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当代中国改革的历史
我们通常所说的改革,特指原来实行计划经济的社会主义国家,由集权向分权,从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转变的过程.
当代中国的改革是从毛泽东开始的.邓小平就曾经说过: 从中国实际出发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是从毛泽东开始的,这是毛泽东的最大功绩[1].
从 1956 年开始的半个多世纪的改革过程中,我国先后采取了多种措施,变革集中计划的经济体制,以及建立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我国改革的历程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 1958-1978 年的分权型命令经济阶段.改革的重点是中央政府向下属各级政府放权让利.
第二阶段是 1979-1993 年的增量改革阶段.改革主要在国有部门以外的经济领域中推进,并以民营经济的成长壮大来支撑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
第三阶段是从 1994 年至今的整体推进阶段.以建立市场经济体系为目标进行全面改革[2].
( 一) 分权型命令经济改革( 1958-1978 年)
"三大改造"完成之后,中央计划经济在初期取得不小的成就,但其弊端也很快就显现出来,即低效甚至僵化.毛泽东对其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的探索[3].1958 年至 1976 年期间进行了多次"体制下放",但无一例外地以造成混乱和随后重新集中告终.在"一放就乱、一管就死"的循环下,形成了"放-乱-收-死"的怪圈.
( 二) 增量改革( 1979-1993 年)
在计划体制内多次成效不大的改良尝试和震荡,迫使中国政府进行深刻的反思,并考虑其他方向的变革.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揭开了改革开放的序幕.从这时起,中国开始把改革重点放到非国有部门,发展市场导向的企业,并依托它们实现经济增长.这种战略被称为"增量改革"战略或"体制外先行"战略.总之,十余年的增量改革,给我国经济带来了高速增长.
( 三) "整体推进"全面改革( 1994 年至今)
1993 年 11 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改革战略.也就是说,改革开始从非公部门推向公有部门,从农村推向城市,从经济改革推向政治改革,进行了全面的尝试.由此,经济改革进入了一个整体推进的新阶段.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基于现实与国情的重要抉择,表明了我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认识,已上升到了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建设的新高度[4].
二、对当代中国改革历史的认识
( 一) 毛泽东时代的改革是邓小平时代改革的基础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得曾经指出: 邓小平改革成功的原因,恰恰是毛泽东决定性地破坏了苏联式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努力.他认为,毛泽东时代实际上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破坏"的时代."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对当时的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但这种破坏同时又是一种"创造性破坏".它破坏了中国变成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的方向,创造了中国经济体制在邓小平改革前非苏联式的计划经济结构,为邓小平改革奠定了重要基础.
中国问题研究专家谢淑丽也认为,邓小平改革是在毛泽东东所奠定的"分权化"的轨道上进行的.正是由于毛泽东的"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等运动,使得中国的计划经济在严格的意义上说就从来没有真正建立过.邓小平改革最根本的特点就在于它不是依赖国有企业的改革,而是主要由计划体制以外的非国有的地方经济发展起来的.它的成功在于它能够在计划体制之外又发展出了一整套新的经济主体,是由非国有的地方经济特别是乡镇企业所带动起来的.
由此可见,邓小平的改革,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高度地方分权化的基础上才有可能,邓小平改革实际上是毛泽东改革的延续.
( 二) 邓小平时代的改革是渐进式的改革
邓小平改革采取的是渐进式的改革模式.它有着如下四个特点: 一是自上而下.我国改革都是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进行的制度创新.二是量力而行.我国的改革根据我国的国情,根据群众可以承受的程度,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量力而行,一步一步地推进.三是循序渐进.改革初期没有经验,要摸着石头过河.从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开始,政府和市场之间的关系逐渐变化,逐步过渡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四是路径依存.我国出台改革措施以前,都要谋定而后动,要经过深思熟虑才能去推行.同时,还要通过试点来摸索经验.
我国渐进式改革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想.我国着名经济学家张维迎曾经用两个"没有预料到"来概括: 第一,我们没有预料到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长.30 多年过去了,我国仍然处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不知道改革将终于何时.第二,我们没有预料到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如此之快,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
笔者认为,中国改革的路程如此漫长,改革的成就如此之大,都来自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中国在 30 多年的时间里,走了一条以市场化为导向的邓小平渐进式的改革之路.
( 三) 科学发展观的一种解读
由上可知,我国的渐进式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巨大的.但也无法否认,20 世纪 90 年代后的改革过程中,我国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环境恶化、腐败蔓延、贫富差距扩大等问题.而就在这时,一种"新的改革共识"正在形成.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它强调,现今中国的改革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这种科学发展观高度融汇了当代中国的三种传统:
一是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文化传统,即中国传统文化.它主要表现为重视人情乡情、家庭关系以及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首先,"以人为本"的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等.其次,"天人合一"的观念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再次,儒家"和"的思想是调整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绳,如以"和为贵"等.这些传统对于中国共产党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党的执政原则和施政理念,树立在尊重自然中实现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观念,确立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总体发展目标具有重大的启示作用[5].
二是新中国以来毛泽东时代所形成的传统,它是一个追求平等和正义的传统.如他所极力提倡的"全体农村人民共同富裕起来","按劳分配原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则,"民主"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原则等等.总而言之,建立社会主义平等社会是毛泽东的一生理想,尽管在追求平等的具体做法上存在一定的偏差,但毛泽东对平等的执着追求却代表了人类追求公正秩序的崇高理想,体现了人类追求平等的美好价值,是他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他追求社会主义平等的理论与实践给我们留下了值得认真思考的广阔空间,为解决今天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供了线索.
三是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邓小平时代所形成的传统.这个传统基本上是以"市场"为中心延伸出来的,包括自由和权利等等.如他极力提倡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调动积极性是最大的民主"等等.总而言之,邓小平改革所取得的成就是前无古人,甚至是后无来者的.世界银行前行长保罗. 沃尔福威茨曾经说过,80 年代后全球脱贫所取得的成就中,约 67%的成就应归功于中国.
三、结语
我们可以从科学发展观所追求的"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目标中看出,它的形成正是当代中国的这三种文化传统的相互作用,相互融合的结果.因此,笔者认为,当今中国改革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并不是要建立一个像前苏联、东欧那样的社会主义社会,也不是要建立一个像美国那样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要建成一个独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它意味着,首先,中华则指我国特有的文化传统; 其次,"人民共和国"则指它是工人、农民和其他劳动者为主体的全体人民的共和国,而不是资本的共和国,它是社会主义的共和国.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质其实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和国或者"儒家社会主义共和国"( 中国着名学者甘阳语)[6].因此,当代中国改革的最本真意义,就是要深入揭示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或"儒家社会主义"的深刻内涵,这将是我国在新世纪的最重大课题,也是我国能否在新世纪成为世界强国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 第 3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3.
[2]张维迎. 中国改革 30 年[M]. 上海: 世纪出版集团,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3]毛泽东文集: 第 7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9.
[4]丰子义.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专辑[G].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5]冷溶. 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M].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6]甘阳. 通三统[M]. 北京: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7.
走向经济新常态关键是改革。如果改革不到位,中国未来7%8%的增长也很难实现;当改革与调结构取得一定的效果之后,中国经济仍可能会继续上升。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宋立说。在经济学家的口中,改革越来越和新常态这个词联系在一起。新常态...
实业是经济的基础,只有实体经济的发展才能真正增加社会财富。没有实体经济的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就缺少了基石。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实体经济健康、稳定地持续发展。然而,最近几年,我国实体经济空心化、资金脱实向虚现象严重...
历史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形成、发展和盛衰兴亡的记忆,蕴含着前人通过社会实践获取的知识、经验和智慧。常言道,读史使人明智,回顾历史,能使我们获得很多有益于今的启示。就改革开放的历史来说,虽然目前仅仅进行了短短30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也不...
1988年4月6日,苏联科学院远东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组织了一次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及其问题为题的学术讨论。参加讨论的有远东研究所和其他学术机构,苏联部长会议国家科技委员会、苏联外交部及其他各部局的主要专家。远东研究所高级研究员、经济学副博...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的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奇迹”。在经济增长方面, 由于中国创造的成就在世界经济增长史上几乎没有先例可循, 解释中国经济增长的“奇迹”, 不仅成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经济学家的研究“热点”, 也是华人经济...
题目:中国入世形成三赢局面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中国入世标志着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入世后中国国际贸易趋势(三)中国入世将有助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四)中国入世将会促进资源合理配置和提高综合国力(五)中国入世将有利于引...
近年来,我国在新市场和新环境的双重刺激下,经济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0%,对于如此高速的经济增长率,世界的目光纷纷投注到中国经济市...
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即GDP增长将长期保持大约7%左右,以及大量产业的产能过剩等固疾.雪上加霜的是互联网焦虑症--铺天盖地而来的BAT(百度阿里腾讯)威胁、互联网思维互联网金融的喧嚣,搅得传统企业和新兴产业都感觉转型不行、不转型更不行!出路何在?大中小企业...
题目:我国房产税现状问题及其改革目录摘要(详见正文)一、引言二、房产税开征的理论依据三、我国房产税现状及问题(一)我国房产税的实施现状(二)当前我国房产税税制存在的问题四、国外房产税经验借鉴(一)国外房产税的基本制度和征管手段(...
摘要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是由我国政府提出的跨国别、跨区域经济合作计划。其在古丝绸之路地理框架内融入现代经济元素,整合所途经国家和地区的油气、矿产、水电、经济作物、人力等自然和社会资源并纳入到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内。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与我国已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