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理论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社会学论文 > 社会学理论论文 >

航空类大学社会学专业课程建设现状及改革(2)

来源:学术堂 作者:周老师
发布于:2016-02-01 共4456字

  3. 航空类高校的社会学专业及课程体系建设特点。

  北航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设有社会保障硕士专业,有社会政策、社会保障两个方向。学院每年研究生招生人数超过本科生,属于研究型大学,没有社会学本科专业,但人文社会科学整体比较弱。

  南航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设有社会学二级学科硕士点,学院涵盖法学、哲学、管理学和教育学四大门类,成立了社会学研究所等研究机构,有法学、政治学与行政学、公共事业管理三个本科专业。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社会学专业及其课程建设是六所航空类高校中最为完善的。西工大有公共事业管理本科专业,隶属于人文与经法学院。西工大人文与经法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既体现“三航”特色,又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特色的学院。中国民航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是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的一个本科专业,该院主要从事民航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及工程、职业健康安全、质量环境安全等五个领域的教学和研究。其课程设置偏理工,所以在社会学及相关学科方面非常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社会科学部设有社会学( 心理) 研究室,但是实力很弱。1988 年成立社会科学部,1992 年改为社会科学系,曾先后开设了公共关系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专业。南昌航空大学文法学院下设社会工作系,挂靠了学校农村法治发展等多个研究所。学院开设了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等五个本科专业,设有社会工作实验室、公共事业管理实验室等,成立了“心航”社会工作事务所等学科专业实验实践工作室,为该校实践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支撑。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设有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每年招一个班,开设有社会学、社会工作、社会保障等相关课程,但整体实力较弱。另外,学校于 2015 年成立了社会发展研究所。

  三、航空类高校社会学专业存在的问题。

  1. 重视程度不够。

  从发展历史看,国内这七所航空类高校都是为了适应国家的航空事业需要而建立的,特色鲜明,有的以飞行动力学为主,有的以航空机电为主,有的以飞机组装和试飞为主,诸如此类。多年来在航空系统中都有自己的对口单位和毕业生就业渠道,但是,随着高校体制改革,几所高校下放地方,不得不考虑转型发展问题。

  2. 课程体系不完整。

  现阶段航空类高校的专业和课程体系多以理工科为主,但随着国家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尤其是企业和高校体制改革的推进,传统航空工业企业和高校面临市场化的冲击,专业调整、课程改革是社会转型发展的必然要求。需要改变传统重理轻文、重科研轻转化的现状,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科学学科体系是建设综合性大学的必然要求。

  3. 人文社科专业与航空类专业结合不够紧密传统航空类高校的理工类学科都很强,代表了国家在航空航天方面的最高水平,但是与人文社会科学的融合度不够。一方面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较少,师资队伍亟待优化,课程体系亟待完善。

  另一方面,从人的全面发展角度,有限的资源,使人文社会科学不能很好服务核心学科发展和综合性大学的整体建设,不能适应网络化、信息化和多元化的社会发展态势。

  四、航空类高校社会学专业课程改革建议。

  1. 调整社会学专业定位。

  航空类高校应当结合自己实际情况与发展需要,面向航空企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制定社会学及相关学科专业发展规划,主动适应社会变迁。中国社会已经不再是传统的城乡、工农的二元社会,国家提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五位一体的发展要求,尤其是国计民生建设已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所以,航空类高校应当优化学科结构,增加并完善社会学及相关专业课程体系。

  2. 加大教学和科研投入。

  围绕航空工业企业以及政府和社会的需求,航空类高校应当加大社会学及相关专业的经费、人员和设备投入,改善教学条件,引进和培养更多优秀人才。以高水平科研为专业教育提供动力,坚持专业、科研和教学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同时,制定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广大社会学及相关专业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提升教学和科研能力。

  3. 逐步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是专业建设的重要载体,是落实国家课程方案,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抓手。航空类高校应当根据已有的教育教学资源,逐步完善课程体系,以学生就业需求和生活需要为中心,突出航空特色,面向政府、企业和社会,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不同级别的重点学科,组建特色鲜明的教学团队,服务学生的成长成才。

  未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流动性增强,生活节奏加快,民用航空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出行选择。国家民航发展战略已经为这一变化做好了准备,作为航空类高校,也应当认识到这一变化,适时调整学校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更好地服务于航空事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表略)

  参考文献:

  [1]李家祥。 中国民航人要为建设民航强国而努力奋斗[J]. 中国民用航空,2010,( 3) :12.

  [2][3]国家民航局。 建设民航强国的战略构想[Z]. 民航发[2010]34 号,2010.

  [4]杨 震。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中的“瓶颈”及对策[J]. 管理工程师,2015,( 4) .

  [5]( 美) 约翰·卡萨达,格雷格·林赛。 航空大都市( 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 [M]. 郑州: 河南科技出版社,2013.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社会学理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