的需要进行加工,使之满足特定市场上的用户对语言和文化的特殊要求的生产活动( 中国翻译协会,2011:2) ".
从上述三个代表性的定义可以看出: 本地化的对象不仅仅是传统翻译中的"文本",通常是数字化的"产品"或"服务".通过"加工"或"调整",使产品或服务满足特定市场的用户对语言、文化、法律、政治等特殊要求。本地化的主要对象是软件、在线帮助文档、网站、多媒体、电子游戏、移动应用等多元化的内容或与之相关的服务; 本地化可以分解成一系列的工程技术活动( 如软件编译、本地化翻译、本地化软件构建、本地化软件测试等) ,每项活动都需要使用特定的技术工具。本地化技术是指"在本地化过程中应用的各项技术的统称"( 中国翻译协会,2011: 2) ,如编码分析、格式转换、标记处理、翻译、编译、测试、排版、管理等技术,通过这些技术,最终实现产品或服务的"本地化".
1. 2 本地化技术体系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任何系统都是由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若干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体。在这个系统中,为了达到某个共同的目标,构成整体的基本元素按照某种内在关系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其中每个元素都对整体目标有着不可或缺的价值。本地化技术也是这样一个系统体系,由核心技术和若干基本技术或"外围"技术组成。
翻译是本地化的核心环节,整个本地化过程围绕产品或服务的翻译转换任务展开,因此翻译技术是本地化技术体系的核心技术,与之关联的是本地化工程、排版、测试、管理等基本技术。其中翻译管理系统( Transl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TMS) 为本地化项目翻译过程管理提供支持,内容管理系统( Content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CMS) 为服务方或客户方的业务内容提供平台支持,全球化管理系统( Globalization Management System,简称 GMS) 可无缝衔接上述技术和流程,为企业产品本地化提供全局性、系统性的支持,如图 1 所示。
从局部看,单个技术具备某种特定的功能,旨在完成某个特定的任务,可以相对独立存在。从整体看,本地化技术是信息、语言、营销、管理和工程等多种技术的融合,技术之间相互依赖,相互作用,相互补充。在本地化过程中,核心技术和基本技术缺一不可,共同为实现本地化目标而服务,构成一个紧密的本地化技术体系。本地化实践的主体---语言服务商---为了在市场上获取竞争优势,不断致力于优化技术和流程,因此,本地化技术体系是一个动态系统,在实践中将会持续发展。
2 国内外本地化技术研究现状
伴随着本地化行业的发展和本地化技术工具的演进,对本地化技术的研究、总结和反思也一直在进行,从事相关研究的主体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 1) 技术供应商、行业协会和组织; ( 2) 跨国公司本地化部门人士; ( 3) 大学教师和研究者。
技术供应商和行业协会主要关注工具的开发与推广应用。如 SDL 公司开发出了 Trados 系列工具套件,为了推广产品,还编写了详尽的使用手册,并在官网上开设了系列网络课程; 后两类主体则基于行业实践进行反思与研究。
本地化从业人士对本地化技术的研究是参与者视角的描写,他们大多任职于 IBM、Microsoft、Ora-cle、Lionbridge 等处于本地化实践最前沿的公司,是实践的先行者与开创者,基于企业实际需要探索本地化工作进行的方法,然后将自己的探索性工作进行系统化、流程化整理,向业界描述一种新的实践形态,供业界模仿; 或与同行共享,共同探讨改进实践的方法。从业人士参与者视角下的描写在已有的本地化 翻译文献中占有相当比例。Bert Esselink( 2000) 的 A Practical Guide to Localization 一书,不但详细说明了翻译、软件工程、质量保证、测试、桌面出版等本地化流程中如何使用工具,还专辟章节对本地化翻译工具和术语工具进行了分类与归纳。JohnYunker( 2003) 所着的 Beyond Borders: Web Globaliza-tion Strategies 及 Heather Chandler( 2012) 所着的 TheGame Localization Handbook 分别以网站和游戏这两种主要的本地化对象为研究对象,其中也有专门章节论述本地化过程中所使用的技术工具。LingoSystems 公司自 2002 年起每年编纂一册 The Guide toTranslation and Localization,涉及本地化的各个方面,每册都有章节讨论本地化的技术工具。
大学教师和研究者这个群体主要关注的是技术工具的进步对于译者能力的要求以及如何针对性地设计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Folaron( 2006) 在 A dis-cipline coming of age in the digital age 一文中先是从认知能力和跨学科能力论证本地化译者能力,再针对性地设计了管理、技术和语言 - 文化三个方面的课程体系。Austermühl( 2006) 在 Training translatorto localize 一文中提出应该在传统的翻译教学中整合本地化教学,他的模型包括四个层次: 本地化概况、软件和网站翻译、技术工具、理论。Kosaka &Itagaki( 2003 ) 在 Building a curriculum for Japaneselocalization translators 一文中描述了作者在美国蒙特雷国际研究学院教授的本地化课程的内容,包括技术写作、软件本地化和网站本地化三门课程。Koby& Brian( 2003) 在 Task-based instruction and the newtechnology: training translators for the modern lan-guage industry 一文中提出在真实的翻译项目中进行翻译技术工具的教学。也有学者对技术工具和本地化进行了深入的纯理论思考,Michael Cronin( 2013)在 Translation in the Digital Age 中讨论了数字技术对于翻译实践及本地化实践的深刻影响。AnthonyPym 在 The Moving Text: localization,translation anddistribution ( 2004 ) 和 Exploring Translation Theories( 2010) 两部着作中以本地化产业为背景,探讨了信息技术条件下"Text"的嬗变,以及由此对翻译理论体系造成的冲击,进而提出了"Localization as a para-digm"这一命题( 刘明,2013: 150) .
国内的本地化技术研究也可按研究主体划分为从业者实践总结和学界研究。《软件本地化---本地化行业透视与实务指南》( 王华伟、崔启亮,2005) 、《翻译与本地化工程技术实践》( 崔启亮、胡一鸣,2011) 、《本地化与翻译导论》( 杨颖波、王华伟、崔启亮,2011) 、《翻译项目管理实务》( 王华伟、王华树,2013) 等着作中都有大量的篇幅用于总结技术操作流程。苗菊、朱琳( 2009) 、王传英( 2011) 、崔启亮( 2012) 、冷冰冰( 2012) 主要从课程体系角度探讨了本地化译者培养,李广荣( 2012) 论述了国内外本地化翻译学术话语的构建。国内翻译学界对于本地化技术尚未进行深入研究。
3 本地化的业务流程
Esselink( 2000: 17-18) 在 A Practical Guide to Lo-calization 中概括了本地化项目的典型流程: 售前阶段、启动会议、源资料分析、制定计划和预算、术语准备、源资料准备、软件翻译、在线帮助和文档翻译、软件工程处理和测试、屏幕截图、帮助文档工程处理和文档排版、工程处理更新、产品质量保证和提交、项目结束等 14 个环节。仅软件本地化流程,就可以分为: 评估与准备、抽取资源文件、标识资源文件、检查资源文件、调整用户界面尺寸、编译本地化软件、修正软件缺陷等 7 个环节( 杨颖波等,2011: 27) .若将本地化流程简化,基本上包括项目准备、翻译、工程处理、本地化排版、质量保证和测试等环 节( Schaefer & Koh,2010: 19) .Schler ( 2011: 209-214) 将其简化为分析、准备、翻译、工程处理和测试、审阅等环节。相对于传统翻译项目来说,本地化项目的流程相对复杂,是多种活动的集合和优化。
按照现代项目管理的理念,本地化流程可以分为启动阶段、计划阶段、执行阶段、监控阶段和收尾阶段,每个阶段又可分为不同的环节和若干任务。本地化项目千变万化,却遵循普遍的流程。图 2 是本地化项目一般的运作流程,从源语文档到输出本地化后的产品,这个过程涵盖了十多个环节,同时又涉及到项目部、翻译部、工程技术部、排版部、测试部等多个部门之间的协作。
当前,本地化行业处于蓬勃发展时期,新型本地化内容层出不穷,本地化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和更加多变的外部环境,技术创新和流程优化成为本地化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途径。本地化技术的创新推动本地化流程不断优化,诸如 SAP、DELL、IBM 等语言服务大客户已经部署全球化管理系统,将本地化业务管理、定制化的技术与 GMS 整合在一起,大大优化了本地化的工作流管理( 王华树等,2013: 9) .
4 本地化流程中的技术应用
翻译服务需求的迅速膨胀催生了本地化语言工厂( local language factory) ,推动了翻译行业规模经济( economy of scale) 的发展,促使翻译方式由传统的手工作坊模式转向工业自动化( Cronin,2013:93) ,信息技术在推动本地化模式转变方面尤为明显。本地化团队内部分工高度专业化,设有翻译、质量保证( QA) 专员、工程师、测试专员、排版专员、项目经理等细分工种,各自需掌握专门的技术,各个工种在本地化实施过程中协同发挥作用。下面将探讨不同工种使用的主要技术及工具应用。
4. 1 本地化翻译技术本地化项目的核心工作是将产品或服务进行本地化翻译,该过程使用的技术通常包括翻译记忆技术、机器翻译技术、术语管理技术等。
本地化业务通常是全球化的服务,其显着的特征是业务量巨大,需要快速交付甚至同时发布( Sim-ship) .为了提高效率,充分利用以前的翻译语料,保证术语和翻译风格的一致性,本地化企业通常采用 CAT 工具,如 SDL Trados、Déjà Vu、memoQ、STARTransit 等提高效率。
我国翻译理论学者胡庚申在2004年出版的《翻译适应选择论》一书中,将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中关于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等基本思想引入翻译学理论研究中,考察了翻译中的适应选择行为,同时阐述了相关研究对翻译理论的宏观解读,进而梳理达尔文所述自然界的适应/选...
一、引言中国近代史进程中,1861一1901年的洋务运动即是一场近代化运动(夏东元,2010:1)。在翻译史研究中,已有洋务派翻译主张的评述,认为尽管洋务运动失败了,虽然洋务派具有不可救药的局限性与反动性,但是他们重视翻译、提倡学习外国的见解还是值得肯定的(陈...
1语境马林诺夫斯基(转引自F.R.Palmer,1981)曾经说过:语境是决定语义的唯一因素,语义一旦脱离了语境就不复存在了。由此可见,语境对于语义的定位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虽然奈达曾经指出翻译即译义,即强调语言功能的核心是意义。然而,众所周知,任何孤...
余华是目前我国在国际文坛声望最高的作家之一,是中国先锋派小说的代表人.他的作品已经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深受英、法、德、意、韩等国读者的喜爱.2004年,余华在法国被授予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作者曾通过中国知网查找余华资料,当搜索余华并点击进入...
一、引言1.1汽车品牌翻译的重要性品牌,也称作商标,是指用于区别其他企业同类产品的名称、图案或符号,主要包括品牌名称和品牌标志。(倪宁,2004)本文中汽车品牌翻译主要是指品牌名称的翻译。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品牌是各企业争夺世界市...
一、引言作为古典文学四大名着之一的《水浒传》在一百多年前进入了德国人的视野。由早期的片段翻译,到对原着的完整再现,都需要译者付出辛勤劳动,以保证原语文化为译入语读者所了解。在《水浒传》德语的几个版本中,读者群最为广泛、再版数量最多的是德...
一、引言自从互联网在20世纪60年代诞生以后,网络技术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网络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媒体。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2年12月31日,我国网民总人数达...
一、引言寻求等效(equivalence)是翻译实践活动的一个中心问题,也是众多学者纷纷撰文探究的一个重要课题。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的理论,后来用功能对等替代了动态对等,但他同时提出功能对等的翻译,要求不但是信息内容的对等,而且,尽可能的要求形式对等[1]13。在...
一、引言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举足轻重的产业,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营销离不开宣传,而旅游资料在吸引游客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提高旅游资料的翻译质量迫在眉睫。成功的翻译需要恰当的理论指导,旅游翻译也不例外。鉴于英汉语文本具有不同特征,而汉英1...
一、中国传统译论之化境论中国传统翻译理论深受中国哲学天人合一论和中庸思想的影响,意蕴深邃,凝聚着中国古典哲学、美学的思想结晶和话语特征,体现了醇厚的理论魅力,是中国传统译论之精华所在。以神似、化境为代表的审美境界,其核心价值是美,追求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