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与提纲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论文摘要与提纲 >

土木论文摘要

来源:学术堂 作者:郝老师
发布于:2015-06-29 共2583字

  摘 要

  目前,我国既有建筑大量是高能耗建筑,普遍存在结构劣、保温差、渗漏重等问题。对既有建筑进行节能改造,是完善建筑功能、实现节能减排、贯彻落实十八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本文主要针对现阶段既有建筑存量大、投资少和投资效率较低等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旨在提高既有建筑的改造价值和公共投资效率,并以吉林省示范工程进行实证分析。

  首先,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既有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的现状,通过调研分析发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存在存量大、资金少等问题,导致工程质量难以得到保证,投资效率较低。

  其次,针对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运用价值工程技术进行分析研究。以吉林省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程为研究对象,分别进行功能分析和成本分析,在成本分析时引入全生命周期成本理念,并在既有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中,以条件价值评估法测算了环境和社会成本,使全生命周期成本更加全面合理。

  最后,根据既有建筑的特点,以全生命周期成本最低为评价标准,进行改造方案设计,确定价值系数最高的改造方案为最优方案,最终实现通过价值增值提高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资金的投资效率,并结合吉林省既有建筑特点,为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提出对策建议。

  摘 要

  节能降耗是现代社会发展永恒的主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发展迅速,建筑面积逐年增加。为了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北方地区城市的区域集中供热锅炉房发展迅速。集中供热锅炉房中主要能耗是燃料和电能,热网循环泵和锅炉鼓引风机通常由电动机驱动,是主要耗能设备。北方地区电力来源主要是火力发电,电能是蒸汽驱动汽轮机发电经电网输送至用户,能源利用率约 30%-40%.将热网循环泵和锅炉鼓风机、引风机改为工业汽轮机驱动,减少能量转换环节,能源利用率将提高到 70%-80%,节能效果显着。

  本文主要分析了工业拖动汽轮机的特点;统计分析集中供热锅炉房不同容量锅炉配套热网循环泵、锅炉鼓风机、引风机功率及运行调节特性;根据压力等级标准、常用蒸汽工业锅炉规格型号及工业汽轮机特性确定蒸汽参数;对应不同容量热水锅炉的热网循环泵及鼓引风机设备容量、依据确定的蒸汽参数计算蒸汽耗量,初步选定蒸汽锅炉容量,确定蒸汽锅炉鼓引风机、锅炉给水泵功率及汽轮机驱动蒸汽耗量,经过试算为不同容量热水锅炉匹配蒸汽锅炉。通过对常用不同型号层燃炉和循环流化床炉的鼓引风机、热网循环泵、锅炉给水泵功率进行统计计算,并在饱和蒸汽和过热蒸汽条件下得到热水锅炉与蒸汽锅炉匹配表。

  应用本文得到的热水锅炉与蒸汽锅炉匹配结论,根据四平市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及供热规划确定的供热负荷,四平市集中供热项目选择三台 116MW 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及三台 75t/h 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项目一期安装一台 116MW 循环流化床热水锅炉及一台 75t/h 循环流化床蒸汽锅炉。最后,完成蒸汽拖动系统设计,绘制工业汽轮机拖动设备平面布置图,蒸汽锅炉热力系统图,热网加热系统图。做出经济性、节能性、环保性分析,验证工业汽轮机拖动方式的优越性。
  
  摘 要

  为了提高剪力墙的延性,改善其破坏性质,增强其耗能能力,课题组拟将剪力墙与钢支撑结构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并在支撑体系中设置一种防屈曲支撑阻尼装置,以进一步改善剪力墙破坏性质,提高结构的延性,增加结构耗能能力。本文主要围绕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的抗震性能及工程应用研究为主线,通过进一步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研讨及现场调研,拟定了详细研究方案及计划,并逐步展开了研究工作。首先采用了拟静力试验方法,进行了单个防屈曲支撑的试验及理论分析,随后又进行了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桁架的试验及理论分析,同课题组的李康同学也进行了不同结构形式的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桁架的试验及理论分析,与其试验结果对比分析,共同验证了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桁架具有较好的抗震性能;在结构理论分析部分,采用了弹塑性动力时程分析方法,对不同的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进行了抗震性能分析,得出带防屈曲支撑的钢桁架的最佳布置方案,与普通剪力墙结构从时程响应曲线上进行了对比分析,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在楼层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基底总剪力等方面的地震动力响应方面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进而减小了整体结构的地震反应。经时程分析得出剪力墙结构的延性系数及结构的破坏过程,并与普通剪力墙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该种结构形式不仅提高了剪力墙结构的延性,同时也降低了剪力墙的内力,改善了剪力墙结构脆性破坏的性质。在工程应用方面,分别从施工技术和经济性上两方面对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前景进行了评价,该种结构体系不仅施工方便,而且在经济方面也占有一定的优势;最后总结全文得出课题研究结论,并对剪力墙-支撑结构体系的工程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摘 要

  为解决目前城市建设中的大量基坑工程采用桩锚支护加降水技术存在浪费资源、破坏或污染环境及影响后续地下工程等问题,通过实地调研、理论分析、室内实验与工程试验,开展了建筑基坑桩锚支护绿色施工技术的研究,即:采用长螺旋压灌水泥土桩墙止水防渗,水泥土浆就地取土与水泥在地面搅拌;水泥土桩墙内插入型钢与可回收锚索构成支护结构;基坑支护作用结束后,回收型钢与锚索钢绞线。实验得出水泥土浆材优化配比为:水泥加量 300 份,土加量 2000 份,碎石料加量 600 份,水加量由塌落度控制,水泥掺入比为 15%,其结石体 28d 抗压强度≥0.8MPa,渗透系数≤1×10-6cm/s;桩间搭接厚度根据基坑深度不同应为100~200mm.理论研究认为,影响型钢拔出力的因素有水泥土对型钢的握裹力、静摩擦力、变形阻力和型钢自重等,其中握裹力和静摩擦力与型钢插入工艺最为密切;模型试验与工程试验也表明,有利于型钢回收的插入工艺为能够降低水泥土对型钢握裹力和静摩擦力的工艺,即桩体初凝后插入型钢,或桩体初凝后插入型钢随即拔出再插入。理论研究与工程试验表明,可回收锚索的关键是承载头结构并且必须使用无粘结钢绞线,采用“U”形结构锚索的工程试验钢绞线获得顺利回收,证明该结构可做到结构简单、成本低、易于实施,但回收拉力较大。针对实际基坑工程,采用桩锚支护绿色施工技术进行了应用设计,并利用 FLAC3D 软件对基坑开挖过程中三种典型工况的变形与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表明基坑支护设计安全可靠。所以,该项桩锚支护绿色施工技术可避免降水对基坑周围建筑物或构筑物造成影响和破坏,可避免采用钢筋混凝土桩和锚杆造成大量钢材浪费等,有助于节约资源、降低成本、保护环境。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论文摘要与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