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生物学论文 > 植物学论文 >

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资源的统计分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10 共4551字
摘要

  杜鹃花科( Ericaceae) 植物约 103 属 3350 种,除沙漠地区外,广泛分布在南、北两半球的温带和北半球的亚寒带,有少数属、种环北极或北极分布,也有分布在热带高山,但大洋洲种类极少。我国有杜鹃花科植物15 属约 757 种,全国各地均有分布,但主产于西南部山区,尤其以四川、云南、西藏三省区相邻地区为盛。杜鹃花科植物具有多种经济用途,被广泛用作观赏、医药、化工、饲料、工艺等领域,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1,2],但杜鹃花科植物中有毒种类较多,其叶、花具有不同程度的毒性,能引起人、畜中毒,在我国杜鹃花科植物有毒植物高达 9 属 100 种以上[3].杜鹃花科有毒植物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它在给人类社会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又给人畜造成一定的危害,在利用上必须注意毒性问题[4,5].因此,积极开展杜鹃花科有毒植物资源调查研究,对减少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在生产生活中对人畜造成的危害,更好地保护与开发利用杜鹃花科有毒植物资源,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统计与分析研究,旨在为杜鹃花科植物资源全面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与技术指导。

  1 研究地概况与研究方法

  1. 1 甘肃省自然概况

  甘肃省深居于我国西北内陆,介于 32°11'-42°57'N、92°13'-108°46'E,地貌形态复杂,大致由陇南山地、陇中黄土高原、甘南高原、祁连山地、河西走廊以及河西走廊以北地带六大地形区域组成; 地形呈狭长状,南北宽 530km、东西长 1655 km,总面积为 45. 44 万 km2;属大陆性很强的温带季风气候,大部分地区气候干燥,年平均气温 0-16℃,年降水量 36. 6-734. 9mm,大致从西北向东南递增,降水多集中在 6-8 月,占全年降水量的 50%-70%,无霜期全省各地差异较大,其中陇南河谷地带一般在 280 天左右,甘南高原则只有 140天。

  1. 2 研究方法

  野外实地调查: 在对甘肃全面踏查,充分了解其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生态条件的基础上,依据甘肃省自然环境、生态条件、植被特征确定调查线路,分春秋两次分别进行线路调查,记录所经线路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种类及分布状况。

  标本采集鉴定: 随着线路调查的进行,同时采集杜鹃花科有毒植物标本,依据《中国植物志》、《中国高等植物图鉴》等进行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物种鉴定。

  走访相关人员: 对当地林业局、农业局、畜牧局、草原站等相关单位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员和生产技术人员进行走访,了解当地杜鹃花科有毒植物资源蕴藏量、保护与开发现状等方面的实际情况。

  查阅文献资料: 研读《中国有毒植物》、《毒药本草》、《有毒中草药大辞典》等相关书籍,全面了解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种类组成、毒性毒理和分布状况。

  2 结果与分析

  2. 1 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区系

  资源概况: 经调查分析与数理统计,分布在甘肃省境内的杜鹃花科植物共有 8 属 47 种[6].其中,包括有毒植物 2 属 9 种,分别占甘肃省杜鹃花科植物总属数和总种数的 25. 00%和 19. 15%.属种组成: 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在属间分布不均匀。其中,有毒植物种数最多的属是杜鹃属( Rho-dodendron) ,包含 8 个种,分别是张口杜鹃( R. augustiniisubsp. Chasmanthum) 、多鳞杜鹃 ( R. polylepis) 、头花杜鹃( R. capitatum) 、照山白( R. micranthum) 、烈香杜鹃( R. anthopogonoides) 、美容杜鹃( R. calophytum) 、陇蜀杜鹃( R. przewalskii) 和凝毛杜鹃( R. phaeochrysum var.agglutinatum) ,占杜鹃花科有毒植物总种数的88. 89% ;北极果属( Arctous) 只有北极果( A. alpines) 1 个种,占杜鹃花科有毒植物总种数的 11. 11%.

  种类检索表: 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分类检索表见表 1.

  【1】

  分布型: 属的分布型也称属的分布区类型,是属的分布图式,因此属的分布型是对属分布区的地理分布模式进行分类的结果,故又称为“地理分布型”.在甘肃省杜鹃花科的有毒植物中,杜鹃属属于北温带和南温带( 全温带) 间断变型,此分布型包括北温带和澳大利亚、澳大利亚-南非洲、澳大利亚-南美洲间断分布,北温带和南美洲-南非洲间断分布,北温带和南美洲间断分布,北温带和南部非洲间断分布以及标准型;北极果属则北极-高山变型,此分布型指在环北极与较高纬度的高山分布,或甚至到亚热带和热带高山区。

  因北温带和南温带( 全温带) 间断变型与北极-高山变型均为北温带分布型,其原始类型或分布中心在北温带,是广泛分布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温带地区的属[7].

  所以北温带成分是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区系的唯一成分,表明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温带性质。

  生活型: 植物生活型是对其特定生存环境长期适应表现出的外貌形态和结构习性。9 种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生活型由常绿灌木和落叶灌木两种组成,其中杜鹃属张口杜鹃、多鳞杜鹃、头花杜鹃、照山白、烈香杜鹃、美容杜鹃、陇蜀杜鹃和凝毛杜鹃 8 种有毒植物为常绿灌木,而北极果属北极果 1 种为落叶灌木。可见,在生活型组成上,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均为灌木,并以常绿灌木占绝对优势,植物的分布型是植物与生存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灌木类生活型与北温带植物区系成分的性质是相一致的。

  生境: 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多生长在 1000-4800m 湿润山坡以及树线以上,常成灌丛,构成优势植物群落。其中张口杜鹃生长在 1700-3 400m 林内; 多鳞杜鹃生长在 1500-3300m 林内、灌丛; 头花杜鹃生长在 2500-4300m 高山草原、草甸、湿草地或岩坡; 照山白生长在 1000-3000m 山坡灌丛、山谷、峭壁及石岩上; 烈香杜鹃生长在 2900-3700m 高山坡、山地林下、灌丛; 美容杜鹃生长在 1300-4000m 林内; 陇蜀杜鹃生长在 2900-4300m 高山林下; 凝毛杜鹃生长在海拔3000-4800m 的高山杜鹃灌丛中或冷杉林下; 北极果生长在 1900-2900m 山坡上。

  2. 2 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特点

  有毒部位: 在甘肃杜鹃花科 9 种有毒植物中,张口杜鹃、多鳞杜鹃、烈香杜鹃、美容杜鹃、陇蜀杜鹃和凝毛杜鹃 6 种是叶有毒,浆果有毒的为北极果 1 种,而头花杜鹃和照山白则全株有毒。此外,张口杜鹃的枝也有毒。从生活型与有毒部位的相关性看,常绿灌木以叶有毒为主,落叶灌木则以果有毒为主,这与它们的危害性关系极为密切。

  毒性毒理: 有毒植物的毒性主要取决于所含有毒物质的化学成分,有毒成分是有毒植物毒性的物质基础。杜鹃属植物的主要毒性成分是木藜芦烷类二萜,是一种高毒性的心脏-神经系统毒素,主要引起心律失常、颈后倾、运动失调和惊厥等中毒症状,所以杜鹃属有毒植物大都毒性剧烈,但木藜芦烷类二萜又具有对心脏与骨胳肌的止痛与镇静作用、抗肿瘤活性、昆虫的拒食作用、对昆虫的生长发育抑制活性的生物活性[8 -10].北极果为皮肤粘膜刺激性中毒,主要表现为肠胃道中毒症状,如呕吐、胃痛等。

  危害性: 甘肃省杜鹃花科 9 种有毒植物的生活型为灌木类,大多数杂生于山地林中。虽然直接对人畜造成危害的种类并不多,但 9 种有毒植物均以叶或浆果等人畜最宜取食的部位有毒,这也是杜鹃花科植物的主要入药部位,所以常因误食误用引起人畜中毒,故甘肃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潜在危害性较大。

  2. 3 甘肃杜鹃花科有毒植物的利用价值

  观赏价值: 杜鹃花科植物有不少是着名的观赏植物,如杜鹃属植物花形花色秀丽、色彩变异丰富、气味芬芳香美,被誉为“花中西施”,是世界着名观赏植物,已被世界各地广为利用,也是我国十大传统名花和三大天然花卉之一。杜鹃花是各族人民喜爱的野生花卉,僳僳、普米、白、维西、彝等少数民族青年男女还有每年端午节采撷杜鹃花装扮自己的习俗。杜鹃花科植物被广泛运用于园林绿化中,如照山白的叶片入秋遇霜后变成橘红色、紫红色,相当艳丽,观赏价值颇高,极具开发利用价值[11,12].

  药用价值: 杜鹃属植物的化学成分主要是黄酮类、二萜类、挥发油等,具有祛痰、止咳、平喘、镇痛和保护心肌缺血损伤等功效[14,15].杜鹃属植物常常被用来治疗慢性气管炎等,其中照山白、烈香杜鹃、美容杜鹃、凝毛杜鹃和陇蜀杜鹃是常用的中药[16],而烈香杜鹃和凝毛杜鹃还是重要的藏药,烈香杜鹃入藏药时名为大勒,具清热消炎、健胃散肿、止咳平喘、强身抗老的功能,主治喉炎、肺病、水土不服所致气喘、消化不良、尿道炎、胃下垂、肝癌、胃癌、肝脾肿大、水肿等病症。凝毛杜鹃入藏药时名为“达玛”,具有清热凉血、止血调经、拔毒干脓、祛痰平喘、镇咳的功能,主治梅毒性炎症、内脏脓肿、肺脓肿、咳嗽痰喘、气管炎等病症[1].可见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在医疗卫生方面应用潜力很大。

  工业价值: 杜鹃属植物中的一些种类是芳香植物,其叶片等部位富含挥发油,是提取天然芳香精油的上等原料,因此杜鹃属植物成为了我国宝贵的香料植物资源之一。如烈香杜鹃的叶和花、美容杜鹃的叶和嫩枝都富含挥发油,常用于提取挥发油用于香料工业中和用作化工原料。此外,杜鹃属植物还富含糅类物质,可用于提取栲胶[12].因此,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具有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值得充分开发利用。

  科研价值: 杜鹃花科植物为环北极植物区系的重要组成成分之一,在世界植被组成中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在北欧树线以上的北极灌木群落、高山石南灌丛、大西洋沿岸的欧石南灌木群落、北半球北部的泥炭藓沼泽植被、冰沼植被、非洲好望角的硬叶常绿灌木群落等的建群种或优势种均为杜鹃花科植物; 在我国西部、西南部高山、亚高山湿润山坡以及树线以上的优势植物群落几乎全部都是浩瀚的杜鹃灌丛或杜鹃-苔藓矮曲林。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具有不可替代的科研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植被乃至整个世界植被的重要目标植物[2、13].

  其他价值: 杜鹃属植物被广泛用作饲料,如烈香杜鹃的叶是麝、羚、山羊等动物的优良饲料,也是高山地区很好的蜜源植物[12].杜鹃属有些种类的木材材质致密、质地良好,是很好的工艺用材; 一些种类因生长在高山山坡,使其成为水土保持的好植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开发利用建议

  严格管理: 甘肃省 9 种杜鹃花科有毒植物中,剧毒种类比较多,因此作药用、饲用时一定要严格管理,确保使用正品、主流品种,尽量减少和避免因误用误食相似种、近缘种对人畜造成不必要的危害。此外,在用作观赏植物的情况下要尽量种植或放置在人畜尤其是儿童不易接触到的地方,避免因接触有毒植物引起人畜接触性中毒。

  规范使用: 用作药物或饲料时首先要特别注意采收部位,尽量不要将有毒部位一并采收。如凝毛杜鹃做中药时以全草入药,做藏药时以花、叶、果入药,所以当凝毛杜鹃入中药、藏药时可通过剔除叶而达到减少毒性的目的。其次,应注意用法用量,对有毒植物杜绝连续、过量地食用或药用。第三,还应在食用或药用前进行适当的加工处理,以减少其食用部分或药用部分的毒性。

  综合利用: 甘肃省杜鹃花科 9 种有毒植物在观赏、药用、饲用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经济和科研用途,但在实际生产生活中的利用率较低,有部分资源被白白地浪费,因此要在保证安全有效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和发掘杜鹃花科有毒植物多方面的潜在价值,积极扩大应用范围,提高综合利用率,努力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和医疗保健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17].

  参考文献:
  [1]巩红冬,谢德芳。 青藏高原东缘杜鹃花科藏药植物资源调查[J]. 湖北农业科学,2009,( 2) ∶ 382 -384.
  [2]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 57 卷。 第 1 分册) .[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99.
  [3]陈冀胜,郑硕。 中国有毒植物[M]. 北京: 科学出版社,1987.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植物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