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美容论文

您当前的位置:学术堂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中医美容论文 >

皮肤缺水的中医机理与补水的中药应用

来源:学术堂 作者:姚老师
发布于:2015-07-07 共2808字
关键词

  中药美容有着悠久的历史, 并且可以从整体上对人体进行调理,标本兼治。 中药补水可以改善人体的缺水状态, 从而缓解皮肤干燥、瘙痒、衰老等因缺水造成的症状.如《日华子本草》 中载: “天冬润五脏, 益皮肤, 悦颜色”, 经临床应用证明,天冬有润泽皮肤,和颜悦色之功效[1].

  蒋平等[2]研究表明,中药复方杭白菊、珍珠粉、当归等能改善 D- 半乳糖衰老模型造成的皮肤水分减少, 增加皮肤超氧化歧化酶(SOD)、 Ⅰ型胶原蛋白、羟脯氨酸;减少皮肤中丙二醛(MDA)的生成, 具有一定的促进皮肤抗氧化保护作用。

  1 皮肤水分的中医认知

  1.1 属津液的范畴 皮肤中的水分属中医学理论津液的范畴

  津液由津和液组成, 来源于食物, 由脾胃化生。 准确来说, 皮肤的水分属于 “津” ---清而稀者为津, 散布于体表、 皮肤、肌肉和孔窍, 并能渗入血脉, 对人体发挥滋养作用。 《灵枢·五窿津液别》 中有: “津液各走其道, 故三焦出气, 以温肌肉, 充皮肤, 为其津; 其流而不行着, 为液。” 津液虽有别,但在人体代谢的过程中, 二者可互相转化, 互相补充。 津液以水为主体, 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 有滋润濡养机体、 化生血液、调节机体阴阳平衡等作用;散布于体表、孔窍之津,使肌肤丰润, 濡养皮肤, 保证其水分的充足。

  1.2 与气、 血相关 津液的生成、 输布、 排泄都离不开气的推动、 固摄与气化的作用。 气能生津, 津液的生成有赖于气的推动和气化作用; 气能行津, 气机的正常运动有助于津液的输布从而有效保持皮肤水分;气能摄津,气能固摄津液,防止体内水分流失过多.

  对于气虚而致腠理不密、汗液流失过多之症, 可用益气固表之法留住津液, 保持体内水分充足。 血与津液一样有着濡养、 滋润的功能, 二者可互相补充、 互相转化。津血同源, 血和津液的化生都来自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 源于脾胃的化生; 津血互生, 津液可渗入脉中, 化为血液, 脉内血液也可转化为脉外之津液。 血虚日久会导致津液的不足, 故补血也是补充津液、 利于保持皮肤水分的良法。 气血条达则肌肉滑利有弹性, 皮肤滋润, 反之气血失调, 则皮肤干燥不润泽[3].

  1.3 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 津液来源于食物中的水谷精微,由脾胃化生。 《素问·太阴阳明论》: “脾与胃以膜相连耳, 而能为之行其津液。” 皮肤的濡养, 不仅需要胃的受纳腐熟, 还需要脾的运化、 升清、 散精和小肠分清泌浊的功能。 津液的充分生成必须以充足的食物摄入和脾、 胃、 小肠功能的正常为前提。 津液的输布主要依靠肺、 脾、 肾三脏的功能, 且与肝、 三焦的功能密切相关。 《素问·经别要论》: “脾气散精, 上归于肺。” 津液通过肺气的宣发肃降输布全身, 并下达于肾。 肾脏主水, 肾阳有蒸腾气化的作用, 对津液代谢的过程起着主宰与调节作用,并将津液中清者归复脾肺,重新输布.

  此外,津液的输布有赖于气的正常运行, 肝主疏泄, 肝脏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 有利于津液输布环流。 《素问·灵兰秘典论》: “三焦者, 决渎之官, 水道出焉。” 三焦为津液的正常输布提供了保障。 津液的正常输布保证了皮肤充足的水分。 津液的排泄主要依赖肺、 大肠、 肾和膀胱的功能, 通过汗、 尿、 呼气和粪便排出体外。 津液排泄过多会导致体内水分流失而造成皮肤缺水。

  由此可见, 津液的代谢过程有多个脏腑共同协调完成, 其中尤以肺脾肾三脏功能最为重要。

  2 皮肤缺水的中医机理

  皮肤缺水属于中医学伤津范畴。 在津液的代谢过程中, 其生成、输布、排泄中的任何一个环节发生问题,都会影响津液代谢过程,导致津液代谢的失常.

  引起伤津的原因,一是津液的生成不足. 津液来源于水谷精微, 由脾胃化生, 小肠分清泌浊. 若饮食失调, 食少饮乏, 则生津乏源; 或劳倦内伤, 脾胃虚弱, 阳气不振, 寒自内生, 以致脾失健运, 胃纳不化, 健运生成不足; 又可因情志因素, 肝气郁结, 郁而化火则耗伤阴血, 乙癸同源则因肝血耗伤导致肾精亏虚。 二是津液的消耗过多。 若体内有热, 如外感燥、 热之邪及熬夜、 嗜食辛辣炙煿厚味等灼伤津液, 或卫外不固、 汗液过多, 或因外感阳光毒热邪等等, 津液的亏损则影响其濡养皮肤的功能, 导致皮肤水分的不足。

  3 皮肤补水的中药应用

  津液的亏虚,与脾、 胃、 肺、 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基于病因的不同, 通过对皮肤缺水的人群症状表现的不同进行辨证, 分为: 气血不足、 肺肾阴虚、 胃阴不足、 肺气不固等证型, 再根据证型的不同来选择补气、 补血、 运脾、 滋阴类的中药。

  3.1 补气类 通过补充脏腑之气来增强对津液的推动、 固摄和气化作用, 使水分顺利外达皮肤以改善皮肤水分。 尤适用于肺、 脾、 肾气虚者。 代表药: 党参、 黄芪。 党参归脾、 肺经,具有补中益气, 生津, 养血的功效。 《本草正义》 言其 “健脾运而不燥, 滋胃阴而不湿, 润肺而不寒凉, 养血而不偏滋腻”,为药性平和之良药。 黄芪有补气升阳, 益卫固表等功效。 补脾肺之气不仅可运化输布津液, 又因气血分属阴阳互根互用, 故有生津养血,即补充津液来源之功效,对改善皮肤水分有一定作用。

  3.2 补血类 中医学有 “津血同源” 之说, 故补血即补津液,通过增加津液来源以保证皮肤水分之充足。 适用于血虚证患者.

  代表药:当归、何首乌.当归属心、肝、脾经,具有补血,活血,调经的作用.何首乌归肝、肾经,为补益精血,固肾乌须之滋补良药.两药改善皮肤水分的同时亦能延缓衰老,保持皮肤水润光滑.

  3.3 运脾类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 中焦气机之枢纽, 通过健运脾胃可增强其生理功能, 从而保证津液的来源充足和输布通畅。 适用于脾虚不运者。 代表药: 白术、 山药。 白术归脾、 胃经,可健脾利湿.山药归脾、肺、肾经,益气养阴,补脾肺肾, 其性甘平, 为平补气阴之良药, 作用于多个脏腑, 且为药食同源之品, 适合长期服用, 综合调理。

  3.4 滋养肺肾类 津液属阴, 滋养肺肾之阴可补充体内之阴精以充津液, 具有增液润燥之功, 对于由于缺水引起的皮肤干燥有对症之疗效, 适用于肺胃阴虚、 肾阴不足者。 代表药: 天冬、 枸杞。 天冬入肺、 肾二经, 可养阴生津, 润肺清心。 枸杞归肝、 肾经, 具有补肝肾, 明目的功效。 精血同源, 滋补肝肾则血充而肌肤得以濡养润泽。
  
  随着年龄增长, 皮肤角质层中的自然保湿因子(NMF)减少以及皮肤水合能力的下降, 使皮肤细胞的水分减少, 导致细胞皱缩、 老化, 出现小细纹[4].

  故通过补充皮肤水分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皮肤的衰老。 中药通过益气养血、 健运脾胃、滋养肺肾等途径补充了水分的来源、 促进了水运的调畅、 保证了水分在体表的持久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药种类繁多, 以上列举的代表药不过九牛一毛, 更有药食同源之佳品, 为皮肤补水开拓了新的渠道, 值得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杨柳, 邓燕, 赖梅生, 等。中医皮肤美容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99.
  [2] 蒋平, 肖百全, 雷夏凌, 等。中草药复方的抗氧化与改善皮肤水分的作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 2011, 13(10): 1771-1773.
  [3] 唐志铭。皮肤皱纹的中西医研究概况[J].中国美容医学,2009, 18(11): 1704-1706.

相关内容推荐
相关标签:
返回:中医美容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