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称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职称论文 >

慢性失眠症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临床分析

来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作者:尚正君张哲李宏伟
发布于:2020-11-11 共5903字
  摘要:目的 通过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药物治疗疗效临床分析,为失眠症患者有效、安全治疗提供理论参考。方法 选取2018年8月-2020年6月之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符合ICSD-3诊断标准,且连续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128例慢性失眠症患者做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慢性失眠症患者服药种类进行分组,利用自制调查表和PSQI量表评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123例完成研究(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70人,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53人)。慢性失眠症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1年后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8,P=0.68);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组1年后睡眠质量更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62.92,P<0.001)。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发现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无相关性(P>0.05),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0.703,P<0.01)。结论 失眠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间越长其睡眠质量越差。
 
  关键词:失眠; 苯二氮卓类药物; 药物治疗; 病例对照;
 
  Clinical analysis of drug therapy for chronic insomnia
 
  Shang Zhengjun
 
  Mentougou District Longquan Hospital
 
  Abstract:Objective To provide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effective and safe treatment of insomnia patients through the clinical analysis of the curative effect of drug therapy for chronic insomnia patients.Method to choose between August 2018 - June 2020 in our hospital outpatient clinic ICSD - 3 diagnosis standard, and drug treatment more than 1 year of 128 consecutive cases of chronic insomnia patient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patients medication types are grouped, using self-made questionnaire and PSQI scale scores, using SPSS17.0 statistical software were analyzed, and the application of 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Results 123 patients completed the study (70 taking benzodiazepines and 53 taking non-benzodiazepines).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otal sleep time betwe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insomnia who took benzodiazepines and non-benzodiazepines after 1 year (2=0.78,P=0.68).The sleep quality of the benzodiazepines group was worse after 1 year,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2 =62.92,P < 0.001).Spearman correla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aking benzodiazepines was not correlated with age, gender, education level, disease course, etc. (P > 0.05), but wa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leep quality (r=-0.703, P<0.01).Conclusion The longer the insomnia patients take benzodiazepines, the worse their sleep quality will be.
 
  失眠症是最常见的睡眠障碍,在普通人群中发病率为4%~48%。在符合失眠症诊断的患者中,31%~75%为慢性失眠症,其中2/3以上的患者病程大于1年[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 10%~30% 的人群遭受失眠的影响[2]。有文献报导[3]失眠严重损害患者的身心健康,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会诱发 交通事故等意外危及个人及公共安全。慢性失眠对机体是整体的、系统和全面的损害。失眠是引起高血压的重要因素之一,与焦虑互为因果,还导致机体免疫力的下降等。慢性失眠症是指患者持续一段时间反复、断续的睡眠障碍,长期的睡眠不足、睡眠质量下降会导致人 体各方面机能出现问题,容易引起抑郁、烦躁的负面情绪,需要及时接受治疗控制病情 [4] 。在人群中约有10%的人满足所有慢性失眠的临床症状,慢性失眠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但是在老年人中更为常见。有文献显示[5],在老年人中,约有 50% 患有慢性失睡眠症。持续的失眠也与长期的后果有关,包括增加的重性抑郁障碍、高血压、心肌梗死的风险,缺勤和工作绩效的降低,生活质量的下降,以及经济负担的增加[6]。有文献报道,慢性失眠症会增加精神疾病和躯体性疾病的发生以及药物依赖或滥用等风险[7].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 认知行为疗法、 药物疗法、光疗法、补充和替代药物法等。尽管认知行为疗法是被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8],但是实施认知行为疗法通常有很多不可避免的障碍。因此,催眠药物依然是失眠症治疗的主要方案[9]。而药物治疗主要以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为主。因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自身具有不同程度的成瘾性和耐药性,大多数慢性失眠症患者已形成了长期依赖使用两类药物来维持睡眠治疗,部分难治性慢性失眠症患者需要联合用药。慢性失眠症患者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睡眠质量的影响,目前研究相对较少,因此,通过我院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的服药治疗情况调查研究,评估苯二氮卓类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慢性失眠症患者总睡眠时间以及治疗效果的分析,为慢性失眠症患者药物治疗提供临床参考。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为2018年8月-2020年6月之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入组标准:①符合ICSD-3慢性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②年龄≥18周岁;③连续药物治疗1年以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排除标准:①不符合入组标准;②其他精神障碍疾病导致的慢性失眠患者;③器质性疾病导致慢性失眠者。共收集符合条件的慢性失眠症患者128例,完成123例,出组5例。
 
  1.2研究方法
 
  采用自制调查表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一般情况和用药情况进行调查评估。自制调查表主要包括: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病程、疾病诊断、用药名称、用药剂量、用药治疗时间、合并用药情况。使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 QI)评定量表[10]对每名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自制调查表和PSQI量表评分均有经过一致性量表评价训练的精神科门诊医生进行调查和评分。依据患者服用药物种类分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组和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组,进行1年以上追踪随访研究。1年后再次对入组患者进行使用PSQI量表评分对每名患者睡眠总时间、睡眠质量等情况进行评分。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般资料
 
  对123例受试者的极限人口学及临床特征分析,通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对比用药效果,各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果详见表1。
 
  表1慢性失眠症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人口学数据 

 
  2.2 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总睡眠时间影响结果比较
 
  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对总睡眠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详见表2。
 
  表2慢性失眠症患者用药1年后总睡眠时间比较 

 
  2.3 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1年后PSQI量表评分睡眠质量结果比较
 
  苯二氮卓类药物组较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组1年后PSQI量表评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果详见表3
 
  表3慢性失眠症患者用药1年后睡眠质量比较

 
  2.4 相关分析
 
  应用Spearman相关分析,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无相关性(P>0.05),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0.703,P<0.01)
 
  3讨论
 
  慢性失眠症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不仅仅是睡眠生理紊乱,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紊乱,且严重影响人类身心健康、生命质量和工作效率,已成为一个重要的公共健康问题[11]慢性失眠约占失眠人群的16%,其中80%在1年内无缓解[12]。有文献报道[13],在老年人中,约有50%患有慢性失睡眠症。世界卫生组织曾对14个国家15个地区的25 916名基层医疗机构就诊的患者进行调查,发现27%的患者有睡眠问题[14]。慢性失眠症的本质特征是因频繁而持久的入睡困难或睡眠维持障碍而对睡眠不满意。尽管晚上都有恰当的时间和环境来获得足够的睡眠,但是睡眠困难和与此相关的白天症状仍会发生,夜间的睡眠困难通常伴随着家庭、社会、职业、学业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受损。引起慢性失眠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基本涉及生理心理、社会环境等因素,常常由于外界诱因如负性生活事件、人际矛盾、睡眠卫生不良等引起精神紧张、焦虑、抑郁而致失眠。目前中国成年慢性失眠症面临的治疗挑战有:患病率高,共病率高,治疗需求大,涉及多项检测手段和多种治疗方案联用;专业睡眠医生数量少,且缺乏相关从业人员等[15]。
 
  慢性失眠症的治疗和药物选择必须基于患者失眠症状的持续性评估,治疗中首先需要判断患者的症状学特点。慢性失眠症的治疗方式有两大类: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目前被认为认知行为治疗是失眠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案。尽管从长远来讲心理治疗有很大的优势,但无论是对于短期还是慢性失眠患者来说药物治疗仍旧是最常见的治疗方法。其可能的原因为临床医生很少进行失眠症心理治疗的培训,心理治疗的效果未进行充分的宣传,心理治疗耗时费力,患者治疗的依从性等。目前临床治疗失眠药物主要包括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非苯二氮卓类受体激动剂、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有催眠效果的抗抑郁药和其他类。国内目前用于治疗失眠的药物仍以γ-氨基丁酸药物为主,疗效机制为γ-氨基丁酸(GABA)受体激动剂(包括苯二氮类和非苯二氮类)[16]。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临床治疗中应控制治疗时间。然而在临床实际应用中,这些药物的使用时间并未进行严格控制,由于药物的成瘾性、耐受性以及失眠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体验,迫使许多患者长期依赖服药来维持睡眠。
 
  通过对我院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一年以上的慢性失眠症患者研究结果显示:参与研究组的慢性失眠症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服用艾司唑仑片)年龄在65.20±11.08岁,服用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佐匹克隆片)年龄在65.53±9.42岁,平均年龄65岁以上,提示老年人发生率较高。两者男女性别比1:1.41。此结果与既往相关文献报道一致[17]。有报道显示[18],女性比男性更易失眠。参与研究组慢性失眠症患者患病总病程两服药组分别为11.71±10.31和8.32±7.40,通过研究显示大多数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病程比较长,失眠长期困扰患者,大多数需要依赖服药来缓解失眠症状。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与年龄、性别、文化程度,病程等无相关性。慢性失眠症患者在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和非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情况下,维持睡眠时间分别为5.69±1.38和5.68±1.6小时,二者对慢性失眠症患者的睡眠维持时间均有一定效果,且基本相近,但是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睡眠质量更差。通过研究结果显示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提示失眠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间越长其睡眠质量更差,其原因与苯二氮卓类药物的副作用相关。有文献报道[19],长期服用安眠药物者不仅会造成生理性药物依赖,还影响到患者的日间功能,包括反应迟钝、动作协调性不如正常睡眠者,认知功能受损等;部分患者即使连续服用安眠药,但睡眠状态又会逐渐恢复到服药前的失眠水平。
 
  综上所述,慢性失眠症患者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提示失眠患者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时间越长其睡眠质量更差,甚至会出现药物依赖性失眠。因此,对于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的患者,医生要对患者进行失眠程度、药物疗效以及药物副反应进行综合评估,对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并不能有效改善睡眠者及时换用别的有效催眠药物进行替代治疗。即使有一定疗效的患者,也应及早替换其他治疗方案,避免长期用药。在临床诊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因已长期服用苯二氮卓类药物,出现药物依赖性和耐药性,自行加药的现象常见,对医生的建议也不听从,因此,加强对患者睡眠以及睡眠用药知识的健康教育,来提升慢性失眠患者的依从性,避免药物的长期应用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 陆林,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573-574.
  [2] MANESS D L,KHAN M.Nonpharmacologic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J].Am Fam Physician,2015,92(12):1058- 1064.
  [3] Janson C,Lindberg E,Gislason T,et al.Insomnia in men— a 10 year prospective population based study[J].Sleep,2001,24 ( 4) : 425-430.
  [4] 宋玉龙 . 基于慢性失眠症患者睡眠质量中针灸治疗方式思路研究 [J]. 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19,6(4):423-425.
  [5] 陈 红,2 种治疗策略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68-1669.
  [6] 美国精神医学学会编着【美】张道龙等译,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353-357.
  [7]邢佳 ,董斐,张迎等.慢性失眠症诊断与团体心理行为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全科医院.2019,22(30):3762-3767.
  [8] RIEMANN D,BAGLIONI C,BASSETTI C,et al. European guideline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somnia [J]. J Sleep Res,2017,26( 6) : 675 - 700.
  [9] 何倩柠、王雪丁、黄民等.慢性失眠的药物治疗研究进展[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8,34(15):1932-1936.
  [10] 刘贤臣.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 汪向东, 王希林, 马弘(编 着).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MJ]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 1999 , 13(增 刊):376-378.
  [11]曹彬彬,刘宇航,梁正贤等.频率医学睡眠对慢性失眠症的治疗作用[J].世界睡眠医学杂志.2020 ,7 (1):27-28.
  [12] 0Sateia MJ,Doghramji K,Hauri PJ,et al.Evaluation of chronic insomnia.Sleep,2000; 23: 243 - 305.
  [13]陈红.2 种治疗策略治疗老年人慢性失眠的疗效比较[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15):1668-1669.
  [14]赵彬、高志琴、余海鹰.失眠症的治疗[J].国际精神病学杂志2013,40(1):56-59.
  [15] 苏亮,陆峥. 2017 年中国失眠症诊断和治疗指南解读[J]. 世界临床药物.2018, 39(4): 317-322.
  [16]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 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 治疗指南[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2,45(7):534-540.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2.07.022. Sleep Disorders Group,Society of Neurology,Chinese Medical Association.Guidelines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dult insomnia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Neurology,2012,45(7):534-540.DOI:10.3760/cma.j.issn.1006-7876.2012.07.022.
  [17] 马辛,精神科诊疗常规2012年版[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082-083.
  [18] XIANG Y T,MA X,CAI Z J,et al.The prevalence of insomnia,its sociodemographic and clinical correlates,and treatment in rural and urban regions of Beijing,China:a general population-based survey[J].Sleep,2008,31(12):1655- 1662. [
  [19]吴任钢,张春改,邓 军等.认知行为与安眠药物治疗慢性失眠症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16(10):677-680.
作者单位:北京市门头沟区龙泉医院
原文出处:尚正君,张哲,李宏伟.慢性失眠症药物治疗临床分析[J/OL].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1-7[2020-11-11].http://kns.cnki.net/kcms/detail/11.5257.R.20200911.1042.011.html.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药物分析中级职称论文
返回:职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