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中国经济的自省和民生建设
目录
摘要(详见正文)
一、中国经济现状
二、中国经济的自省和民生建设
三、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参考文献
以下是论文正文
摘要:客观地评估了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全面地分析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隐患点和发展前景,大胆地提出了以中国经济需要自省和民生建设的重要性。
关键词:中国经济;平衡发展;经济增长;贫富差距;幸福感;
中国GDP-34年来,中国GDP指数都以每年平均9%以上的速度增长,是历史上增长速度最快的经济实体。2011年中国GDP为7.3万亿美元。同时,中国政府使3亿人口脱离贫困,而且使中国人均收入增长了8倍。 在2011年,中国出口总量占世界的10%,进口总量占世界的10%。中国目前是世界上第2大贸易国(居美国后)。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出口医疗器械和软件产品。中国的外汇储备在2011年12月为3.2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外汇储备国。
一、中国经济现状
第一,经济增长率。2008 年世界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长率为: 中国9%、俄罗斯6.8%、美国1.4%、欧元区1.2%、日本0.5%,可见中国是最高的。但中国的国情决定经济增长率不能低于8%, 而今年上半年只有7.1%,下半年“保八”比较艰巨。
第二,失业控制率。据统计,2004 年中国16-65 岁劳动年龄人口为9.09 亿,比美、日、英、德、法、意、加7 国总和还多3 个亿,随着农民工人数的增加,这种压力更大。近年来,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使得中国失业率不是最高,却依然是绝对数和压力最大的国家。
第三,物价上涨率。中国最近几年的物价上涨整体上属于正常的结构性上涨,但这种结构性上涨也会影响城镇居民的生活,特别是最近的粮食、猪肉价格上涨。2008 年上半年中国物价上涨率在6-8%,年底开始下降,如果持续下降会出现投资者不投资、消费者不消费的问题。事实证明,适度温和的物价上涨对经济复苏是有利的。
第四,国际收支平衡状况。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出口大幅下降,但去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依然保持双顺差;截至2009 年6 月底,中国外汇储备余额21316 亿美元,繁荣景象的背后暗藏隐忧。
二、中国经济的自省和民生建设
1.积极扶持中小企业 积极扶持中小企业是“调结构、促民生”的重要措施,这是初级层次的“自省”。政府应该从全局性和前瞻性的高度审慎思考,引导中小企业向节能环保、循环经济、绿色家居方向发展,这是宏观自省;中小企业内部加强管理、节约成本、产品升级、产业转型等是微观自省。政府对中小企业的“输血”是为了激活它们的“造血功能”,增强自身的抵抗力,不是为它们购买“养老保险”。
2.加快城镇化建设 中国要摆脱世界金融危机的绑架,就要加重投资和扩大内需,加快城镇化建设,这是中国经济正常、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措施,是高级层次的“自省”。现在全世界(含非洲)的城镇化率是接近50%,发达国家高达90%以上,中国是45.7%,不仅低于发达国家,而且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加快城镇化建设是“保增长、扩内需”根本途径。它可以吸纳更多的农民来城市,既能增加农民收入,又能整体提升国民素质;城市化率提高了,自身的代谢功能加强了,危机缓解了,社会也就进步了。
3.平衡发展 区域之间的平衡发展:我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圈经济发达是经济的有力增长点,继续大力维持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中西部地区是我国经济较落后地区,加大中西部地区的合理开发建设、增加投入,真正的进军中西部。 城乡之间的平衡发展:无论是在中国的东部还是中西部,城乡发展失衡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经济要健康、有力的发展,解决城乡发展失衡已经是目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产业间的平衡发展:近年来我国产业间的发展有趋于平衡的态势,第三产业逐年递增,第二产业的不断转型,继续扶持第一产业的高效、快速的增长,产业间日趋平衡,经济增长愈加健康、快速。
4.协作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 没有协作就没有现代经济。协作, 不仅包括国内各领域的内部协作,而且包括对外交流与合作。战后日本加强协作实现经济复苏的成功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必须走自己的路,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处与世界各国的协作。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经济实力较强,有一流的战略家和现代化建设的优秀人才,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稳定的社会环境,更有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和信心?诸多迹象表明,率先走出低谷的条件基本具备,全面复苏的时机已经成熟。
5.分配制度改革
改革开放的愿景: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带动后富。
事实:一部分人先富,富的人享受,富的的人移民。
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十多年没有公布了,统计部门不公布的原因那实在太多了,无需细数。CPI年年月月创新高。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城市发展报告No.4--聚焦民生》显示,目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比为3.23:1,成为世界上城乡收入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早在2005年,国际劳工组织的数据显示,绝大多数国家的城乡人均收入比都小于1.6,只有三个国家超过了2,中国名列其中。而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的城乡收入差距一般是在1.5左右。
“胡润联合中国银行私人银行今日发布《2011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白皮书》,白皮书显示,14%的千万富豪目前已移民或者在申请移民当中,还有近一半在考虑移民”。“今年5月至9月,胡润研究院与中国银行私人银行面对面访问了全国18个重点城市的千万级别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调研共获得980份有效问卷,受访人群的平均财富达到6000万元以上,平均年龄42岁”。
富翁移民其实早就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毕竟有钱搬个家买座房子,其实都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至于越来越多的富翁移民确实有点奇怪,在国内赚钱,再把钱拿到国外去做贡献,这对国人来讲,心理上似乎很难接受。但是,现实就是这样,富翁们开始放弃赚钱的房地产,而去投身投资移民,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让人“心酸的浪漫”。
不论是下一代的教育,还是为了资产的安全,或者国内投资渠道的不畅,以及社会大众的仇富心理,这些都是由于缺乏安全感,使得富翁们不得不采取消极的“逃避”方式,以此获取所需要的安全感。目前富人移民海外,我们应该反思。要留钱,先留人;要留人,先留心。我们应该先把心留住,才能把富人留住,才能把财富留住。 有关专家认为,要守住贫富差距的“红线”,需尽快启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多管齐下、各方配合的原则,结合深层次原因和直接原因设计系统的改革方案。
中国青年网调查:我们在纽约街头和哥伦比亚大学校园进行了一项“关于美国人幸福感”的采访,用3天时间采访了60多位行人,他们来自全美各地,甚至世界各地。 采访的人中,不少人做的工作在中国人看来一定不会觉得幸福,比如在同一栋楼里扫地10年,在同一个路口摆摊22年......但无一例外,他们都觉得很幸福,原因是:“我热爱我的工作。”——这份满足感从何而来?经过3天的采访之后,答案逐渐清晰——
从结果来看,美国人幸福得一塌糊涂.
法制晚报:绝大多数人的回答都十分肯定,脸上带着满足的微笑。有10%的人觉得不是完全满意,有80%左右的人觉得幸福。
调查显示,近四成人在2011年认为自己不幸福,而“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最影响公众幸福感提升,而最具幸福感的职业是“公司/企业领导/管理人员”。
“2011中国人幸福感大调查”今天下午将在北京发布,该调查由中共中央求是杂志社旗下《小康》杂志和清华大学媒介调查实验室联合开展。
调查显示,觉得现在“非常幸福”和“比较幸福”的参访者比例为60.2%。也就是说,超过60%的人,在2011年,感觉到了幸福。
三、分配制度改革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且健全失业保险制度
从发达国家的社保经验来看,我国更适合采取分散型的社会保障管理体制。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把所有社会保障工作集中到一个政府部门中,哪怕是英国这样一个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国家。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很大,由一个部门对全国社会保障事务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是不现实的。所以在社保金的统筹层次上,应以“省级统筹,中央调剂”为宜。另外,有可能失业的劳动者,都纳入失业保险制度的保障范围,这样更有利于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劳动力的合理流动。
(二) 政府应明晰责任并实行“税费分筹”
人口老龄化加重会使社会保障基金缺口变大,为此应加大国家财政的投入,但政府在社会保障管理中必须明晰自己的责任。从发达国家社保经验来看,以英国为代表的国家由于政府的过度介入,造成政府财政包袱过重、劳动者进取心下降等问题。相反,由于美国政府介入社保的程度和提供社保的水平比较适当,从而使美国经济更好地保持了活力。美国政府通过税收政策来推动社会保障的社会化管理,不但降低了行政管理成本,还推动了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及其相关就业。可见,政府社会保障的提供要掌握一个“度”,根据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准确地予以把握,过度提供和提供不足都是不可取的。
实行“税费分离”制度,其基本内容是使社会保障基金筹集分为两部分:一是社会统筹基金,开征社会保险税,由税务机关向纳税义务人征收;二是个人账户基金,由社保机构向参保个人征缴养老保险费。两部分基金分开管理,统一使用。开征社会保险税带有依法强制性,它能使征税面均衡地扩展到所有生产流通领域,使全社会共同承担社会养老责任。参保个人承担的个人账户基金可作为本人将来计划养老待遇的重要凭据。这样才能有效拓宽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面。
(三)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网络
我国城乡经济差异较大,建立全国统一标准的社会保障制度暂不可行。应当依据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来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社保制度。具体说来,在贫困农村,应建立以基本生活保障为内容的救济型社保体系。在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的农村,应建立基本生活需要型的社保体系,建立最低生活标准的补助。在比较富裕农村,应建立保险型的社保体系,在享有基本生活保障的同时,引导农民参加各种商业保险。此外,对于在城市中的农村剩余劳动力,针对他们流动性大的特点,在其户籍所在地建立社会保障个人账户,使其无论转移至何地,都可以使用该账户参加所在地的社会保障。
(四)推动非营利组织的发展和社会保障管理的社会化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经验告诉我们,充分利用非营利组织,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克服政府和市场行为的局限性。非营利组织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实现,有利于防止政府失灵和缓解财政压力。相比较而言,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中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微乎其微,乃至真正意义上的非营利组织在我国也是很少见的。所以,推动社区组织、宗教团体、慈善机构等非营利组织发展,对于社会保障管理的补充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五)建立区域之间协调发展的财政经济体制和政策
在促进区域之间协调发展方面,国家也做出了一定的努力。比如目前正在积极倡导的西部大开发战略,这在一定程度上缩小了我国东西部的贫富差距。要促进我国各地区的均 衡发展,就要以经济发展带动西部居民收入的增长,明确中部发展的战略定位,实现中部社会经济的振兴,从而实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逐渐缩小贫富差距。在继续贯彻相关开发政策的同时,在财政体制上要对落后地区给予一定的帮助和照顾。
(六)促进教育公平和扩大就业
只有发展教育,给低收入者提供获得高收入者所需要的相应受教育的机会,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贫困,消除贫困,促进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主要手段。失业是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重要原因,就业是人们脱贫致富之本,通过扩大就业,增大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格局中的份额,缩小差距,是缩小我国居民贫富差距的治本之策。 加大对改善民生的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涉及民生问题的制度建设,更好地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经济与民生齐头并进。
参考:
百度文库
中国经济论文网—《关于当前中国经济问题的思考》
中国青年网—《美国街头幸福感调查》
《法制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