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保险论文第七篇: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制约因素探究
摘要:近年来,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体系中的二、三支柱发展缓慢,保障功能甚微,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远未挖掘出来。国办发[2014]50号文件及[2017]59号文件的出台充分体现出国家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战略意志。当下,商业养老保险行业如何能担负起新使命、新责任,保障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成为至关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到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并探索了破解困境的有效途径,为推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飞速发展提供参考。相信更加公平合理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实现。
关键词:商业养老保险;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制约因素;可行性对策;
近年来,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按照“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受诸多因素的制约,体系中的二、三支柱发展缓慢,覆盖人群、市场容量远未达到预期目标,其保障功能甚微,尤其是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潜力远未挖掘出来。随着国办发[2014]50号文件《关于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的若干意见》及[2017]59号文件《加快商业健康养老保险的发展》的出台,既体现出国家发展商业养老保险以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战略意志[1],也充分彰显了商业养老保险行业的新定位、新机遇以及新使命、新责任。
当前,基本养老保险几乎占据了整个养老保险市场的90%份额,在这种形势下,商业养老保险如何能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找到自我准确定位,分得养老保险市场的一杯羹,同时缓解政府的养老压力,为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添砖加瓦,显得尤其重要。通过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找到以下阻碍其发展的制约因素。
1.政府方面的制约因素
对于商业养老保险的定位问题,将决定其业务的开展及市场的发展趋势,也将影响基本养老保险的健康稳定持续发展。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实施方案不明晰,实质性优惠政策扶持激励力度不大,政府监管机构不明确,制度运行不成熟,力度不过硬都大大制约了商业养老保险的稳定、协调发展。
2.商业保险行业的制约因素
商业保险行业虽已对自身在养老保险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及发展途径作了初步研究,但对于自我发展领域认识还不够深刻。随着人们对于多层次、多样化、个性化养老需求的日益增强,商业养老保险的专业化、灵活性、创新性以及运行效率也必须提到一个新的高度,否则将会失去竞争力,阻碍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进程。此外,商业保险行业是具有盈利性的,只有在盈利的前提下,或者有盈利预期时,才能更积极参与到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中。
3.投保主体的制约因素
我国民众的风险意识和参保意识薄弱,认为有了社会基本养老保险就足够了;民众普遍收入不高,商业养老保险又缺乏优惠政策,因而个人额外购买的经济压力很大;此外,民众对商业保险行业的认识存在主观性、片面性,认为商业保险仅是一种保险机构的盈利行为,不能承担起自己的经济、风险保障,对其缺乏信赖。
企业经营者对于商业养老保险认识不足,不能充分认识到商业养老保险对于稳定职工队伍,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片面地认为参保仅仅是增加了成本,缺乏主动购买的动力和积极性,这都将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及市场开拓起到阻碍作用。
4.其他制约因素
保险行业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和条件的,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民众收入的提高,人们的养老保险需求会从基础层次向舒适层次和享受层次递增,即经济增长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企业的经济效益及个人的收入水平是商业养老保险购买率的重要影响因素。
一个人的社会文化背景也会影响他对保险的认识与看法。我国长期以来的计划经济体制导致民众还保留着养老靠政府、靠单位的依赖心理,没有做好靠自己养老的思想准备,对商业养老保险这一社会化养老方式的认识度有限,无法从心理上去接纳,在身边没有实际案例,没有体会到它的养老模式效果之前,还是习惯性将剩余资产放入银行储蓄以防老,这都会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主动性产生影响。
作者利用文献研究法对国外成熟的商业养老保险政策、制度、历史沿革资料进行查阅,对我国养老保险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同时,利用个案研究法对我国商业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地区的经验予以借鉴,最终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协调稳步发展提出可行性对策。
1.明确发展定位,加强政策监管
一是明确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定位。商业养老保险是关乎社会和谐和政治稳定的重大战略问题,在基本养老保险一头独大的当前,应积极调整相关政策导向,进行养老体系改革,有效降低基本养老保险的缴费比例,减轻企业和民众的缴费负担,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提供空间[2]。同时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养老体系中的作用,以矫正养老体系存在的结构性失衡。
二是构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制。建立双重税收优惠模式,激励民众积极参与,提升商业养老保险的市场需求。其一,针对我国机关、事业单位、正规企业职工实行EET税收优惠模式,即缴费和投资环节不缴税,领取环节缴税,发挥税收递延的激励作用。但对于中等收入人群而言,EET模式的实质意义较小,同时由于涉及人群规模较小,实际享受税收优惠的人群有限。其二,实施TEE税收优惠模式,即税后缴费,投资和领取环节均不缴税。这将有助于灵活就业人员参与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扩大其市场需求量,提高税收优惠政策的惠及范围。同时满足客户对于养老模式的多种需求,增加选择范畴[3]。
三是加大对保险公司的监管力度。加大商业养老保险设计方面的监督,对于一些不利于消费者、不科学的合同条款或定价问题给予完全禁止和废除;对养老基金实施长期科学严谨的监管,为养老基金的安全提供保障;加强保险数据透明化的监督,给予投保人知情权及选择权;劳动保障职能部门、保监部门以及银监部门应加强协同监管工作力度,为商业养老保险的健康飞速发展保驾护航。
2.转变发展理念,提供精准服务
商业保险公司应该抓住机遇,转变发展理念,扩大养老保障产品市场,结合疾病风险保障与家庭财富管理功能,在国家优惠政策的支持下,为客户和社会创造价值。利用商业性的灵活、创新特点,开发与基本社会保险相对接、相互补的新型产品与服务。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及二胎政策给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巨大经济压力及精神压力。商业保险公司最大的潜在客户群是普通收入水平人群,应针对此类人群特点推出更加实惠、储蓄保值功能更强的产品来占据市场份额,同时在产品设计中加强对精神疾病、失独老人的关注,扩大市场范围[4]。商业保险公司还应加大人力资本投入,对营销、管理、精算人才严把选拔关,完善培训及激励机制,全面提升管理、技术水平,同时秉承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精准把握客户需求,创新特色服务模式,更加高效、方便、快捷地为客户提供投保及赔付服务。
3.加大宣传力度,提高风险意识
国家应加大当前社会老龄化问题的宣传,促进广大民众对自身养老困境的认识,同时传达普及养老体系构建相关战略方针政策,加强广大民众对于商业养老保险重要性的了解,促进对其的接纳,极大提高民众的风险意识和参保意识,使商业养老保险真正发挥其养老保障功能。商业保险公司也应加大相应的宣传与号召,改变以往民众对于商业保险的认知,让民众逐渐意识到商业保险是自己的经济、风险保障。推出适合广大中等收入人群的险种,获得良好反馈后,利用从众效应推动消费群体的扩大,同时营造保险的高端形象,将其打造成为一种社会标签,既可以提高生活品质又可以提高社会地位,进而激发民众的购买欲,快速扩大商业养老保险市场[5]。商业养老保险在民众中的认可度又能促使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商业养老保险作为稳定职工队伍,激发职工工作热情和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性,进而有效提高企业经营者将其作为一种激励手段,为员工缴纳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更好地促进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及其市场的开拓。
参考文献
[1]韩烨.社会保障视域下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互动机制的耦合协调度研究[J].税务与经济, 2019(5).
[2]郑秉文.“多层次混合型”养老保障体系与第三支柱顶层设计[J].社会发展研究, 2018(2).
[3]朱俊生.加快商业养老保险发展[J].中国金融, 2018(4).
[4]黄洪.推动商业养老保险改革发展[J].中国金融, 2017,(17):8-10.
点击查看>>商业保险论文(优选8篇)其他文章 [5]艾思言.人口老龄化对个体购买商业人身保险行为的影响[J].天水师范学院学报, 2018(3).
党的十九大报告也明确提出, 要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 尽快实现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全国统筹。...
一、引言建国以来,我国城镇人口从建国初期的5765万人增加到2011年末的69079万人,城市化率达到了51.27%。根据美国经济地理学家诺瑟姆的S型城市化发展轨迹规则,我国城镇化进程正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是传统城镇化的重点在城市,甚至为了城市的发...
目录中文摘要一、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二、在未来20年人口红利消失,抚养比大幅提高三、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将被社会化养老替代四、未来养老需求将多样化,服务标准要求高1.对于未来养老问题的解决措施2.商业保险和社会保险的区别3.影响商业养...