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针灸推拿论文 >

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可行性研究

来源:未知 作者:傻傻地鱼
发布于:2014-08-02 共4751字
论文摘要

  砭石疗法是我国最古老的医疗技术之一,在东汉以后逐渐失传,近年来开始恢复,并增加了高科技的元素,如用于中医温热疗法的电热砭石的发明。以往的研究表明,电热砭石与艾盒灸对皮肤血流量的即时改善作用非常接近,在这一研究的基础上,笔者进一步观察电热砭石法在治疗寒湿型腰痛方面的临床疗效,并与传统艾灸盒治疗疗效作对照观察,对电热砭石治疗寒湿型腰痛的可行性作出临床评估。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经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通过临床招募的方法,自2011年2月至2012年8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医院疼痛科、望京医院骨科选择门诊或住院的腰痛病人,年龄为25~80岁。本研究纳入有效病例41例,其中男11例、女30例,平均年龄(56±11)岁,腰痛病程(5.6±5.1)年。西医诊断包括慢性腰肌劳损、慢性腰扭伤、腰椎间盘突出及慢性腰筋膜炎等病症。

  每个中心分别由电脑产生随机号,按随机号码将患者分为电热砭石组和艾盒灸组。

  41例患者中,望京医院共30例,其中电热砭石组20例,艾盒灸组10例;针灸医院共11例,其中电热砭石组6例,艾盒灸组5例。将两个中心的病例合并,分为电热砭石组(26例)和艾盒灸组(15例)。除寒湿证候积分外,两组病例年龄、病程、病情等分布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组间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论文摘要

  1.2诊断标准

  (1)腰痛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风湿痹、骨痹及肌痹等相关内容制定。具备主症腰痛及以下9项相兼症(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X线或CT等检查帮助确诊)中的4项可以诊断。

  (2)寒湿证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寒湿闭阻证,确立寒湿证的诊断标准:腰部冷痛重着,转则不利,静卧不减,阴雨天加重;舌苔白腻,脉沉。

  1.3纳入标准

  符合腰痛诊断标准并且寒湿证候积分≥45分;年龄25~80岁;腰痛病程3个月以上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排除标准

  X线片检查有严重骨质疏松、骨折、骨肿瘤等严重骨病者;妊娠期妇女;严重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传染性皮肤病及治疗局部皮肤破损者;发作期的精神失常者。

  2、治疗方法

  2.1艾盒灸组

  按照电热砭石的规格和热效应范围,艾盒体积统一定制为50mm×90mm×90mm(小艾灸盒)和100mm×90mm×90mm(大艾灸盒)两种,由工厂特别定制。

  治疗时,嘱患者俯卧位,暴露腿部及后背部,以命门为中心点,将2个大艾灸盒分置于腰两侧的肾俞穴区域,手柄朝向脚端,将2个小艾灸盒置于腿部腘窝委中穴偏脚端较平坦处,手柄朝向脚端,用带子固定(图1)。每个艾盒内部放置一根长约3.5cm的艾条段(汉医牌纯艾条,南阳市卧龙汉医艾绒厂),点燃一端,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度,20min后撤走艾盒。

  事先对患者进行解释告知工作,要求其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不能有翻身或其他过大的动作,以免艾段掉出或艾灰落下烫伤患者;操作人员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根据需要开关盒盖对温度进行调节;如果患者对艾烟等过敏,随时退出。

  2.2电热砭石组

  电热砭石的规格分为两种:A型电热砭石为50mm×90mm×22mm。B型电热砭石为100mm×90mm×22mm。电热砭石通过电缆线连接到加热温控仪上(型号DRB-3B,北京海奥思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嘱患者俯卧位,暴露腿部及后腰部,保持放松休息状态。预设4块砭石的温度均为42℃,置于上述双侧肾俞、委中穴处(图2),调节电热砭石的温度(37~53℃,1℃递进),以患者舒适为度,治疗时间为20min。治疗过程中根据患者的主观感觉适当调节砭石的温度,达到感觉温热,但不觉烫,能够长时间耐受为宜。约10min时可询问患者的感觉,适当调整砭石的温度,并做记录。

  住院病人每日1次或隔日治疗1次,门诊病人隔日1次,治疗10次为一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治疗期间不服用治疗腰痛的药物,不做与腰痛相关的其他任何治疗(如按摩、理疗、牵引等)。

  3、疗效观察

  3.1观察指标

  (1)腰痛症状体征积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腰臀部疼痛、下肢疼痛、下肢麻木、腰部活动、直腿抬高试验、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下肢肌力、感觉障碍、肌腱反射等10项指标进行观察,计算积分,最高分为34分,积分值越高,表明腰痛越严重。

  (2)寒湿证候积分:根据《中医证候鉴别诊断学》寒湿闭阻证确立寒湿证的临床采样项目,对疼痛性质、兼症、活动度、腰部触诊、舌象、脉象等6项指标进行观察,通过对临床专家发放寒湿证诊断标准调查问卷的方式调查各项目,对有效问卷进行统计计算后加权制定。计算积分,最高分为135分,积分值越高,说明寒湿型证候越明显。

  (3)积分变化率:计算每位患者治疗1个疗程前后的积分变化率,即[(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对两组的积分变化率进行统计分析。

  3.2统计学处理

  搜集整理病例报告表中所记录的腰痛症状体征积分的评分及寒湿证候积分的评分进行统计学处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珚±s)表示,治疗前后各组积分进行配对t检验,两组的体征积分变化率和证候积分变化率之间进行双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3.3治疗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与寒湿证候积分比较(见表2)。

 论文摘要

  表2结果表明,治疗前两组症状体征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寒湿证候积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内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无论是症状体征积分还是寒湿积分都得到了明显改善,治疗前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

  (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与证候积分变化率比较(见表3)。

论文摘要

  表3结果表明,两种疗法的治疗效果,无论从腰痛症状体征积分的改善还是从寒湿型证候积分的改善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另外,11例患者(电热砭石组6例,艾盒灸组5例)对两种疗法的舒适性(很舒服、舒服、一般、较差、很差)及环境舒适性(很好、好、一般、较差、很差)进行了评价。认为电热砭石“很舒服”的患者为5例(83.3%),“舒服”的为1例(16.7%);认为艾盒灸“很舒服”的为1例(20.0%),“舒服”2例(40.0%),“一般”2例(40.0%)。在对治疗环境的评价上,认为电热砭石治疗环境“很好”的3例(50.0%),“一般”2例(33.3%),“很差”1例(16.7%);认为艾盒灸治疗环境“一般”2例(40.%),“较差”3例(60.0%)。

  4、讨论

  传统中医的疗法大致可分为药物疗法和非药物疗法,针灸是中医非药物疗法的代表。在针灸疗法中,灸疗是其中的一大类,它与西医物理疗法中的热疗比较相似,但更加强调穴位经络的运用。灸疗技术经历了几千年的演变,从最早的火热砭石和水热砭石,到汉代的艾灸法,再到今天的电热砭石,其技术不断提高。针灸与现代高科技相结合的现代针灸技术称为高技术针灸(high-tech acupuncture),目前已有一些高技术针灸产品问世,如电针、激光针、超声波针灸治疗仪等,它们已开始活跃于针灸临床之中,那种认为只有传统方法才是真正中医的观点以及中医一定就是“简便验廉”的观点是片面的。实践证明,传统砭石和传统艾灸疗法完全可以和现代高科技相结合,从而改变自身的形象,提高效率,与时俱进。

  砭石(具)是人类医疗器械的鼻祖。1956年,在江西上饶县战国墓中,出土了一件放在鼎内的磨光并穿孔系绳的石器,经考证是放在水中加热用于治疗疾病的“水热砭石”。

  1964年,在长沙下廉战国墓中出土了扁圆形的石器,两端有琢磨痕和火烧裂痕,一面光滑如镜,经考证认为是经火煨热用于热熨治疗的“火热砭石”。20世纪30年代出版的《砭经》(本书为民国时期韬光居士记录砭道人口述内容,一直流传于民间,无正式出版物。后其抄本被收藏于沈阳市立图书馆和福建省图书馆)中记述有:“砭之用,水者,温石于水,以保其热,火者煨于灰以传其热。砭术以热救之,起死回生,热之为用大矣。”

  充分说明古代用砭石热法治疗疾病的普遍性。现代砭石疗法实践中也曾使用水温热砭石,用砭石温热法治疗风、寒、湿三气杂合而成的痹症,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然而,上述传统砭石加热方法都不能长时间地保持砭石恒定的热度,大块砭石达到半小时后,热量就基本散发完了,砭石表面的温度与皮肤趋于一致,小块砭石的温度下降就更快了;另外,加热砭石的初始温度也不易控制,往往较烫,开始用于病人身体时会感觉不适。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张维波等研制了电热砭石(专利号:ZL 02256536.1)。在砭石的内部或一面增加电加热元件和温度传感装置,并连接到相应的加热控温仪器上,使砭石的温度达到超过人体体温的较高温度(37~53℃),可保持长达3h的恒温和1℃范围的精细控温,使砭石释放出更多的热能和远红外能量,作用于人体的寒湿疼痛部位,实现持续的、舒适的物理能量治疗。该电热砭石疗法主要用于风、寒、湿引起的痹症疼痛的缓解及补充人体的元阳之气,已对腱鞘炎、网球肘、尿潴留等疾病进行了临床观察,证明对上述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目前已开发出几种规格的电热砭石,其中A型电热砭石为长方体,其大小便于持握,有一个弧形边和一个球形角,主要用于砭石的熨法(热按摩),可进行刮、拍、点、摩、擦等常规砭术手法,也可放在颈部、腘窝、丹田等部位做温法,补充元阳之气;另一种B型的电热砭石接近方形,面积较大,主要用于温法,适合施加于表面大而平坦的人体部位,如肩部、腰骶部和膝部,对这些部位的寒痹疼痛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从发展的时间顺序看,艾灸是在砭石热疗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疗法,贺普仁教授指出“砭石者,针灸之母也”。使用燃烧的艾绒,并通过控制艾灸至皮肤的距离,可实现一定时间内的恒温热疗作用,弥补了砭石热疗的缺陷,但一壮艾炷的燃烧时间一般为十几分钟,最长不超过半小时。对于某些疾病,有时会通过一个木盒子增加灸疗的作用面积,称为艾盒灸,常置于腰部用于腰痛的治疗。艾灸疗法是对早期砭石热疗的一次革新,虽然这一革新的技术已经使用了两千年,但仍有一些不足,如热的维持时间较短、有烟、使用明火点艾、燃烧部位温度太高、容易烫伤等等,这些缺陷限制了灸疗在世界范围的普及,我们能否找到一种既有艾灸的作用疗效,又没有艾灸上述缺陷的一种新型治疗技术呢?电热砭石是一个值得考虑的对象。

  腰痛是一种常见疾病,多出现在中老年人群,其中多数人因长期受风寒湿等因素的影响,导致腰部及所属膀胱经和督脉部气血瘀滞,出现间歇式的疼痛,遇寒冷时加重,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中医采用“寒则温之”的法则,用艾盒灸大面积,除寒祛湿,并按照“腰背委中求”的法则,配合膀胱经合穴委中的灸疗,疏导经气,有效缓解腰痛症状。临床观察表明,无论是电热砭石还是艾盒灸,均可有效地改善腰痛病人的体征和寒湿型证候,证明了该疗法的临床有效性。

  由于研究的样本量不足,两组患者入组时的证候积分有明显差异,通过对两个中心随机对照的比较统计,结果表明电热砭石和艾盒灸两种温热治疗工具对寒湿型腰痛的体征积分和证候积分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电热砭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艾盒灸进行寒湿型腰痛病的治疗,两者有相似的治疗效果。由于两者治疗使用的都是温热刺激,只是在形式上有所不同,以往的实验研究已经证明两种热疗对局部血流灌注量的增加是非常接近的,因此,两种疗法产生类似的治疗效果也在预期之中。

  除了治疗效果相似外,部分接受了两种治疗的患者感觉到电热砭石在治疗上更为舒适一些,因为它的温度是可控恒定的,而艾盒灸在燃烧了一段时间后有时会出现过热现象,使患者感到不适,并给临床医生增加额外的工作量。另外,艾盒灸会产生大量艾烟,使治疗环境变差,特别在现代化的大医院病房,一般都设有监控烟雾的红外探头,使得治疗难以进行,这也是望京医院用艾盒灸治疗例数较少的原因。在治疗的方便性上,操作医生反映电热砭石更为方便一些,只要提前打开电源,电热砭石仪就会将4个砭石自动加热到设定的42℃,然后将其放置到肾俞穴和委中穴,适当调节温度即可;而艾盒灸需首先点火燃烧艾绒,然后放置于艾灸盒中,还要随时观察病人,调节艾灸盒盖的开合,使其保持较合适的温度,其操作上不如电热砭石方便。

  总之,在疗效接近的前提下,使用电热砭石代替艾灸进行热灸疗法,其操作更为方便、安全,环境污染小,是值得推广的一种高技术针灸疗法。相关研究值得进一步深入规范。

  参考文献:
  [1] 王军,谢衡辉,张维波.中医温熨疗法与电热砭石仪[J].中国针灸,2003,23(7):424-427.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针灸推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