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教育论文 > 职业教育论文 >

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压力、创业意向间的调节效应(2)

来源:未知 作者:小韩
发布于:2015-09-03 共5051字

  三、研究结果

  1.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表1列出了各变量的平均数、标准差的相关矩阵。结果显示:创业压力与创业意向呈显着负相关,假设1得到支持;创业自我效能与创业意向呈显着正相关,假设2得到支持。

  2.性别、家庭经济背景在创业压力、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的差异比较。

  如表2所示,女性高职生所知觉到的创业压力显着高于男性高职生;男性高职生的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均显着高于女性高职生。

  对不同家庭经济背景高职生的创业压力、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意向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家庭经济背景高职生在创业压力、创业自我效能和创业压力等三个变量上均存在着显着差异。事后检验发现,温饱型家庭的高职生的创业压力得分显着高于富裕型家庭的学生;在创业自我效能上,富裕型家庭的高职生的得分显着高于温饱型家庭的学生;在创业意向上,富裕型家庭经济背景学生的得分显着高于其他类型的学生。

  3.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压力与创业意向的调节效应分析。

  根据调节效应分析的方法与要求,本研究对创业自我效能调节效应的分析遵循以下步骤:①为消除交互项进入回归方程所引起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本研究对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17].本研究中回归方差的方差膨胀因子(VIF)最大值未超过1,说明自变量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问题;②生成交互作用项“创业压力×创业自我效能”;③采用分层回归法考察变量的预测效果。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的基础上,考察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压力和创业意向之间的调节作用,通过交互作用项的回归系数是否显着,以此判断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是否显着。结果如表3所示。

  数据显示,以创业意向为因变量,创业压力对创业意向具有显着的负向影响(β=-2.627,P<0.05);创业自我效能对创业意向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β=6.864,P<0.001),且同时对创业压力与创业意向之间的关系具有显着的调节作用(β=3.833,P<0.001)。

  为更具体揭示创业自我效能调节效应的大小和方向,本研究将被试按照创业自我效能得分高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和低于平均数一个标准差划分出高分组和低分组,然后分别进行一元线性回归。自变量是创业压力,因变量是创业意向。结果发现,高创业自我效能组标准化回归系数为-0.037(t=-0.447,P=0.655),而低创业自我效能组的准化回归系数为-0.26(t=-3.205,P<0.05)。然后,以创业压力得分加减一个标准差划分出高创业压力组和低创业压力组,计算出两组的平均数,再将其带入一元线性回归方程,得到在创业自我效能高分组和低分组条件下的创业意向分数。结果显示,对于低创业自我效能者而言,如果创业者感受到较大的创业压力,他们创业意向的强度会显着降低。对于高创业自我效能的群体而言,创业压力对创业意向的抑制作用则不显着。

  四、研究结论及讨论

  1.创业压力影响创业意向。

  结果表明,创业压力中的创业角色压力、创业的工作负荷、创业资源压力及创业环境压力对创业意向存在着显着的负向影响。这表明,个体在环境中感受到的创业压力成为其实施创业行为的重要阻碍。从实践的角度看,个体缺乏应对创业压力的能力与方法会抑制个体去获取创业信息、参与创业的各项准备活动,从而抑制创业意向。

  从性别差异看,女性高职生的创业压力感受显着高于男性,而创业自我效能、创业意向则显着低于男性。这与Zhao,Hao[18]以及Gupta等[19]的研究结果一致。究其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受到中国文化背景中的性别角色刻板印象的影响,女性高职生在大学毕业后更被期望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而创业是一个充满变化和风险的“职业”,而女性往往会因为创业过程中的“不安全感”而减弱创业意愿。从家庭经济背景看,富裕家庭子女的创业压力显着小于温饱庭的子女,而前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意向均显着高于后者。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在于富裕家庭子女拥有较为丰富的创业资源,使得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去接触、了解创业实践活动,更加敢于去追求自己的“创业”梦想,从而体现出了较高的创业自我效能,体现出更高的创业意愿。

  2.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压力与创业意向间的调节效应。

  本研究发现,高职生创业自我效能在创业压力对创业意向的作用中起调节作用,提升个体的创业自我效能可以显着降低创业压力对创业意向的负面影响。在真实的情境中,创业压力无可避免,创业自我效能的作用自然不言而喻。因而,高职院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需要采取多种方法提升学生的创业自我效能。高职生群体普通存在着自信心不足、被动逃避等行为特征。因而,提升他们创业自我效能的起点应将工作重心放在提高高职生的内部动机及行动意向开始,从被动获取信息的状态转成积极搜寻创业资讯的状态。此外,高职院校在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课堂中,要灵活使用商业案例分析、小组研讨、互动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在自身参与体验中增强有关创业的替代性经验。最后,学校还可借助于成功创业者开设讲座、开展创业竞赛等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评价自我,了解自身所具备的创业素质与创业能力,进而走上创业之路。

  3.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因客观条件限制,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①由于创业意向影响因素众多,一些未加以控制的因素可能都会对本研究结果产生影响,如创业文化[20]、创业经历等影响;②创业意向不仅受到个体知觉、环境的影响,也会受到个体背景等影响,当前研究的视角对解释创业意向的发生机制尚不够全面;③样本来源比较单一。本研究只选择了浙江本地的高职院校开展调研。研究结果在其他地区高职学生群体的适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证实。未来的研究还可以分析其他个体认知因素、个人背景因素等对创业意向的中介作用,以增强对创业意向的解释力。同时,未来的研究还需在不同地区选择研究对象,开展跨文化的研究。

作者单位: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职业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