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2018—2019年对四川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大型菌物资源进行了物种调查和整理,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75种,隶属于2门5纲18目58科128属;大型黏菌1种。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物物种资源及经济价值进行了分析评估,发现红菇科(Russulaceae)、牛肝菌科(Boletaceae)、多孔菌科(Polyporaceae)等物种和数量较为丰富。保护区具有丰富的食用菌(102种)、药用菌(18种)。
关键词: 自然保护区; 大型菌物; 物种多样性; 资源评价;
菌物是地球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丰富的生物类群之一。所谓大型菌物,可解释为肉眼可见,徒手可摘的真核菌类生物,主要由大型真菌组成,另外还包括部分管毛生物界的类真菌如卵菌等,以及原生动物界的类真菌如黏菌等[1]。目前人类关于菌物物种多样性的知识还非常贫乏,尚有96%的真菌有待人类去发现、研究及利用[2]。
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地处米仓山—大巴山山脉西段南坡,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境,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3]。保护区内植被类型主要有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山地常绿针叶林、针叶落叶阔叶混交林以及山地次生灌丛等[4]。保护区行政区域包括鼓城乡北部的鼓城、金竹、跃进、关口等4个村和檬子乡的柏杨、店坪2个村,总面积23 400 hm2。
李大东等[4]调查保护区植物资源,但未调查大型菌物,众多有价值的菌类有待人们去发现。鉴于此,笔者受米仓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局的委托进行了为期两年的菌物资源调查,为保护区更好地开展物种保护工作提供资料,为当地的大型真菌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1、 调查鉴定
1.1、 样地设置
根据保护区的实际情况,采取样线法进行野外大型菌物采集[5]。为使采集工作覆盖整个调查地点,依据米仓山三个保护站范围,对每个保护站设置7条样线,每条样线沿海拔梯度从山沟到山顶,且覆盖保护区内所有植被类型及大部分面积,沿样线踏查。
1.2 、野外采集样本
采集时间为2018—2019年的3—10月。采集时分层寻找,详细记录采集标本的大小、数量,生境、海拔、经纬度、采集时间地点,附近植被类型等[6]。采集的标本尽量保证完整,且每份标本均用密封袋单独保存编号,以便随后的标本形态鉴定工作。同时对部分具有经济或开发价值的大型真菌子实体,就地在尽量无菌环境下,用火焰灼烧灭菌过的镊子和手术刀,迅速挑取其内部菌肉置于2 mL Eppendorf管装的PDA培养基内,带回实验室分离培养。
1.3、 种类鉴别及归类
采集的标本通过广泛查阅各种大型真菌彩色图谱和分类学着作,采用传统形态学分类鉴定方法,即通过肉眼观察标本的菌盖、菌褶、菌柄形态、颜色以及附属物[7],对于疑难种辅以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进行鉴定;同时将材料置于5%的KOH中或蒸馏水中进行显微镜观察子实体的微观特征[8]。根据样本的宏观和微观特征,结合标本照片,并参照大型真菌彩色图谱《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中国大型真菌》[9]《中国蕈菌原色图集》[10]《中国药用真菌图志》[11]以及黑白图鉴《毒蘑菇》[12]和《中国经济真菌》[13]等文献,依据Ainsworth(1973)系统和《真菌学辞典》第10版[14]等进行鉴定分类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保护区菌物分类组成
经过2年的实地调查和鉴定发现,保护区内的大型菌物资源丰富且可利用价值高。调查共发现已知大型菌物276种,其中大型真菌275种,隶属2门5纲18目58科128属;原生动物界大型黏菌1种。
2.2 、保护区大型菌物科属种统计
保护区科属种统计如表1。米仓山大型菌物科属种繁多,合计59个科及1个地位未定类群科,129属,276种。依据《菌物词典》第10版及《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等文献,将其中刺银耳属(Pseudohydnum)归为科地位未定类群。鹅绒菌科(Ceratiomyxaceae)为本次调查中原生动物界唯一的科。
2.2.1、 优势科
将物种数≥10的科定为物种相对丰富的科。由图1可知,物种相对丰富的科有9个,含57属135种,占总种数的48.91%,总属数的44.53%,科数的15.25%。物种数最多的科为红菇科(30种),其次为牛肝菌科(17种)、多孔菌科(15种)、鹅膏科(15种)、口蘑科(14种)、蘑菇科(12种)、小皮伞科(12种)、丝膜菌科(10种)、锈革菌科(10种)。
红菇科常见物种有日本红菇(Russula japonica)、松乳菇(Lactarius deliciosus)等;牛肝菌科常见的物种有美味牛肝菌(Boletus edulis)、亚洲小牛肝菌(B.asiaticus)等;多孔菌科常见的物种有毛栓孔菌(Trametes hirsute)、云芝(T.versicolor)等;鹅膏科常见的物种有格纹鹅膏(Amanita fritillaria)、红黄鹅膏(A.hemibapha)等。
表1 米仓山山自然保护区菌物资源科、属和种的数量统计
图1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优势科(≥10种)
2.2.2 、优势属
依照物种数≥5分为物种相对丰富的属。由图2可知,物种相对丰富的属有11个,有91种,占总种数的32.97%,总属数的8.59%。其中,物种数最多为红菇属(19种),其次为鹅膏属(15种)、乳菇属(10种)、丝膜菌属(8种)、小皮伞属(8种)、韧革菌属(6种)、齿菌属(5种)、粉褶蕈属(5种)、牛肝菌属(5种)、锈革菌属(5种)、枝瑚菌属(5种)。
图2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优势属(≥5种)
2.3 、保护区大型菌物经济价值
保护区可利用的食用、药用大型真菌种类繁多。由图3可知,保护区内食用菌有102种,占调查总数的36.96%;药用菌18种,占调查总数的6.52%;毒菌23种,占调查总数的8.33%;食药兼用菌6种,占调查总数的2.17%;食毒不明89种,占调查总数的32.25%。另有38种尚未见报道。保护区调查发现的可食用、药用菌共计达126种,达到调查总数的45.65%。
2.4、 保护区大型菌物资源利用分析
保护区野生食用菌物种繁多。如香菇(Lentinula edodes)、变黄喇叭菌(Craterellus lutescens)、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美味红菇(Russula delica)、丽江块菌(Tuber lijiangense)、美味牛肝菌(Boletus meiweiniuganjun)、美丽乳牛肝菌(Suillus spectabilis)、黄干脐菇(Xeromphalina campanella)、淡紫枝瑚菌(Ramaria pallidolilacina)、红黄鹅膏(Amanita hemibapha)、紫丁香蘑(Lepista nuda)、湿黏田头菇(Agrocybe erebia)等。另外保护区还有较多具有待开发价值的大型经济菌物物种,如多见于东北和青藏地区[2]的广叶绣球菌(Sparassis latifolia),其肉质鲜美且食药兼用,调查发现其在米仓山保护区针叶树林分布广泛,适合开展人工驯化栽培;虎掌刺银耳(Pseudohydnum gelatinosum)在保护区针阔混交林中有较大数量的分布,是十分美味的野生食用菌之一,但目前还未见驯化栽培报道,可以结合当地环境,开展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黄伞(Pholiota adiposa)子实体色泽艳丽,入口滑嫩,富含多种矿质元素[16];硫黄菌(Laetiporus cremeiporus)具有特殊的芳香气味,食药兼用;松口蘑(Tricholoma matsutake)又名松茸,是着名的野生食用菌。
图3 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经济价值
保护区药用真菌种类多。如蛾蛹虫草(Cordyceps polyarthra)、下垂线虫草(Ophiocordyceps nutans)、鲜红虫草(C.cardinalis)等虫草科真菌,药用价值高,在狮子坝保护站范围内分布众多,应给予保护;黑柄炭角菌(Xylaria nigripes),中药名称为威灵仙、鸡茯苓、乌灵参等,是一着名的中草药。另外还有灵芝(Ganoderma lingzhi)、桦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粒皮马勃(Lycoperdon asperum)、毛嘴地星(Geastrum fimbriatum)等众多药用价值高的大型真菌,具有较高开发价值。
保护区毒菌种类较少,主要集中在鹅膏属的大部分物种。鹅膏属毒蘑菇如豹斑毒鹅膏(Amanita pantherina)、残托斑鹅膏(A.kwangsinsis)、浅褐鹅膏(A.francheti)、格纹鹅膏(A.fritillaria)等。红菇属有毒物种也较多,如毒红菇(Russula emetica)、密褶红菇(R.densifolia)等;另外还有牛肝菌属、丝盖伞属、盘菌属等少量物种。由于鹅膏属物种毒菌种类较多,建议不采食。红菇属物种中毒菌与食用菌区分难度较高,容易误食有毒菌。建议尽量不采食,或采食当地具有食用历史的常见物种,如乳菇属的香乳菇(Lactarius camphoratus)、云杉乳菇(L.deterrimus)等。
3 、讨论
对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大型菌物的初步调查结果,共鉴定出大型真菌275种、大型黏菌1种。其中,红菇科、牛肝菌科、多孔菌科种类丰富,这与保护区良好的生态环境、多样的植被群落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有关。保护区食药用菌种类接近总物种数的一半,且有部分高价值、高营养的物种,具有良好开发价值。米仓山保护区环境气候十分适合大型真菌的生长繁殖,应多开展食用、药用菌的开发工作及野生种的驯化栽培,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大型菌物的经济和生态价值巨大。为了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大型菌物资源,野外大型菌物调查工作任重而道远。因时间和气候因素的制约,仅对四川米仓山保护区大型菌物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研究,许多真菌还有待进一步发现和鉴定。今后还将持续对保护区内大型菌物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并分析其群落关系、区系分布等,为大型菌物资源的综合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李玉,李泰辉,杨祝良,等.中国大型菌物资源图鉴[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15.
[2] 庄剑云,戴玉成.中国菌物已知种数[J].菌物学报,2010,29(5):625-628.
[3] 何毓蓉.米仓山林区土壤的肥力特征及保护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1(4):73-79.
[4] 李大东,胥晓,史清茂,等.四川米仓山自然保护区台湾水青冈群落学特征沿海拔梯度的变化[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2016,24(6):626-634.
[5] 杨阳,张峰,乔荠2),等.呼伦贝尔草甸草原物种多度分布格局[J].生态学杂志,2018,37(12):3576-3583.
[6] 饶俊,李玉.大型真菌的野外调查方法[J].生物学通报,2012,47(5):2-6.
[7] 李付杰,张丹,沈飞,等.四川海螺沟风景区大型真菌资源调查及评价[J].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14,20(2):249-253.
[8] 张清洋.辽宁仙人洞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14.
[9] 卯晓岚.中国大型真菌[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
[10] 袁明生,孙佩琼.中国蕈菌原色图集[M].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11] 戴玉成,图力古尔,崔宝凯,等.中国药用真菌图志[M].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2013.
[12]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组.毒蘑菇[M].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
[13] 卯晓岚.中国经济真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
[14] KIRK P M,CANNON R F,MINTER D W,et al.Dictionary of the fungi[M].10 th ed.Wallingford:CABI Interbational,2008:1-710.
[15] 尼古拉斯·特兰德,刘夙.解译法规《国际藻类、菌物和植物命名法规》读者指南[J].生命世界,2015(6):2.
[16] 李刻秦,师晓喆,张晓飞,等.黄伞的研究进展及开发利用前景[J].中国食用菌,2019,38(9):1-6.
1概述八大山自然保护区位于贵州省西部的盘县东北部,北与水城相邻、东与普安接壤,包括保基、淤泥、普古3个彝族苗族乡,由八大山和文阁大山组成,总面积26577hm2。地理位置为东径1044131~1045747,北纬255335~260612。区内出露地层为泥盆系、...
孟达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于1980年建立,2000年4月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主要针对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林。孟达地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对于保持湟水河流域生态是十分重要的。有学者指出目前对于该自然保护区的植物研究比较笼统,也比较零散,因此研究孟达...
黑龙江岭峰自然保护区属于动植物保护区。多年来对于自然保护区的研究有许多的报道,如武夷山和老秃顶子保护区的濒危植物保护研究[1-2],牯牛降、云龙天池和哀牢山自然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与保护[3-5],卧龙、大庆市、天马、小五台山、莲花山以及大明山的植物资...
氮沉降是当代社会的热点问题,人类活动、工业发展等加剧了氮素进入到生物圈的速度。氮沉降一方面会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促进植物生长,另一方面则会导致土壤酸化,使植物所需营养失衡,致使一部分物种不适应生存环境而被淘汰。...
围栏封育是解除放牧压力,为退化植被休养生息提供时机,促使天然草地的自然恢复〔1〕.作为一种有效且简便易行的措施,已在退化草地的恢复与重建中得到了广泛使用。国内外多位专家和学者研究了围封措施对退化草地的影响,研究内容主要涉及到围栏封育对退化草...
植物是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护区植被类型、动物类群与环境特征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世纪末,一些外国专家开始对秦岭地区植物进行了研究,20世纪30年代我国老一辈植物学家开始对秦岭地区植物进行调查研究,采集植物标本,发表了论文,2...
极端干旱的气候和贫瘠多盐碱的土壤造成了植物种类的贫乏, 但这里仍有一些适应其严酷环境的珍贵植物资源, 这些植物不但为生活在其中的动物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而且也是人类宝贵的生物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