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经济学论文 > 低碳经济论文 >

煤炭清洁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来源:学术堂 作者:韩老师
发布于:2014-06-09 共5153字
论文摘要

  随着全球经济活动的日益扩大和化石燃料使用的快速增长,二氧化碳、甲烷、氮氧化物、氟碳化物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急剧增加,由此而导致的温室效应和全球气候变化越来越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已成为世界各国为缓和气候变化而不可推卸的责任。二氧化碳是最重要的温室气体,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约占全部温室气体的 50%.研究表明,在过去的 20 年中全球大约有 3/4 左右的人为二氧化碳排放量来源于化石燃料燃烧。因此,要有效地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特别是因化石能源消费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将直接关系到世界各国减排措施、政策及战略的制定。

  煤炭是我国最主要的温室气体来源,其二氧化碳排放是所有化石燃料中最高的,在能源结构中的使用量达到 60%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的数据,目前我国煤炭利用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就已达到 60 亿吨。气候的人为变暖可能会给人类带来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节能减排、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迫切需要需要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在哥本哈根会议上,我国承诺2020 年单位 GDP 的二氧化碳排放比 2005 年降低40%~45% .因此,在低碳经济的大背景下,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将成为清洁能源领域备受关注的重点之一。

  一、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具有长期性
  
  煤炭是工业的食粮,关系国计民生。我国能源结构的特点是富煤、缺油、少气,在已探明的化石能源储量中,煤炭占 94.3%,石油、天然气仅占 5.7%,在一次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煤炭占比约 70%以上。我国属于发展中国家,其资源禀赋特点决定了煤炭将在一个较长的历史时期内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重要原材料来源。从储量来看,煤是全球储量最丰富的化石燃料,人类对其利用和依赖程度正在逐步增加。世界煤研究所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煤储量可以继续供人类使用 164 年,而石油储量仅够人类使用 41 年。据美国自然资源保护委员会估计,到 2020年,全球燃煤发电厂的总装机容量将超过 70 万兆瓦。在未来 30-50 年中我国一次能源结构将会发生重大调整,核能和可再生能源将快速增长,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将会逐步下降,但其主体性地位难以发生根本性改变。

  与此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今后一段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经济下行、国家推动节能减排、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我国煤炭行业将进入一个重大调整和转型期,即将迎来一系列新的变革。煤炭产业发展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因此,在新的变革时期,只有对煤炭资源进行科学认识和重新定位,加快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进程,才能实现煤炭行业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二、今后一段时期煤炭行业面临的形势
  
  (一)市场环境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延伸,全球性、全国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调整升级,高耗能产业比重正在逐步下降,节能低耗能产业比例迅速上升,基础产业的能源消费出现了以油以电以气代煤的趋势。并且,今后一段时期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将由前些年的两位数增长回落到 7%左右,煤炭消费弹性系数由前些年的 1.0 左右下降到 0.4 左右,煤炭消费年均增速降至 3%左右,煤炭市场需求将呈现出不断萎缩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全国一大批煤矿建设和生产效能的大幅提升和产能加速释放,内蒙、陕西等地新兴优质煤田气田的加速开发,以及煤炭进口量的不断增加,我国煤炭产能过剩的矛盾将日益突出,煤炭市场供过于求,由卖方市场转为买方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价格大战硝烟渐起,煤炭行业必将面临重大的变革。

  (二)环境制约
  近年来国内日益严重的雾霾天气愈演愈烈,全国各地已经拉开了一场消灭硝烟的控煤攻坚战。以煤为主的一次能源结构以及传统的用煤技术造成的排放和污染一直是大气的主要污染源。70%以上的二氧化硫排放和 50%以上的烟尘都与燃烧煤炭有关。数据显示:单位热量燃煤引起的 CO2排放比石油和天然气高出 36%和 61%.我国煤炭消费主要集中在电力、化工、冶金、建材等四个行业,占全国煤炭消费总量的 65%以上。这四大行业中由于燃煤所释放的 CO2占到全国总排放量的 70%左右,造成燃煤排放的大量 CO2形成巨大的温室效应。

  随着我国整体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代化新阶段,生态文明建设深入人心,人们更加讲求生活质量特别是环境质量,污染严重的传统煤炭生产消费将受到严重抑制。近期国家发布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明确提出了加快调整能源结构,增加清洁能源供应,控制煤炭消费总量等措施,到 2017 年煤炭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降至 65%以下,原煤入选率达到 70%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13%.

  (三)政策引导
  十七届五中全会和“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构建安全、稳定、经济、清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加快新能源开发,推进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能源生产与利用由“变革”到“革命”的转变,表明国家能源发展的重大变化和调整。但在未来较长时期内,煤炭还仍将是我国的主体能源,在能源结构短期内无法大规模调整的现状下,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将是实现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的有效途径之一,这也为煤炭的清洁高效利用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煤炭清洁利用存在的问题
  
  (一)技术问题
  通过多年的积累,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国外发展相比,我国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发展较晚,许多技术都是近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部分煤炭清洁利用技术已经与发达国家并列甚至有超前趋势,但整体而言,还要许多核心技术仍然落后于国外。技术的落后也使得规模有限的企业从风险意识考虑,不敢于尝试新技术,阻碍了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的推广应用。

  (二)资金和成本问题
  资金与成本障碍也是阻碍我国煤炭清洁化利用技术实际推广的核心问题。一般而言,企业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成本与收益是其是否使用某项技术的首要考虑因素。而研发和建设煤炭清洁利用技术项目,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且风险高昂,企业往往没有内在动力进行此类项目。

  (三)政策问题
  当前,我国在洁净煤技术发展相关政策中仍处于摸索阶段,并没有直接针对煤炭清洁利用的法律法规。尽管有《煤炭法》、《节能法》、《煤炭产业政策》、《中国洁净煤技术“九五”计划和 2010 年发展纲要》、《煤炭工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政策法规,但还没有针对煤炭清洁利用制定专门的法律法规,缺乏切实有效的引导政策。

  四、低碳经济下促进煤炭清洁利用的政策建议
  
  (一)重新认识,科学定位面对新时期、新形势,固守煤炭的传统发展理念无疑是错误的,需要我们要对煤炭及其行业发展进行重新定位和认识。

  1.“肮脏的煤炭”全身都是宝
  传统普遍认为煤炭是一种“肮脏能源”.煤炭污染是现实问题,但这并非是煤炭自身的问题,只是人们对它的开采、加工和利用方式粗放,才引起污染。其实,煤炭全身都是宝,被誉为黑色的金子,是工业的食粮。理论上来讲,其本身是一种非常干净的矿物,不存在废料,在使用过程中本身所产生的热量可以转化成任何生产需要的动力。同时,所产生的废料也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循环利用。

  2.煤炭是“燃料”更是“原料”
  煤炭作为优势能源,它不仅仅是一种燃料,更是一种工业原料,可以替代石油和天然气生产煤基能源化工产品,例如褐煤综合利用、煤制芳烃、煤制天然气、煤制乙二醇、煤炭液化、煤制烯烃等新型煤化工产品。随着技术创新和应用领域拓宽,煤炭逐步从燃料转变为原料,不仅煤炭的自身价值得到了提升,而且促进煤炭生产和利用方式变革,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稳定供应,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煤炭资源的清洁高效利用水平。

  3.煤炭从单一环节到全生命周期管理
  长期以来粗放式的发展模式把人们带入了一个误区,误认为煤炭带来的难题无法根治。实际上,从煤炭的开采、选洗、运输、转化和利用,每一个环节都有巨大的潜力可挖,煤炭的开发利用是一个全生命周期过程。开采过程中可提高回采率和减少植被破坏、提高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资源加工过程中可高效分选、深度净化;燃烧和转化过程中可提高效率;利用过程中可加快二氧化碳的捕捉和封存。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化对煤炭化学属性认识,推动煤化学理论和技术创新,拓宽煤炭途径,实现煤炭产品多元化;深化对煤炭物质属性认识,实现由燃料转向燃料和原料并重;深化对煤炭能源属性认识,由煤电、煤化为主转向煤基多联产;深化对煤炭利用途径认识,实现由粗放燃烧转向分级利用、吃干榨净,推动污染物近零排放。这些新的认识和举措,对山西省而言更具现实性和紧迫性。

  (二)政策先行,规范引领
  加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规范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的所有环节。山西省作为全国重要的煤炭大省和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煤炭领域理应先行先试,建议尽快出台符合山西省实际的煤炭清洁利用政策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加快促进山西省煤炭清洁利用发展。同时,建立省级部门协调机制,成立煤炭清洁利用研究中心,协调解决产业政策、规划布局、技术研发、市场准入、投资管理、节能环保等多方面的重大问题,为煤炭清洁利用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三)科学规划,协调发展
  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要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筹考虑煤炭、石油、煤层气、天然气等化石资源,统筹考虑风电、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科学布局,综合配套,逐步形成传统能源与新能源相结合,石油化工与煤焦化相补充的,经济效益好的,环境污染少的原料结构、产品结构、技术结构和行业结构。同时,注重发展以先进的煤化工技术、装备、工艺路线和示范工程经验,优先改造提升现有煤焦化产业,限制淘汰落后生产技术,推进产业与产品结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率和热能利用效率,促进煤焦化绿色发展、清洁利用。

  (四)示范工程,发挥效应
  在煤炭清洁利用的各个环节启动一批示范工程。建议在煤炭的开采、洗选、运输、燃烧、转化、储存、利用等清洁利用的各个环节,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率先启动实施一批带动性强、关联度大、集成度高的重点示范项目,通过示范工程建设逐步探索一条符合煤炭清洁化利用的产业化发展道路。

  (五)创新研发,技术支持
  煤炭作为最主要的一次能源,其清洁高效利用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遵循“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的原则,依靠技术创新促进煤炭资源高效开发利用已成为必然选择。我国目前煤炭利用效率较低,提升空间很大。煤矸石的利用率只有 44.3% ,造成大量煤矸石堆放,占据土地、污染环境。在煤电领域,日本、德国等发达国家的煤耗水平约为 300 克 / 度,而中国火电机组的平均耗煤水平约为 357 克 / 度,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减排领域,采用 IGCC 技术,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可达到普通燃煤电站的十分之一。再加上CO2捕集封存技术(CCS)技术,还有望实现二氧化碳的近零排放。

  (六)多措并举,资金保障
  资金不足是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关键制约因素。完善其投资体系已成为当前最为迫切任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多种形式筹集资金发展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首先,要增加财政投入。把发展煤炭清洁利用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和长远规划中,在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调整中把煤炭清洁利用产业列为优先发展领域。逐步增加财政的资金投入。其次,制订有利于发展煤炭清洁利用的投资政策,调动社会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建立多渠道、多形式的投入机制。政府应充分利用经济利益机制,加强社会筹资能力,注重引导企业和社会资金投入,促使投资来源多元化,从而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发展提供可靠、稳定的资金来源。

  (七)国际合作,加强交流
  目前发达国家出于在国际环境领域所作的承诺、以及在全球环境问题上需要与发展中国家合作等原因,将会进一步增加环境领域的资金和技术援助。国际金融机构和主要发达国家也已将环境保护作为借贷的重要条件和重点领域。我们应抓住这一机遇,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的环境控制方面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寻求合作机会,积极争取国际社会的技术援助与支持,引进先进的煤炭生产清洁利用技术,并加以吸收、推广和应用。加强同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开发计划署、环境规划署及国际金融机构、发达国家的联系,争取对煤炭加工转化以及污染防治、废物资源化方面的援助与合作。

  【参考文献】

  [1]谢克昌。科学认识煤化工 大力推进煤的清洁高效利用[J]. 能源与节能,2011,(2)。
  [2]华炜。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的探索与实践[J].煤炭经济研究,2011,(1)。
  [3]倪维斗。煤的清洁高效利用是中国低碳经济的关键[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10,(5)。
  [4]濮洪九。关于推进我国煤炭清洁生产与利用的相关思考[J].高层论坛,2010,(3)。
  [5]张玉卓。从高碳能源到低碳能源---煤炭清洁转化的前景[J].中国能源,2008,(4)。
  [6]汤斐。浅析我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现代商业,2011,(12)。
  [7]王云。山西煤炭加工转化发展对策[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8,(6)。
  [8]李世祥。促进煤炭清洁化技术的政策研究[J].中国矿业,2011,(11)。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低碳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