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难的时期。微信时代的到来,掀起了一场新的"信息革命",其利用瞬时性和支离破碎的信息片段就可以迅速吸引公众的视线聚焦,成为很多受众体获取知识信息和客体素材的主流途径,特别对于当前大学生群体的影响可谓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快速获取了某些信息和知识元素、另一方面对传统的阅读求知途径逐渐的排斥和淡漠,甚至于有人感叹大学校园里的书本典籍阅读快成为一种"奢侈品"了。
一、当前大学生阅读现状的思考
根据2015年5月发布的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6本,而在同期的国际人均阅读数量的统计比较来看,美国是7本左右,日本是8本左右,韩国是11本左右,我们的差距比较明显,处于"低阅读"领域。有34.4%的成年国民在2014年进行过微信阅读,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33.82分钟,人均每天微信阅读时长为14.11分钟……[1]
而作为阅读的主力群体大学生,正处于求知欲望最鼎盛时期,却在当下的"微信生态"环境中,不可避免的被"殃及"--校园里、课堂上、马路边到处是"低头族"和"刷屏族",浮躁的心态伴随着急功近利意识,使得越来越多大学生疏远了纸质书籍的涉猎;很多学生宁愿蜷缩在宿舍的一角轻点手机进行碎片化阅读,也不愿轻易走进图书馆摊开一本厚重的"大部头"钻研……微信时代光怪陆离的"网络炸弹"冲击了诸多大学生的阅读理念,形成当下所谓的"微阅读"--而这种阅读,很大程度是一种"浅表达"、"浅阅读"、必然造就"浅思考".[2]
2009年中山大学博雅学院院长甘阳在"岭南大讲坛"演讲时指出,目前中国大学生阅读量太少,"中国和美国的大学生相比,连美国学生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无独有偶,一位在哈佛学习的北大女生说,"在哈佛这里一个星期的阅读量是我在北大一年的阅读量,这就是差距"!据报道,凌晨4点的哈佛大学图书馆里,灯火通明,座无虚席……于是有人发出了微信时代不亚于新的"洪水猛兽"泛滥,在大学校园里学生的阅读现状堪忧,中国的大学灵魂正在逐渐消失的感概。
二、微信时代大学生阅读新理念形成分析
"微阅读"在内涵上以碎片化、浅阅读为主,带来了某种"快餐"式的感受,但从根本上不能取代传统纸书阅读在内容上深刻和系统性的需求,面对新环境、新形势,当代大学生应树立以下阅读新理念:
1、塑造新常态下积极的进取和创造意识
阅读的魅力,一方面是文化的传承和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则是心智的打磨和意志塑造。新常态下,当代大学生要担当起民族的希望和脊梁,需要足够的进取心和创造力,而从阅读中的汲取和积淀必不可少。正如***主席在今年9月访美的西雅图演讲中所说,"我青年时代就读过《联邦党人文集》、托马斯?潘恩的《常识》等著作,也喜欢了解华盛顿、林肯、罗斯福等美国政治家的生平和思想,海明威《老人与海》对狂风和暴雨、巨浪和小船、老人和鲨鱼的描写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可见阅读对一个人成长价值的不可估量性,正所谓"十年磨一剑",古人即有"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箴言。虽然微信时代信息多元化的潮流不可逆转,但是深度阅读的作用依然不可取代,当代大学生要真正成长、成才,就离不开潜心的阅读和钻研。
2、在非主流信息"生态"中坚守理性判研
"大学生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而这种能力是通过不断阅读获得的。只有了解前人讲过什么,才能形成自己的判断力。"[3]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知书达理"、"阅读明理"的信条,正如老子的《道德经》所云:"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4]微信时代诸多非主流信息的泥沙俱下、良莠不齐,给大学生带来了各方面挑战和诱惑,进而产生主观上的自我迷失。所以,必须借助系统、扎实的阅读功底、,通过读原著、品经典来夯实自己的思想基础,具有明辨是非的研判能力,才能真正肩负起民族和社会的重托。
3、科学的定位求知和求学
"现在的年轻人阅读量太少。而没有阅读量,指望生命能有质量和宽度是不可能的,不要把花在屏幕上的时间当作你在阅读".[5]这是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给予当下青年人的读书信条--手机取代不了书本,屏幕也替换不成典籍。决定未来人生广度和厚度的还是那些不可替代的经典原著,必须不断从深厚土壤中汲取营养源--阅读、读书。2015年10月5日,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85岁的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以表彰她在攻克疟疾疾病上的重大贡献,这是中国科学家首次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屠呦呦和她的团队历经近半个世纪的潜心钻研,淡泊功利、孜孜追求、厚积薄发的读书治学精神值得当代大学生们深刻反思和自省。
三、培育大学生阅读新理念的有效途径
微信时代的"双刃剑"效应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家、社会和高校应形成联动体系,变挑战为机遇,通过以下途径来探索实施:
1、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形成大学生思想共识
2014年五月四日,***总书记在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6]
当代大学生理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指导下,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以潜心钻研的态度读书治学,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断奋斗和追求。
2、构建全社会的公共阅读体系
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这是具有战略性高度的构想。"不得不说,微博、微信确实扩大了我们的信息量,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经之路,因而也不能一味将之视为洪水猛兽。但是在信息化大环境下,学校、社会、家庭和学生个体都应该认识到在当前信息泛滥的情况下,要保持头脑清晰,逐渐养成系统化、结构化思考能力,平衡好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关系。"[7]
这是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郑伦的深刻阐述,而当一个社会良好的阅读风尚形成后,那么作为社会个体的大学生自然也时时"沐浴"在阅读的阳关下。
3、探索经典阅读"进微信"的长效机制
高校应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并借助微信平台的科技手段,建立全覆盖的"微信阅读"系统,利用技术优势,设立诸如"大学生阅读论坛"、"经典在线辅导"、"阅读心得分享"等版块将阅读理念潜移默化地渗透给学生;同时学校也可以通过某些管理手段介入(如学分置换、设计竞赛、社会实践等),从专业学习、思想教育、职业规划等方面检测学生的日常阅读量,积极培育学生阅读理念,不断提升阅读内涵,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虽然任重道远,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一定会不断取得突破。
【参考文献】
[1]凤凰读书。第12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解读[OB/OL].(2015-05-04)。
[2]龙志鹤。微时代引导大学生阅读传统经典的方法探究[J].大连大学学报,2014(4)136.
[3]甘阳。中国大学生阅读量太少[N].羊城晚报,2009.10.25.
[4][春秋]老子著,陈国庆,张养年注译。道德经[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202.
[5]上官云。不要把花在屏幕上的时间当作你在阅读。中国新闻网[OB/OL](2015-09-21)。
[6]中共中央宣传部。***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92-93.
[7]赵婀娜,章正,王舒媛。大学生阅读,应做"深呼吸"(教育视界)[N].人民日报,2014.4.2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规定: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的范围十分广泛,阅读与读书并不是同等的概念,阅读包括纸质书籍的阅读,网络浏览,也包括影视作品的欣赏,舞台的表演以及社会现象的解读和人类群体的...
新媒体是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数字技术的发展而逐渐走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它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同时,也向人们呈现了一个复杂多元的世界,并且对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带来种种的冲击。大学生群体普遍有强烈的接受新事物的意愿,并且接受新事物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