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有机观。孔德和斯宾塞都将社会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社会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这些部分都发挥着特殊的功能。孔德的理论深受生物学的影响,他把社会学比作一个有机体,认为社会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必须将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他认为,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性质,并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性质的简单之和。仅仅通过解析的方式了解和掌握各个部分内部的情况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要弄清楚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对整体进行综合性研究。
斯宾塞在社会有机体论方面,提出了与孔德一样的思想观点,即社会是一个有机整体的基本观点。斯宾塞认为,整个世界是由无机领域(物理学、化学)、有机领域(生物学、心理学)和超级领域(社会学)这三个部分和领域构成的,有机体和超级体这两类物体都展示了“类似的有机原理”,这种类似能够通过首要的原理逻辑地推演出来。所以,他依据生物有机体来推演社会有机体,从而说明社会的性质。
斯宾塞认为社会与生物有机体很相似,其在不断地成长与进化,并且这种生长与进化是通过不断的分化与整合过程来完成的。以斯宾塞的看法,作为一种自然的社会过程,无须谁来设计和推进,它自身就一定不断地增长。社会有机体增长的基本形式是机体增大和功能增强。机体增大主要表现在社会成员数量增加和社会组织、社会结构膨胀和复杂化;功能增强主要表现为社会成员和社会组织专门职能的提高。
2.进化观。孔德和斯宾塞都将社会看做像个人一样是不断生长的,逐步进化的。孔德通过“社会发展三阶段学说”论述了他的进化观。他认为人类知识的发展要依次经历三个阶段: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孔德指出“:据此基本学说,我们所有的思辨,无论是个人的或是群体的,都不可避免地先后经历三个不同的理论阶段,通常称之为神学阶段、形而上学阶段和实证阶段。”
斯宾塞也赞同社会进化,他认为任何民族的发展历程都是相似的,即都要经历个体、儿童、成年这样的发展过程,并且这个成长过程必须逐个环节依次展开,各种由低级向高级进展的、甚至十分短暂的环节也不能逾越,只能渐进地渡过。对社会有机体进化的探究,是斯宾塞在自己的学术生涯中一直关注的焦点之一。可以说近代以来的绝大部分思想家都是肯定社会进化的,尤其在达尔文生物进化论传播开之后,人们对社会进化更加确信。斯宾塞也不例外,只是他的社会进化理论的特殊性在于:强调社会进化趋势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强调社会进化形式一般性与个别性的统一。
3.强调情感的重要性。孔德认为,人的行动不是由才智支配的,抽象的思想并不是行动的决定因素。感情才是人类的灵魂、行动的动力。人类行为的推动力总是来自感情,才智永远只是一个指挥手段和控制手段。简言之,人因为感情而行动,因为行动而思考。斯宾塞也把感情看做行动的动力,道德的基础。
4.乐观主义。孔德和斯宾塞都是乐观的,对未来充满希望是他们的共同之处。孔德希望重建政治开明、道德进步、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新的社会秩序。孔德前期的学术思想表现出强烈的实证精神,到了后期,他却建立了主观性很强的人道教理论,他认为通过对人道教的信仰可以整合社会,乐观地认为在人民的情感体验和终极追求等深层心理中可以维持社会秩序。斯宾塞认为,社会进化的方向是朝着更加美好和理想的境地。
斯宾塞提倡有限度的利己主义,反对无限度的利他主义,同时他认为,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发展,利他主义精神似乎有逐渐加强的趋势,按斯宾塞的话说,“在文明时代,恨之宗教正在缓慢减弱,而爱之宗教正在缓慢增强。”当然斯宾塞似乎更倾向于相信可以通过那只“看不见的手”使社会成员在追求个人利益的过程中不自觉和下意识地为社会整体的更高需要服务,从而将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和谐地统一起来。
5.实证的科学统一观。孔德认为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相似,都有着普遍性的规律,所以类似自然科学的实证方法也可以用来研究人类社会,他所创立的社会学就是一门旨在用实证的科学方法来研究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基本规律的科学。孔德坚持实证方法的一个基本原则是:只问是什么,不问应当是什么。其实质是在对经验事实的观察中排斥主观评价,或者说克服观察者的价值评价,仅仅从客观事实本身去把握它的客观规定性。用这种原则来研究客观现象,必须把社会现象看成外在于观察者情感、意志的感性事实,社会现象必须被认为同自然现象一样具有客观性和确定性,对社会现象只能问它有什么?有多少?怎么样?至于社会现象应当是什么?应当有多少?应当怎么样?则不必过问。和孔德相同,斯宾塞也从实证主义的立场出发来解释人类的知识和科学。他认为,人的知识不能超出经验的范畴,科学的任务就是描述、记录、整理主观感觉,指出他们的先后关系和相似关系。斯宾塞试图把一切知识糅合到他的进化论之中,他认为社会学作为最复杂的科学,应该建立在那些比较简单的具体科学的基础之上,尤其是它与生命科学的关系格外密切。
参考文献:
[1]黎民,张小山.西方社会学理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年 8 月。
[2]侯均生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年 3 月。
[3]孔德.论实证精神.黄建华译,商务印书馆,2001 年版。
[4]刘少杰主编.国外社会学理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8 月。
[5]文军主编.西方社会学理论:经典传统与当代转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年 8 月。
[6]郝伯特·斯宾塞.社会学研究.张洪晖,胡江波译,华夏出版社,2001 年版。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并强调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而创新社会治理体制的理论...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学实现了快速发展。1979年3月,邓小平同志在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指出:政治学、法学、社会学以及世界政治的研究,我们过去多年忽视了,现在也需要赶快补课。由此开启了中国社会学的恢复与重建进程,迎来了社会学发展的春天。在这...
从学科角度讲,环境社会学大概有以下三种涵义:一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环境问题,尤其是现代社会的环境问题;二是企图颠覆传统社会学甚至广义上包括社会科学的环境社会学,强调研究环境约束下的社会;三是强调研究环境和社会的互动关系,特别是社会...
在社会学中,社会变迁是一个表示一切社会现象,特别是社会结构发生变化的动态过程及其结果的范畴。它不仅是社会学中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而且也是最使人着迷、最难解答的问题之一。1920世纪最杰出的社会学家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尽力想解决社会变迁问题。本文以...
摘要本文所要研究的健全社会思想是他思想体系中最闪光的部分,而他对健全社会的架构过程也体现着他的每一个身份,他结合了弗洛伊德与马克思的理论学说,用人本精神分析学的方式,在哲学的范畴内,对西方资本主义社会进行批判,并提出了新的理想社会模型。...
制度分析作为一种社会科学的研究或分析范式,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众多学科中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传统.社会科学各学科中存在着形态各异的制度主义种群,正如保罗J.迪马吉奥和沃尔特W.鲍威尔所言,如若制度主义被视为一种研究社会、经济和政治现象的独特视...
序既然是社会学论文,我就先谈谈社会学吧!最早接触社会一词是在小学,有一门课就叫社会课,内容涉及地理历史,当时我就在想,为什么社会和地理历史有关呢?中学里老师和同学已不再提起社会,提到最多的字眼就是考试,仿佛我们已脱离了社会。直到上了大学,...
一、引言在社会学定量研究中经常遇到多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通常使用的方法是多元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但是,多元回归分析或路径分析模型都是基于线性关系假设建构的。而现实生活中变量之间往往是非线性关系,因此线性分析难于真实反应变...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收入水平、消费结构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用航空作为一种方便、快捷、舒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受到越来越多出行者的青睐。在国内经济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民用航空却保持高速发展态势,客运量和货运量不断增加,尤其是中西...
20世纪60年代,当文学社会学在西方方兴未艾之时,德国经验主义社会学的代表人物、科隆学派的西尔伯曼(AlphonsSilbermann,1909-2000)与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的代表人物阿多诺(TheodorW.Adorno,1903-1969)之间展开了激烈论争。在这之前,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