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妇科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妇科论文 >

试论中医妇科学中的药物归经

来源:中国处方药 作者:周红
发布于:2018-08-30 共2368字

  摘要:目的 研究分析中医妇科病与常用药物归经之间的关系。方法 统计中医妇科常用代表方中每一味药物的第一归经, 同时统计在疾病治疗中常用药物的用药味次, 主要统计《中医妇科学》代表方中药物。结果 经统计代表方用药归经, 归肝经分布最多, 其次分别为心经、脾经、肺经及肾经。结论 归肝经是妇科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代表方中主要药物归经, 《中医妇科学》代表方的选药组方也遵循了归经用药规律。

  关键词:中医妇科学; 药物归经;

中医妇科论文

  相较于西医, 中医药理学更重视人的身体经脉和穴位等方面的研究, 其中归经理论是一个代表, 归经理论作为中医药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医临床用药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1-2]。中医以脏腑经络、阴阳等医学理论为归经的理论依据, 将药物作用与脏腑经络病变部位相联系, 通过辨证方法有效判定病变部位所在的脏腑经络, 在长期医疗实践之中探索, 从而认识和定位归经[3]。本研究统计中医妇科五大类疾病治疗的代表方中药物归经, 分析药物归经与妇科疾病之间的关系, 以为临床治疗提供有利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妇科五大类疾病的相关资料, 包括月经、带下、妊娠、产后及妇科杂病, 对每种病辨证论治各证候的代表方中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分析, 五大类疾病参照《中医妇科学》[4]各个论证。药物归经统计时参照《中药学》[5]进行, 仅对每一味药物的第一归经进行统计, 五脏归经对应五脏中, 心包经、三焦经除外。

  1.2 方法

  根据临床各类妇科疾病的辨证分型、常用中药方剂及药物归经进行统计分析, 例如崩漏分血瘀证、血热证、肾虚证及脾虚证等证型, 代表方剂包括逐瘀止血汤、清热固经汤、右归丸、减从容菟丝子丸、上下相资汤、固本止崩汤及左归丸合二至丸共七首方。再以固本止崩汤为例, 根据《中医妇科学》查到该汤剂由当归、白术、熟地、黄芪、人参及黑姜组成, 以上7首方共由77味次药组成, 在依照《中药学》查得药物归心、肝、脾、肺、肾经的次数。

  2 结果

  2.1 妇科常用药物归肝经

  在中医妇科疾病代表方中, 常用药物归肝经共58味药, 用药味次794次。药物包括香附、五灵脂、三棱、旱莲草、羚羊角、桑螵蛸、水蛭、石楠叶、贯众、木瓜、泽兰、蛇蜕、土牛膝、天仙藤、全蝎、蜈蚣、土茯苓、潼蒺蔾、皂角刺、藕节、地榆、棕榈、生铁落、虻虫、蛴螬、夏枯草、血竭、干漆、鹿胶霜、鳖甲、穿山甲、地龙、王不留行、青蒿、三七、郁金、鸡血藤、牡蛎、青皮、川牛膝、蒲公英、龙胆草、首乌、茜草、艾叶、小茴香、钩藤、川楝子、蒲黄、莪术、鹿胶、生地、女贞子、车前子、续断、枸杞、杜仲、柴胡。

  2.2 妇科常用药物归心经

  代表方中常用药物归心经共38味药, 用药味次533次。药物包括甘草、茯苓、丹皮、桃仁、生地、天竺黄、朱砂、牛黄、绿豆、龙齿、仙鹤草、紫石英、大蓟、小蓟、苦参、黄连、木通、益母草、丹参、远志、酸枣仁、麝香、龙骨、蛰虫、大青叶、黄酒、附片、红花、延胡索、没药、紫花地丁、琥珀、淡竹叶、桂枝、赤茯苓、栀子、乳香、石菖蒲。

  2.3 妇科常用药物归脾经

  代表方中常用药物归脾经共45味药, 用药味次398次。药物包括白术、大枣、神曲、砂仁、芒硝、槟榔、猪蹄、冬瓜仁、白附子、火麻仁、肉豆蔻、败酱草、石莲子、太子参、鲤鱼、莲子、白藓皮、黑木耳、小麦、花椒、漏芦、大腹皮、丁香、鸡内金、饴糖、川椒、茵陈、山楂、海螵蛸、炮姜、扁豆、葛根、天葵、大黄、橘红、干姜、法半夏、苍术、木香、党参、大枣、枳壳、麦冬、陈皮、黄芪、山药。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 妇科疾病的发生主要在于血、气, 属肝、属脾、属肾, 故肝、脾、肾是与妇科疾病关系最为密切的脏器[6]。冲任二脉均起于胞中, 属于肾, 冲任二脉功能是否正常主要由肾气的盛衰来决定, 《妇人大全良方·调经门》[7]阐明肾气、天癸、冲任二脉均与生育、月经有重大关系, 而《傅青主女科》[8]认为摄胎受孕在于肾脏先天之真气, 肾阴是胎孕的基础, 因此肾精化血是治疗中强调的一个方面, 也看出肾是三脏之中尤为关键的一个脏器。

  肝脏具有储存血液之功, 调节血量之能, 心则有推动血液之功, 肝、心功能与女子经带胎产关系密切。女子以血为根本, 经、孕、产、乳均以血为基础, 经血赖肝血之充实, 孕育赖肝血聚而养胎, 乳汁由精血所化生, 故女子月经、胎产、泌乳均依仗肝血供奉, 若肝血不疏、肝血不足、肝血不藏, 均可导致经、胎、乳病变[9]。在《临证指南医案》[10]中明确提出女子以肝为先天之说, 阴性凝结, 易于拂郁, 郁则气滞血滞。中医妇科疾病主要归纳为经、带、胎、产四大类, 病灶主要位于下焦, 为肝肾所主, 故各妇科疾病药物归经以归肝肾经为主。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中医妇科学疾病代表方中, 常用药物归肝经共58味药, 用药味次为794次;归心经共38味药, 用药味次为533次;归脾经共45味药, 用药味次为398次;归肺经共48味药, 用药味次为317次;归肾经共24味药, 用药味次197次;药物以归肝经为主, 符合归经用药规律。疾病归经论治能够对临床医生用药起到指导作用, 医生根据病变所属脏腑经络选择最合适的药物, 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治疗肝热、肝火证, 选择归肝经而善肝火的夏枯草、龙胆草等;还能巩固指导医生根据脏腑经络病变的传变规律进行用药治疗, 例如咳嗽痰喘不能仅选用归肺经药物, 若为肝火犯肺导致, 应同用归肝经与归肺经药物治疗。

  综上所述, 归肝经是妇科疾病中医辨证分型代表方中主要药物归经, 《中医妇科学》中的代表方选药组方也遵循了归经用药规律, 临床根据中药归经理论对药物进行合理选用, 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楼国平, 王美兰.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的探讨.养生保健指南, 2017, 21 (35) :214.
  [2]陈淑群.当归的药理研究与其归经功效关系的探讨.大家健康 (下旬版) , 2016, 10 (5) :14-15.
  [3]白海英.对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母婴世界, 2016, 17 (1) :40.
  [4]马宝璋.中医妇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5]黄兆胜.中药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6.

作者单位:
原文出处:周红.中医妇科常用药物归经分析[J].中国处方药,2018,16(06):102-10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妇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