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护理论文 >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药热熨内服的临床效果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6-02-18 共1720字

  引言

  疱疹后遗神经痛是指皮疹消退后持续超过 4 周的疼痛;或在疼痛缓解后再次发生的超过 4 周的疼痛。是困扰中老年人群的顽痛症之一,患者由于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不仅情绪低落,生活质量低下,而且工作和社交能力降低甚至丧失。在 2013 年 7 月至 2014 年 7 月期间,我科对 65 例门诊和住院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患者采用中药热熨法联合内服中药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将结果及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入选 65 例患者均符合《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 13 例;年龄 47~83 岁,平均年龄 62 岁。皮损部位胸背部 60 例,腰腹部 5 例。将患者随机分为 2 组,治疗组33 例,对照组 32 例。2 组在性别、年龄、皮损范围、疼痛程度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1.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常规内服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通络中药,每日 3 次,方选血府逐淤汤加减。

  治疗组除以上常规治疗外,对疼痛部位采用中药热熨治疗。中药热熨方剂为桃红四物汤加减,含有桃仁、红花、川芎、当归、艾叶、乳香、没药百合等。将中药打成细粉后置于纱布袋中加热,温度适合后,然后置于患处,来回推熨或回旋运转,用力均匀,开始时用力轻,而速度稍快;随着药包温度降低,用力增强,同时速度减慢。药包温度降低时,及时更换药包,治疗温度根据患者耐受能力可随机设定,一般在 38~55℃之间,每次 30min,每天 2 次,14 天为 1 疗程,1 疗程未愈继续做第 2 疗程。观察时间为 28 天。
  
  1.3 缺治疗疗效标准。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一般定义为带状疱疹后 1 月仍有神经痛或复发性疼痛[1].

  1.4 统计学分析:2 组方法治疗后的观察指标采用两样本 t 检验进行数据分析,运用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包 (SPSS)分析处理完成。

  2 结果

  两组疼痛消失时间比较见表 1.【1】

  
  由上表可以看出中药热熨组疼痛消失天数分别为 lO天以内的5例,1l~20天的21例,2l~30天的5例,无效2例。对照组疼痛消失天数分别为 10 天以内的 2 例,11~20 天的 6 例,21~30 天的 15 例,无效的 9 例。两组疼痛消失时间行两样本 t 检验,P<0.05,说明两组治疗带状疱疹效果有显着性差异。

  3 护理

  3.1 心理护理:向患者讲明带状疱疹的发病机制、病程及转归,体谅病人的痛苦,多安慰体贴患者,尽可能使其心情舒畅,保持健康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2 饮食护理:宜清淡易消化,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忌食甘肥厚味、煎烤油炸、辛辣剌激之品及海腥发物,忌烟洒[2].

  3.3 皮损护理:保持皮损疮面清洁干燥,忌搔抓,内衣以宽大松软棉质为宜,常更换床单及衣裤,防止感染。

  3.4 热熨护理:根据皮损部位选择合理体位,暴露热熨部位,冬天应注意保暖,并注意患者的面色和表情,及时发现和处理意外情况。在烫疗过程中,注意观察患者对烫疗的耐受程度,并耐心听取患者意见,调节好最佳温度,防止烫伤,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热熨完毕,擦干局部皮肤,协助穿农。

  4 讨论

  带状疱疹是因肝气郁结,久而化火妄动,以致心肝之火外炎,蕴积肌肤而发;或肺脾湿热内蕴,蕴久外泛肌肤,再兼感受湿热邪毒而发本病;老年体弱患者,常因血虚肝旺,湿热毒盛,气滞血凝,以致病后疼痛剧烈而持久[3].如果仅靠内服活血通络中药,在短时间内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而用中药热熨疗法配合治疗,采用外治内治相结合的原则,利用中药的通经活络、活血化瘀、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与中药热熨过程产生的湿热作用融为一体,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炎症渗出物及代谢产物的吸收。中药熨烫法具有药疗和热疗的特点。

  中药熨烫选取的中药,如桃仁、红花、当归、川芎,大部分为辛温活血之品,辛可走散,透皮效果好,温可散寒化瘀,扩张血管,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局部代谢,有利于疼痛的缓解;同时,热熨本身也可缓解肌肉痉挛,促进炎症及瘀血的吸收,药物热熨的治疗方法使药物通过局部吸收,直达病所,见效快,疗效显着。使患者的疼痛症状得到改善,同时又缩短了疗程,对临床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猷
  
  [1] 赵辨 . 中国临床皮肤病学 [M]. 江苏 . 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凤凰出版传媒集团 . 2009.396.
  [2] 戴新娟 . 中医护理健康教育 [M].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98.
  [3] 喻文球 . 中医外病科学 [M]. 第 2 版 . 长沙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2.32l.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