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东盟自贸区贸易经济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5-08-25 共6131字

  三、中国 - 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分析

  (一) 从关税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

  一是关于降低关税壁垒的贸易效应分析。 2002 年双方签订的中国-东盟经济合作框架协议规定,降税政策从 2005 年开始执行,当年第一批参与降税的商品有7000 余种,加上之前一年收获计划中的 500 多种降税农产品,降税商品多达 7500 余种。 中国与东盟的目标是在 2015 年实现除敏感商品外的其它商品零关税。

  随着关税的降低,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额出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尤其是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和泰国,在关税下降中受益最明显(如表 4 所示)。 如泰国是中国农产品进口主要国家,在降税之前,中国对进口农产品普遍征收 30%~50%的关税,实施零关税后从泰国进口的农产品较之前增加了 27%, 表明关税壁垒降低产生了贸易创造效应。 来自东盟秘书处的数据显示,中国-东盟自贸区启动降税政策以来, 东盟各国从中国的进口均出现了增长,其中菲律宾增长 30.6 亿美元,印尼增长 13.7 亿美元,泰国增长 30.4 亿美元。 得益于自贸区零关税政策, 东盟各国消费者均愿意选择进口成本和售价更低的中国商品,这使得东盟各国从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的进口出现下降, 表明关税壁垒降低产生了贸易转移效应。

  二是关于降低非关税壁垒贸易效应分析。 在许可证要求、技术标准等非关税壁垒标准降低后,中国与东盟之间的贸易成本大约降低了 25%左右, 这有利于提高双边贸易效率,进而增加双边的整体经济效益。2003年,东盟增加了针对中国的部分商品配额,中国则对应采取了取消 337 种进口商品许可证的做法。 据东盟秘书处估算,这些做法给中国和东盟分别带来了 1%和 0.4%的 GDP 增长。 随着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合作走向深入,降税和零关税政策将会在文化、服务、旅游、娱乐等各个领域展开, 无疑给双边贸易合作增添了更大动力。

  (二) 从贸易结合度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

  贸易结合度反映了贸易双方的贸易依存度, 其计算公式为:(一国对某一贸易伙伴的出口额/该国出口总额)/(该国对该贸易伙伴进口额/该国进口总额)。 如果计算结果<1,说明双边的贸易关系比较远,贸易依存度较小。 如果计算结果>1, 说明两国贸易关系比较紧密,双边贸易依存度较高。从贸易结合度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以来, 双边贸易额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速度,截至 2014 年,双边贸易额已经突破 5000 亿美元,可见双边贸易关系十分紧密。

  以越南、印尼、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为例, 按照计算公式计算这些国家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结果如表 2 所示。 由表 2 可知,各国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都比较高,只有泰国在 2008 年以前的贸易结合度小于 1. 从历年数据看,所选取的 6 个东盟国家中,与中国的贸易结合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表明自贸区实施零关税等一系政策后,双边贸易进一步向好,发展前景广阔。

  (三) 从贸易流量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

  自贸区建立对贸易流量的影响主要从以下两个途径发挥作用。一是区域内成员国经济增长后,促进了需求增长,从而扩大对区域外市场进口。二是区域内成员国之间的贸易合作越来越紧密,贸易量大增,从而减少对区域外市场进口,降低对区域外市场的依赖度。

  表3 显示,2008 年~2014 年, 除了 2009 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东盟区域内贸易增速呈现负增长外, 其它年份东盟区域内的贸易都呈现快速增长态势, 增速在 10%~15%. 表明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东盟内部的贸易壁垒消失,有力促进了贸易流量增长,各国贸易活力被充分激发。

  与此同时, 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增长一直保持着 20%以上增速,高于东盟区域内贸易增速。在双边贸易往来中,中国对东盟的进口增长十分迅速,进口产品不仅局限于天然橡胶、木材、原油等资源性产品和果蔬等农产品,众多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尼的工业制成品也进入了中国市场。 可以认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成立为双边开展贸易合作提供了良好条件。 2003年,中国对东盟进出口额的增长率一度达到 39%,自贸区贸易量增长的突出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四) 从贸易创造效应角度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贸易经济效应

  1978 年~1992 年,中国 、东盟用了 14 年时间将双边贸易额从 8.6 亿美元提高到 85 亿美元, 年均增长17.8%;1992 年~2002 年,双方又花了 10 年时间将双边贸易额提高到 547 亿美元,年均增长 20.5%. 在双方签订自贸区协定后,中国、东盟双边贸易额实现了 23.4%的年均增长率,中国已经成为东盟最大贸易伙伴,东盟也成为中国最大发展中国家贸易伙伴和全球第三大贸易伙伴。 可见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为双方贸易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此外, 中国与东盟的贸易关系重要性日益凸显。

  2013 年, 中国对东盟的进出口总额为 4436.1 亿美元,而这一数字在 2002 年、2007 年分别为 547 亿美元和1798 亿美元,可见东盟对中国外贸的重要程度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自贸区成立、双方出台一系列措施如降低关税、简化通关手续等,有效改善了双边贸易环境,带来了明显的贸易创造效应。

  四、促进中国 - 东盟自贸区贸易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竞争

  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整个自贸区内形成了事实上的共同市场,中国、东盟之间的贸易相似性特征将会得到放大。 如果不能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生产效率提升,将难以发挥自贸区的对外竞争优势。这与当年欧共体成立后,德国、法国、英国之间的产业结构曾因相似性而产生竞争的情况极为类似。 为了避免出现恶性竞争,欧共体通过内部合理、公平竞争,推动区域内产业分工, 逐步形成了合理的生产体系。 在该生产体系中,所有成员国都有自己的定位,也共同享受共同体的好处。 中国-东盟自贸区应借鉴欧共体的做法,通过完善市场体系、 规范市场竞争等方式, 加快市场机制改革,尽快从低层次恶性竞争陷阱中跳出来,在市场力量主导下,进一步推进自贸区内的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实现区域内资源合理配置。

  (二)加大我国投资力度,更多参与东盟经济建设

  近年来, 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投资的重点区域之一。 2013 年,中国对东盟的投资额为 700 亿美元,东盟是当年中国对外投资最大市场。中国-东盟自贸区成立后,更多中国企业加入了对东盟投资的行列。中国政府应加强对中国企业的投资引导, 努力提高企业投资效率。一方面,积极营造有利于中国企业“走出去”的政策制度体系。如根据国内产能过剩、生产成本上升等实际情况,出台有针对性的行业对外投资计划,同时制定中国企业东盟投资产业名录。 加强对东盟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的制度梳理,为投资企业提供政策咨询,提高企业对东盟的投资效率。

  另一方面,有意识引导企业加大对东盟经济水平较低国家的投资力度, 更多参与当地经济建设, 不断提升中国对这些国家的影响力,树立中国国家形象。 相对而言,加大对柬埔寨、缅甸、老挝等欠发达国家的投资力度,有助于中国企业在当地经济中迅速树立形象, 有助于中国在东盟事务中获取更多话语权。具体举措方面,可以采取主动降低对这些国家的关税、 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和技术输出等方式,加大国内过剩产能转移,促进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要充分发挥中国与这几个国家领土接壤的优势,大力发展口岸经济,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使中国与这些国家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

  (三)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在更大领域与东盟形成产业互补

  中国应主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 促进双边产业互补,避免恶性竞争。 一是加快产业升级。 通过加大技术研发投入,以高附加值、高技术产业为主要方向,提高中国产品的技术含量, 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通过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前移,结合中国依然明显的成本优势,引导企业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竞争。二是注重比较优势,有针对性地发展相关产业。如近年来中国的劳动成本、土地成本和环保成本明显上升,使中国产品面临东盟各国的竞争压力。 应注重发挥中国在技术、资金上的比较优势,通过技术改造提升产业结构,实现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变。 三是突出重点。 在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中,突出重点,做大做强优势项目和产业。 如对东盟国家实行产品差异化战略,将汽车配件制造、机械制造等行业纳入重点扶持范畴, 给予这些行业以更加优惠的出口退税政策;重视相关行业协会发展,通过行业协会与政府的信息互通, 为相关企业在东盟开拓市场提供高质量信息咨询服务。

  (四)深化自贸区合作,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影响力

  中国-东盟自贸区在今后的经贸合作中应做好以下两方面工作。一是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深入发展。 中国-东盟自贸区协定对双边合作内容、合作方式和未来发展趋势都作了规范, 要将这些协定内容落到实处,成为实实在在推进双边贸易发展的助力。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必须考虑东盟各国实际情况,如对与中国产品互补性较大的越南、新加坡,可以适当放宽合作条件,对缅甸、老挝等重要原材料出口国,可在执行关税减免计划时,适当提前取消相关关税征收,扩大木材、矿石等原材料进口等。 二是加强中国-东盟自贸区与其它区域经济组织的合作。从实际情况看,中国和东盟各国都参加了多个区域经济组织, 如中国参加的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东盟共同参与了亚太经合组织等。中国-东盟自贸区应主动加强与其它经济组织的合作,将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影响扩大到更多地区和组织。

  【参考文献】

  [1]张海琦,袁波。深化中国-东盟自贸区合作的总体思路与措施[J].国际经济合作,2013(7):55-56.

  [2]林常青,张相文。中国-东盟自贸区对中国出口持续时间的影响效应研究[J].当代财经,2014(7):47-48.

  [3]许庆,范英,吴方卫。零关税政策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农产品贸易对中国经济影响的模拟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1(11):28-29.

  [4]袁波。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合作现状与前景展望[J].国际经济合作,2010(1):44-45.

  [5]王水莲,郑璇。后危机时代加快提升中国-东盟自贸区问题研究[J].创新,2011(1):62-63.

  [6]胡超。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口通关时间的贸易效应及比较研究---基于不同时间密集型农产品的实证[J].国际贸易问题,2014(8):51-52.

  [7]田鸿雁,宋学文。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成就、挑战与对策探析[J].改革与战略,2012(1):29-30.

  [8]胡友,祁春节。中国-东盟自贸区内各经济体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5):57-58.

  [9]王玉主。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目标及对双边关系的影响[J].创新,2012(3):63-64.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国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