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自学论文 >

“自学·议论·引导”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探析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5-12-09 共3534字

  “自学·议论·引导”是南通市启秀中学省特级教师李庾南老师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包括三个基本环节。

  一是独立自学,即学生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活动形式有“阅读”“倾听”“演练”“操作”“笔记”等,关键是学生的积极思维和独立思考。

  二是群体议论,主要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开展小组或全班的交流讨论,是合作学习的基本形式也是主要形式,目的是通过议论推动合作学习。

  三是相机引导,即教师运用点拨、解惑、提示、释疑的方法发挥引导的作用。

  信息技术是一门立足于实践、注重创造的课程,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持续学习能力。

  1 “尝试性、操作性”体验学习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的自学方式

  信息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学科,非理论记忆型课程,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关键因素。西方哲学家波普尔认为:“科学的发展不是通过观察和归纳,而是通过猜测和反驳来证实的。”他认为科学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对原有的理论进行证伪和批判的过程。波普尔在这种模式中体现出来的敢于犯错误的精神、敢于批判的精神是积极可取的。为了鼓励学生在课堂上大胆尝试,笔者要求学生:“只要不物理性破坏电脑的硬件设施,其他的操作均可以尝试。”这话似乎有点儿过了,但这样放开学生的手脚,其积极性被极大地调动,学生开始敢于尝试、探究,经历错误的发生,对错误进行思考和修改,最终解决问题。这种学习方式是信息技术学习特有的自学方式,既能有效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又能开拓其思维创新能力。

  信息技术的学习主要是软件的操作学习,教师在设计课程时,需要针对性地准备学习内容,作为学生自学的媒介。这里的媒介可以是课本,可以是教师截屏的步骤流程图,也可以是录制的微视频,或者是提供参考的创意思路,目的是让课程可“尝试、操作”,学生愿意“自学”并可以通过“自学”达成目标设计。

  比如在“图片的加工”这堂课上,首先以学生感兴趣的游玩景点吸引学生,然后引出在这些游玩景点留影照片的遗憾,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课题--“图片的加工”.分析存在的问题,思考解决的方法,然后请学生通过笔者录制的微视频,在色彩、大小、方向、多图整合、配文字等内容上进行自主研究,学生通过尝试、探究,部分问题很快学成。教师在教学时整体引导点拨共性问题,学生就能积极地开展课后“尝试、操作”.这种“尝试性、探究式”学习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尝试操作的积极性,并促进学生把学习融进生活,生活又能促进学习。

  另外,信息技术的发展是迅速的,教学使用的软件、硬件设施也在日新月异,教师自身也需要积极地学习,和学生一起积极尝试。教师通过“尝试性,操作性”体验学习方法把新的知识和方法的进步在教学中体现,学生在兴趣的推动下充分地把学习融合到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把短期的学校教育发展为受益一生的自学能力。

  2 “合作交流、互帮互助”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的议论方式

  信息技术的学习最忌讳的就是做井底之蛙,不交流。

  也许你还在洋洋得意于自己的某个设计或者创意的时候,搜索引擎一查找,几个月前甚至几年前,这个设计和创意就已经有过。就像现在的网购平台,只有你想不到买的,没有它想不到卖的。

  在技术问题上,也许自己一直琢磨、得不到解决的事,别人也曾经迷惑过,也曾经走进这样的“死胡同”.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豁然开朗,既了解了知识点,又掌握了问题的解决方法。课堂中,笔者一般把学生按照左边四人为一组,右边四人为一组,遇到较难的操作流程,能比较方便地互帮互助。彼此之间帮助的过程中,语言是轻声的,是针对性具体情境的,是简约的,有时甚至只是某一个手指的指指点点,没有任何的语言交流,亦能达成默契的交流。

  比如在讲 WPS 文字时,学生分栏不会操作,这时也许只要你告诉他“分栏”在“页面布局”选项里,其他的自己继续摸索就够了。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笔者始终坚持这样一个原则:“平时作业鼓励互帮互助,可以轻声指点,也可以简略地演示,但演示结束后一定让学习者独立完成学习内容。”这样个性问题在小组内大部分都能得以解决,剩下的共性问题、疑难问题,教师再统一作指导,既节省了教师讲授的时间,也给学生赢得了更多的自主探究、操作实践的时间。

  在作品设计上,如果没有新的创意时,通过交流,获得别人的点拨或指导,哪怕是一点点的感触,设计的思路或许很快就能形成。另外,四个人为一组,相互间比较熟悉,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谈谈自己的见解,听听别人的意见或纠正或补充,既提高了个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活跃了思维的宽度和广度,又促进了知识面和认识面的提升。

  议论是有好处的,但也有人说议论是一种形式,学生一旦开始议论,教室里就变得闹哄哄的,很难有效果。小组议论后,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语言也多了,在一定程度上课堂确实比以往喧闹了许多,但是不能因为害怕喧闹而限制小组活动,要学会放得出去也收得回来。学生的自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议论,同样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

  如果组织不好,课堂气氛是活跃了,但个别小组抓不住要领,得不到应有的效果。所以在组织议论的时候,一定要做到:1)确定有讨论价值的议题,议题要有难度,不能为了议论而议论;2)议论中提示关键点,通过议论,学生有一定的基本认识,教师即时点拨、启发,促进学生进一步思索;3)疑难问题、共性问题集中指导;4)关注小组中个人发展,要做到均衡发展,使每一个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任何一个大型作品的生成或者是软件的开发都不是一人的智慧得以形成,需要多人的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因此,在一个软件学习完成之后,可安排一次主题活动,课前告知下节课所要完成的任务,让学生先有所思考,进行小组分工,分工者需要思考每个人的特长,比如:组织能力好的,做好各项协调工作;搜集资料比较敏锐的,做资料准备的工作;计算机处理能力强的,做处理工作;打字快的,可多安排点儿文字输入工作;等等。通过多次的主题活动,学生慢慢地习惯于“合作交流、互帮互助”学习方式,这对于今后的学习生活都 是很有益的。

  目前搜索引擎发展之所以如此快速,这和大环境下的互帮互助的学习氛围是分不开的,人们已经逐渐习惯于这样的发问、回应和讨论。平时的课堂上可以借鉴大环境的氛围,营造课内外积极讨论的学习氛围就是小范围的搜索引擎,在积极推动学习兴趣的同时,有效地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融会贯通。

  3 “适时引导、相机点拨”是自学和议论的点睛

  首先,学生的自学离不开教师的引导。目标不明确的自学,是低效的学习,只有引导学生朝着某一目标前进,并且这一目标是可操作、可达成的,自学才是有意义的。教师在统筹安排教学环节的时候,需要根据学生的自学认知能力,逐步去设定连续性和阶梯性的任务并“适时引导、相机点拨”.比如在“搜索引擎”这一课中,教师设计这样一堂课,让学生计划节假日去哪儿旅行,设计一个去某个旅游景点的旅游攻略,如需要到天气网站上了解那个景点那段时间的天气状况如何,温度如何;那个景点有些什么玩的项目,需要配备什么样的设备,购置什么样的衣服;景点附近的酒店如何,订购怎样的房间;旅途的行程怎样安排,是自驾游还是乘飞机、火车;等等。内容很多,对于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往往抓不住重点,教师就需要积极引导,提供一定的思路和计划;学生按照教师的要求,小组长根据自己小组的旅游思路去思考,分任务完成,遇到不会的内容,组员之间互相提醒、互相引导,逐步向目标靠拢。

  其次,学生的讨论和交流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而且学生的疑问往往也是引导教师思考的方向。信息技术的学习往往有实验室实验的功效,按照教师的步骤也许都是可以达成最终效果的。但实际操作的时候,学生的操作顺序也许不一样,那么或许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教师没有遇到的问题,这时候小组讨论也许就能解决,或许还能引出操作的其他方法。但有时在上课的过程中,学生也许突然会迸发出其他思路的灵感,他的这种跨开原有问题的提问其实就是引导教师做深层次的思考,或者是引导教师做另外一种尝试。在学生的提问下,教师实行尝试性操作演示无疑不是一次很好的自学的表现,让师生的思维得到一次很好的碰撞。所以“生生引导,师生引导”是信息技术教学中基本的引导方式。

  4 结语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模式下的课堂,学生的自学能力的提升离不开小组议论,也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能让讨论保持在正确的方向上,小组议论又建立在学生个体的自学能力基础上。议论是自学能力提升的台阶,教师的引导是自学、议论的舵手;单靠议论的学习不是好的学习方式,没有积极的贯穿于生活时时刻刻的自学就没有讨论的基础;建立在主动积极的自学基础上的讨论,再加以适时引导的信息技术教学,才能培养新一代的信息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庾南 .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论 [M]. 北京 :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13.
  [2] 李庾南 . 自学·议论·引导教学的实质与精髓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2(4)。
  [3] 冯卫东 . 论“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基本原理与操作要义 [J]. 课程·教材·教法 ,2011(5)。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信息技术教学论文信息技术论文
返回:自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