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公园改造目标定位与改造思路设计基于公园特定的区位条件和历史资源,将枇杷山公园定为一个以观景、休闲、历史文化展示为主的开放性的历史文化休闲公园,为市民提供一个综合性的休闲活动场所。在具体策略上以“观景、生态、山地特色、历史文化”为主题,通过各种景观元素的合理运用和穿插变化,利用现有地形和景观资源,形成不同层次的空间环境,与公园休闲功能相适应,同时强化公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并使其体现山地特色,争取将枇杷山公园打造成渝中区半岛城市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次设计以对枇杷山现状问题进行充分调研和认识为前提,在借鉴公园历次改造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通过对各个景观区内公园构成元素的调研,推动整个景观区的改造,再到整个公园的整体改造,这种层层推进的改造模式符合公园自身的状况,是有利于其整体健康发展的小规模、连续性的逐步改造思路。当然,这种从小范围到大范围的改造活动是以对整体的把握为基础的,这两者是一个互动的过程。
(4)改造策略由于公园整体上表现为无序和混乱,针对这种问题,改造首先集中对园区整体结构进行整合和调整,旨在以整体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改善公园空间结构(图 3-2) .对整体布局结构上的改造调整有以下几点:
①设计通过对现状的调研,提出了以景观分区为概念,以景观分区布局为前提,对公园的整体布局进行整体的调整,同时把公园所应承担的功能合理的安插在部分景观区。特别是增设了主入口景观区和次入口景区,对增强公园可达性、重塑公园形象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加强公园内部各景观区的景观节点改造设计,使得整个公园的景观处于一个有序的整体中。
②枇杷山公园内高差较大,具有典型的山地特色,在这种情况下,本次设计采取对场地地形进行整体改造设计的策略,通过将现状破碎化的地形进行重新整合,加强各个景观区的联系,并且营造具有独特山地特色的城市公园。
③通过对道路系统、登山步道、对外交通三个方面的改造,增强公园的可达性。在道路系统改造上,结合原有的环状路网,在不影响原有交通通行能力的情况下,保留原有的车行道路,形成全园的交通骨架。对于登山步道,尊重原有的登山步道路径,结合新设景点调整步道的密度与走向,构筑全园的登山步行道系统,有机整合不同层次,不同功能的绿色台地,完善游人的游览路线及功能。对于对外交通,通过公园入口与城市社区的关联,加强公园与周围城市街道的互通性,增加绿色空间与周围环境的融合,构成流动、连续、互渗的开放空间。
④绿化体系向来是公园设计的重点,本次改造设计对公园绿化体系进行了一个整体的控制,首先通过对公园内的绿化进行分类:沿路绿化带,山体保护绿化,广场休闲绿化,阶梯绿化组团,建筑间绿化组团,水系,然后对这六方面进行一个整体的设计,以期对公园绿化有一个整体的把握。通过前面现状对各个景观区和公园要素进行分析,在结合公园整体结构的基础上,对各个景观区进行改造设计,使各景区形成鲜明的景观特色。
⑤现状枇杷山公园由于历史的原因没有一个明确的入口,使得公园形象大打折扣,本次设计的一个重点就是要使枇杷山公园向市民开放,塑造明确的入口空间,重塑公园形象,本次设计结合拆迁的实际情况及城市交通动线,在充分分析游人来向的基础上,在公园沿中山二路的正中部及最北部设立两个入口,中部为主入口,北部为人行次入口,而西部的车行入口在理顺交通流线的前提下予以保留。这样,整个公园将沿中山二路有层次地全线打开,增强了公园的可达性。主入口景观区的景观塑造采用中国传统的山地景观布局手法,登山步道以对称的形式从入口主景两侧折叠而上,并在每一个折叠处设置休息观景平台悬挑于山体之外,形成“城市阳台”.入口处主景为气势宏大多处跌水景观,借助山地优势,形成“三迭泉”景致,同时形成入口处的景观主轴线,将游人的视线引至山顶,突出山地公园特有的雄伟地势,展现公园恢弘大气的第一印象。次入口结合城市道路、拆迁范围及人流来向等因素设于公园北侧的道路 U 形弯处,开辟疏散广场,与 U形弯道路及过街天桥相呼应,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在景观上,次入口突出亲切宜人的尺度,以斜向的入口景墙配合水景、花坛等突出公园入口登山道;同时该处的景墙采用浮雕、文化墙等形式,展现枇杷山及渝中区的历史,弘扬时代精神,展示城市现代文明,构成了渝中半岛景观的缩影版。
为解决现状入口机动车交通不顺畅,设计增加车行入口。在入口端实现进出分流,有效改善交通状况。复原原有六角亭景区,同时对现状的建筑加以改造,满足公园的整体建筑功能要求。儿童游乐场地的布置是对整个园区功能的补充和完善,满足各个年龄层次的要求,使得该公园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市民休闲娱乐性质的公园。
(4)景观节点红星亭景观区是公园中面积最大的一块平整场地,由于其海拔最高的地势红星亭等名胜及众多建筑小品的设置,吸引了最大量的游人在这一区域活动,成为全园的主要景观。本次设计在基本保持这块场地的功能定位不变,采取突出原有“园中园”方式,在完整保留红星亭的前提下,充分考虑该处游人聚集量及集会活动等要求,辟出足够的硬地广场空间,并与绿地相互配合,形成完整的景观空间。
设计沿中山二路的景观面设计了多处水景,以突出入口空间的醒目和宏伟,或突出沿山坡林地的小溪流水。结合对原有山顶处阜园内的水景改建,形成了全园完整的水系,同时通过运用静止的水塘,缓缓的溪流以及飞流直下的跌水等不同形态的水体塑造整体景观效果。现状中有一新建的盆景园,状况较好,拟保留。结合部队用地的搬迁,将盆景园扩大,风格上保持与原有盆景园的风格一致,形成公园次高点处的主景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改建后的盆景入口拟设与东侧,从功能角度出发,在盆景园入口前设一入口广场,成为从东侧登山游客的第一集散地及车行道路的终点。广场北部设置一叠泉水景,寓意流向山下的溪涧的源头。盆景园入口为一多功能综合体,既是盆景园的入口,管理盆景园的日常维护与运营,同时也是陈列室、同源导游与服务信息中心、游客休息据点等。
在入口处,利用圆型的阶梯,平台及与之相呼应的植物景墙等塑造出开敞而艺人的景观风格,充分考虑阶梯的宽度及陡峭度等因素,自然地使第二级台地的景观渗透出来;而在二级台地上,基本保持现有的景观布置格局,局部调整绿地的形状、铺地的大小和材质及水体形状等,使其更适合全园的整体风格和现代景观构成手法。同时针对正对阜园的水系景观比较分散且处于静水状态的问题对其进行梳理,通过涌泉假山跌水的设计赋予水景的灵动美,同时设计的整体性也方便了后期的维护。
在公园的次入口以景墙与阜园的平台围合空间,对现有的博物馆建筑加以改建与红楼建筑空间上连接成整体构成公园的文化宣传走廊,沿线的景观以文化宣传教育为主,通过浮雕景墙的形式呈现历史文化。与防空洞的出入口相结合布置景观构架与观景平台,使得该区域成为远期规划得“城市阳台”.
3.4.2 美国宪法公园改造设计
“美国宪法公园是美国非常重要的一个公共性现代纪念空间。”美国宪法公园位于华盛顿中心,紧邻美国白宫、美国国会山、华盛顿纪念碑、林肯纪念堂等建筑。其本身也是为了庆祝美国建国 200 周年,于 1979 年在华盛顿中心地带的开放空间上设计建造的[52].经过几十年之后,公园很多地方已经破败不堪,步行道已经残破,湖岸开始裂缝,湖水中也沉淀了很多堆积物。而且,公园当年建造时施工质量并不好,有些地方的土壤渗水能力很差,是将华盛顿市里的建筑垃圾堆砌填埋进去的,上面覆盖了一层薄土。这样的土地渗水能力差,时间长了会出现不规则的坑体,有的坑体深达三到四英尺,影响了整体的景观效果,而公园内种植的2000 株树木,死亡了一大半,坑内的灌木也被流过的水淹死,另一方面湖内有很多细菌,管理方每年都要将里面的水抽干三次在重新填满,而且水源用得是城市中的饮用水,当年设计时并没有水循环系统的理念,这些水用完就直接排放到河道里。经过多年的换水,总共在水上面的投资就花费达到 1300 万美元。
本次改造设计由世界知名设计师彼得沃克进行改造设计,改造中基本没有改变公园的大体格局,只对细微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整个预算在 1.2 亿至 1.4 亿美元,其中 6000 万美元花费在土壤的改造和水系改造方面,提出并运用水循环系统。
土壤和水利用的改造方式,不仅需要大量的投资,对工程技术要求也同样很高,该项目中的许多做法和想法,目前施工工程的难度较大。设计中对原有场地存活时间较长的树种进行保留,在换土之前将这些树种挖起来装箱在土壤更换之后再重新种植,土壤改善后原本只能长到冠幅在20 英尺的现在能达到 60 英尺,因此所需要的树木的数量大量的减少,为了更好的实现水资源的利用,改变湖水使用大量饮用水的局面,公园建造了一套完整的水循环系统,.人工湖旁原本平整的地面改造成微地形,土丘下设计排水管道,可以将雨水和部分灌溉的水收集起来放到一个蓄水空间中,蓄水空间和湖水之间种植了可以净化水的水生植物,这些水进入湖中,还能作为灌溉水利用,经过植物区时也起到了灌溉的作用。
这次改造设计彼得沃克也秉承尊重原创的原则,公园的格局比本没有任何变动,但细微的调整依然能给使用者“神来之笔”的体验,在对公园的微地形设计时设计师进行了慎重的考虑,在湖水的周围抬高地形,有效的屏蔽掉外面的汽车杂音,土丘外坡坡度 15°,内侧的坡度,5°到6°,内部的坡度是最适合游人休憩的坡度,人们可以在这个上面野餐、健身、娱乐、休闲。改造方面还包括灯光、建筑、小品植物等方面的设计处处体现出了观赏性和人性化的设计理念。
摘要中国传统园林秉承着天人合一的造园理念,源远流长,自成一家。传统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现代城市园林景观有着深远的影响。现代城市景观在继承和弘扬古典园林艺术理念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功能性和审美性相结合。好的园林景观设计,...
3.6景点系统规划3.6.1民俗文化体验区整体布局以大汲店古戏楼和观音堂所在的村民活动中心为原点,向周边辐射。保留该区域内原有的景观,有寿园、耕园、真武台等多处场地,达到了三季有花、四季常绿的景观场面,是揽胜怀古、休闲垂钓的佳地,使人心醉神驰...
摘要随着当今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旅游服务业的需求不断增多,主题游乐园作为近几年来发展颇为迅速的一种新兴的主题化游乐景观形式应运而生,成为当今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在中国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尤其将游乐园与旅游地产相结合的旅游发展形式成为目...
结论植物作为大自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在酒店环境中的恰当应用,能够很好美化酒店环境,同时能够然人们在室内更好的欣赏到大自然的环境,感受到自然的气息.同时,如果植物应用的不恰当也会给酒店环境带来负面的影响,破坏了酒店的美好形象的同时,还给客人们带...
2基本概念及基础理论研究2.1基本概念2.1.1景观景观(landscape)一词,最早出现在圣经中,用于描述所罗门皇城耶路撒冷恢弘的景观,即景观一词最早反映的是一种城市景观[4].现在它是指大地及大地上除建筑以外的所有物体构成的综合体。它是人类不断发展...
第五章陕北沙漠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思路。5.1绿化带与高速公路协调性。长而缓的曲线景观绿化带线形能自然地诱导视线,帮助驾驶员改变行车方向,给人以舒适的感觉。陕北沙漠高速往往穿越大尺度的地形,不变的公路景观设计会使驾驶员产生疲劳驾驶的感觉。在设...
第一章绪论。1.1研究背景乡村景观是一种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广泛的景观类型,记录着人们在不同阶段对自然环境的干扰程度,承载着不同地区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传统文化历史。因此,研究乡村景观显得非常重要。小楼镇是位于广州市增城区中北部的地区,是一个...
本文主要探析西安市在目前阶段针对城市道路推行养护管理以及道路绿化的真实状况,进而给出有效展开城市道路绿化以及养护管理的具体举措。...
第一章综述1.1引言观赏果树的发展是调整我国果树产业构架,也是现代园林景观发展的必然趋势[1]。从宏观上来说,可以作为一个国家经济生活、民族健康水平、人民文化修养、企业文化的标志,也是社会和谐的象征。我国对于果树栽培及应用已经有了几千年的时...
第五章在实际应用时应该注意的相关问题5.1装饰色彩在景观设计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每当我们睁开眼睛,便会看到色彩缤纷的世界,而它的先决条件便是在拥有光和一个健康的眼睛的情况下。色彩的产生,是光对人的眼睛和大脑的视神经产生的刺激的结果,是一种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