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法学论文 > 法律论文 > 知识产权法论文 >

中外近现代科技发展的差异分析(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20 共7079字

  二、现代科技发展(1917~1990年)①。

  十月革命标志着世界进入现代史阶段。随着工业化程度的进一步加深以及理论科学的重大突破,这一时期成为世界科技有史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阶段,无论是在量上还是质上都获得了重大突破。总体来看,这段时期世界科技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战争与对抗是科技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事实上,从1914年开始,整个国际政治环境非常紧张,世界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基于世仇或者利益,矛盾重重,战争阴云密布,最终导致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战争的爆发,促使各国不断发展军事工业,在一战时,不仅坦克、飞机以及潜艇等新式武器被发明和大规模应用,与之相对应的其他产业,比如内燃机、无线电、不锈钢等技术也得到了大规模推广。而二战时期,在战争的推动下,导弹、雷达、喷气式飞机、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等相继问世,这些军事技术的发展直接推动了20世纪50年代的第三次科技革命。

  第二,新型科学技术的出现。与前两次工业革命不同,第三次科技革命实现了人类技术的巨大突破,是“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和生物工程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同时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术,涉及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 洋 技 术 等 诸 多 领 域 的 一 场 信 息 控 制 工 业 革命。”[3](P106)在这段时间,中国科技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

  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民族工商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大量的民族企业建立,推动了中国工业化的发展,也打破了过去外国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比如在1926年8月,范旭东在美国费城世界博览会上,以其制造的“红三角”牌纯碱荣获金奖,打破了西方“洋碱”独霸中国市场的局面。

  而五四运动更喊出了“民主”、“科学”的口号,科学发展深入人心。国民政府在1928年组建中央研究院来管理科技发展的相关事务。抗战期间,在“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理念的指导下,前线和后方对科技工业都投注了大量的心血。在前线,为了弥补战争资料的匮乏,研究人员研制了“酒精、桐油代汽油,蓖麻油代润滑油,制革用靴料、民用染料、电子管、电木隔音纸板、仿德国榴弹炮、仿美国硝化淀粉炸药等”

  替代品[4](P115);而在后方,“过去几乎没有什么工业基础的边区,现在已经建立了纺织、造纸、兵工、机器制造、炼铁、制革、被服、火柴、肥皂、玻璃、制鞋及基本化学工业等八十余个大小公营工厂。”这一时期还涌现了大量的科学家,比如侯德榜、茅以升、支秉渊、李四光等人,他们为当时中国科技的进步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解放之后,由于长期的战争影响,国家工业基础薄弱、科技人才匮乏。国家通过设置相应的专利和奖励制度,鼓励创新,刺激发明,不仅实现了“两弹一星”,还涌现了“棉花水分电测器”、“压差式火灾报警器”、“简易制造纯氢气方法”和“简易水分测定器”等新型技术。改革开放后,通过发展市场经济,开放市场,引进技术,鼓励发明创造,我国的科学技术迎来了新的发展,并进一步缩小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研究这一时期世界科技的发展,可以发现,世界科技之所以呈现出飞速发展的态势,主要是因为出现了以下新常态:

  其一,国家成立了专门的科技研究部门。在二战时,希特勒为了加强科技研发力度,将科学家集中起来,成立全国技术科学劳动者协同组织,并将其置于技术总局的管理之下,“德国的这套管理体制,在科学史上创造了国家直接控制科学研究的先例”.[5]

  无独有偶,二战时期的美国也成立了专门的科学技术组织,对战争科技进行研发,比如“曼哈顿计划”等。通过组建专门的科学技术研究部门,各国可以集中人力、物力,推动科技发展的有序性与目的性,更快地提高本国的技术攻关能力,因此,该项制度成为今天科技发展的基础制度之一。

  其二,专利制度的普遍确立和国际化。“在法学历史上,当一个新的对象可以为新利益群体带来新的财产利益,那么必然就会产生关于这种新对象的制度。”[6]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通过专利制度,赋予技术发明创造者在市场中一定时期的独占经营权,来刺激进一步的再发明、再创造。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各国对科技的重视,专利制度成为世界主流的科技制度,其国际化的趋向也愈发明显。事实上,1883年,为了解决工业产权的国际保护问题,以法国为首的十多个欧洲国家制定、达成了《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国际化成为专利制度不变的主题。“1974年WIPO的成立,使过去分散的专利国际条约和有关国际联盟的行政工作集中管理,结束了原来专利过于分散的状况,为专利保护国际化的加速发展奠定了基础。进入80年代后期以来,网络技术的使用,知识经济的初露端倪,专利贸易在整个国际贸易体系中地位的提升,专利制度渐渐超越了纯法律的范畴。”[7]

  如今,在全球化不断深入的环境下,专利制度的国际协调已成为趋势,类似于打击盗版侵权这样的国际合作已经成为各国的合作重点,地区贸易联盟成员间的知识产权保护一体化也已经成为现实。

  今天,工业与技术革命的脚步日趋临近①,“而在未来,全球正面临第四次科技革命,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一场新能源、信息技术、生物技术相融合的科技革命将引领一场产业革命。”①以大数据为代表,涉及生物工程、新型材料、新型生产模式的新工业革命已经远远超出了民众对过去历次工业革命的理解。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以及认知科学和认知技术将迅猛发展,这四大领域交互作用并有机融合,将推动整个科技领域的革命性变革。这也是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机遇。

  三、结语。

  纵观整个科技发展史,通过比较近现代中西方科技发展史,对于科学技术发展的规律,可以总结为以下几条:

  第一,理论为先。从中国科技发展史可以看出,中国的科技发展更多体现的是经验主义。“古人立一法必有一理,详于法而不着其理,理具法中。”强调的就是从经验中找道理。而在古代的科学着述记载中,更多只是记述该科技成果,却不探究其内含的道理。从中国科技的研究领域来看,实用性是其首要要件,以古代历史来看,中国科技主要集中在天文、军事、化学、农业、医药领域,而这五大方面都是每个朝代的统治者所推崇的。并且,从创造来源看,天文、军事技术大都来源于政府官员或者政府部门的发明,化学一般来源于道士的炼丹术,唯有农业、医药来自于民间,但是二者又都需要经验累积,所以,中国科技的动力往往集中于统治者的需求、政府部门的效率与熟练技师的培养,与民众关系不大。这种发展不具有可持续性,一旦出现灾祸或者政治斗争,科技发展即出现停滞状态。而欧洲在一开始就选择了另一条科技发展道路,从古希腊开始,学者更重视哲学理论的探索,尽力寻找现象背后的规律。通过这样的理论思辨与逻辑推导,欧洲很早就建立起了一套门类齐全的、系统的理论逻辑体系,形成了专门的科学技术体系。这也是欧洲科技厚积薄发的坚实基础。

  第二,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良好的科技发展氛围能最大限度地刺激人的技术创造。社会要重视科学技术,并为其发展提供便利。比如,欧洲中世纪与中国清朝,出于宗教与政治的考虑,钳制思想,鼓励“空谈”,因此,技术的发展陷入泥沼。而社会开放的朝代,如中国唐朝与欧洲的近代文艺复兴之后,由于思想的解放与自由,科技发展甚为迅速。除此以外,还必须提高科研人员的社会地位。以中国古代来看,技术人员在古代本身就是工匠,地位不如地主及士人,而统治者将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斥为“奇技淫巧”,科技发展的脚步必然迟缓。相反,西方的科研者往往社会地位比较高,尤其近代之后,科学家至高无上的地位日益突出,因此,西方科技进入快车道,迎来了高速发展期。

  第三,坚持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而这一百年也是市场经济高度发展的一百年。资产阶级产生于手工业大生产,而手工业大生产的发展依赖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自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之后,资本主义进入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充分的市场竞争要求各个企业不断推陈出新,提高劳动效率,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正是在这种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下,科学技术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繁盛的商品交换与竞争能更快地推动科技的不断创新,同时也因为科技的不断创新,资本才会越来越集中,继而推动创新。

  参考文献:

  [1]范文澜。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N].人民日报,1958-09-29(7)。

  [2](日)汤浅光朝。中国近代科技史(解说与年表)[J].姜振寰,译。中国科技史料,1982(4)。

  [3]世界近代现代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4]郝景盛。抗战七年来之科学[A].革命文献(第59辑)[C].北京:中央文物供应社,1972.

  [5]乔松楼,苏雨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科技发展[J].知识就是力量,1995(5)。

  [6]毛克盾。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的特别法保护模式研究[J].知识产权,2014(9)。

  [7]柳芳。技术创新与专利制度相互作用机制研究[D].东南大学,20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知识产权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