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河南经济增长和创新转型中的重要力量。当前国内外经济形势日趋复杂,民营经济面临更多的挑战,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也要求民营经济加快拓展发展空间,实现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提质发展。同时,民营经济融资困难、创新乏力、缺乏高素质的人才等因素制约了民营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因此,要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激发民营经济活力,通过大力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壮大民营经济人才队伍和强化对民营经济的金融服务能力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实现高质量发展。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民营经济; 河南省;
改革开放40多年,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河南省民营经济的规模总量及发展质量都在不断提升,据统计,民营经济市场主体占市场总体总数的90%以上,贡献了河南2/3的GDP、70%以上的税收、90%以上的新增就业[1],成为拉动河南经济增长、促进民生改善和创新转型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当前,外部环境挑战加剧、新冠疫情冲击依然严峻,民营经济发展面临更多困难。如何适应新形势、直面新挑战、抓住新机遇,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实现河南民营经济创新发展、转型发展、提质发展意义重大。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对河南民营经济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
(一)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民营经济要加快转型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一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促进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加快传统过剩企业的并购重组,一些落后产能、僵尸企业会逐步退出市场,传统过剩企业出现并购重组,这必将对一些民营企业带来压力和挑战,二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会给自身转型较快、处于新兴产业的民营企业带来更多发展资源,一方面落后产能淘汰过程中,更多的资金、技术及劳动力等都会进入市场;另一方面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断推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的供给市场会带来新的市场需求,为新生的民营企业打造发展的新空间;三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推进制度创新及各个方面体制机制的创新,优化民营经济的外部发展环境,激发民营企业发展活力。由此,民营企业要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变压力为动力,同时抓住机遇,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发展新兴产业,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践行新发展理念,民营经济要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与提质发展
民营企业要践行新发展理念,并逐渐内化为民企的自觉行为,加快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一是民营企业要增强创新意识,加快创新发展。一般来讲,民营企业由于体量相对小,经营灵活,在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创新产品方面有一定优势,因此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发展方向,把握客户需求,从技术、产品、业态、管理等方面进行创新,实现新作为、新提升。二是民营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积极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自觉履行环保责任,在绿色发展上有所作为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有机统一。三是民营经济要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融入自身发展各方面,坚持扬长避短,发挥比较优势,激发各方潜能、利用各种资源,实现转型升级,向产业链和价值链高端发展,高质量抓好民营经济实体发展。
(三)适应国内外新形势,民营经济要加快拓展发展空间
一是要积极应对当前经济发展新形势,变危为机。当前,外部环境错综复杂,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带来了巨大冲击,尤其是民营经济受到了很大影响。为了实现“六稳”“六保”目标,从中央到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信贷支持,压降融资成本等,这些政策和措施增强了市场主体的安全感和获得感,极大的保护和激发了市场主体活力。而从民营企业自身来看,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好纾困惠企政策红利,另一方面民营企业自身要强筋壮骨,以积极的态度真正认识市场经济,直面挑战,立足国内重大需求变化,开拓新的市场,重构企业自身生态,把握新一轮产业发展机遇,提高竞争力。二是要抓住落地河南的国家战略规划带来的机遇,积极拓展发展空间。“三区一群”国家战略侧重点不同,功能定位也有差异,但都强调了制度创新、体制机制创新、技术创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高水平开放平台建设等,这无疑是民营企业未来转型发展、创新发展的契机。同时,“一带一路”建设也为我省民营经济发展带来活力。现代多式联运体系和现代物流体系的不断完善、“空中、网上、陆上、海上”四条丝绸之路的打造也为我省民营企业“走出去”提供了多种可能。因此,民营企业要紧紧抓住机遇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不仅拓展国际市场空间,而且一些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走出去”,利用当地市场需求获得转型升级发展的缓冲时间。
二、制约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民营经济融资困难
一是融资方式单一,渠道狭窄不畅。河南民营企业大多发展规模较小,资质条件不能满足发行企业债券或者上市融资的要求,上市的民营企业数量远远落后于发达地区。民营企业主要是通过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或者自有资金投入。二是融资成本及融资风险较高。一方面间接融资本身成本较高,信贷规模较小,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力度有限。同时由于金融体系不完善,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而且中小企业由于没有充足抵押物只能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更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融资成本。另一方面,民营企业主要通过民间借贷进行融资,不仅增加了融资成本(民间借贷利率较高),而且由于民间借贷的不规范及相对不可控,融资风险加大。企业长期发展资金的匮乏,使得民营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三是财政资金扶持模式僵化。河南省财政资金支持民营企业模式与发达省份相比不够灵活,形式单一僵化,主要通过参与担保机构建设或者设立民营企业发展基金等方式,需要进一步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二)民营经济创新乏力
一是缺乏创新思维。部分民营企业安于现状,求生存求稳定,不寻求突破,忽视长远发展,缺乏长远的创新战略。二是缺少成体系的自主创新机制。企业的自主创新包括很多方面,也受诸多因素影响。河南民营企业技术创新不足,制约了其向产业链和价值链两端攀升,机制创新和制度创新不足使民营企业路径依赖明显,常常使其锁定在低效状态,不仅阻碍其高质量发展,更可能使民营经济沿着错误的路径继续下滑。此外,河南多数民营企业经营管理方式传统粗放,难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环保、安全等政策要求,经营成本上升,生存压力不断加大,亟待创新改变。三是创新投入不足。一些民营企业虽然不乏创新意识,但受资金不足的制约,难以大幅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河南省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60%,难以满足民营企业创业和创新的需求。一些民营企业更多通过模仿创新的形式获取新的技术,虽然节约了创新费用,但却缺乏市场竞争力,不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三)民营经济营商环境尚需优化
近年来河南省营商环境不断优化,有力的促进了经济高质量发展。但从民营经济的角度出发,营商环境还有亟待优化之处。一是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权威性文件欠缺。与一些地区如广东相比,河南颁布的多是意见性文件,如《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等,与纲领性文件和专项规划相比,约束力和权威性较弱,对引导民营经济的发展不利。二是政府政策宣传、引导及执行力度不足,政策落地和传递的速度较慢。许多民营企业对新政策缺乏深入的了解,甚至有些民营企业对一些有利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根本不知道,导致一些新的政策落实不全、不细、不实,民营企业的政策支持获得感不强。另外,还存在政府一些优惠政策精准性不够、协调工作机制、相关配套政策不健全等因素,使政策的执行力度大打折扣。三是同国有企业相比,民营经济市场准入门槛高,仍然存在“弹簧门”“旋转门”现象。新型“政”“商”关系尚没普遍形成,地方政府服务效率低、诚信履约意识不强等现象仍然存在地方政府现代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四)民营经济高素质人才短缺
近些年来,河南省建设多种平台大力支持人才引进,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一些民营企业聚集了一批行业领军人才、中高端创新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但从总体来看,河南民营经济仍然缺乏高素质人才。一是缺乏高水平的企业家人才。河南民营企业高管队伍整体水平不高,尤其是具有创新思维、现代管理思想、企业家精神及市场化思维的新型企业家较少。二是中高端人才欠缺。“据不完全统计,河南全省每万人从事科技活动的人数仅为34人,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4%。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专家数量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比湖北省、安徽省分别少了341人、238人”。三是普通企业员工职业技能、素养及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受过系统培训的企业员工较少。随着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及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及,河南原有的劳动力优势正逐步丧失。
三、河南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建议
(一)持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
一个地区的营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市场主体的发展信心、积极性及归属感,因此要持续不断优化民营经济营商环境,激发其活力。首先,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的思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真正形成尊重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的社会氛围,增强民营企业家干事的信心;其次,创新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扫清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障碍。一是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切实对民营经济发展和私人财产权实行最严格最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二是全面推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解决民营经济准入门门槛高等问题;三是构建公平公正开放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秩序,让市场真正发挥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同时,要严厉打击侵害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第三,深化“放管服”改革,从质量和效率两个方面大力提高政府服务能力。要依据企业所想所需,找准契合点提供精准服务和优质服务。推进政务信息平台建设,加快推动优惠政策的传递和落地,增强民营经济的获得感。第四,加快出台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1+N”文件系列,建立健全民营经济发展考核、专项资金管理、维权投诉等政策体系等,不断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配套政策。
(二)大力提升民营企业创新发展能力
一是加大对民营经济创新和转型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民营经济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创新激励机制,对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不仅要通过减税降费来降低其经营研发成本,而且还可以通过财政补贴等扶持政策,对民营经济研发给予补贴补助,尤其是对有关国家重点领域如生物工程、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等方面关键技术的研发加大财政支持。二是推动建设技术创新平台,抓住国家及河南省创新战略布局的机遇,支持并引导有实力的民营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单独或合作成立研发中心、国家级或省级重点实验室,优化资源要素配置,推动产业、人才、技术、资本等要素创新融合,提升民营企业等市场主体的创新发展能力。三是鼓励民营经济进行管理创新和经营模式创新,一方面创新改进管理方法,摒弃传统的“家族式”唯亲是用观念,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平台创新管理经营及商业模式,提高民营企业利用新技术能力。四是构建覆盖科技型中小企业从初创到成长发展全过程的创新服务指导及政策扶持,使其不同发展阶段都能得到具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不断壮大市场创新主体,形成良好的市场创新环境。
(三)壮大民营经济人才队伍
一是要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加强民营企业家队伍建设,通过教育培训提升民营企业家素质;二是实施引智战略,鼓励民营企业引进紧缺高端人才,对引进人才不仅确保经济待遇,同时也要从社会尊重、良好宽松的体制环境、个人发展如科研立项等非经济待遇方面给予引进人才更多的获得感和归属感,做到“引进来,留得住”;三是加强民营企业内部人才培养及技术工人队伍建设工作,鼓励并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创建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更多的“大国工匠”;同时要以现代管理思想管理人才,公开公平公正的选拔任用人才,制定长期人才发展战略。
(四)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问题
一是营造良好有序的融资环境。一方面政府加强对信贷资金的监管和引导,完善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把银行业绩考核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挂钩,建立“敢贷、愿贷、能贷”长效机制。另一方面建立民营企业信用信息和融资对接平台,破解民营企业因为信用不高、担保融资能力不足导致融资难问题。同时,要对民营企业授信条件、还款意愿、债务风险、担保关系等科学评估,风险高的民营企业纳入全省风险企业台帐,分类施策化解流动性风险。对符合授信条件、还款意愿好但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不盲目抽贷、压贷、断贷。二是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规范金融机构行为,创新民营经济金融服务,在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发展前提下,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信贷产品,增加对民营企业信贷投放。加大融资担保支持力度,如对于小微企业实施融资担保业务降费奖补政策。建立微型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三是创新民营企业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支持有能力有条件的民营企业上市或者发行企业债券等直接融资工具进行直接融资,另一方面在确保金融安全并加强监管的前提下依法发展民营金融机构,提升我省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服务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国生于2019年中国经济社会论坛致词[EB/OL].http://h-s.www.sohu.com.forest.naihes.cn/a/357952271_120207617.
随着我国工业的崛起,工业高质量发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完成新型工业化转型,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
以政策引领和金融机构的市场化参与为基础,提升雄安新区城市建设与发展中的金融支持水平,建成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高质量发展新区。...
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背景下提升创新驱动能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是其重要保障。只有围绕科技创新服务市场,构建政府、企业、科研单位和社会等多元化、多层次的服务体系,才能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学者对人力资本的研究,源于对经济增长源泉的探寻。从哈罗德-多马模型到新古典增长模型再到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人力资本概念不可避免地被经济学家纳入解释经济增长的原因之一。美国经济学家Schultz在20世纪60年代初提出了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资...
近年来,黑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质量发展,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解放思想高质量大讨论活动,省委十二届五次、六次全会围绕高质量发展均提出了相关实施意见。...
中国经济发展已进入追求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三大变革”成为新时代经济发展路径变革的三个轮子, 而会计作为助力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管理活动, 必须积极谋求自身的创新发展, 以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